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7000000005

第5章 潘氏双杰一代名妓沉浮录

潘素,潘妃的前世今生

潘素,苏州人,更多人却将她称作潘妃。翻阅老照片你便可发现,民国时可以真正称得上大美人的其实不多,若论样貌林徽因同张兆和之类在当时也只能算得上小家碧玉,而闻名上海滩的潘素却是当时公认的一位大美人。作为清代名臣潘世恩的后人,她自幼目睹了名门望族走向衰败困顿的过程,仿若女版的贾宝玉。

作为苏州望族潘世恩的后人,潘素的母亲是当地有名的大家闺秀,到了潘素这一辈,生母更是将之视为掌上明珠,在她七岁时便为她延请名师,修习绘画音乐诗词歌赋,和所有旧时代的深闺女子一样,她将生活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个女儿身上。

然而天不遂人愿,在潘素十三岁那年,生母便因病去世,而父亲又迎娶了一位后母。年幼的潘素并不知道自己的噩梦才刚刚开始。不过两年时间,后母就以潘素擅弹琵琶可以贴补家用为由,将其送到青楼操琴挣钱,一个名门闺秀的生活就此发生了三百六十度的逆转。

不过在鱼龙混杂的青楼,潘素的才情到底也得到了展示。在那个女儿家深闺锁清秋的时代,艺妓这个行当反倒是女性释放自由最宽松的场所,自由恋爱在中国的发生大多是从这里开始的,虽然自由的代价也不菲,所谓人言可畏。

身为苏州人又弹得一手好琵琶的潘素不仅秀气大方,谈吐也颇为不俗,这在那无奇不有龙蛇混迹的上海滩也曾为她在花界博得一时名声。不过说来也奇,当时上海滩的妓女行当分工颇细,客人也分流而聚。有的专接官场上的达官,有的专奉商场上的显贵。而潘素的癖好却极为奇特,早岁在天香阁红得发紫,官绅巨贾虽夜夜追逐,而她的客人却大多是上海白相的二等流氓。

这些混迹黑社会的男人多半性格脾气火暴,他们却偏偏喜欢这个精灵古怪个性独立的豪爽女子,而潘素也乐得和这些人直来直往。有些帮会的男人喜欢在身体上文身,而潘素的手臂上也就刺有一朵红玫瑰。最红火的时候,几乎天天都有人接她吃"花酒"。

有时客人们还在她屋里打着牌或者吃着酒,生意上门她也照样大模大样地出堂,一点没有普通妓女低眉顺眼的模样。也正是因为她特立独行的作风,引来了一个叫臧卓的国民党中将的青睐,两人甚至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

而就在此刻,"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闯进了她的生活。时年这位始任盐业银行经理的张伯驹在上海滩公干,除了收集古董外也会在花界坊间会见各路朋友,初见潘素便看出了这刚烈女子潜藏的内秀,当即写下了一副赠联:潘步掌中轻,十里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三言两语间潘素也被这书生意气深深吸引,但无奈自己已经是被缚之身且和臧卓有约在前。两人虽暗生情愫却也只有暗度陈仓,眉目传情书信表意。

素有"民国四公子"之称的张伯驹号称自己人生有四大爱好:爱古董,爱女人,爱吃喝,爱读书。虽然家中早有两房妻妾,但都是旧式的包办婚姻,自从他认识潘素后,这公子哥便再无风流韵事发生,一心系在潘素一人身上。臧卓一见两人似乎动了真格这才大怒起来,他在汉口路的一品香酒店租了间房将潘素软禁了起来,不分昼夜地让警卫看守,在他迎娶前不许潘素再在人前露面。

张伯驹情急之下只有请老友帮忙,疏通了门房的警卫乘臧卓不在之时将潘素接了出来。为了防止臧卓报复,两人连夜逃回苏州,举行完简单的婚礼便开始了两人夫唱妇随的婚后生活。

坊间之所以称潘素为奇女子,并不只因她显赫的出身或者精湛的书法绘画艺术。或许是因为她青楼的遭遇,看惯了红白帮派的斗争,在她身上竟保留着那个时代女人少有且可贵的男儿气概,也许这才是最终吸引名士张伯驹的地方。

温柔娴雅或许是旧式女子共有的一种美德,而要在那个混乱罹难的年代做到独立自强却并非易事,潘素却两种品质兼而有之于一身。嫁给了闻名遐迩的张伯驹并不意味着过上了富太太的优雅闲适生活,实际上张伯驹为了保护文物不致流失海外,常常是不惜倾家荡产重金收藏,家中收支一直是入不敷出。

卖房卖地不说,有时甚至两人的基本生活都成问题,连他的家人都称他是个败家子,而潘素却从来对伯驹不离不弃,她不仅完全理解自己的丈夫,更常常拿出自己的陪嫁来贴补丈夫的亏空。

1941年,上海发生了一桩轰动海内的绑架案。被绑的对象恰恰是张伯驹。或许是张家的名声太盛,又或许是人人都知道这张公子的收藏无数,便以为他是有钱的大户要好好地讹他一笔。一个汪伪的师长放下话来,如果潘素不拿出三百万赎金便要撕票。

事实上张家自抗战后便家道中落,况且大部分的现钱都被换成了字画,危难之际一个弱女子却表现出了空前的镇定。在丈夫被绑票的八个月,她变卖了自己的首饰,四处托人营救。她知道丈夫是绝不同意用卖掉国宝的钱来救他的命,所以只有变卖嫁妆以凑数额,最终在友人的协助下才以四十根金条赎回了张伯驹,至此之后潘素便有了侠女的名声。

在男性为天的主流世界里,她虽出于污泥,却用勤苦修炼的学识技艺和高洁的人品换来了世人的尊重,常有人感叹上海弱花的阮玲玉,如若她遇到的是爱人识人的张伯驹也许命运又会有不一样的逆转,然而她的不幸难道仅仅是因为被男性世界所不容而造成的吗?自然潘素是幸运的,张伯驹也是幸运的,如果没有遇上彼此,也许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上都会少了些许精彩的故事吧。

潘玉良:从雏妓到画家的半生缘

潘玉良本姓张,出身贫苦人家,幼年丧父,之所以会姓潘,是为了感恩一个将她救出青楼的姓潘的男子。她将丈夫视为恩人,不过这个男人在家乡早有妻室,无奈之下只有将之收做二房。这对于出身贫寒,幼年便做了孤儿,十四岁就被舅舅卖到青楼做歌妓的潘玉良来说,无疑是迎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潘赞化十八岁便留学日本,结识了孙中山先生,成为革命党人,但骨子里依然保留着旧式男子的情怀习性。他对潘玉良是同情中带着怜爱,他比潘玉良年长十二岁,既像一位丈夫更像一位父亲、师长。

和潘素完全不同的是,潘玉良几乎就是一个由灰姑娘变为白雪公主的典型例子。见过她本人照片或画像的人都知道她并不算漂亮,甚至在传统的审美中她的相貌还略显奇特,一副长脸高额狮子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美人胚子。

原配夫人更无法理解丈夫为什么会娶这样一个出身低微的丑姑娘,然而同张伯驹一样,潘赞化也有着一双慧眼,他看到了潘玉良身上不可多得的才气,虽然这个乡下姑娘没有什么文化,但她的歌声和刺绣却实在动人,不卑不亢的话语间还透出些许灵气。为了避免和大夫人起冲突也为了充实她的生活,潘赞化便出钱让她留在上海补习文化和绘画。她就像电影里跻身巴黎的乡下姑娘,心怀喜乐地接受着命运的点化。

一拿上画笔的潘玉良便一发不可收拾,她的绘画天赋竟让她的启蒙老师也大吃一惊。第二年她便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最初学校因为她妓女的出身便暗自将之除名了,但在校长刘海粟亲见了她的画作后才力排众议,亲自拿着毛笔走到榜单前写下了她的名字。

最初学画的她只是为了给丈夫争个脸面,而最终她却以整个生命的热情寄情于绘画,当一个女子意识到身份地位的改变只有靠自身来争取时她的才情才真正地爆发了出来,她为自己画为女性这类人群画,在进入美术专科学校后潘玉良的画技更突飞猛进了。

到1921年她毕业时便考取了安徽省公费留法的留学生资格,到法国后的一个月她便投考了巴黎国立美术专门学校。第一次离开潘赞化,她只是为了下一次以更好的姿态重新踏进潘家的大门,与原配夫人紧张的关系和来自潘家上下的歧视,在家庭与个人情感面前潘赞化表现出的一个旧式男子的懦弱或者说妥协,她与其说是失望不如说是默认了。

为了避免关系恶化也为了争取新的生活,她不再选择低三下四地留在上海的寓所,而是出国寻找更广阔的属于自己的天地。她用最短的时间进入了国立美术专门学校油画班,成了徐悲鸿的同学。

1925年她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获得了罗马奖学金,得到了去意大利国立美术专门学校深造的机会。而第二年她的作品便在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获得金奖,这打破了该院历史上没有中国人获奖的纪录。

女性画家限于客观条件,要想成功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要比男性困难得多,所要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也是无法想象的。十年的海外生涯,无数的荣誉名声却还是留不住她回归中国的步伐。1928年潘玉良学成回国,成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西画教授并任西画系主任,同时又兼任南京中央大学油画教授。

虽然是一身光华地回到中国,但来到潘家的屋檐下她又重新被打回了青楼女子的原型。大夫人每每言语讥讽她低微的出身,而丈夫似乎也自觉理亏似的不能替她言语半分,作为一个受了新式教育的新女性,她实在是不堪其辱,便又孤身回到巴黎继续中西画的研究创作。

在国外要以卖画维生非常不易,更何况是位毫无背景的外国女画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进驻巴黎,潘玉良的画室便没了,最初她还能以积蓄维持生活,而到了1940年的冬天便十分窘迫了,她时常要挨饿。也就在这最困难的时期,第二个男人进入了她的生活。

王守义,同她一样来自贫穷人家的苦孩子,1920年来到法国准备勤工俭学。最初来巴黎时挖过煤洗过盘子,最脏最累的活他都干过,情况好些时才和同乡在巴黎近郊开了家中餐馆,起名东方饭店。也就在这时,他结识了生活已经非常拮据的潘玉良。

身为画家却没有画室,就像音乐家失去了乐器一样。她一个孤独的女人租住在巴黎贫穷社区的一个小套间里,别说搞创作就是温饱也成问题。爱才惜才的王守义见此情景便出资帮她重建画室,并为她举办了艺术沙龙,在巴黎的艺术界多方奔走,成了潘玉良从事业到生活最忠诚的守护者,也正是他的支持使得潘玉良在巴黎画坛渐渐声名鹊起。

出国前的王守义曾在故乡结婚并留有一子,而自1920年离别故土后直到晚年他才回过一次国。在巴黎流浪的若干年里除了和潘玉良相怜相惜,竟再没有过第二次婚姻。也许注定了这两个身世悲苦的人要走到一起,多年来两人间有多少是亲情有多少是爱情早已难于分清。

然而身在巴黎的潘玉良多年来却一刻也没有忘记在国内的丈夫潘赞化,战争爆发后潘家家道中落,在几封信中潘赞化都暗示她目前国内情况复杂不宜回家,最终这两人都不能预知这一别此生竟是天各一方。

直到1964年中法建交,他们才打听到了实际的情况,潘赞化早在1959年就去世了。失去了牵挂的潘玉良终于一病不起,死在异国他乡。一代画魂就此湮灭,而这位传奇女性的一生终成就了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段美丽篇章。

同类推荐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自幼父母双亡,沦为乞儿。为了出人头地投靠青帮头目黄金荣;献媚于黄金荣的大老婆桂生姐;镇压工人武装,杀害共产党人取宠于反动势力;上攀“天子”蒋介石;中靠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下用青帮、“恒社”等帮会社团组织……一步步登上了民国年间名噪一时的“教父”宝座……本书除了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杜月笙用刀枪、鸦片、赌器、官印、女人、金钱,凭借黑道势力发迹于十里洋场的过程;同时又客观的记叙了杜月笙在抗战时期不惧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坚持支援国共抗日、并清剿汉奸特务的业绩;描叙了他对蒋介石攀附、希翼、失望、离心的四个阶段;刻画了他从“教父”宝座上跌下来,客死在香港的结局。
  • 中国古代名人传

    中国古代名人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华历史每走到关键处,总要凸现出几颗辰星,或明或淡,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他们中有英雄豪杰,也有跳梁小丑;或流芳千古,或遗臭万年。因为他们的出现,才演绎了中国历史的奇丽壮阔与丰富多变。他们身上浓缩了华夏数千年的风雨历程,彰显着中国人性的善恶与美丑。
  • 晚清有个李鸿章

    晚清有个李鸿章

    这种困惑与清醒是相联系的,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充分彰显了人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神秘性。更是相融合的。它不仅仅是对李鸿章本身的困惑和清醒,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作者更是将李鸿章作为一个符号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我写作李鸿章的动机却是非常明确的。李鸿章一个以喜剧的方式进入世界,却以悲剧终场的命运的宠儿。说他是命运的宠儿,是因为上天在铸造李鸿章的时候,同时也是对于世界以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困惑与清醒。,那源于清醒和困惑的交织——一种极端的清醒,也是一种极端的困惑。晚清重臣李鸿章,是对中国文化的困惑与清醒,去世不久,大儒梁启超便为他立传
  •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
热门推荐
  • 龙屠神殿

    龙屠神殿

    天纵奇才又怎么样,手握旋环又怎么样?为疆土,你弑杀亲人;为权杖,你戕害我挚爱之人,纵然你是我的亲哥哥,我也要杀你鹰犬,夺你疆土,把你欠我的,连同你的命,一起要回来!万里云霄舒羽翼,一瞬存亡百国惊。谁是谁的宿命,谁荼毒谁,谁误解谁,为什么现实总是不完美,成长的过程却总是阴差阳错……
  • 咱们都是同龄人

    咱们都是同龄人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陶渊明诗文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陶渊明诗文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赞美。鲁迅先生曾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也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乐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 阔少的失忆妻

    阔少的失忆妻

    对安悦来说,最可恨的事情便是碰上了叫做君澈的痴情人,更可恨的是,她越来越觉得儿子的眉眼像极了君澈!对君澈来说,最可恨的事情便是出国深造回来,安悦不见了!最可恶的是,他忍了四年的相思之苦,又找了她三年,再见面时,她身边已经有了一个帅气的小包子,而且她不记得他了!他无数次强调过,等他,等他回来!她怎么能无视他的强调?她说过,就算失忆,也不会忘记他的……都是谎话,她失忆了,她忘了他……
  • 别让自己生活在垃圾堆里

    别让自己生活在垃圾堆里

    在卧室,软软的枕头里面藏着几千种细菌;平均每条被褥里的尘埃和螨虫有1500万;舒适的大床其实是霉菌孢子的栖身地……在客厅,沙发可能是哮喘病的致病源;地毯虽然美观但是它能使幼儿换上地毯综合征;怎样预防患“空调病”……在厨房,垃圾桶里的细菌会带来致命的疾病;抽油烟机使用不当会导致肺癌;冰箱里的食物在低温下也能繁殖细菌……在卫生间,牙刷中含有白色念珠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34%的按摩浴缸中潜伏着可致命的葡萄球菌;冲马桶时细菌会借助细小水滴悬浮在空中……随身物品中。手机上每平方厘米范围内“驻扎”着几万细菌;办公室里,鼠标上附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菌……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变革

    变革

    "小说紧紧围绕改革开放这一主线,展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回水坨为代表的我国农村社会,是如何在基层干部的领导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上的变革,以及如何创办乡镇企业、走上致富的道路的。小说重点描写了以赵志清、赵志明、陈长生、杨永志等为代表的党的各级农村基层干部敢于开拓的精神,敢于发展的精神,不怕困难敢于迎难而上的精神,赞扬了他们冲破“左”的思想桎梏,率先在农村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上的变革,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崭新农村的感人事迹。
  • 风筝

    风筝

    金开诚编著的《风筝》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风筝相关知识。《风筝》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票号鼻祖雷履泰

    票号鼻祖雷履泰

    雷履泰(1770-1849)山西平遥人,中国票号创始人。出身经商世家的雷履泰,虽遭家道衰落,但一颗高傲而永不言败的心始终在苦苦追寻着某种希冀,虽然不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然朱陶公的经商之道也可孜孜追求,无奈在“有钱方为贵”的世界里实难施展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