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7000000010

第10章 陆小曼被误解的名媛

系出名门,非一般意义的名媛

所谓名媛,自然系出名门,保持着血统的高贵。不仅是血统的高贵纯正,更多的内涵则包括了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习学伴,最好的吃穿用度,最好的生活环境。

程乃珊曾说:名媛们既有血统纯正的族谱,更有后天全面的中西文化调理。手持着著名女子学校的文凭,家里祖上又有前朝遗老遗少举人学士,门庭走动的是举止优雅的英国俄国没落的贵族夫人,她们讲英文俄文,又读诗词歌赋,学的是跳舞钢琴,又习京昆山水。可谓是动能飞车骑马打网球甚至是开飞机,静则可以舞文弄墨弹琴练瑜伽。

素有百年女校之称的几大名校就散落在国内的几大城市:北京的贝满女中,上海的中西女校和圣玛利亚女中,天津的中西女中,广州的培正女中,等等,当年名媛大都出于此。

中西合璧的师资和传统教育结合现代教学体系,培育出了中国近代最风华绝代的一批名媛,至此之后"名媛"这个词便不再通行于世了,一则是几大家族的衰败,另一则是名校师资的断层。陆小曼便生活在那样一个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的年代,也因为自己独特的个性与人生经历成了少数没有被历史湮没掉的名媛风景。

陆小曼生于20世纪初的上海南市孔家弄,比张幼仪小三岁,比林徽因大一岁。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先后遭遇了九个子女的早夭,以致陆家上下皆是心力交瘁,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陆家排行第五的陆小曼最终成了全家的命根子。

因为从小体弱多病,她便更比其他富裕人家的孩子要娇生惯养些。在她六岁那年随母亲从上海来到北京,与在京任职的父亲陆定一起生活。如若从家事背景来说,陆小曼虽然比不得林徽因的祖上文化政治地位显赫,但若论财力,梁启超或者林宗孟比起实业派的陆定来说,却只能算得上是穷文人酸秀才了。

陆定和其父都曾先后上任财政部和赋税部的司长多年,其父陆定不仅是晚清的举人还曾留学东洋,为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大办实业成为中华储蓄银行的主创人之一。

陆家三代苦心经营累积的家业的确殷实到足以撑起陆小曼华丽人生的伞盖,素来与陆家来往的军政要人都是国家级的元老人物,自然陆小曼从小到大结交的闺蜜也都是上流社会的千金贵胄。

若说名媛,陆家也是有着血亲的传承的。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便是常州白马三司徒中丞第之后,上祖吴光悦还曾做过前清江西巡抚。从小她便受着传统的名媛闺秀教育,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尤擅工笔昆腔。在子女的教育上家庭对她的要求更是严格,严守礼教的同时还要学习西方的礼仪,从小陆小曼便被定格,按新式贵妇名媛的标准去培养。

陆小曼的荒唐与林徽因的孤独

从对两位名媛从小的教育目的和定位上,陆小曼和林徽因的家人就已经为她们各自选择了两条迥异的道路,作为一代贵妇名媛培养的陆小曼与作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新时代职业女性"的林徽因,之后两人的命运差别其实早在她们还未成为名媛之前就已然确定。

圣心女校出身的陆小曼更关注自身,也更关注与自己贴近的生活与人事。若说她是享乐的,是玩世不恭的,甚至略带冒险精神的女人也未尝不可。我们从她的几次婚姻看到了她的大胆,她的放肆,甚至是有些激进的个人行为,但也唯有在爱情面前,唯有涉及她个人的小世界她才会变得反叛。

而林徽因多少让人觉着像是画中的人,她的美几乎让人感到冷清,倒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没有瑕疵的如那诗人笔下的人间四月天。

在面对感情时林徽因懂得克己,冷静中不乏女人特有的小心思,接受过西方教育的她甚至乐于遵守对传统女性的性别角色分配,选择婚后相夫教子的生活。真正作为梁夫人的林徽因,也有不甘现实生活寂寞的时刻,太太的客厅抑或是顾影自怜抑或是对往昔光景的一种追忆吧。

陆小曼最初的婚姻也可以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王庚出现前小曼也不乏追求者,但无论出于门当户对还是老陆家生意人精明的经济法则,依从小精心培养女儿所累积到现在的价值成本,除非是那个真正称得上是人中龙凤的男子出现,否则他们宁愿继续等待下去。

年长小曼七岁的王庚可谓众多求婚者中最出色的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即赴美留学,先后攻读了哲学和文学学位,又进入西点军校,成为一代名将艾森豪威尔的同班同学,以第十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回国。在军阀混战而专业军事人才缺乏的当年,以王庚八年留学又兼修文史与军事的学业背景,毫无疑问这个年轻人的未来是不可估量的。

王庚与陆小曼从订婚到结婚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真正可以称得上是"闪婚"。若论王庚的相貌也算得上是英武倜傥,虽然暂时从经济上还不能和正处鼎盛时的老陆家平衡,但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和野心潜质的他正是陆定所看重的。

而王庚虽然前途有望但在当时还是个穷小子一个,他也需要一个中西融通又家财雄厚且社交广博的太太来拓展今后的事业,从圣心女校毕业又从事了三年外交部中美外交事务的陆小曼正是他天赐的佳偶。

陆小曼的第一次婚礼真可以称得上是轰动京城的大事,光女傧相就有九位之多,这其中既包括了章宗祥、曹汝霖、叶恭绰等人的女儿,也包括了从欧洲来的名媛。这些女傧相的礼服也都由陆家一手定制,报上称那一天"海军联欢社"的大门几乎都被外宾挤破了,其场面之阔绰所谓一掷千金也不过如此吧。

十九岁的陆小曼一夜之间成了王太太,作为一个有前途的男人的妻子,自然是不能在外随意抛头露面的,外交部的工作当然是不能做了,外交部的舞会皇后也只能拱手让位他人。陆小曼并不像她的母亲,活着就是为了相夫教子。她不愿做一只笼中鸟,她要细细地感受人生的滋味。

最初她也并非不满意自己的丈夫,她只是不满意生活任人摆布。当陆小曼与这个陌生男子真正开始一段婚姻生活时,她才感受到了彼此的差异。八年在美生活的王庚早已习惯了西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工作时间和娱乐时间绝对泾渭分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到了几乎苛刻的地步,他也并未感到自己对生活在他身边的爱人产生的压力。

谁能说这不对呢,每个男子不是都被这样教育成人的吗?工作事业仕途名声,一步一步地往上迈进,绝不能懈怠或者被儿女私情所牵绊。而女人应做的则是尽一切可能地理解他支持他,让他迈向权力和财富的最顶端。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家庭模式的延续,理所当然也天经地义。

但在陆小曼还没有完成一个女孩儿到女人的蜕变时,她就被硬生生地塞进了这个父母和丈夫为她订制的金丝笼里。她习惯了众星捧月习惯了自由自在,习惯了张扬个性习惯了歌舞人生,在认识徐志摩之前,她也曾反抗过,只是这种反抗是消极的,和那些自怨自艾的官太太没有什么两样,打牌喝酒捧戏子夜夜笙歌早出晚归,只能用堕落来消解苦闷的婚姻生活。

虽然她自己也不满意这样的生活,但这不满的言辞若是由男人说出来,无论是当年的王庚还是后来的徐志摩,都不能真正地说服内心正处于纠结挣扎中的陆小曼。她的苦闷是没有一个男子能够理解的,身为中国女性数千年来被隐没在深闺中的苦闷,是个大大的黑暗的深谷,充满着没有回音的虚空。

这种幽怨是深沉的,几千年来让人喘不过气来,陆小曼见证了她母亲的这一生,她几次逆流而行据理抗争也只是为了不重蹈覆辙。她的可怜之处正在于她把这解救她灵魂的希望寄托在了一个男子的身上,而最终无论是如父般的王庚还是稚如孩童的徐志摩都未能解救她。

她在日记里写道:"其实我不羡富贵,也不慕荣华,我只要一个安乐的家庭,如心的伴侣,谁知连这一点要求都不能得到,只落得终日里孤单的,有话都没有人能讲,每天只是强自欢笑地在人群里混。"

这真诚又直白的文字也只有陆小曼能够说得出,说她文如其人是一点也不为过的,虽然文艺上真正给她带来名声的还是来自于她的画。如若是林徽因的文字却不能这样松松落落地读下来了,必然要点上一支香,穿上白色的睡袍,临窗低眉,仿佛不为抒情,只为这抒情的姿态。

正是不愿为成为别人的风景而活的陆小曼,大胆地离婚又大胆地再婚,她听不见窗外的谩骂声,只一心想着要冲出围城。她要燃烧,更不惜为这燃烧而自焚。只是她的燃烧多少有些飞蛾扑火的意思,与其说她第二次婚姻的破裂是对志摩的失望,不如说是对中国男人的失望,或者对婚姻本身的失望。

侬有一段情,说与谁人听

陆小曼于徐志摩而言无疑是从未见识过的一种情,比起林徽因的姿态陆小曼是那样真,那样热烈不加掩饰。而她虽然所阅男人无数,但像徐志摩这样懂得赞美女人,懂得发现又会呵护体贴的男子才让她找寻到一种依靠。然而诗人的新鲜与热情随时间慢慢消磨后,那种被特殊对待和呵护的感觉便渐渐被淡化了,陆小曼的失落惆怅也正在于此。

男人往往会因为爱屋及乌而将自己的挚爱也当做别人的挚爱,这几乎是所有男人的通病。志摩因为自己喜欢写诗便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应该喜欢写诗,而作为他妻子的小曼更应归属为他诗歌王国中的一员。

但陆小曼追求的只是纯粹的爱情,除此之外便没有更大的志向,她不是林徽因,无意成为一个作家。然而志摩并不能理解这点,却一再硬逼着她去写,反而造成了她内心的痛苦烦躁,这是徐志摩从未料想过的。在诗人徐志摩看来,陆小曼喜欢画画就应该成为画家,喜欢唱戏就应该去写剧本,喜欢写日记就应该去写诗,然而对于陆小曼来说最大的事业还是爱情,其余种种不过只是女人生活或身份的装点。

之后的发展大同小异,彼此的幻想误解最终导致双方都堕入了一相情愿的尴尬处境,和大多数热恋中的人一样,爱情冷却后彼此便觉着当初多少是看走了眼吧。

过去以致到现在,文化圈里大半的人都将徐志摩的消沉和死亡归结于陆小曼迷乱奢华的婚后生活所致,殊不知她也是那网中的蚕蛾,只是消极地挣扎于生活与婚姻的种种困惑里,怎奈越是挣扎反而被这束缚套得越紧,最终两败俱伤。志摩用突然死亡的方式得到了真正的解脱,而最终的恶名却踏踏实实地让陆小曼背负了一生。

陆小曼的不幸在于她在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年代生为了一个女子,觉醒后的女子的悲哀则在于她错认为通过找到一个好男人托付终身,或者通过一场动人心魄的爱情洗涤,便能解救她逃出传统束缚的樊笼,让她获得新生。

她的不幸还在于作为一个名人的妻子,却不能做到传统意义上的贤惠,不能为他生儿育女,不能自甘寂寞,不能安然寂静地成为一道屏风,不会跳出时代的背景。她因此也得到了一生最大的报复,徐志摩突然的死亡和随之而来的整个世界的谴责。

然而她偿还了,她用二十年的时间偿还了,无论是对志摩还是对自己。徐志摩死后她坚持素服终身,不再出入任何娱乐场所,不接受任何友人的邀约。

虽然门庭之下从不缺乏追求者,然而她对那个男人的世界最终的回应却是闭门不出。她的余生都扑在了徐志摩文稿的整理和出版上,在与志摩交往过的三个女子中,最不好写作的陆小曼却反而成了他事业最后的守护者,这难道不是用情之深。

为了徐志摩作品全集的出版,她甚至多次去信张幼仪与林徽因,她的坦荡虽然没有打动林徽因却打动了无数男子的心。如若把她最后几十年的生活说成是一种忠贞多少有些误读了陆小曼这样的女子,她终其一生只是想活得真实,离婚也好结婚也罢,她不过是忠实于自己的这份情这个念。

陆小曼,一个我行我素的女子。爱过,恨过,此生足矣。

同类推荐
  • 压不垮的左宗棠

    压不垮的左宗棠

    为什么梁启超说左宗棠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为什么曾国藩说左宗棠才是“当今天下第一人”?为什么美国《时代》周刊将左宗棠与毛泽东、成吉思汗并列,称为全球最智慧的三位中国名人?左宗棠的旷世伟大到底是怎么炼成的?本书以当代鲜活的视角,入木三分地剖析左宗棠独具个性的政治韬略智慧,细致晒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晚清官场剧烈权斗的台前幕后和为官升迁之道。全景式展现左宗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活着,因你而美丽

    活着,因你而美丽

    以大量翔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呈现出盛志勇院士在我国烧伤医学上的巨大贡献。这同是地是对整个人类未来的贡献。,这是描述我国著名烧伤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的长篇传记。作者以尤其动情的笔调咏叹了主人公毕生倾力于青春美丽、生命美丽的烧伤外科学
  • 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人学。文学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也是人类和自然界关系的再现。文学既可以揭示生活的本质,又可以体现人们的喜怒哀乐。人类如果没有文学,其生活就会枯燥无味。因此,伟大的文学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告诉你一个拿破仑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拿破仑的故事

    精选了拿破仑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拿破仑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改革斗士:商鞅

    改革斗士:商鞅

    《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斗士商鞅》为丛书之一,刻画了商鞅入秦,施行商鞅变法的全过程。《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斗士商鞅》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欲壑难填

    欲壑难填

    《欲壑难填》是著名法制作家丁一鹤的又一力作,是中国第一部年鉴式大案纪实文本,是“解密中国大案”系列图书的第三部,通过对一系列大案要案幕后真相的解密,给社会以警示。《欲壑难填》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倪寿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明、茅盾文学奖得主、《历史的天空》作者徐贵祥、解放军文艺奖得主、《激情燃烧的岁月》作者石钟山联合鼎力推荐。
  • 霸上特工女军师

    霸上特工女军师

    睿智的目光快速地掠过一丝暗芒,西蒙焰环视四周一眼,沉声说道:“好!就按你说的办。”手中的剑挽出一朵朵剑花,那锋利的剑刃令敌人的脚步无意识的移开,敌军的包围很快就被打开一道口子,西蒙焰护着众人急速往黑青谷撤退,“王爷,快走。兄弟们差不多都撤出去了。”已退出敌人的包围的祁勇,转身朝西蒙焰急急唤到。冷冷地扫了一眼那些包围着他的敌人,西蒙焰嘴角不屑地弯起,手中的长剑转了个圈,围着他的人瞬时……
  • 瓦城上空的麦田

    瓦城上空的麦田

    她没有回过头来。 她说我怎么知道呢?不回来就又是忙呗。那种白云好像在慢慢地飘,又好像总是一动不动。李四说他不喜欢她这么回答。那种白云在瓦城是永远看不到的。哪一年她总是一句,望着远处的一朵白云。他老伴经常看着那种湿漉漉的白云发呆。李四说,好像她已经习惯了,他的老伴当时正一动不动地望着远处,她无所谓了,那是一朵湿漉漉的白云,她好像已经不于期盼着他们的回来……
  • 把公关做得滴水不漏

    把公关做得滴水不漏

    当蒙牛遇上伊利,360遇上QQ……危机公关当如何保护商业底线?公关,不仅能打造一个品牌,也能守卫一个品牌。本书解密公关细节,教你做一名实力派的品牌卫士。
  • 茅台故事365天

    茅台故事365天

    本书艺术地记录了茅台酒的千年史,从不同的侧面,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全维呈现了茅台酒的成长和发展。所收故事成稿以三种方式构成:一是作家自己的故事,二是从公开征集的茅台酒故事中择优选取的别人的故事,三是从茅台酒集团公司获取和从网络上搜索到的与茅台酒相关的民间传说、外交轶闻等历史的故事。
  • 妙用人际巧办事

    妙用人际巧办事

    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决定人的生存质量,好的人际关系必需人得主动地搭建与协调,为了帮助读者更有效地掌握这些求人办事的技巧和道理,本书分别从活用朋友关系、同学关系、亲戚关系、父母的关系网以及贵人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使用各种关系办事的方法和技巧,本书也给予了详尽的叙述和剖析。
  • 百年诞辰忆萧红

    百年诞辰忆萧红

    《百年诞辰忆萧红》的编选,吸收了《怀念萧红》与《萧萧落红》两书的重要文章,在篇目的排序上分“身世”、“婚变”、“纪念”三辑,同时,还首次将怀念,悼念萧红的诗词选人回忆录中。在涉及萧红、萧军、端木婚变回忆录的选择上,保留各种不同说法,立此存照。
  • 梵花坠影

    梵花坠影

    讲述了幽冥岛之上,步小鸾之死,令卓王孙萌生天下缟素之心,数月之后,倭军进犯朝鲜,战火肆虐,朝鲜几近沦陷。大明国师吴清风随御驾轻乘至御宿山——华音阁之境,以天下生灵涂炭之大难,请卓王孙出山,平定朝鲜之乱。卓王孙意外应允,并提出三个条件,将明军执于掌中,要求统领正道的武林盟主杨逸之也听命于他,吴清风也答应了他令全天下缟素的要求,至此,朝鲜,已成卓王孙的战场,或者,是他与杨逸之的战场。
  • 独宠

    独宠

    前面的故事虽然有些慢热,但是后面的故事会很精彩,因为我们的成长需要时间,我们不是神人,可以一步登天,我只想写一个温暖的,两人可以比肩站在一起奋斗,和独宠我一人的故事…←☆→“你已经成为我的女人了,还敢给我四处勾引男人,你就这么的缺男人,既然你这么的想要,那就让我来满足你好了,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你的身体不是只对我有感觉,只想要我的吗?”←☆→“只要你愿意,我会一直养你,一直宠你,一直爱你,不管你想要什么,我都给你,你无聊了,我就把景津送给你玩,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保证柔软,质量上乘,童叟无欺。而那景津就是我。”←☆→“如果你们两个我都不想要呢?”“我会让你生不如死,死去活来,永生不得安息。”鬼魅一般恐怖却英俊迷人的他。“呵呵,你不会的。”恬静如羊脂玉湿润的他。“如果你们两个我都想要呢?”“呵!呵!相信我,你不会想知道这个后果的严重性的。”鬼魅一般恐怖却英俊迷人的他。“只要你想,我就可以答应。”恬静如羊脂玉湿润的他。←☆→一株浸了血的月光华,将两个毫无关系的人牵在了一起,而且他们只能和彼此展开最亲密的接触,否则疼痛难忍,一旦背叛,生不如死。如此诡异的状况,再出现一个恬静如羊脂玉湿润的他,又会如何?再加上一个鬼灵精怪的孩子出世后的乱喊爹,天下该乱了……←☆→“小子,我才是你老子,乖乖叫爹,不然打死你!”正牌老爹。“小朋友,要叫我爹爹哦,这样我就给你好多好多银子,有了银子你想要什么有什么。”披着羊皮实际却是成精狐狸的假爹。“那我能有两个爹吗?”单纯的宝宝。“你找死!”正牌老爹。“我才是你亲爹哦!”披着羊皮实际却是成精狐狸的假爹。“那我不要爹了。”“那我也不要你了。”作势要掐儿子的正牌老爹。“没关系,我要你好了。”把他当小狗摸摸的狐狸假爹。66666推介小楼《惑世星之公子无忧》大俗人《梦之情缘》独酬《红莲寄情》独酬******《花季,我卖我自己》l《魔君夺玉》《惑爱》悬疑言情新文《血染鸳鸯锦》陌上柳絮新作!《画心人》朴儿《泼墨桃花》光光无才《夜销魂》小黑扇难掩娇面笑《穿越时空之绝版丫头》水晶兔子日夜贪欢,稍纵即逝的大作《不准叫师父》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