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7400000008

第8章 大自然之怀

西藏是雪域高原,人们对雪山顶礼膜拜,在它的身上披挂经幡,也是对自己生存之地的崇敬。这崇敬,本身就是一种大度和顽强生存信念的不屈之光。

我明白南峰地区和它脚下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为什么是世界瞩目之处了。

整个地球上,能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吗?

就说在我到来的深秋之季吧,它,囊括了浓缩着的一年四季,囊括着热带、温带和寒带。这本身,就是大自然用神奇的推天运地之笔所绘就的一幅绝世之作!

南迦巴瓦,美丽绝伦,雄奇绝伦,神秘绝伦!

山下,是蓬勃的一片葱绿,树上开着山桃花。开山桃花的季节,自是春天了。山中,却绿得浓烈,尤其在湿度大的原始森林里,枝繁叶茂,古藤虬盘,翠竹绕山,清泉长泻,甚至还有温泉!在林中所见所闻到的那种浓浓的潮湿气和菌类植物的气味(各种蘑菇很多,白、黄、红、紫色都有,有的像小脸盆那么大。我们采了不少,有的可吃,而且好吃之极),使我又好像闻到了北大荒夏天林中的气味,倍感亲切;而林边,或北坡的林带,都努力在为秋天正名,那霜染的红叶,地面干枯的大片大片蕨类植物,还有树上的累累果实,对秋天秉然可证;冬季,自不用说,望一望头顶南峰那经年不化的积雪便可。就是在同一棵树上,也是春秋并存——一边悄悄地开着山桃花,一边早已结出了累累的山桃。这还不是奇的,奇的在于山南面靠近印度一侧,竟有大片大片的蕉林、木棉树、荔枝、龙眼,还有腰果和柠檬。这,是只有热带才有的植物呀!大本营下着蒙蒙细雨,而山中雨雪交加,山上却是鹅毛大雪漫天飘飞!在同一季节、同一时间里,这不是“世界之绝之最”吗?

一有时间,我便悄悄来到林边或林中,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我把自己化了,化给眼前这神奇美丽的一切。我知道这美丽早就在等我盼我,就像我早已对她梦牵魂绕一样。一见才发现,她比我梦中的美丽数倍,我倾尽浑身解数也写不出它来了……写不出来好,遗憾,是更绝的动人魂魄的一种美了。

我住的帐篷,南边紧贴着民工们住的帐篷。用登山者的行话来说,他们算“低山协作人员”。他们的任务,是将攀登队员所用的物资背上海拔4850米的2号营地。从2号营地再往上背的物资,归高山协作人员负责(高山协作人员基本上是登山队员,也全是藏族队员)。所以说,“协作人员”基本上是整个登山活动的关键和保证者。没有他们,也不会有登山。

从大本营到1号营地,一般要走四五个小时;再上2号营地,又要走四五个小时。在高山上,地形陡峭险要,又背着那么重的物资,其艰难是可想而知的。4000米以上已到了雪线,气温有时达摄氏零下十几度。在雪线以下,满身大汗;到了雪线以上,又冻得手脚麻木。按规定,他们一次背的物资在20公斤以内。

这天,几乎下了一天的雨。大本营雨水哗哗,而山上飞雪飘飘。上午,民工们仍顶着雨上路了。雨很急,等把物资背到背架上,身上已湿透了,背上的羽绒服显出一根根鸭毛的黑印。山路这样泥泞,他们怎么走?这么大的雪,山上很容易发生雪崩。大雪崩,一次会滚下来成百上千吨的雪。跌落下的积雪雷鸣般升腾而起,几乎将整个南迦巴瓦吞没……下午,山上通过报话机传下话来,说上了山的民工全病了,感冒发烧。假如是刚进藏的人,小小的感冒就可能会引起肺水肿、脑水肿,弄不好会死人!而他们呢,只吃了几片药,就没事一样地下山了。

他们的帐篷很简陋,里面几乎没有睡袋。我很奇怪,他们怎么睡觉呢?夜里,我钻进了他们的帐篷,发现他们团团一坐,围着一棵圆白菜,白菜上是一盏罐头盒做成的油灯。他们高高兴兴地喝酒、谈天、唱歌。酒是青稞酒,整碗整碗地喝,喝醉了贴着帐篷一歪就睡着了,根本用不着钻睡袋。酒不够,他们会到我们的帐篷里来要。一见我,他们高兴极了,亲热又豪爽地请我喝酒。语言不通,只能笑着比划。他们喝的酥油茶更简单,地上架起个黑黑的铁桶把茶煮好,放上酥油,抓上一把盐一搅即可。主食是吃糌粑、青稞饼、牛肉。肉是生着吃,生生的牛肉用刀割一块,往辣椒酱里一蘸,吃得很香。

世界屋脊地处边远,生活条件比较落后。然而,毕竟外面世界的风也已吹到了这里。民工们带来了一台录音机,里面反复播放的是藏族女歌手达珍的歌。很有意思的是,录音机一开,他们也跟着唱,唱的却是自己的歌。各唱各的,互不干扰,又相融而和谐。他们要的是一种气氛。可他们的歌声,能让人听出一种格外的认真。欢快,是认认真真极度放松的欢快,如醉如痴地晃着头闭着眼;悲凉与哀怨,也是认认真真的,敞开胸膛倾诉着内心的伤感和无奈;虔诚,更是认真得令你惊心动魄。这是这个勇敢而淳朴的民族的一种民族风格,它表达出一种真实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我请一位当地的干部(也是为协助登山而来的)为我做翻译,在一个傍晚采访了他们。他们的羽绒服上,结着一层层白白的汗渍,有的人手上腿上有伤。他们很兴奋,说:“没有想到,你能和我们谈谈……”

没有想到的,该是我们。

帮我们伙房背水烧水的,是一个十几岁的男孩。按藏语的发音,大家叫他“弥猫”。弥猫很可爱,烧水吹火,趴在地上鼓着腮使劲吹,脸蛋和鼻子上留下道道烟灰。他和我们一起吃饭,托着一个挺大的罐头筒,头几乎要拱到罐头筒里去了。有一次,炊事员老王给他盛上面条之后,他扒了几口,一扭身飞跑到民工的帐篷里去了。他举着罐头筒,笑着请这个扒几口,又请那个扒几口,罐头筒便在帐篷里传来递去。

他们更看重友谊。

我问他们:“这次登南迦巴瓦,你们关心吗?”

他们笑了笑,没说什么。

我又问:“假如这次成功了,你们高兴吗?要是失败了呢?你们是不是心里也很难受?”

他们摇摇头。

那位给我当翻译的干部面露为难之色,我请他如实翻译。他只好翻译,只是盯着我手里的笔,心中有些不安。

他们说:“这和我们关系不大。我们都无所谓。我们不太关心这个。没登上去再来的话,上面的领导一派,我们还会来当协作人员;登上去了,我们的收入也不会多。我们要是给人往墨脱运一趟东西,钱太多了,比在这里收入高出不知多少倍。”

我认为他们说的很实在,要是我,心里也会这么想,嘴里却不一定会这么说。这是一个真实得不会说假话的民族。我感谢并佩服他们的直率和纯真。这一切,都像这里的大自然一样,本色,朴实。

从人格上说,这也是一种美。

我的采访经历也不算短了,听到的假话、虚话、吞吞吐吐似是而非的话也不少了,被采访者多是“我说可以,但你千万别写”。多少次,我握起笔来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我也不得不下笔含糊其辞,甚至胡说空话。今天,写圣洁的南峰下的人,我若再这样,便对不起他们和自己,更对不起读者。我不是为寻美寻真而来的吗?

我喜欢他们这样,就像我喜欢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一样。

愿我的这一段实话不要使他们不快(我想他们不会)!愿我这样如实地写不要给他们带来麻烦!

翻开世界登山史,登山运动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不仅仅是少数登山家的事业。当地民工作为向导、运输者,对登山事业所付出的代价是惊人的!可以这么说,没有他们,绝对不会有“登山”这两个字。一次登山活动,要用民工几十人甚至几百人。这是默默无闻的一批无名英雄。

由于世界的高峰几乎全在喜马拉雅地区,所以,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理所当然地成为一支登山事业的生力军。尼泊尔的登山者和我国藏族的登山者,都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队伍。同时,作为民工,尼泊尔的夏尔巴人和我国的藏族同胞,几乎把所有登山活动,都默默地扛在肩上。

但是,很少有人在登顶成功之后提到他们。更多的人一提到登山,想到的就仅仅是几位登顶者。

西藏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山,有5000多座,在世界登山者的眼中,这是多么诱人的圣地,更是祖国值得骄傲的财富。每年,世界各地和我国的登山活动在这儿就有百十次,那需要多少为此默默做出贡献的民工呢?

不要,不要忘记他们,也不应该忘记他们。

正像一提雪莲花,我们总希望那是外形美丽的天山雪莲一样,真正的喜马拉雅雪莲出现了,我们仍不相信。

在南迦巴瓦峰,我知道山上海拔4000米以上就有喜马拉雅雪莲。那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治各种风湿症有奇效。这雪莲不用到内地或拉萨,只要到南峰山下不远的林芝县,就能卖很贵的价钱。但是,非常奇怪的是,我没有在民工的帐篷内看见过一株雪莲。他们几乎天天在雪线上下来回,为什么想不到采它卖钱呢?

我问一位很年轻的民工,他叫多吉。

“在山上,你见过雪莲吗?”

“多得很,有时能遇到这儿一片,那儿一片。”他说。

“你知道它很有用吗?”“是。”他点点头,“那是药,能卖钱的。”

“那你们为什么不采一些?又不重,带下山来就是了。”

他使劲地摇起头来:“那是山上的东西,不是我的。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动。”

一刹那间,我的眼前,浮现出那喜马拉雅雪莲,她那么圣洁……南峰西侧的一个山包上,挂着一大片哗啦啦飘动的经幡,那是藏民们朝拜南迦巴瓦的地方。每到藏历年或节日,周围很远的村民,甚至从百里千里之外而来,顶礼膜拜这座神山。他们认为,神与佛都是从圣洁的山上走下来的。对于他们,这是一种山文化,不仅具有神秘的色彩,更是伟大的。它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对生命与人生的一种热爱方式和理解方式。在这样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生存失去了精神支柱,能活得下去吗?经幡也叫“风幡”或“神幡”,在西藏,有山、河、树、人的地方,都能见到五彩缤纷、规格各异的经幡。我一看到它,心里便受到一种抚慰而宁静安详起来。我们的大本营旁,藏族队员面对南峰也挂起了经幡。经幡上印有经文或神像图案,有蓝、白、红、黄、绿五色。蓝代表天空,白代表祥云,红代表火焰,黄代表大地,绿代表河水。它包容了整个人生的空间。挂幡之意,可简单解释为期望消灾求福、好运常随。风吹动它,犹如代表挂幡者念了一遍又一遍真经。风把幡吹散,布丝飘到哪里,吉祥也会来到哪里。西藏是雪山之域,人们对雪山崇敬,在它的身上披挂经幡,也是对自己生存之地的崇敬。这崇敬,本身就是一种大度和顽强生存信念的不屈之光。

藏传佛教给人们的绝不仅仅是抚慰,还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就在我脚下这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神奇土地上,顺江而下不远处就是墨脱。这里是当年全国唯一一个没有通公路的县。墨脱意为“花的世界”。相传公元八世纪,佛教大师莲花生预示众人:当世界末日来临时,墨脱诸山将向众人打开,以避种种劫难。从此,这里便成为不幸者寻求幸福之所。据说,曾有上百名来自四川等地的藏民在活佛香珠古的带领下,翻山涉水,历经数不尽的磨难,来到墨脱寻找这方神秘的乐土。路遇一活佛,他说:“去吧,去吧,穿过两个峡口,翻过一座雪山,就会到白玛协热。4月15日山就会打开,那里的糌粑山、牛奶湖……去吧,别留恋这苦难的人间。”人们扶老携幼,惊喜地跋山涉水前往。原始森林里的旱蚂蝗、毒蛇、毒蜂和瘟疫夺去了不少人的生命,但夺不去人们前行的信念。走了七天之后,白玛协热山终于展现在虔诚的人们面前。活佛念起咒语,摇响所有法器,不停地扔出供果,人们顶礼膜拜,手脚磨出了茧,额上磕出的血结成一层层痂,又磕出了殷红的血,但石山依然不开。人们叫天不灵、呼地不应,又无退路,便开始忍受漫漫无尽的煎熬。人,一批批死了,埋下同伴的人很快又被别人埋葬……但是,依然有人活了下来,他们成了这片土地的主人。

我被这批朝圣者和寻找幸福者深深打动了。这世上,虚幻的幸福本不存在,因为它不会有生活的价值,幸福,是与痛苦紧紧相伴的。活下去,顽强地生存,才是人生一支不屈不死之歌。这一点,多么像我们无数前赴后继的登山者!

我在想,我们所追求的一切中,有多少欲哭无泪的困惑和徒劳呢?又有多少人被时代、传统观念和自身的性格弱点牢牢地左右着,写下多少人生悲怆之歌呢?在名利的诱惑下,让自己蒙上面罩,将良知与良心抛弃,去毁掉别人又毁掉自己;金子般最圣洁的爱情和友情被拍卖了;世界、祖国、民族的命运还不如自己掌心的一丝蝇头小利……我相信,每一个在磨难人生中醒悟后的失误者,面对幼年的儿女,心中都是懊悔而悲凉的。

这才是真正的悲怆人生。

大自然会抚平你滴血的伤口。大自然讴歌的,我们可能不会全然听懂,但我们作为人类的一员,感悟到的就是,人类应当举起圣洁的人道主义之旗。

面对这片智者之地,我也怅然感悟到自我的忏悔和反思。压在心底的一切卑琐甚至无耻之念全都赤裸裸地浮了上来,亮相在这雪域高原的光天化日之下。该将它抛进这峡谷,镇在南峰之下!

但我知道,人生,是不能仅靠忏悔而逃脱其责的,如那样,便是更大的罪恶——虚伪了。勇敢者应当担起这一切前行,哪怕过于沉重。

该让一切回归真实和自然。在真实和自然的基础之上,我们的天空中,自会有属于我们的太阳。

那,仍需要民族的脊梁。

记录下来吧!登山者,在茫茫呼啸的风雪中,于世界上从未留下过印迹的深雪里,默默迈出第一行脚印……

同类推荐
  •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在我和原《新华日报·华北版》、《晋冀豫日报》(包括其前身《胜利报》)等新闻单位编写报史的老同志接触和阅读他们编写的史料中,有两点感受很深。一是他们认真负责、下笔严谨、亲自动手、善始善终的精神和工作态度。他们不顾年老和多病,亲自查访、回忆、翻阅、考证当时的报道、通讯、文章、社论的来龙去脉,实事求是地评论其影响和作用。二是认真研究和总结每个时期办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经验。他们编写出来的大量史料可资借鉴之处很多,真如“庾信文章,老年更好”。每读一文,既有置身于当年战争烽火的体验,又有置身于根据地建设的感觉。
  • 给我一支枪

    给我一支枪

    亲情、友情、爱情交织的乱世悲歌。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北地区。马龙、亢振刚等这些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在这场空前的民族危机中,逐步成长为一批勇敢、机智的民族英雄。故事一波三折,场面震撼人心。亲情、爱情、友情也在这场民族搏杀中演绎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壮歌。
  •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乃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巅峰,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本书精选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详尽的注释和精辟的评述,将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朋友,如果你想深刻了解宋代辉煌的文化艺术,如果你想领略词有别于诗的迷人风采,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就请到宋词佳境中遨游一番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 绕不过的肉身

    绕不过的肉身

    这里有汉奸、有志士、有君子、有小人,这里有激情、有理性、有诗意的表述,更有细节的震撼。这样的文字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个肉身和灵魂的挣扎。
  • 三地书

    三地书

    由于过去有较长时期生活在农村,生活的贫困和想象的自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致使我喜欢写瓷实而又有质感的诗,不喜欢故弄玄虚的东西。这里的瓷实,即有生活,有感悟,有真情实感;质感,即有形象,有诗感,有艺术境界。
热门推荐
  • 你不理财 财不理你大全集(超值金版)

    你不理财 财不理你大全集(超值金版)

    改变千万人命运的创富理财法则,不要低估你对财富的需求,可以不赚钱,但决不要赔钱,只有投资才能抵御通货膨胀对财富的侵蚀,投资要有计划,需要学习相关知识和听取专家的建议,投资越早,时间越长,回报越多,养成定期投资的习惯,敢于承担适度的风险,才可能获得更高回报,不同的人生阶段,应有不同的投资组合,适度分散是对投资最好的保护,不要过分选时,也不要追逐热点,关注投资品种的内在价值,想要长期地赚大钱一定要脚踏实地,读懂市场会令你财源滚滚。
  • 倾城狂妃太逆天

    倾城狂妃太逆天

    凌薇雪倩,东云国凌薇世家直系血脉,与上面六位哥哥同样鼎鼎有名,却是因为“废物七公子”这个响亮的称号。因为有着废物的著称,所以走到哪里都受到众人的唾弃,却偏偏让东云国有名的七殿下一眼就挑中,从此成为七王府最高地位的护卫。他用自己的实力在这片大陆上站稳脚步,从此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只是到最后当所有人知道原来那个惊世天下的人是‘她’后全是唏嘘不已。东方倾城说:爱上一个人不需要多久,只要一眼便定终生。
  • 痞子校草:神仙姐姐是校花

    痞子校草:神仙姐姐是校花

    他是腐蚀人心的恶魂,从地府串入人间,成了腹黑的痞子校草。她是天庭傲娇七公主,为了追捕亲手放掉的恶魂,化身高冷校花。“你知道我在等你吗?”他问。“你知道我要杀你吗?”她答。“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杀人是犯法的!”他邪魅一笑:“不如……我们来谈谈情,说说爱吧!这才是大学生该做的事!”——————【很白、略伤痛,不喜勿入】——————
  • 嫡女不好惹:大明小医妃

    嫡女不好惹:大明小医妃

    她是21世纪中医学骄子,却因外出采摘草药时不慎坠落悬崖,而穿越成相府懦弱嫡女。他是大明福王殿下,外表风华绝代人畜无害,实则腹黑霸道睿智多谋。一道突如其来的圣旨,让她成为他的待嫁王妃。一个不情,一个不愿,在彼此之间相互指摘互相怨怼的过程中,两人又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且看她圆滑懒女与腹黑王爷之间,如何打破相看两相厌的死局,上演一出倾世间、牵君心的好戏。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20几岁要应用的经济学智慧

    20几岁要应用的经济学智慧

    运用经济学智慧,帮你破解那些挑战你思维的经济学现象,拥有从身边小事窥宏观经济的智慧,理性消费不迷糊,智慧理财,管好自己的钱袋子,修炼职场达人“稀缺”,自己当老板,创业实现梦想,携王子或公主走向红地毯的另一端,量度人情冷暖,开始幸福生活。
  • 木子悦己寓言

    木子悦己寓言

    是一本能让人观花看世界,睹木见浮生的好书!为什么这么说?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寓言,正好比这花这木,看似志趣横生,枝繁交错,实则却有着深深的道理,这些道理既是对当代社会现状的犀利剖析,撕开一条条带血的皮肉,看人性的贪与痴,世间的冷与暖,一幕幕真实太过沉重,变成一个故事说与人听。
  • 卵巢健康书

    卵巢健康书

    卵巢是女人的根本!卵巢控制着女人的容颜、身材、气质、月经、怀孕、产后恢复、更年期,卵巢好,女人才好。养好卵巢,女人不老。研究证明,女性卵巢在30岁就开始慢慢衰老了。卵巢衰老的女人,脸色蜡黄,皱纹、色斑频生,身材臃肿,比同龄人显老10岁。月经不调、腰酸背痛、脾胃虚弱、失眠多梦、情绪糟糕等问题挥之不去。本书作者杨保军是北京天坛医院卵巢诊治专家,她通过多年临床案例故事,亲自传授饮食、瑜伽以及各种日常生活小妙方等卵巢保养方案,让女人达到美白、嫩肤、去痘、除皱、丰胸、增高等养颜效果,增加女人味,同时,赶走卵巢卵巢疾病,让女人月经调顺,怀孕容易,产后迅速恢复容颜身材,预防更年期提前,做一个快乐的俏女人。
  • 我还在唱那首老情歌

    我还在唱那首老情歌

    【风尚阁】告诉你,阅读是一件美丽的事。http://m.pgsk.com/fengshang/-----------------她曾是唐家千金;他只是被捡回的沉默孤儿;她曾和他温存后急急和另一个男人订婚;他也消失过好几年,那几年相思成灾,爱情未死。然后她追他躲;他不说爱,却也不放手。其实,只是唐谨和欧院长的一段温暖小情事。请支持新文哈http://m.pgsk.com/a/428676/《你怎知,那不是我的温柔》【他是虞仲之,如果你遇见这样的男子,你敢天长,他一定敢地久】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