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9100000052

第52章 火爆的畸形产生(6)

赵长天的儿子赵延初中时上的是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真正的市重点中学,赵延父母当年都是这所中学的优等生,可儿子在初三之前成绩从没有好过倒数第十名。到了初三,赵延开始知道用功了,每天做作业至半夜以后,成绩明显上升,“中考”时仅差一分不能直升本校高中。照父亲赵天长的身份,再出些并不多的钱进个重点高中应该不成问题,在上海这个高考录取率最高的城市,进了重点高中再想上大学绝对不成问题。然而问题到了赵氏父子手里,却成了另一种情况:

“爸,我以后不想考大学了,所以……”

“所以连高中也不想上了?”

“嗯,你同意吗?”

赵延把难题踢到了父亲这边。如果换了另一位父亲听到这样的话,即使不怒发冲冠,也会拔拳相揍了。但赵长天没有,他沉思稍许后,认真地回答了儿子:“我尊重你自己的选择。”

儿子当时非常吃惊,但很快又自信地朝父亲感激地点点头。知父莫如子,老爸是个明白人,

赵延正是对这一点心中有数,才敢向父亲“口出胡言”。

“什么,侬哪能连儿子不想上大学都让着他呀?”像全中国普天下的百姓一样,赵延本人决定不上大学倒没有引起同学和老师的反响,而他父亲、身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的赵长天,却在那一阵子受到很多同事和朋友的强烈反对和谴责。“不管怎么说,只要有一点希望,大学还是要考的,何况现在都到21世纪了,不上大学就意味着没有了进入新世纪的入门券,你当家长的不对孩子负责还有谁对他负责?千万别顺着孩子……”

赵长天当时的压力真不小,而他竟然顶住了。

“我就是不高兴读高中。上初中都要每天学习做题到深夜12点以后,到了高中怎么办?还不天天不睡觉?所以我不愿读这样的书。”儿子赵延说。

“我当时的想法就是,你愿意考大学,我们作为父母当然支持,但你没有这个愿望,觉得自己不愿意受高中三年的做题之苦,那你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儿子当时16岁了,我觉得他自己应该有选择的能力和权利了。”赵长天说。

这对父子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儿子在没有上大学后出现的变化,用父亲的话说是:“我特别特别的开心”,不用像其他家长那样整天为孩子的作业和成绩紧张与忙碌;不用像其他家长一次又一次到学校参加家长会接受“战争动员”;更不用像其他家长面对儿子高考可能的成功或失败犯心脏病。让赵长天最开心的还有儿子后来不仅改掉了许多毛病,比如由仅仅爱好武侠小说,拓展到在中专学校里能当语文课代表了;学习成绩从后10名上升到了前10名;怯生人的口吃也没有了,并且当上了文学社的“头儿”;所学的海关专业使他在毕业后参加工作很顺利,两年多来的工作实践中他同样表现得心情愉快和积极努力。

“你对爸爸的最大要求是什么?”

“当我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在我身边。”

在一次电台做节目时,儿子这样回答主持人,赵长天听后“特别特别开心”。为此赵长天对现在的考大学风有了自己一番鸿论:“现在重视考大学相比‘文革’时的白卷英雄是一种进步,想念书再往前走一步,允许和尊重个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路,谁都不会受歧视。”

允许和尊重个人选择--这话对今天的中国千千万万家长们来说,是不是太重要了?是不是太值得学生及老师从观念上补上这一课?

人类的文明进步表现在什么地方?科学与知识当然是一类重要的明显标志,但就个人而言,是不是体现在自己的权利和理念真正被社会、被他人所尊重更为重要?然而看看我们现在的学生家长及老师们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子女与学生的:考不上大学你就是猪狗都不如!你是世界上最笨最笨的人,以后考不上大学你只能去扫大街!还有比这更难听的话。于是孩子们从进入小学门的第一天起,在家长和老师们的这般灌输下,从小就知道了不上大学就意味着自己是“笨得不如猪狗”,以后就只能去“扫大街”。他们因此自觉自愿地成为考试机器,自觉自愿地放弃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应当被人尊重的选择人生命运的权利。

这就是今天的中国学生,在我们多数家庭里成长着的孩子。

“文革”10年使包括我本人在内的无数人成为了“被耽误的一代”,这是人人都痛恨的政治灾难所致,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进程中也是极少见的,它多少带有“不可抗拒性”。然而今天的高考指挥棒的挥动是不是又导致了另一种残酷,迫使我们的孩子正在成为“被剥夺选择个人权利的一代”?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谁又能不承认这个结论?

普遍的情形是孩子们已经麻木了,即便他们隐隐约约知道些自己的这种权利,但看在父母含辛茹苦的份上也不想开口了。不是没有孩子站出来像赵延那样面对可以理解他的父亲表明心迹,只是现实中这样的事例太少了,赵延敢说是因为他的父亲理解他,并尊重和支持了儿子的选择。如果换一个父亲或母亲,赵延的结局可能就不是现在这般很开心的现实。

我在某学校采访时,得知那里前年有个落榜生因为不愿再考大学了,父亲在他回家后先是狠狠地揍了他一顿,然后告诉儿子:不考大学可以,你要是留在家里,你就去死,要不你就给我滚得远远的。

儿子欲哭无泪,用什么话恳求父亲尊重他想做一名摄影师的选择都没有用,最后儿子只好关上门割腕自尽……

“我们学校这10年中已经出现多起不考大学而被家长逼死或逼走的事件,弄得我们老师压力都特别大。你想,如果不帮助孩子考上大学,一旦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当老师的不也成了间接杀手吗?”这个学校的一位老师黑着脸对我说。

在采访这类“高考报告”时,我的感觉总是最痛苦的。

其实人人都知道这个理:社会是由各种人组成的,大学生或者知识分子是一个社会的塔尖,没有塔底、塔座,也就不可能组成一个完整的高塔。

问题是“知本”时代和文凭社会逼得人人都忘却了这些理,通常的劳动者光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话只有在每年的“五一节”那一天才有人出来喊几句,剩余的364天里我们听到和见到的全都是“知本”与网络名词,以及由“知本”和网络名词构成的一夜之间便可富甲天下的美梦和花环。

“知本”和网络肯定是我们已经进入新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但需要指出的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大学的门还很有限,即使按照国家制定的在10年之后我们的大学入学率将从现在的9%左右上升到15%左右,仍有85%左右的适龄青年不能跨进大学“龙门”,过度地强调人人考大学显然只能让更多人在有限的“龙门”前殉葬而死。我们发现即使像美国这样的教育大国,不选择上大学的人仍占多数。我们现在不是很多人疯狂地想做“比尔·盖茨二世”吗?不知有谁想起过比尔·盖茨这位电脑天才也是半途放弃大学而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职业!

想上大学肯定没有错,但理智地选择个人成才的人生之路必然收益更可观,并且绝对没有错。

新世纪开端之际,我们应该在国人中大力提倡一件事:让孩子们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知本”和网络很重要,但通过做考试机器所获得的一张文凭,并不能真正进入“知本”阶层和网络世界。

新世纪里,也许没有任何一件事可以比尊重个人的选择和意愿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它更符合文明进程的内涵,也更体现个性创造的特征。

考上了大学又怎样?

“考上了大学当然好。”这同样是个不用质疑的回答。

但值得我们置疑的是中国人现在对“考上了大学当然好”的“好”字中,有多少是可以使一个人能在今后漫长的人生奋斗中体现出自身的实际价值?在我们民族与当今世界列强抗衡时凸现自己的能力、体现民族精神的意志?

考上大学当然好,好在有张找工作的文凭;好在能于社会的生存空间里被人承认自己是个知识分子;考上大学好在有饭吃,好在有前途。

中国人自古讲究实惠,前些年很多人不上高中考中专,因为中专毕业后能直接找到工作,而高中毕业如考不上大学等于没上。大学专科生毕业不包分配随之出现,人们开始直奔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考试,近3年间研究生考试热火朝天,人数年年几十万几十万地往上翻。

终于这一天又到来了:考上大学后仍然没有用!

有人说现行的大学是个最大的人生误区,这话听起来有点刺耳,其实可谓一针见血。现今的大学两类专业最吸引人,第一类是热门专业,比如金融、外语、贸易、法律、经济管理等,它让本来都很优秀的学子们拼命往这些专业挤,直到挤得这些专业爆满得不能再爆满--大学门不仅没有对此加以限制,相反极力扩大这些专业的招生名额,几年过去了,当学子们满怀喜悦拿着这些专业学士、硕士甚至博士文凭走出校门时发现,这个世界本不该让他选择他所学的专业。看一看前几年满大街开设的会计学校,害得多少女同胞一夜之间全变成了理财的会计大师,天下哪有那么多公司和单位呀?最后只好回家当“财务大臣”。现在的大学办学现象跟前几年的会计班大战十分相近。学校才不管你以后是律师多了,还是银行家多了,他们现在想的是办热门专业可以每扩招一名学生多收几万块钱!第二类是冷门专业,所谓冷门专业,就是在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那些现在社会上根本没有什么用处的科目还留在学校里。有人问为什么不早把这些没用的专业从现在的大学里扔出去?这里面学问可大了,因为谁都知道该扔,但谁都不去真正动手,局外人不知道,这没用的专业恰恰能满足那些想上大学又成绩考得不行,或者根本没有考上但又对大学痴迷的人以及他们的家长。这一部分人以偏远山区和家庭贫困的孩子居多,当然还有些纯粹是有钱而没智商的家庭子女;后者干脆用钱买个上大学的机会,前者常常因为本地学校基础差,家庭又交不起高昂的学费,所以他们选择了谁都不愿意去的那些专业。他们虽然进了大学,但从他们走进大学的那一天起,就意味着他们的好运从此结束。4年苦读的自豪的大学生,4年后拿到的那张文凭等于一份过时的黄历。苦苦的恳求,苦苦的寻觅,没人愿意接收。这样的大学生永远找不到自己对口的工作,只能落入“高级盲流”队伍中,其命运多数很凄惨。对这些人而言,考上大学不仅没用,甚至简直就是一生的灾难。

某年7月的高考炎热日子里,有人在北京圆明园的一个水塘里发现了一具尸体,后来经验证,是具男尸,年龄在26岁左右。死者的身份不明,最后在他的衣服里找到了一封遗书,才知道他曾是“清华园”走出来的大学毕业生,他的死并不复杂,虽然是自杀,又是与学校早已无关的无业游民,但他的遗书却发人深思:

……我曾经是一个令家乡几万人骄傲的“状元”!父母为了让我上大学,几乎倾出家中的全部,我也努力了,起先报考本科专业是农业机械化专业,等我四年苦学毕业后,想尽快找份工作以报父母当年送我上大学之恩,可我失望了,每次招聘会上我从来不敢拿出自己学的专业文凭去应聘。我也回过老家,试图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寻找我的专业,可老家的人告诉我:早在十几年前土地都包产到户了,谁还用农业机械?后来我发誓再努力考个研究生,不是都说研究生好找工作嘛?于是我边打工边复习,过着整整两年有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功夫不负我这个有心人,我终于考上了圆明园边的这所中国最著名的学府,我从此以为这一生永不再过那种有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但我这回又错了,当我几年后壮志满怀地拿着硕士文凭去参加应聘时,人家一看我的专业,不屑一顾地朝我讥讽道:你这个硕士呀,还不如一个工商中专,现在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谁还搞什么农业机械化?那是毛主席“农业学大寨”时的热门专业,现在是网络时代,网络上不用农机,只用鼠标。是啊,现在是“鼠标”称王的时代,我这个农机硕士活在这世上不是多余吗?我别无选择,如果当年高三时我不考大学,也许今天我还是南方打工仔中的一员,每年能自豪地到年关的时候给家中的老父母寄回些钱去,然而现在我除了手中的一张硕士文凭外,一无所有。我不可能回到中学时代的选择了,读了大学的人只能往前走,可我的前面是什么呢?我看不见,只看得见这圆明园湖水中的那片天与月……

像这位硕士大学生的无奈选择,每年我们在京城可以听说好几起,现在滞留在北京的大学本科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据说有五六万以上,他们无正当职业,无固定收入,无稳定家居,属于他们的只有手中的一张大学文凭……

同类推荐
  • 得与失的智慧

    得与失的智慧

    这本《得与失的智慧》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因此,这本书适合大众阅读。叔本华将人生视为痛苦的悲剧,对人生持悲观态度,但其一生却保持奋斗进取的精神。他虽然生活孤独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年青时虽然学术遇挫但坚持到晚年终获成功。他一直在探寻人生得失的奥秘,他对诸如幸福、人格、地位、荣誉、财富、教育、妇女、政治、伦理、爱情、不幸等一系列困扰人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独到见解,启迪后人。
  • 把时光揭开

    把时光揭开

    这本随笔集堪称“智者的思考”。还不乏对被社会忽略的底层人群、偏僻县城在城市化浪潮中受到的冲击的关注。这些文字集结起来,成为这本非常有营养的散文集。作者在一篇篇优美又不失深度的散文中,与世界知名作家、画家、音乐家探讨生活的智慧。,这是作家罗伟章的第一本散文随笔集。作者沉静又充满爱意的文字能让读者得到美的享受,与大自然的花草对话,与动物交流,又能从这种不经意的享受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本书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妙历程。本书是梭罗在瓦尔登湖林中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生活和思想记录。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它向世人揭示了作者在回归自然的生活实验中所发现的人生真谛——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淡定地享受人生。
  • 玩·山海: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

    玩·山海: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

    本书打破了人们对《山海经》的畏难心理,以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在轻松而不失严谨的氛围中,带领人们重新认读山海。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山海经》及其时代。人们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可以获得到更为深刻的启迪。作者的观点奇瑰大胆,“异想天开”。但极具说服力,让人叹服。全书的69个谜底将引领人们神游上古,梦回华夏民族的幼年时代。
  • 人生真谛

    人生真谛

    《哲理美文·人生真谛》荟萃了近百年来中外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成功家等有关人生的哲理美文,深刻揭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是指引我们人生道路的耀眼航灯。这些名篇佳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成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极具收藏价值。这些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学习和研究世界哲理美文的范本,更使我们站到了巨人的肩上,展望未来,不断思索。充实和开创真正的人生。
热门推荐
  • 炫舞:指尖圆舞曲

    炫舞:指尖圆舞曲

    炫舞,一款用指尖跳舞的网游。它是所有故事的开端,但不是每个故事的结尾。或许现在站在你面前的人对你来说很陌生,但是,到了游戏中,你们可能是好朋友、死党、死对头、甚至挚爱。
  • 极恶皇后要御夫

    极恶皇后要御夫

    他的眼里看不到这些,通红的双眼散发出兽性的精光。玉钩高高挽着的帘帷,砰然落下。天,终于亮了。一位模样酷似晓月的女人冲进了屋,冲着晕晕沉沉的他俩低喊道:“我的苍天哪,你……你们竟然做下这样的事情,你……你们,真是猪狗不如啊……”“姐……姐!我……我……”她从昏迷中醒来,带着一头一身的血污艰难地坐了起来,边抓被子掩住春光流泄的身子,边低喊道。……
  • 天上下起了七彩雨:你不知道的自然地理

    天上下起了七彩雨:你不知道的自然地理

    本书以妙趣横生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这个世界隐藏的地理秘密,告诉我们其中蕴涵的科学道理。主要内容包括:地球是怎样诞生的、地球运动的原动力、追寻地球的年龄等。
  • 卑鄙的圣人:曹操7

    卑鄙的圣人:曹操7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三国2:龙争虎斗

    三国2:龙争虎斗

    本书为“日本金庸”吉川英治最耀眼的巅峰杰作《三国》第二部。作者用颇具个性的现代手法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了全新演绎,简化了战争场面,巧妙地加入原著中所没有的精彩对白,着墨重点在刘、关、张、曹操等经典人物的颠覆重塑和故事情节的丰富变幻,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极大成功地脱胎换骨,将乱世群雄以天地为舞台而上演的一出逐鹿天下的人间大戏气势磅礴地书写出来。书中扑面而来的旷放雄卓之豪气、凄婉哀切之情愫、夸张幽约之谐趣,令人感慨不绝;其中的运筹与博弈、权术与诡道、用兵与驭人,则令人掩卷深思。
  • 徒儿爱你:师父请放心

    徒儿爱你:师父请放心

    本书又名《千年雪尘换我心》她只有十几岁孩童智商时,“师父,你可不可以离我远一些。”她嘟囔着嘴,小声嘀咕了一声。“乖!为师给你吃桂花糕……”陆生笑看着她。“吃了你是不是就可以坐过去一点点了?”她眨巴眨巴看着他。“不会,但是如果你不吃,那为师便只好……”他话还未说完,白子雪只觉身上被绑了捆仙索,她果然还是逃不开师父的怀抱啊啊啊。她恢复心智后。“师父,求你不要这样。我是你徒弟!”她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而后,他当着三千弟子的面,高声宣布:“从今日起,白子雪不在是我陆生的徒儿。”如此,你便能跟我永生永世在一起罢!【新浪微博搜索(木子玲说),欢迎来玩哦】
  • 五轮书

    五轮书

    《五轮书》作者宫本武藏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剑圣,“二天一流”的鼻祖,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引起无数人的巨大兴趣。《五轮书》中所述均为作者亲历杀场的经验总结,不仅揭示了武学兵法的奥义,也折射出了人生的深刻哲理。宫本武藏穷其一生所得著就了《五轮书》,《五轮书》,即是其把自己亲历沙场的经验,通过地、水、火、风、空五卷,由浅入深、层层环扣地做了详尽解说,使其成为既简单易学,又至深至奥的兵法秘籍,其销量和影响力在日本长盛不衰。20世纪80年代,一直在寻找日本商业奇迹秘密的欧美商界人士发现了《五轮书》,从此在西方,《五轮书》和《孙子兵法》一样,成为希望在商场竞争和人际关系中取胜的商界人士的必读之书。
  • 腹黑大叔别偷心

    腹黑大叔别偷心

    初次相见,他便被她那独特的白色睫毛吸引,不顾一切的想看看那双白睫下是一双怎样的眼睛,他堵截她,一掷千金的甩给她一张金卡,笑的傲慢又潇洒:“女人,我看上你了。”初夏面对花少,只是眼睫轻抬,眼里有他,也似无他,声音冷漠:“可惜,我看不上你。”他的卡,最后拍的还是他自己的脸。她说他是空气,总是冷漠的无视,然而有一天却发现,这世上无处不在的便是空气,他将她包围了,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他都给她……【初夏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