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9100000034

第34章 百姓问天六题(4)

人为的制造明星在今天的中国其实是个很泛滥的现象。据说目前在北京几家电视台“寄生”的编外节目制作人大约有上千人,而他们每人手下的“学生”少则十几位,多则上百位,也就是说北京城里的几家电视台外围至少约有万人以上的少男少女(以少女居多)在等候哪一天中央电视台的大门或者北京电视台的大门给自己留出一条缝来,并期望在某“大导”的提挈之下一鸣惊人,红遍神州。北京某台文艺部的一位名导不无苦恼地向我诉说,自从他当了文艺部节目的主审后,就时不时有陌生人跑到他家堵他,你要是不理他们,说不定某个小报就出来一篇文章把你损得有苦难辩;你要是理吧,“他们有的是全家,有的是父女,有的是母女,像藤似的缠着你,说是向你送人才来了,把一个大活人往你面前一推,说这是俺家的千金、公子,如何如何的爱好艺术,如何如何的有灵气,又如何如何的向往影视艺术。有钱的,开口便直截了当地说开什么价都行,只要让我孩子能像小燕子一样演部戏。还说赵薇算什么?要是我孩子演小燕子,准比她强几倍。没钱的也一样慷慨,你大导演只要能让俺孩子演个角色,哪怕在镜头里露个脸,我们全家给你做牛做马都行。有一次我实在被一对父母的执着所感动,同时看看那女孩子也确实相貌可以,便有意让她在一个小节目里试着演个小角色。哪里想到,这位自报是高三学生的女孩,竟把二百来字的台词读错了五六个地方。我说你这个文化水平以后怎么进大学呀?她说艺术院校主要是考艺术专业,文化课成绩不是主要的。我一听就跟她急了,谁告诉你的?你以为现在还像前十几年考一二百分就可以进艺术院校?美得你!现在,人们都以为唱一首歌,演个角色,露一次面就可以成为大明星了,就可以名扬四方、财源滚滚?这是天大的教育误区。中国现有专业影视人员不下一两万人,每年又有数百人从大学门毕业,能在影视屏幕上闪闪发光的也就是那么二三十个,加上红火的歌手、乐手和其它艺术家不到一二百人,昨天还是我们熟悉的大牌明星们几年没戏接的比比皆是。就是赵薇同班同学和比她高几届的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学生在影视圈里打杂的有的是。”这位有责任感的艺术家的一番话,足以让沉浸于明星梦的人们清醒了。

在南京,当我讲起电影学院1999年招生的“后赵薇现象”时,朋友笑说这并不稀奇。前一年,电视剧《小萝卜头》的剧组招聘演员引发了一场争当明星的大战。剧组在重拍这部历史题材电视剧时,导演考虑到“小萝卜头”的特殊形象,“要漂亮,看上去要有三四十年代的感觉,弱弱的小可怜的样子,当然孩子还必须有灵气……”原定开机时间快到了,可主角仍没合适的,于是有人提出公开招聘,这样可能选择的面更宽些。《新华日报》、《扬子晚报》透露消息:剧组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小萝卜头”演员,一个3至4岁,一个7至8岁。岂料从剧组透露信息到开机拍摄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全国共有10万余名少年儿童经家长们之手,参加竞选“小萝卜头”。最后从这10万余名竞选者中,杭州的小唐天被剧组“一眼盯上”,成为他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家出动的唯一一位“一步登天”的小明星。

一个人选10万人争!可见中国人追逐明星梦多么狂热。

现实生活使得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和家长造成了做明星便真的可以一步登天的错觉,因而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才道路上出现了许多无谓的投入和盲目的追求,这个误区该让中国人清醒了。

与此同时,十分相信神和喜欢造神的中国人,又特别迷信那些制造天才的神话,可谓急功近利,使尽招数。记不得哪家电视报道过这么一则新闻:有一位30来岁的农民,把自己12岁的女儿培养成了神童,1998年考进大学。他的招术就是不进学校,因为他的理论是,传统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学目的只是为了高考一关,用12年时间太长,他便按照历年考大学的要求,自制“教学大纲”,每天把孩子关在一间小屋里进行封闭式教学。从电视镜头里看到这位家长的孩子很一般,看不出有特别的灵气。但这位把自己女儿制造成“神童”的家长,还真的把12岁的女儿送进了大学。这种教育路子培养出的孩子,是否值得提倡,暂且不论,当这位家长把12岁的女儿送进大学的消息传出后,湖南、江西、湖北等好几个省的家长带着孩子,要求进这位农民开的“神童学校”。当地教委得知后,说这是非法办校,劝说那些送孩子来的家长把孩子领回去,重新进正规学校。谁知家长们一个也不听官员的话,他们说,我们培养孩子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考上大学,至于选择什么方式谁也管不着,只要能保证孩子考上大学,他(指那农民)用什么方法我们都不在乎。据悉这个电视报道播出后,该农民的“神童学校”又一下多了两倍的学生。几十位来自各地的孩子正在那里进行着“神童”的教育与训练,有的孩子家长甚至连自己的家都不要了,陪着孩子在当地住下,他们一心期待两三年后自己的孩子能稳稳当当地走进大学门……

有人问那位农民“校长”为何有此突发奇想,他回答很简单:科技大学不是也在搞大学少年班?那是国家花大钱在搞,我一分不花国家的钱,同样出了少年大学生,利国利民,你们应该表扬我才对头!

有人再问这位农民“校长”:你把女儿培养成“神童”了,她进了大学又能怎样呢?他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没有想过她上了大学以后会怎样,但重要的是她比别的孩子提前好几年上了大学,中国的家长对子女们能有什么愿望?不就是希望他们上大学嘛!我的本领就是我已经做到了。

瞧,有理有据,头头是道。

是啊,中国人对后代的期望自古至今,都是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成名成家,“学而优则仕”。也许正是这个不朽的心愿,才使我们五千年的古老教育传统里总有甩不掉的造神模式和造神本身带来的奇特效应。

现在40来岁的人都应该清楚地记得,当1977年国家恢复停止了许多年的高考,数以千万计的青年人狂喜地重新拿起书本,走进新奇而陌生的大学校门时,一位年仅13岁的少年,也以优异成绩考进了中国科技大学,坐进了比他年岁大很多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身边。他就是名噪一时的神童--宁铂。这位被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发现并向时任副总理的方毅同志推荐的少年神童,具有超常的智力,2岁半就能背诵30多首毛主席诗词,3岁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六七岁开始攻读医书,并掌握许多中草药,八九岁时已经能下围棋、熟讲《水浒》……“请科技大学去了解一下,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副总理大笔一挥,当年12月底,正值全国恢复高考第一年的最紧张阶段,江西省招生办派出要员,直赴宁铂家乡对这位神童面试,结果发现果真情况属实。这宁铂不仅在文学、数学、医学和棋艺上才能超群,还有相当高的实际能力,如主考老师跟他下围棋3盘,老师输了2盘。考试结束后,小宁铂还当场提笔写了一首七律诗。

“好好!太好了!有思想,有观点,有文采。此乃真神童也。”考官大人们无不拍手叫绝。宁铂从此作为中国的神童代表,在科学的春天里广为国人传诵。正是这一神童的出现,使得全国各地迅速冒出了无数的神童来。那时中国是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人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党中央高层人士对智力超常少年给予极大重视,第一个神童大学生班--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便由此诞生。之后,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等著名大学都相继办起了“少年班”,一时间,中国的“神童”到处都是。像宁铂这样的少年天才的事迹,确实深深地影响和鼓舞了被“文革”耽误了一代的中国年轻人发愤图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信心与决心。

宁铂式的神童,给“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极左时期的中国在拨乱反正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更给新时期中国高考教育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华社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0周年回眸的一篇报道中这样说:科技大学在20年间已向全国各地招生共710多名15岁以下的大学生,已毕业15届共550名学生,其中72%考取国内外研究生,100多名已获博士学位,这一比例远远高于普通本科生。少年班创造了中国教育界的一系列之“最”:11岁的大学生、15岁的研究生、23岁的博士生、26岁的副教授、30岁的教授,他们渐渐显示群体优势,在国内外一些著名学府、科研机构和经济领域中崭露头角,担任重要工作。13岁考进科大少年班的施展毕业后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一举攻克数学界著名的难题:“关于布朗运动的数学模型”,刚届30岁就已成为法国居里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在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大少年班学生张家杰是世界上第一位认知学博士……所有这些,都充分让人相信,神童现象的存在是客观的,有辉煌业绩的,特别是在人类社会进入“知本家”时代后,有关二三十岁的博士在美国华尔街大展异彩、威震世界金融界的一条条诱人的报道,怎不叫国人叹为观止!

20多年过去了,关于中国有没有神童,大学少年班的路子是否真的成功,这些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和议论的焦点。而人们之所以热衷于这样的话题,就在于中国对造神运动始终情有独钟,它源于我们上一辈人对后一代人寄予的希望之巨、之热切。就像希望孩子成为“小燕子”那样一夜成名的明星一样,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数理化方面有宁铂般的超常能力,中国的各个阶层的家长不免人人都有此心。这就使得“神童”们头上的光环更加神秘化。

天才神童真的有吗?

1999年11月中旬,我来到了如今全国唯一的保留少年大学预备班的苏州中学调查。接待我的是苏州中学校长倪振民先生。这也是我作为苏州人第一次踏进这所从小在我心目中非常神圣的中国名校。吴江桥下古运河畔的苏州中学,也许是今天中国几万所中学中建校时间最长的中学了。1035年,47岁的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到苏州任郡守,范大人在城里转了一圈后选定了一块建宅风水宝地--南园。“妙妙,此地真好,在此建宅,世世代代必生公卿。”一位风水先生在范仲淹面前连连称道。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回神一思:既然此处风水最好,“与其吾家得此富贵,不如在此办所学校,让天下读书人都在此深造而共得此富贵呢?”范仲淹不愧是一代名士,他立即将自己的想法上奏仁宗皇帝,请求捐地建学,造就人才。仁宗皇帝甚喜,准得奏章,从此苏州有了学校,“甲于东南”的吴学也由此开始,并一直沿袭至今。范仲淹捐地办学的故事在江南广为传诵,而作为建校于此的苏州中学虽几经易名,但其根基在近千年间却始终未移过南园宝地一步。至于这里出过多少名士才子,真可谓不计其数。我只知道仅20世纪之后就有孙中山的大秘书陈去病、语言学家吕叔湘、国学大师钱穆、教育家王国维、叶圣陶、政治家孙起孟等一大批学者在此执教过。在名师熏陶下的苏州中学,莘莘学子中人才辈出。当代名人有史学家胡绳、顾颉刚、教育家匡亚明、科学家钱伟长、文学家于伶、严辰、陆文夫和国家女排教练袁伟民等都出身南园宝地。仅苏州中学出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就有31人之多,这个数字与北京大学现有的院士数量不相上下。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苏州中学在最近的20多年里,还为国家教育事业担当了一个特殊的角色,即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输送少年大学生,是名副其实的“神童”的摇篮。

那应该是个神秘的地方,走进这所熟悉而又陌生的学校时,我猜测着校长是不是愿意接受我这个带着“有色眼镜去看神童”的特殊来访者?不想,倪校长一谈“身世”,我们马上成了“自家人”--当年他插队的地方和我曾经干过不少年农活的乡村是近邻。一种天然的亲近,使我有机会比较客观和真实地对中国现存的“神童”现象作出相对准确的结论--我真的很感谢倪校长,他的大智若愚的学者风范使我获益匪浅。

倪校长向我介绍,苏州中学的“大学少年预备班”是当时根据教育部精神,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创办的,始建于1985年。首先是针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招生后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怎样更好更系统地发掘少年天才?是否从小学毕业就开始抓而不是大学招生时才进行?故而苏州中学成立了“大学少年预备班”,客观上成了产生大学神童们的摇篮。事实上15年来,他们也充当了这样的角色。倪校长谈起此事颇有自豪感,因为15年来,每年大学从全国招收的那些特别优秀的少年大学生中前1至5名几乎都是他们苏州中学出来的,而现在又从大学毕业走向更高学府深造、成为国内外著名人才的也正是这些少年天才。据说自从苏州中学这样的大学少年预备班建立后,相关大学的“少年班”招生一般不再向社会上直接寻觅与招考了,而是从这些中学预备班里选招,这样减少了很多盲目性;而经历了中学预备班两年时间的系统培养,该是“神童”的也就显露出来了,不像以往某些大学少年班招来的学生,开始确实在某些方面显示出天才智力,可上大学后,渐渐的“神童”不神了,怎么也跟不上同班同学,退也不是留也不是,使本来一个还算比较优秀的孩子给毁了,造成多方被动。从中学预备班招生就避免了这样的问题。

那么中学的“大学少年预备班”的学生是怎样招来的呢?苏州中学在招收时,由中国科技大学与他们本校的老师共同组成主考官,开始是跑到各地去招收,后来那些智力超常的孩子家长和当地的老师、官员都会主动给孩子报名。预备班的学生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年龄。一般来说不能超过13周岁,同大学少年班入学年龄条件相吻合。二是初中毕业生水平,考生不受是否是应届生限制,但必须达到初中毕业水平,甚至是优秀的初中毕业生水平,以便下一步孩子们能够顺利地接受高中甚至比普通高中更深、更广的知识教育。通常“招生启事”公布后,考生可以自己填写报名,也可以由家长、学校、地方有关机构推荐,这是学校掌握的第一手最初资料。在此基础上,由学校根据学生分布情况设置几个考点,进行初试。初试采用笔试,考数学、语文、英语和理化,成绩突出的再进行复试,其比例一般为4∶1左右,能进入复试的则有很大可能可以进入预备班,如苏州中学1985、1986、1987、1988年最初4届的报考人数分别是145人、136人、153人和305人,能参加复试的分别是28人、22人、28人、28人。这个比例好像有很大的人为性。倪校长证实了这一点,他说主要是考虑他们每年只招收20人左右一个班,“但从初试到复试筛选的比例是符合客观情况的。”倪校长进一步解释说,在复试后仍有一些学生被刷下来,如苏州中学前4届的最后招生分别是21人、16人、20人和20人,宁缺勿滥是他们最基本的原则。

同类推荐
  • 一日三秋

    一日三秋

    收录了著名散文家及评论家韩小蕙女士历年来散文精品凡30余篇。其中既有写老北京的生活趣闻,又有且行且思的精彩体会;既有拍案而起的意气风发,又有煎茶煮酒的闲情雅趣。文笔隽秀,构思精美,让人在享受文字之美的同时享受思想盛宴。
  •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这是一本研究明末清初的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小说家李渔美学思想的专著。在李渔丰富的美学思想史,并做了细密的、颇有见解的理论阐释;作者以历史发展的眼光。这是国内目前比较系统研究本渔美学思想,作者以他的戏剧美学、园林美学、仪容美学作为研究对象,突出了李渔美学思想的精华,并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著作。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李渔在这三个领域对前人的继承和他独自的贡献;对国内学界研究较少的李渔的仪容美学,作者做了开启性的研究
  • 解放徐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徐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徐州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听柏杨讲人生

    听柏杨讲人生

    人性是统一的,而人格则不然。有时圣人,有时禽兽;有时君子,有时小人。
  • 骗局

    骗局

    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
热门推荐
  •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记忆的童年,都有属于自己价值体系的少年和青年的时代。这是年华方富的时光,它充满细想与追求,它赋予浪漫与神奇。不管它是美好的还是苦楚的,也不管它是多彩的还是平淡的,它是自己生命年轮最重要、最可珍贵的部分,它是人生旅程的起点。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财商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财商课

    为什么有些人能获得巨大的财富与荣誉呢?为什么在创富的过程中有人赚有人赔呢?这正是“财商”在起着作用,财商正是改变人们财富命运的必要手段,而提高财商、拥有财富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本书通过对财商的分析与阐释为大家揭开财富密码。
  • 笨丫头PK拽王子

    笨丫头PK拽王子

    他慵懒的倚在门上,灰色的双眸直直盯着她的胸前。”啊——你……你……来找我做什么?”她双手护胸尖叫道。“求婚——!”言毕,七克拉的钻戒就那样华丽的套在了她的无名指上,她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跟这个男人同居了!他总是喜欢欺负她,捉弄她,到最后却无法自拔的喜欢上了她!
  • 如烟柳絮淡淡风

    如烟柳絮淡淡风

    她,只是一个亡国公主,在国破家亡后,辗转于尘世之中,遇见的男子,谁才是她最后的归属?她到底是在有硝烟的战场身亡,还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没落?只是,这些她都无从选择,或者消亡对她而言也许是一种解脱,她只是想淡然地生活,却是那么遥不可及,到底性情温淡的她又该何去何从......一个说爱她的人,却是亡了她的家国的男人......一个总是霸道地呵护她的男人,却主宰不了她的幸福.........一个温柔体贴,给了她新生的男人,却又将她推入炼狱,她却拒绝不得.......
  • 阴魂不散Ⅱ

    阴魂不散Ⅱ

    本书是继阴魂不散之后的故事,梨花带来的诅咒还没有停止,死去的人们就是死去了,可是这些事情不是随着死去的人而淹没在这个世间,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区区一介人生又能奈何。且看阴魂不散II之魔高一丈。
  • 不可不知的礼仪常识

    不可不知的礼仪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潘家园书声

    潘家园书声

    《潘家园书声》是由王曾瑜编写,《潘家园书声》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包括《忆黎澍先生》《中国古代卖官鬻爵的教训》《康王出使和救援开封的真相》《宋代的绿色革命》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长生墓

    长生墓

    我今生唯一的愿望:屹立人世巅峰,看风雪人间,苍穹起落;大道将崩,众生染血,而我,为你画眉。既然长生,何必回首;既然逝去,何必从头。郭嘉屹立在风雨飘摇的江河之上,喃喃着无人问津的长生谣,回看天下,众生皆小。
  • 古墓之冷酷血王子

    古墓之冷酷血王子

    她,陈可心,平凡的考古系学生,却是大名鼎鼎的洛阳铲传人,在爷爷的培养下她渐渐成为一个身怀绝技,了解五行八卦的,遇事冷静的女人,虽然有时候会恶搞一下,但在每每遇到生死关头的危险时刻却总是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一次,在西藏发现的神秘古墓引发了陈可心一连串的意外,与自己有着相似面庞的墓主。不灭的光,穿过身体的古人,甚至心底涌起的熟悉感都让可心感到莫名的恐惧,就在这么多疑问堆积下的古墓里,可心不小心走失了,莫名其妙的被人口贩子卖到了古代的美索布达米娅,成为巴比伦的侧妃,打败了亚述的勇士,征服了冷酷的亚述血王子。巴比伦王子:汉姆拉比。成功的政治家,巴比伦王位的继承人。脸上始终挂着笑,高深的让人看不清楚想法。“我,汉姆拉比在此发誓,,让安努和贝尔神授予我治理苏尔美和阿尔德之权时,巴比伦的铁骑将扫平整个幼发拉底河,到那个时候,我汉姆拉比的意志便是神的意志,我汉姆拉比的灵魂便是神的灵魂。我要做的便是天理,我爱的女人就是天命。我将像头上悬挂的太阳,永世照耀着我的国度,权利于我,神力于我,永世不修。”……亚述血王子:冷酷,霸道。杀人不眨眼,外号血王子,号称杀光,抢光,烧光的男人,拥有痛苦的过去,却在决定爱人可心的那一刻,毫不犹豫的用自己整个生命去爱她,甚至不惜跳入“天之眼”。“如果你爱我,我会给你我的全部,除了爱。如果你不爱我,我依然会给你全部。除了爱。但是,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忠诚,绝对的忠诚。忠诚的爱我,忠诚的包容我的一切,忠诚的把自己献给我。那么从此刻开始,我尼普克斯的生命便属于你”这是他对可心标志性的告白。神秘女巫预言,梦中不断出现的男女,甚至还有那相似的古墓主人,这些都让纠缠的谜底一步一步的揭开,巴亚大战拉开帷幕,可心被巴比伦王子重新带回巴比伦,亚述尼普克斯发动了政变发誓要扫平美索布达米娅,惩罚她的背叛,血流成河……渐渐的历史的轨迹在三人手里发生了偏移。而她?是带领女性解放的人民英雄??是扫平美索不达米娅的战争神话?甚至还是美索不达米娅的真神阿尔瑟弥斯????水木家族群QQ21804822(满)美美的新浪博客http://m.pgsk.com/u/1082180670(新书安排,古墓随想,生活日志。。。。)还有推荐我一个好姐妹的书,很好看的,《汉武飞仙》大家可以去看看。她最近快写完结局了。大家期待吧。地址哈哈。。
  • 幸福从心开始

    幸福从心开始

    本书收录了数十篇经典的英语美文,内容涉及生活、爱情、理想、亲情等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帮助你找到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书中选用的文章体裁多样,有语句优美的散文,像一道道清泉沁润你的心田;有感人至深的叙事文,让你领略人生的风景;也有世界权威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报告,让你的生活更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