登陆注册
1079300000037

第37章 海底两万里:阿拉伯海底隧道

当天,我就将部分谈话的内容告诉了康塞尔和尼德·兰。当我告知他们,2天后,我们就会到达地中海时,康塞尔鼓起掌来,而加拿大人则耸耸肩膀。

“一条海底隧道!”他喊道,“两个海中间的通道!谁听说过?”

“尼德,”康塞尔说,“你曾听说过‘鹦鹉螺号’吗?没有!可它的确存在着。请不要轻率地耸肩膀,以您没听说过为借口,去否认那些存在着的事实。”

“走着瞧吧!”尼德·兰摇摇头反驳道,“总之,我还巴不得相信他的通道存在,相信这位船长呢,愿上帝真的能把我们带回地中海。”

当天晚上,“鹦鹉螺号”在北纬21度3分的海面上,逐渐向阿拉伯海岸靠近。我望见了吉大港,它是埃及、叙利亚、土耳其和印度之间的重要商埠。我十分清晰地辨认出这座城的建筑物、停靠在防波长堤边的船只,以及那些由于吃水度过深而不得不停泊在锚地的船只。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城里白色的房舍上,明晃晃的。城外,几间木板房或芦苇屋显示,这个地区住的是贝杜安人(阿拉伯半岛和北非沙漠地区游牧的阿拉伯人)。

过了一会儿,吉大港消失在夜幕中,“鹦鹉螺号”潜入了海水中。

次日,几艘船迎面开来,“鹦鹉螺号”再次潜入水下航行。但到了中午测定方位时,海上渺无人烟,于是“鹦鹉螺号”又上浮,露出了浮标线。

我坐在平台上,尼德和康塞尔陪着我。东海岸看上去就像是一大团在湿雾里若隐若现的物体。

靠着船舷,我们闲聊起来。这时,尼德·兰用手指着海上的一点,对我说:“你看到那边的东西了吗?教授先生,你看到那边的东西了吗?”

“什么也没有看到,尼德,”我回答道,“你知道,我的视力没你的好。”

“再仔细看看,”尼德又说,“那里,右舷前面,在探照灯的差不多同一高度的地方!难道你没看到似乎有一团东西在蠕动吗?”

“真的,”我仔细观察后说,“我看到了水面上好像有一个灰黑色的长物体。”

“是另一艘‘鹦鹉螺号’吗?”康塞尔说道。

“不,”加拿大人答道,“如果不是我搞错了,那就是某只海底动物。”

“在红海里有鲸吗?”康塞尔问道。

“有,小伙子,”我回答,“偶尔能见到。”

“那根本不是鲸,”尼德·兰目紧盯着那东西,说,“鲸和我是老相识,它们的样子我是不会搞错的。”

“等等吧,”康塞尔说道,“‘鹦鹉螺号’正向着它开去呢,等会儿我们就知道那究竟是什么东西了。”

确实,那灰黑色的物体距离我们仅1海里时,看上去它就像是露出海面的一块巨礁。那是什么东西呢?我还说不上来。

“啊!它动了!它潜进水里去了!”尼德·兰叫起来。

“见鬼!那是什么动物呢?它没有长须鲸和抹香鲸那样分叉的尾巴,它的鳍看上去就像是被截去一截的四肢。”

“那是……”我问。

“快看,”加拿大人喊道,“它翻了个身,露出乳房来了。”

“那是一条美人鱼,”康塞尔叫道,“一条真正的美人鱼,这样说先生不会有意见吧?”

“美人鱼”这个名字使我恍然大悟。我知道这动物是属于人鱼目的海底生物,神话中半人半鱼的海怪。

“不,不是美人鱼,而是一种珍稀动物,目前在红海里仅有几只。那是一种人鱼。”

“人鱼目,鱼形类,单官哺乳亚纲,哺乳纲,脊椎动物支。”康塞尔答道。

既然康塞尔都说出来了,我就无须再补充了。

尼德·兰却一直紧盯着那只动物,自从一看到它,他眼里便闪着贪婪的光芒。他蠢蠢欲动,似乎随时准备把鱼叉掷出。他好像在等待时机,只要时机一到便要立刻跳到海中捕杀它。

“哦!先生,”他激动地用颤抖的声音对我说,“我还从没猎杀过这种东西。”

一语道破了鱼叉手的全部心思。

正在这时,尼摩船长出现在平台上。他看到了这只人鱼,很快便明白了加拿大人的想法,他直截了当地对加拿大人说:

“你只要拿起鱼叉,就会手痒吗?”

“确实像你说的那样,先生。”

“假如某天你重操打鱼旧业,把这只鲸类动物列入你猎过的鲸鱼清单,你不会不乐意吧?”

“我将非常乐意。”

“那好!你可以去试一试。”

“谢谢,先生。”尼德·兰答道,他双眼都放光了。

“只是,”船长又说,“我劝你最好不要让这只动物跑掉,这对你有好处。”

“抓人鱼有危险吗?”尽管加拿大人耸耸肩膀,我还是追问道。

“是的,有时候会有危险,”船长答道,“这种动物会掉过头来攻击敌人,把捕捉它的渔船掀翻。但是,对于尼德·兰来说,这点危险不算什么,他身手敏捷、力大无穷。我叮嘱他别放过这只人鱼,是因为人们把它视为一道可口的野味,我知道尼德·兰是不会讨厌美味的肉的。”

“啊!”加拿大人说,“那畜生的肉真的好吃吗?”

“是的。它的肉是真正的上等肉,非常值得称道。在马来西亚,它是王孙公子们的餐桌上的佳肴。所以人们对这种肉质鲜美的动物大肆捕杀,就像对待它的同属海牛一样。因此,这类动物正日益稀少。”

“那么,船长先生,”康塞尔严肃地说,“如果这只动物正好是这一种类中的最后一只,从有利于科学的角度上讲,把它放生不是更好吗?”

“可能是,”加拿大人揶揄道,“但从有利于膳食的角度上讲,最好是抓住它。”

“去吧,尼德·兰先生。”尼莫船长回答说。

这时,“鹦鹉螺号”的7个船员与平常一样,一言不发、无动于衷地走上了平台。其中一个人手里握着鱼叉和一根像是猎鲸用的绳子。小艇被解开了,从船位上被拖出来,放到了海面上。6个桨手各就各位,舵手掌着舵。我和尼德、康塞尔坐到了小艇的后面。

“您不和我们一起去吗,船长?”我问道。

“不,先生,祝您凯旋。”

6个桨手划着小艇,向着游在距离“鹦鹉螺号”2海里处的人鱼疾驶过去。

在行驶到距离那动物几百米时,小艇放慢了速度,船桨在平静的水中轻轻地划着。尼德·兰握着鱼叉,站在小艇的前端。猎鲸的鱼叉柄上通常系着一条长绳,当受伤的动物拖着鱼叉逃走时,绳子便被迅速松开。但眼前这根绳子不长,绳的另一端系着一只小桶,小桶会漂在水面上,指示出人鱼在水底的游动路线。

我站起来,仔细观察着加拿大人的对手。这只人鱼,也称儒艮,形似海牛。

它长形的身体后面拖着一条长尾巴,两个侧鳍的末端长着真正意义上的指头。它与海牛不同的是,它的上颌两侧分别长有一根尖长的、外翻的牙齿。

尼德·兰准备猎杀的这只人鱼,它身形庞大,至少超过7米。它浮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仿佛睡着了,这正是猎杀它的最好时机。

小艇小心翼翼地向人鱼靠近了3法寻。桨手把桨悬在半空中。我半蹲着,只见尼德·兰的身体稍稍向后仰,一只手熟练地掷出鱼叉。

突然,只听到倏的一声,人鱼不见了。尼德用力掷出的鱼叉,显然只击到海水。

“见鬼!”加拿大人气愤地叫道,“我没击中它。”

“不!”我说,“它受伤了,看,这是它的血。但是你的鱼叉没留在它身上。”

“我的鱼叉!我的鱼叉!”尼德·兰叫道。

这时,桨手们又开始划起桨来,舵手把船驶向漂浮的小桶。鱼叉被捞上来后,小艇就开始搜寻那只人鱼。

那只人鱼不时地浮出海面换气。它急速地游动着,看来受伤并没有让它变得虚弱。小艇上的人振奋精神,小艇沿着人鱼的行踪穷追不舍。好几次,当小艇距离人鱼仅仅几法寻,加拿大人正准备掷鱼叉时,人鱼又猛地潜入海中避开了,鱼叉根本拿它没办法。

尼德·兰气急败坏。他用最恶毒的英语咒骂着这只可怜的动物。至于我,虽然眼看着人鱼一次又一次挫败了我们的计谋,但我还不至于像尼德那样气得大发雷霆。

我们奋力地追捕了1个小时。我开始想,看来要抓住它是很难的了。这时,这只动物突然起了使它追悔莫及的报复念头。它掉转过身,向小艇发起了攻击。

它这一举动没能逃出加拿大人的眼睛。

“小心!”他叫道。

舵手用他那奇怪的语言说了几句话,大概是提醒桨手要提高警惕。

这时,人鱼追到了离小艇20英尺处,停了下来。它用它那不长在嘴下而是长在嘴上的大鼻子猛地吸一口气,接着,纵身一跃,向我们扑了过来。

小艇没能避开它的撞击,顷刻倾斜,一两吨海水灌了进来。

幸亏舵手反应敏捷,使小艇受撞击的地方是侧面而不是正面,所以小艇没被撞沉。尼德·兰紧紧地抱着艏柱,用鱼叉往那庞然大物身上乱捅。那动物像狮子叼着一只狍子一样,用牙齿咬住船舷,把小艇掀了起来。顿时,我们都被掀翻,一个个东倒西歪,如果不是加拿大人坚持不懈地与这只畜生搏斗,并最终用鱼叉刺中了它的心脏,我真不知道这次冒险将如何收场。

我听到了牙齿咬在铁皮上发出的声音,人鱼不见了,鱼叉也被拖走了,但没过一会儿,小桶又浮出了水面,没隔一阵子,人鱼的尸体也仰面朝天地浮了上来。小艇靠了过去,把人鱼拉到了艇上,然后返回“鹦鹉螺号”。

这只人鱼重5000公斤,必须用大功率滑轮才能把它吊上平台。加拿大人坚持要亲眼看看宰杀人鱼的所有细节,于是水手们就当着他的面把人鱼宰杀了。

当天晚餐时,侍者给我端上来了几片船上厨师精心烹制的人鱼肉。我觉得味道好极了,甚至可以这样说,虽然不一定比得上牛肉,但至少比小牛肉好吃。

第二天,2月11日,一群燕子落在“鹦鹉螺号”上,“鹦鹉螺号”的厨房又添了一道可口的野味。这是一群埃及特有的尼罗河海燕,黑嘴,灰头,有圆点,眼睛周围有白点,背、翅和尾巴呈浅灰色,腹部和脖子呈白色,爪子呈赤色。我们还捉到了十几只尼罗河鸭,它们的颈部呈白色,头顶呈白色,带有黑斑,这是一种肉质鲜美的野禽。

“鹦鹉螺号”以中等的速度行驶着,可以说,它是在悠闲地前进。我发现,随着我们向苏伊士运河靠近,红海海水的含盐量就越来越少。

下午5点左右,我们的船处在贝特阿拉伯(阿拉伯半岛中部岩石地带的旧称)顶端拉斯·穆默德角的北面,拉斯·穆默德角位于苏伊士湾和亚喀巴湾之间。

“鹦鹉螺号”驶进了通往苏伊士湾的尤巴尔海峡。我清楚地看到了一座高山,在两湾之间俯视着拉斯·穆默德角。那就是奥莱伯山,摩西当年正是在这个山顶上见到了上帝,神灵的光环因此不断地笼罩在那山顶上。

6点钟,“鹦鹉螺号”时而浮出海面,时而沉入海峡,通过了位于海湾里头的多尔湾。海湾里的海水一片血红,正如尼摩船长说的一样。不久,夜幕降临,在一片沉闷的寂静中,偶尔传来几声鹈鹕和几只夜鸟的叫声,以及怒浪拍打着岩石的巨响,还有远处汽轮桨叶搅动着海湾水发出的沉闷的声音。

从8点到9点,“鹦鹉螺号”一直行驶在水下几米处。根据我的推算,我们应该是离苏伊士很近。透过客厅的嵌板,我看到了被电灯光照得明亮的海底岩石。海峡渐渐变得狭窄起来。

9点15分,“鹦鹉螺号”又浮出了水面。于是,我登上平台。由于急切地想通过尼摩船长的隧道,我有些坐立不安。我尽量平复心情,呼吸晚上清新的空气。

不一会儿,在黑暗中,我看到了一缕苍白的灯火,水汽使灯光失去了部分光彩,在距我们1海里外隐隐约约地闪烁着。

“那是一座漂浮的灯塔。”有人在我身旁说道。

我转过身,认出是船长。

“那是苏伊士的漂浮灯塔,”他又说,“我们就要到达隧道入口处了。”

“进去不太容易吧?”

“是的,不容易,先生。所以我得按老习惯待在驾驶舱中,亲自领航。而现在,请您下来,阿罗纳克斯先生。‘鹦鹉螺号’就要潜入水中了。穿过阿拉伯隧道后,它才会浮出水面。”

我跟着尼摩船长走下平台。嵌板关上了,储水舱一充满水,潜艇就潜入了10多米深的水中。

当我正准备返回房间时,船长叫住了我。

“教授先生,您是否愿意和我一起到驾驶舱?”他对我说道。

“求之不得。”我答道。

“那么请吧。您可以亲眼见证这次既在地下又是在海底的航行。”

尼摩船长领着我走到中央扶梯。他打开扶梯中部的一扇门。走过上层纵向的通道,我们就来到了位于平台前端的驾驶舱。

驾驶舱每面墙宽6英尺,与密西西比河或哈得孙河上的汽轮的驾驶舱很相似。中间垂直放置的一台轮机在运转着,轮机通过齿轮与“鹦鹉螺号”尾部的操舵索相连。驾驶舱的板壁上装着4个透镜舷窗,以便让舵手观察各个方位的情况。

舱里光线昏暗。但过了一会儿,我的眼睛就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环境。我看到了领航员,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子,他两手扶着轮机的轮辋。在驾驶舱的外面,装在平台另一端的探照灯从船后部照射过来,所以海里显得格外清晰。

“现在,”尼摩船长说道,“让我们找找我们的通道吧。”

在驾驶舱里,有几条电线连接着驾驶舱和机器房,所以船长可以同时对“鹦鹉螺号”发出航向和航速的指令。他按下一个金属键,轮机的转速就立刻慢了下来。

此刻,我默默地注视着沿途陡峭的石壁,这是海岸上泥沙高地的坚固地基。我们就这样在距离石壁只有几米的地方行驶了1个小时。尼摩船长目不转睛地盯着悬挂在驾驶舱内的有两个同心圆的罗盘。船长每做一个简单手势,领航员就立刻改变“鹦鹉螺号”的航向。

靠着左舷窗坐下来,我观察着一些由珊瑚虫堆积成的伟大地下建筑,以及一些植形动物、海藻和凹凸不平的岩石里挥舞着爪子的甲壳动物。

晚上10点15分时,尼摩船长亲自掌舵。我们面前出现了一条宽阔的、幽深的长廊。“鹦鹉螺号”果断地驶入。船的两侧传来了一种不正常的声响。这是红海海水顺着隧道的斜面把海水灌向地中海时发出来的声音。尽管“鹦鹉螺号”为了减慢时速,推进器逆向转动,但“鹦鹉螺号”仍随着涌流,飞速向前冲去。

在通道狭窄的石壁上,我只能看到由于航速过快而摩擦出来的光痕。我的心怦怦地狂跳着,我不禁用手压住胸口。

10点30分,尼摩船长松开舵,转身对我说:

“地中海到了。”

“鹦鹉螺号”在激流的涌动下,只花了不到20分钟便通过了苏伊士地峡。

同类推荐
  • 米萧的宝石

    米萧的宝石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人间正道

    人间正道

    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我国当代改革生活的作品,作品以经济欠发达的平川地区为切入口,以一千多万人民摆脱贫穷落后的经济大建设为主线,在两万八千平方公里土地上,在上至省委,下至基层的广阔视野里,展开了一幕幕悲壮而震撼人心的现代生活画卷。市委书记吴明雄押上身家性命投身改革事业,在明枪暗箭和风风雨雨中为一座中心城市的美好明天艰苦地奋斗着……
  • 十月围城(独家完结)

    十月围城(独家完结)

    【《十月围城》小说完结版7月15日12点独家发布,领先电视剧播出一步,敬请阅读。电视剧由钟汉良、刘小小主演,4大卫视热播中】清末民初的省港地区,一个草根小人物——车夫阿四的逆袭。宣统二年,同盟会在香港商议举行大规模反清起义活动。广东将军铁山奉诏刺杀孙中山。为了确保孙中山顺利召开会议并且安全离开香港,富商之子李重光甘愿作为孙中山的替身便于引开铁山等人的注意力,要求黄包车夫阿四故意拉着重光在众目睽睽之下逃亡,于是遭到了铁山的杀手层层围追堵截……
  • 把最好的自己留给对的人

    把最好的自己留给对的人

    苏薇薇25岁,在过去的四年内,她和一个已婚的成功男人沉沦于一段婚外恋,享尽物质繁荣。一场意外的邂逅,阳光男孩郑东学走进了薇薇的生活。两个年轻人情投意合,渐渐走近。但薇薇的中年男友陆正隆却警告薇薇“不要再见那个男孩”。可就在此时,薇薇发现自己怀孕了,为保护薇薇和她的孩子,郑东学辞去工作,带薇薇远走他乡云游四海。他们从此远离世俗纷争。薇薇终于看懂,东学之所以能够接受她,接受一个不属于他自己的孩子,是因为他内心的爱不同于世俗人生狭隘的爱。薇薇也终于相信,东学才是她生命中那个“对的人”。
  • 蝙蝠

    蝙蝠

    爱情,不是最终的依靠。只有退到底线时,才发现,身边默默陪着你的才是真正值得的情感。三篇动人的短篇治愈故事集结,蔡智恒用文字温暖你人生中的低潮。
热门推荐
  • 父亲和她们

    父亲和她们

    小说里的两个男女主人公综合了中国历史转折时期知识分子的人生,他们曾经是我少年时代的偶像,他们年轻时都曾满怀激情,意气风发,追求自由和梦想。几十年后,我发现他们不但回归了现实和平庸,而且变成了又一代奴性十足的卫道者。他们的人生,是不是就是中国人的人生缩影?
  • 要战胜别人,先战胜自己

    要战胜别人,先战胜自己

    其实,人生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切困难的产生都源自你的心中,当你明白所有的困难和障碍全部是自己制造的时候,你才会真正的去克服它、战胜它。因为,你找到了根源!本书正是本着这样一根金线,从人的思想、行为、习惯、性格、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多角度出发,阐述了一个人获得成功所需要克服的种种来自于自己的障碍。书中的每一个智慧都从一个侧面帮助你解决现实中的一个难题,解开你思想上的谜团和精神上的枷锁,帮助你矫正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助你步入成功的殿堂!
  • 爱人的头颅

    爱人的头颅

    《爱人的头颅》收录蔡骏早年中短篇小说十九篇。作者在时间和空间的迷宫中寻找永恒之爱,然而爱情之花花开有时,人类注定长怀无法解开的忧愁。“爱人的头颅”千年不朽,灵魂长驻其间,千年来他只爱一个女子;她与“爱人的头颅”长相厮守,直至进入坟墓,爱尽今生。神秘的白猫化作美女夜夜来伴,“恋猫”之人是否能放下南泉和尚的那把屠刀?烽火连天,“一封家书”一路平安,两地之人已生死相隔。白衣女子轻轻地绕过卫兵,走上了城门。她来到高高的城垛边,整个城池和城中央巍峨庄严的宫殿都在眼前。你们顺着长长的城墙根看过来,可以看到她缓缓拉动吊着人头的绳子,直到把那颗人头捧在怀中。
  • 美攻A计划2

    美攻A计划2

    夏西娅在服刑三年期满出狱后,她的人生再次迎来一场新的暴风雨。原本以为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自己不会再和慕井然有任何瓜葛,可慕井然却再次将西娅带入到一个计划里。三年前因救西娅重伤昏迷的慕皓乙苏醒过来,同时被西娅伤害而离开的菊野也重新返回台北。他们四人的命运又再次紧紧纠缠在一起。只是这一次,西娅还会让自己选择慕井然吗?面对慕皓乙的热烈追求,她又该何处何从?性格大变的菊野又是怀着怎样的目的回来,报复西娅还是其他?西娅这个命运多舛的灰姑娘,最终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王子,又能否获得真正的幸福呢?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末世之守护

    末世之守护

    一堆智商高达百分百的诡异植物,一只求爱求抚摸的丧尸,叶缦仰头45°忧伤的望天,她得到的还是随身空间么,口胡,那压根就是植物大战僵尸转换器好不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如梦仙途

    如梦仙途

    黑暗光明两位大神密谋控制人间势力而开发一款游戏《神战》,主角因缘得到东方五行修仙者真传,拜师学艺!游戏中穿越到异界再次王者归来,游戏中叱咤风云,大战黑暗光明神!却不料背后还有更大的主,只有想不到!
  • 嫡女策

    嫡女策

    言绪紫:言府三小姐,后嫁给临王成为第三任临王妃。母亲为言宁氏,深受宁家疼爱。天资过人,容貌清丽,被继母与继姐谣传为虞城“言三无”。君澈临:临王,双腿残疾,传言恐怖至极,实则容貌妖孽,美甚女子,心里一直记恨皇上。
  • 决胜职场的120条人生经验

    决胜职场的120条人生经验

    职场人士突破瓶颈的必读制胜经典,全面提升处世智慧的办公室必备书。最经典的案例、最实用的生存法则、最具针对性的职场生存技巧。在本书中,应对职场问题和提升自身能力的经验会尽收眼底,你会在阅读不同故事的同时,了解职场中的各种生存之道,体会做人处世的道理。
  • 成功不成功全看基本功

    成功不成功全看基本功

    基本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从最基本的本领练起,从最基层的岗位干起!意味着培养把小事做好的细节精神!意味着把大事做到位的执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