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一个人名叫王鲁,他在当涂做县令。这个王鲁爱财如命,经常掠夺老百姓的钱物。王鲁手下的那些大小官吏也变着法子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的怨气。
有一次,适逢朝廷派官员下来巡察地方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的种种不法行为。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巧的是,状子上所列举的罪行,和王鲁平时的违法行为几乎一模一样。这可把王鲁吓坏了,冷汗不停地往下滴,他一边看着手中的状纸,一边发着抖,心里想:怎么会这样,这……这不是在说我吗?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用颤抖的手拿笔在状纸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意思是你控告主簿,虽然目的就像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是我就像那条躲在草里的蛇,被大大地吓了一跳了!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引申出“打草惊蛇”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一方面给予甲惩罚,另一方面乙也受到了警戒。现在人们多用这一成语比喻做事不够机密,往往由于一些不必要的举动,导致对方察觉到了自己秘密的意图。
磨杵成针
李白是唐朝有名的诗人。据说他年轻的时候,读书进步得很慢,他心里就不耐烦起来。有一天,他出门去玩儿,看见一个老婆婆蹲在小溪旁边,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李白觉得很奇怪,就问:“老婆婆,你这是干什么?”老婆婆头也不回,一边磨她的铁棒,一边回答说:“我在磨绣花针!”李白更奇怪了,又问:“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绣花针吗?”老婆婆说:“我今天磨,明天磨,铁棒只会越磨越细,哪怕它磨不成绣花针!”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心里像开了窍。他从此刻苦用功,果然成了一个很有文才的人。
“磨杵成针”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杵”是“棒”,这儿指铁棒。这个成语说明只要下苦功夫,一定能得到成功。所以常有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螳螂捕蝉吴王要出兵攻打楚国。他已经下了决心,对臣子们说:“谁要是劝阻我,我就把谁杀了!”吴王身旁有一个侍候他的少年,想劝吴王不要出兵,可是不敢直说。他就每天清早起来,拿着弹弓和泥丸,在花园里走来走去,想让吴王看见,好趁此劝劝吴王。
直到第三天早上,吴王起来偶尔向窗外一望,看见那少年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就唤他说:“孩子,你大清早在花园里干什么呢?你看,你的衣服都叫露水给打湿了。”那少年把手里的弹弓扬了一扬,说:“大王,别作声。您看树上有一只知了,正在高高兴兴地喝露水呢!他不知道有一只螳螂正躲在他的身背后哪。”吴王听了觉得好笑,说:“螳螂捉知了,这有什么稀奇呢!你真是个孩子!”那少年仍旧很有兴趣地说:“您看,那螳螂悄悄地绕过树枝,正要扑上去,没想到有一只黄雀正躲在他的身背后哪。”吴王在窗子里可什么也没看见,就问:“那黄雀又怎样呢?”那少年把泥丸搭在弹弓上,说:“黄雀伸长了脖子,正要去啄螳螂,没想到我已经瞄准了他的小脑袋了。这三个家伙都只看到面前的利益,而不顾背后的祸患。”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想了好一会儿才说:“你说得对。”于是,他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螳螂捕蝉”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通常和“黄雀在后”连在一起用。意思和用法正跟那个少年说的一样。“蝉”就是“知了”。
二桃三士
成语接龙连连看
追根溯源学成语
二桃三士: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士饱马腾: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雾里看花:形容老眼昏花,后也比喻对事物看不真切。
花残月缺: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
缺吃少穿:指衣食困乏。亦作“缺吃短穿”。
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光彩夺目: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睹物思人: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人非草木: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同“人非木石”。
木秀于林:秀:出众,突出。高出森林的大树。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也措指新人新事刚刚出现。
林寒洞肃:寒:寒冷;肃:肃杀。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
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敬老尊贤: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贤贤易色: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色胆迷天:形容贪恋淫欲胆量很大。
天保九如:旧时祝寿的话,祝贺福寿绵长。
如椽大笔: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
笔精墨妙:笔触精到,着墨巧妙。形容书法、绘画、诗文等的技法巧妙,笔意精微。
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得风便转:看到风头便转变态度。比喻态度随势而变。
转战千里:形容连续作战,经历了很长的历程。
里丑捧心:指妄学别人而愈见其丑。
心谤腹非:口里不说,心里谴责。指暗地里反对。
诗词小游戏
小
时
不
识
月
呼
作
白
玉
盘
又
疑
瑶
台
镜
飞
在
青
云
端
走出大迷宫
影影绰约多意妄人作祸于情冷衣饱不果背之手毛踏实老天诞不纬万倪可言观若死头土有菜授魂与
读典故学成语
破镜重圆
成语故事破镜重圆不仅讲述了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更反映出古人成人之美的美德。
陈朝太子舍人徐德言的妻子是后主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才貌极为出色。徐德言当太子舍人的时候,正赶上陈朝衰败,时局很乱的时期,无法保证国家和个人的安全。徐德言对妻子说:“以你的才华和容貌,如果国家灭亡了,你一定会流落到有权有势的富豪人家,恐怕我们会永远分离。倘若我们的缘分没断,还能相见,应该有一个信物。”于是徐德言折断一面铜镜,夫妻两人各拿一半。他又同妻子约定说:“将来你一定要在正月十五那一天将镜片在街上出售,如果我见到了,就会在当天去找你。”
等到陈朝灭亡了,他的妻子果然流落到越公杨素的家里,杨素对她非常宠爱。徐德言流离失所,好不容易才来到京城。他于正月十五这天到市场上寻找,果然有一个仆人模样的老头出售一片一半的镜子,而且要价非常高,人们都嘲笑他。徐德言将老人带到自己的住处,给老头吃饭,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拿出自己那一半镜子和老头卖的那半面镜子合在一起,并在镜子上题了一首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陈氏看到题诗以后,哭哭啼啼地不肯吃饭,杨素了解情况以后也非常伤感,派人将徐德言找来,决定将妻子还给他,并送给他们许多钱物。听说这件事的人没有不赞叹的。杨素设酒宴为徐德言和陈氏饯行,并叫陈氏也作了一首诗:“令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然后陈氏和徐德言回到江南,一直到白头偕老。
得心应手
成语“得心应手”出自《列子?汤问》,与音乐有关。它常被用来比喻作事非常顺利。
古时,匏巴弹琴,鸟儿会随着乐声而舞,鱼儿跃出水面倾听。郑国的师文听说后,就去拜师襄为师学琴。
师文学了三年,柱指钧弦,却弹不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师襄无奈地说:“你可以回家去了。”师文扔掉琴,叹息道:“我不是不会指法,也不是不能完整地弹一首曲子。而是我心不在琴弦上,心里也没有音乐。由于内心找不到音乐的感受,所以手指就不能和琴弦相配合了。你再给我一些时间,让我找一找音乐的感受。”
过了不久,师文回来见师襄。师襄说:“你的琴炼得如何?”师文告诉他:“我已找到音乐的感受,请听我弹一曲。”
当春天时叩击商弦弹南吕调,凉风突起,草木都结出了果实。秋天时叩击角弦弹夹钟调,和风徐徐地吹起,花草树木都开花发芽了。夏天时叩击羽弦弹黄钟调,霜雪交下,河塘里都结冰了。冬天时叩击徵弦弹蕤宾调,阳光变得炽热,厚厚的冰块一下就融化了。一曲将终时,则以宫弦为主与其它四弦一并奏起,这时吹来了和丽的风,天空中漂着吉祥的云朵,降下了甘露,地下涌出了清清的泉水。
师襄抚心高蹈说:“你的弹奏真是妙啊!即使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也比不上你。我得挟琴执管向你学琴了。”由上可见,音乐既可以使春天变成秋天,也可以使秋天变成春天,既可以使夏天变成冬天,也可以使冬天变成夏天。上述种种变化,皆是骤变,而非渐变。音乐的力量不言而喻。
注:师襄:春秋时鲁国乐官,擅击磬,也称击磬襄。也有一说是卫国乐官,亦称师襄子。《史记》里说他“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师文曾从他学琴。《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也都说孔子曾从他学琴。
危若累卵
晋灵公只贪玩乐,有一回,他命令手下的人筑一座九层的高台。许多大臣劝晋灵公不要这样浪费人力物力。晋灵公非常生气,说:“谁要是阻拦我,我就把他杀了。”吓得大家都不敢作声。
有一个大臣叫荀息,他想了个法儿,进宫去对晋灵公说:“大王,我会玩一个把戏,您想不想看?”晋灵公没想到荀息这老头儿也会玩把戏,就说:“你会玩什么呢?”荀息说:“我能拿十三颗棋子搭成一个台,再在台上堆九个鸡蛋。”
晋灵公想,这些滴溜滚圆的东西怎么堆得起来呢?就叫人把棋子和鸡蛋拿来,要荀息堆给他看。荀息蹲下身子,先把十三颗棋子平铺在地上,再把五个鸡蛋竖在棋子上面。这五个鸡蛋有棋子垫着,倒还勉强能站稳。
荀息又用三个鸡蛋堆第二层。这可不容易了,鸡蛋又圆又滑,一个不小心就滚了下来。荀息搭了一次又一次,终算又勉强搭成了。他再把最后一个鸡蛋非常小心地放到堆儿尖上去。
晋灵公看得眼珠子都瞪直了,嘴里不由得说:“好险哪!好险哪!”荀息把最后一个鸡蛋放稳了,站起来说:“这不算什么,比这更险的事儿还有的是呢!”晋灵公惊奇地问:“还有更险的事儿?你说说看。”
荀息说:“就是大王要筑九层高台的事儿呗。筑这座九层高台,百姓得花三年工夫。这三年里头,男的不能耕田,女的不能织布,大家吃的穿的从哪儿来呀!到头来弄得民穷财尽,百姓怎么能不怨恨大王呢?要是邻国乘这机会来攻打咱们,还要弄得国破家亡。那时候,您在这座九层高台上还能望见些什么呢?”晋灵公听荀息这么一说,吓了一大跳,就下命令停止筑台。
“危苦累卵”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若”是“像”,“累”是“堆起来”,“卵”是“蛋”。情况非常危险,可以说“危若累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