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9100000034

第34章 百姓问天六题(4)

人为的制造明星在今天的中国其实是个很泛滥的现象。据说目前在北京几家电视台“寄生”的编外节目制作人大约有上千人,而他们每人手下的“学生”少则十几位,多则上百位,也就是说北京城里的几家电视台外围至少约有万人以上的少男少女(以少女居多)在等候哪一天中央电视台的大门或者北京电视台的大门给自己留出一条缝来,并期望在某“大导”的提挈之下一鸣惊人,红遍神州。北京某台文艺部的一位名导不无苦恼地向我诉说,自从他当了文艺部节目的主审后,就时不时有陌生人跑到他家堵他,你要是不理他们,说不定某个小报就出来一篇文章把你损得有苦难辩;你要是理吧,“他们有的是全家,有的是父女,有的是母女,像藤似的缠着你,说是向你送人才来了,把一个大活人往你面前一推,说这是俺家的千金、公子,如何如何的爱好艺术,如何如何的有灵气,又如何如何的向往影视艺术。有钱的,开口便直截了当地说开什么价都行,只要让我孩子能像小燕子一样演部戏。还说赵薇算什么?要是我孩子演小燕子,准比她强几倍。没钱的也一样慷慨,你大导演只要能让俺孩子演个角色,哪怕在镜头里露个脸,我们全家给你做牛做马都行。有一次我实在被一对父母的执着所感动,同时看看那女孩子也确实相貌可以,便有意让她在一个小节目里试着演个小角色。哪里想到,这位自报是高三学生的女孩,竟把二百来字的台词读错了五六个地方。我说你这个文化水平以后怎么进大学呀?她说艺术院校主要是考艺术专业,文化课成绩不是主要的。我一听就跟她急了,谁告诉你的?你以为现在还像前十几年考一二百分就可以进艺术院校?美得你!现在,人们都以为唱一首歌,演个角色,露一次面就可以成为大明星了,就可以名扬四方、财源滚滚?这是天大的教育误区。中国现有专业影视人员不下一两万人,每年又有数百人从大学门毕业,能在影视屏幕上闪闪发光的也就是那么二三十个,加上红火的歌手、乐手和其它艺术家不到一二百人,昨天还是我们熟悉的大牌明星们几年没戏接的比比皆是。就是赵薇同班同学和比她高几届的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学生在影视圈里打杂的有的是。”这位有责任感的艺术家的一番话,足以让沉浸于明星梦的人们清醒了。

在南京,当我讲起电影学院1999年招生的“后赵薇现象”时,朋友笑说这并不稀奇。前一年,电视剧《小萝卜头》的剧组招聘演员引发了一场争当明星的大战。剧组在重拍这部历史题材电视剧时,导演考虑到“小萝卜头”的特殊形象,“要漂亮,看上去要有三四十年代的感觉,弱弱的小可怜的样子,当然孩子还必须有灵气……”原定开机时间快到了,可主角仍没合适的,于是有人提出公开招聘,这样可能选择的面更宽些。《新华日报》、《扬子晚报》透露消息:剧组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小萝卜头”演员,一个3至4岁,一个7至8岁。岂料从剧组透露信息到开机拍摄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全国共有10万余名少年儿童经家长们之手,参加竞选“小萝卜头”。最后从这10万余名竞选者中,杭州的小唐天被剧组“一眼盯上”,成为他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家出动的唯一一位“一步登天”的小明星。

一个人选10万人争!可见中国人追逐明星梦多么狂热。

现实生活使得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和家长造成了做明星便真的可以一步登天的错觉,因而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才道路上出现了许多无谓的投入和盲目的追求,这个误区该让中国人清醒了。

与此同时,十分相信神和喜欢造神的中国人,又特别迷信那些制造天才的神话,可谓急功近利,使尽招数。记不得哪家电视报道过这么一则新闻:有一位30来岁的农民,把自己12岁的女儿培养成了神童,1998年考进大学。他的招术就是不进学校,因为他的理论是,传统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学目的只是为了高考一关,用12年时间太长,他便按照历年考大学的要求,自制“教学大纲”,每天把孩子关在一间小屋里进行封闭式教学。从电视镜头里看到这位家长的孩子很一般,看不出有特别的灵气。但这位把自己女儿制造成“神童”的家长,还真的把12岁的女儿送进了大学。这种教育路子培养出的孩子,是否值得提倡,暂且不论,当这位家长把12岁的女儿送进大学的消息传出后,湖南、江西、湖北等好几个省的家长带着孩子,要求进这位农民开的“神童学校”。当地教委得知后,说这是非法办校,劝说那些送孩子来的家长把孩子领回去,重新进正规学校。谁知家长们一个也不听官员的话,他们说,我们培养孩子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考上大学,至于选择什么方式谁也管不着,只要能保证孩子考上大学,他(指那农民)用什么方法我们都不在乎。据悉这个电视报道播出后,该农民的“神童学校”又一下多了两倍的学生。几十位来自各地的孩子正在那里进行着“神童”的教育与训练,有的孩子家长甚至连自己的家都不要了,陪着孩子在当地住下,他们一心期待两三年后自己的孩子能稳稳当当地走进大学门……

有人问那位农民“校长”为何有此突发奇想,他回答很简单:科技大学不是也在搞大学少年班?那是国家花大钱在搞,我一分不花国家的钱,同样出了少年大学生,利国利民,你们应该表扬我才对头!

有人再问这位农民“校长”:你把女儿培养成“神童”了,她进了大学又能怎样呢?他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没有想过她上了大学以后会怎样,但重要的是她比别的孩子提前好几年上了大学,中国的家长对子女们能有什么愿望?不就是希望他们上大学嘛!我的本领就是我已经做到了。

瞧,有理有据,头头是道。

是啊,中国人对后代的期望自古至今,都是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成名成家,“学而优则仕”。也许正是这个不朽的心愿,才使我们五千年的古老教育传统里总有甩不掉的造神模式和造神本身带来的奇特效应。

现在40来岁的人都应该清楚地记得,当1977年国家恢复停止了许多年的高考,数以千万计的青年人狂喜地重新拿起书本,走进新奇而陌生的大学校门时,一位年仅13岁的少年,也以优异成绩考进了中国科技大学,坐进了比他年岁大很多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身边。他就是名噪一时的神童--宁铂。这位被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发现并向时任副总理的方毅同志推荐的少年神童,具有超常的智力,2岁半就能背诵30多首毛主席诗词,3岁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六七岁开始攻读医书,并掌握许多中草药,八九岁时已经能下围棋、熟讲《水浒》……“请科技大学去了解一下,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副总理大笔一挥,当年12月底,正值全国恢复高考第一年的最紧张阶段,江西省招生办派出要员,直赴宁铂家乡对这位神童面试,结果发现果真情况属实。这宁铂不仅在文学、数学、医学和棋艺上才能超群,还有相当高的实际能力,如主考老师跟他下围棋3盘,老师输了2盘。考试结束后,小宁铂还当场提笔写了一首七律诗。

“好好!太好了!有思想,有观点,有文采。此乃真神童也。”考官大人们无不拍手叫绝。宁铂从此作为中国的神童代表,在科学的春天里广为国人传诵。正是这一神童的出现,使得全国各地迅速冒出了无数的神童来。那时中国是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人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党中央高层人士对智力超常少年给予极大重视,第一个神童大学生班--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便由此诞生。之后,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等著名大学都相继办起了“少年班”,一时间,中国的“神童”到处都是。像宁铂这样的少年天才的事迹,确实深深地影响和鼓舞了被“文革”耽误了一代的中国年轻人发愤图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信心与决心。

宁铂式的神童,给“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极左时期的中国在拨乱反正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更给新时期中国高考教育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华社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0周年回眸的一篇报道中这样说:科技大学在20年间已向全国各地招生共710多名15岁以下的大学生,已毕业15届共550名学生,其中72%考取国内外研究生,100多名已获博士学位,这一比例远远高于普通本科生。少年班创造了中国教育界的一系列之“最”:11岁的大学生、15岁的研究生、23岁的博士生、26岁的副教授、30岁的教授,他们渐渐显示群体优势,在国内外一些著名学府、科研机构和经济领域中崭露头角,担任重要工作。13岁考进科大少年班的施展毕业后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一举攻克数学界著名的难题:“关于布朗运动的数学模型”,刚届30岁就已成为法国居里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在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大少年班学生张家杰是世界上第一位认知学博士……所有这些,都充分让人相信,神童现象的存在是客观的,有辉煌业绩的,特别是在人类社会进入“知本家”时代后,有关二三十岁的博士在美国华尔街大展异彩、威震世界金融界的一条条诱人的报道,怎不叫国人叹为观止!

20多年过去了,关于中国有没有神童,大学少年班的路子是否真的成功,这些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和议论的焦点。而人们之所以热衷于这样的话题,就在于中国对造神运动始终情有独钟,它源于我们上一辈人对后一代人寄予的希望之巨、之热切。就像希望孩子成为“小燕子”那样一夜成名的明星一样,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数理化方面有宁铂般的超常能力,中国的各个阶层的家长不免人人都有此心。这就使得“神童”们头上的光环更加神秘化。

天才神童真的有吗?

1999年11月中旬,我来到了如今全国唯一的保留少年大学预备班的苏州中学调查。接待我的是苏州中学校长倪振民先生。这也是我作为苏州人第一次踏进这所从小在我心目中非常神圣的中国名校。吴江桥下古运河畔的苏州中学,也许是今天中国几万所中学中建校时间最长的中学了。1035年,47岁的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到苏州任郡守,范大人在城里转了一圈后选定了一块建宅风水宝地--南园。“妙妙,此地真好,在此建宅,世世代代必生公卿。”一位风水先生在范仲淹面前连连称道。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回神一思:既然此处风水最好,“与其吾家得此富贵,不如在此办所学校,让天下读书人都在此深造而共得此富贵呢?”范仲淹不愧是一代名士,他立即将自己的想法上奏仁宗皇帝,请求捐地建学,造就人才。仁宗皇帝甚喜,准得奏章,从此苏州有了学校,“甲于东南”的吴学也由此开始,并一直沿袭至今。范仲淹捐地办学的故事在江南广为传诵,而作为建校于此的苏州中学虽几经易名,但其根基在近千年间却始终未移过南园宝地一步。至于这里出过多少名士才子,真可谓不计其数。我只知道仅20世纪之后就有孙中山的大秘书陈去病、语言学家吕叔湘、国学大师钱穆、教育家王国维、叶圣陶、政治家孙起孟等一大批学者在此执教过。在名师熏陶下的苏州中学,莘莘学子中人才辈出。当代名人有史学家胡绳、顾颉刚、教育家匡亚明、科学家钱伟长、文学家于伶、严辰、陆文夫和国家女排教练袁伟民等都出身南园宝地。仅苏州中学出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就有31人之多,这个数字与北京大学现有的院士数量不相上下。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苏州中学在最近的20多年里,还为国家教育事业担当了一个特殊的角色,即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输送少年大学生,是名副其实的“神童”的摇篮。

那应该是个神秘的地方,走进这所熟悉而又陌生的学校时,我猜测着校长是不是愿意接受我这个带着“有色眼镜去看神童”的特殊来访者?不想,倪校长一谈“身世”,我们马上成了“自家人”--当年他插队的地方和我曾经干过不少年农活的乡村是近邻。一种天然的亲近,使我有机会比较客观和真实地对中国现存的“神童”现象作出相对准确的结论--我真的很感谢倪校长,他的大智若愚的学者风范使我获益匪浅。

倪校长向我介绍,苏州中学的“大学少年预备班”是当时根据教育部精神,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创办的,始建于1985年。首先是针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招生后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怎样更好更系统地发掘少年天才?是否从小学毕业就开始抓而不是大学招生时才进行?故而苏州中学成立了“大学少年预备班”,客观上成了产生大学神童们的摇篮。事实上15年来,他们也充当了这样的角色。倪校长谈起此事颇有自豪感,因为15年来,每年大学从全国招收的那些特别优秀的少年大学生中前1至5名几乎都是他们苏州中学出来的,而现在又从大学毕业走向更高学府深造、成为国内外著名人才的也正是这些少年天才。据说自从苏州中学这样的大学少年预备班建立后,相关大学的“少年班”招生一般不再向社会上直接寻觅与招考了,而是从这些中学预备班里选招,这样减少了很多盲目性;而经历了中学预备班两年时间的系统培养,该是“神童”的也就显露出来了,不像以往某些大学少年班招来的学生,开始确实在某些方面显示出天才智力,可上大学后,渐渐的“神童”不神了,怎么也跟不上同班同学,退也不是留也不是,使本来一个还算比较优秀的孩子给毁了,造成多方被动。从中学预备班招生就避免了这样的问题。

那么中学的“大学少年预备班”的学生是怎样招来的呢?苏州中学在招收时,由中国科技大学与他们本校的老师共同组成主考官,开始是跑到各地去招收,后来那些智力超常的孩子家长和当地的老师、官员都会主动给孩子报名。预备班的学生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年龄。一般来说不能超过13周岁,同大学少年班入学年龄条件相吻合。二是初中毕业生水平,考生不受是否是应届生限制,但必须达到初中毕业水平,甚至是优秀的初中毕业生水平,以便下一步孩子们能够顺利地接受高中甚至比普通高中更深、更广的知识教育。通常“招生启事”公布后,考生可以自己填写报名,也可以由家长、学校、地方有关机构推荐,这是学校掌握的第一手最初资料。在此基础上,由学校根据学生分布情况设置几个考点,进行初试。初试采用笔试,考数学、语文、英语和理化,成绩突出的再进行复试,其比例一般为4∶1左右,能进入复试的则有很大可能可以进入预备班,如苏州中学1985、1986、1987、1988年最初4届的报考人数分别是145人、136人、153人和305人,能参加复试的分别是28人、22人、28人、28人。这个比例好像有很大的人为性。倪校长证实了这一点,他说主要是考虑他们每年只招收20人左右一个班,“但从初试到复试筛选的比例是符合客观情况的。”倪校长进一步解释说,在复试后仍有一些学生被刷下来,如苏州中学前4届的最后招生分别是21人、16人、20人和20人,宁缺勿滥是他们最基本的原则。

同类推荐
  • 秘密档案

    秘密档案

    1999年5月8日晚上10点,当我刚从外地采访顺道回到江苏常熟老家的父母亲身边时,电话铃突然响起:……你看新闻了吗?北约把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炸了!今天大学生们和不少市民都到大街上游行呢!在北京的妻子告诉我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 折射的光斑

    折射的光斑

    戴子写的虽然是成都,但一花一菩提,这是接地气而又厚积薄发的作品。作者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对故土挚爱的情愫在审美创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春秋笔法,不遗忘,不遮蔽,《折射的光斑》由戴子著,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戴子有历史书记官的气象,一叶一世界,我们感到的却是世纪沧桑和整个当代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 部长与国家

    部长与国家

    本书记述的是当年“独臂将军”余秋里授命出任石油部长、带领五万大军在松辽平原上进行大庆石油会战的传奇故事。作品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活动,翔实叙述了当年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领袖们为了打破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的全面封锁、毅然决策开发松辽石油基地的一系列高层活动内幕。
  •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书中记载了她们的奋斗历程,《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一书为我们展示了出自普通家庭的三代女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际遇中,在战争动乱、家庭变动中她们始终以自身的奋斗来抗击外界的纷乱。为中国作协和重庆作协重点扶持作品。而书中的历史背景和呈现出的价值观,来完成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书里的一家三代女人皆善良、坚强、聪颖,吴雅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如何以一脉相承的理想追求,女儿雷吟是加拿大的数学天才。《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作者余德庄历时六年的倾力之作,皆有我们及长辈所走过的历史痕迹。《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一本中国女人书
  • 无法湮灭的悲怆

    无法湮灭的悲怆

    本书重新还原那段悲抑的历史。当赵登禹挥动大刀倒在血泊、赵尚忐惨死汉奸宵小之手、杨靖宇的弹尽粮绝英雄末路都以细节的方式呈现时,读者如何忍住不哭?当一个团半日之内临阵“升迁五个营长,都壮烈牺牲”,却仍与力量悬殊之敌对峙,当田横五百士的遭遇重演,被日军逼上绝路的八百多名十七岁左右的新兵,在叩拜了天地父母后前赴后继地跳入黄河,读者如何忍住不哭?……哭泣,不只是泪奠英雄,更为那打不垮的民族之精神。
热门推荐
  • 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睡前故事

    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睡前故事

    《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睡前故事》分“挚爱亲情篇”、“友情无价篇”、“美丽生活篇”、“善良真诚篇”四篇,每个故事都告诉孩子们一个生活的道理,用生动有趣的情节帮助孩子领悟其中的真谛,对培养孩子的性格大有裨益。
  • 缠你三生不回头

    缠你三生不回头

    我是倒了什么大霉连着三世都遇上同一个男人,我哪好我改,你敢不敢不缠着我?!难道真是好事多磨,两情相悦也得百转千回磨上三生三世才能携手?得了吧,老娘认了,总得经历点风雨,才能见着彩虹,这三生三世里什么职业都干过了,最后一次当个狐妖,就不信咱俩还能错过!
  • 戏剧生涯漫记

    戏剧生涯漫记

    继《戏剧生涯漫忆》出版之后,王毅军同志的新作《戏剧生涯漫记》又与读者见面了。两部书是一脉相承、上下贯通的姐妹篇。上部的着重点是忆,忆戏,忆人,忆事。书中诉说了旧社会草台戏班艺人“处处无家处处家”、朝不保夕的流浪演艺生涯,揭示了旧戏班中的封建迷信、陈规陋习是禁锢艺人命运的精神枷锁,记述了不少戏剧圈内鲜为人知的传闻轶事。书中还抨击了在旧制度下将呕心沥血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戏剧文化的艺人斥为“下九流”的惊人落差。作者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旧艺人”翻身解放、命运大转折带来的无限欢心与幸福,讴歌了改革开放给戏剧舞台带来的百花齐放的春天。
  • 幽灵舰队

    幽灵舰队

    随着人类向外星球的扩张殖民,宇宙正在变得越来越危险,三个种族的外星人正准备结盟对付人类,一场大战迫在眉睫。幽灵旅——殖民防卫军的特种部队,是人类最强的防卫力量,他们由死去之人的DNA克隆而成,身体强壮、反应敏捷,生来就是战士。雅列·狄拉克,一名特别的“幽灵旅”战士,他诞生的目的,就是充当叛徒查尔斯·布廷的记忆容器,找到他背叛的理由。谁知传送的过程竟然出了差错,雅列产生了自己的意识。而布廷的记忆也随着战争的激化渐渐苏醒,一善一恶两个灵魂在他的体内不断交战,威胁人类的巨大阴谋也渐渐浮出水面。就在这人类存亡的危急关头,面对难以战胜的强大敌人,即使是“幽灵”,也无法违逆人性的呼唤……
  • 废妃很拽,休掉腹黑帝

    废妃很拽,休掉腹黑帝

    彼时,她是燕国左相第十九夫人,收敛锋芒,如履薄冰,只为完成父亲交代的秘密任务;却惹来九五至尊的青睐,要她为他守身如玉。后来,她一心报仇,踏入宫门,千娇百媚陪伴在君王侧;他运筹帷幄、算无遗策,对她的心思了若指掌;他罔顾满朝文武的反对浪潮,视她为瑰宝,独宠她一人。妃嫔动她一根手指,他便斩下妃嫔纤纤十指;妃嫔让她落一根毫毛,他便砍下妃嫔的头颅。文武重臣齐齐跪在天子寝殿阶前,五日五夜,奏请将她逐出后宫;他视若无睹,仍然行册封皇贵妃的大典,下令:出言阻止者,削官斩首!后来,他的皇后归来,他毫不犹豫地将她推入绝境;她才知道,让他疯魔、痴狂的不是她,而是另有其人;他的心,从未容纳过她;他的爱,叫作万劫不复。曾经,他说:“朕活一日,你便活一日;你无伤无痛,朕便无所畏惧。”曾经,他说:“朕心甘情愿被你利用,朕的生杀大权,便是你的生杀大权!”后来,他嫌恶道:“朕让你利用,只是因为想宠你!朕不想宠你,你便猪狗不如!”再后来,他在宫中种满了萱草,在京师每一条街摆满了萱草,迎接她归来,只希望她听他一句话:“你说那是万箭穿心之痛,那么,今日你便赐我万箭穿心!”******她发誓要将仇人碎尸万段,却发现,恨错了人!她期待与深爱多年的他执手一生,独享恩宠,却被伤得体无完肤!爱与恨,原来只是一线之间,最爱的人就是最恨的人!**摇摇新文,喜欢请放入书架。咖啡是免费滴,请为摇摇冲一杯提神哈。
  • 女兵营

    女兵营

    作家李镜以史实为素材而虚构小说,则使历史事件的隐秘与蹊跷得以部分还原。将中国革命史上的段最悲壮凄凉的曲调形诸笔墨,红军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其焦点则是特殊环境下的女性军人。,在逆境中坚守信念,一个在全军覆没前担负动员。夏满月、洪云舒、陈秋儿、丁谷雨等红军战士,都是在阴惨、幽音的氛围中出现并消失的……作为幸存者的回忆而出现的补叙,热爱理想,战斗到最后一刻。他们的爱情、忠贞、生殖、死亡,救伤、掩护等任务的女兵营,最终在凶残马匪的铁蹄下溃散了
  • 溺宠吾家小妻

    溺宠吾家小妻

    推荐梧桐新文《未来之系统喊我去种药》,傲娇系统带你在线种药,吃遍各类药膳,嫁给大美男,走上人生巅峰。 本文纯属宠文,无宫斗。清爽。本文慢热。身为一穿越女,风兮兮从小就小心翼翼的掩饰自己的与众不同,她不想被当成妖孽被道士给收拾掉。从小五个哥哥就对自己极端的宠溺,长大了又有了夫君对自己百依百顺。风兮兮在古代的生活可谓是风生水起。精彩片段一:风兮兮一一看过自己的哥哥,然后有扫视了他们给自己带的东西,实在是有些无语,她是来上学的,不是来郊游的啊。但心里却很开心。精彩片段二:““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呢?”“因为我想对你好。”“如果我闯祸了,你会不会骂我、打我呢?”“你是我的宝贝,怎么舍得骂你、打你。况且你闯祸了我帮你兜着。你想怎么闯祸都行。”风兮兮无语,宠溺也太过分了吧,都无法无天了。幸亏姐是穿越过来的。
  • 杀手穿越:废物小小姐

    杀手穿越:废物小小姐

    她。。。。黑白两道中人人闻风丧胆的第一杀手;然而,为了当个“正常人”背叛了杀手门,以至于红颜薄命,香消玉殒。一朝穿越,成为侯府中家人疼爱的小小姐,为了弥补上世的遗憾,她决定低调人生,只想好好呵护家人,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废物小小姐。。。。然而,当风起云涌之时,她当真是废物??
  • 超级药师

    超级药师

    上一世,李东来血脉觉醒失败,结果一蹶不振,直到先民之乱父亲为保护自己而死才幡然醒悟……老天既然给了重来一次的机会,该如何把握?他知道哪里有天材地宝,也掌握着世上最顶级的炼丹秘术,更知道,那些未来强者是如何炼成的,领先一步,便能占一步先机,夺人气运,便能成就无上巅峰。这一世,绝不会再犯上一世的错误,神若阻之,杀神,魔若挡我,弑魔!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