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7000000001

第1章 合肥四姐妹最后的闺秀

一个女子的远嫁和一个盛世的到来。

光绪三十二(1906)年,一支送亲的船队自长江而下,远航了两百多公里,越过苏皖边境,一路从扬州到了安徽芜湖。他们先是由水路而后转到陆路,载着女方母亲费十年之功置办下的富庶嫁妆,等到大队人马走得人困马乏,总算是上了岸。这一路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可算是让人开了眼,嫁妆从四牌楼绵延到了龙门巷,每件大小什物上都写着大大的"陆"字。

按合肥的风俗,新娘比新郎年长才算是吉利。时年二十一岁的陆英正好比张武龄年长四岁,这位大家闺秀,性格沉稳却处事利落,按老太太的心思,这个媳妇是可以照顾好她年轻的丈夫的。而老太太过世后,这一大家族内所有的婚丧嫁娶、田产收支大小事宜都被这钦命的媳妇看管得十分妥帖。

其间她还为张家添了四女六子,她的短暂人生,几乎就是在生产与待产之间度过的,除了子女口中的一些回忆片段,这个被称为"静女"的闺秀劳累了半生,却早已隐进了历史的雾霭里,成了一座碑。

最后的闺秀,女人如斯的生命历程。

元和

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合肥老张家的这四个女子名字里都是带"腿"的,意思显而易见,女孩子终究是留不住,要嫁人随别人走的。而男孩子的名字里都带了宝盖头,暗含了老父希望他们都能留守在家的愿望。世事沧桑,四个女子终究远嫁他乡,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甚至跑到了海外,而张家的男孩子们也并没有契合老父的初衷,留守在合肥的老宅。

话说这四个女孩子,长女元和嫁了著名的京剧小生顾传玠,二女允和的夫婿是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女兆和更是为人所知,因了沈从文那些著名的情书,那乡下人笔下的"三三"早已为众人所爱慕,而最富才情的充和更是远嫁到了国外,成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的妻子。

元和是长女,在陆英与张武龄结婚的第二年便出生。那时祖母盼子心切,按她的话说是"男孩子也好,女孩子也好"。这位一生都未曾生育过的老人,这回是真真的盼孩子盼到了发疯。于是元和的降世便可谓是得天独厚,受尽了宠爱,即使后来陆英又给她添了许多弟妹,而老祖母的心头肉依然还是这个长孙女。

因父亲喜欢昆曲,元和很早时便咿呀学唱,并且一扮上还真是有模有样,于是父亲便请了先生专门来家中教孩子们学戏。元和学得最好,常常出去客串一下。虽说她与顾传玠后来的你侬我侬源于相同的爱好,但促成这段婚姻结果的还是允和的一句话。

战时逃难,全家人都到了四川,唯有元和留在汉口迟迟不动身,允和不忍姐妹分离便写信叫元和起程好一家团聚。而元和却回复她,自己思索再三还是不能决定离开,实在因"上海有的人对我很好,但此事是不可能的"。允和一听便试探性地问道:"一玠之玉?是他,则嫁他。"收到信后元和便回了上海。

旧时,戏子的地位自然很低,虽是名角还是为人所轻。一个大家闺秀下嫁一个戏子,自然成了人们的话题,沪上小报争相登载。而在那样的大家庭里,虽然有开通的父亲,但亲戚乡人还是觉得元和的所为丢了张家人的脸。一个当总经理的舅公,就撂下话说她是大逆不道,年关姐妹们去府上拜年时,他便闭门不见了。

虽然两情相悦,元和敢背负着大逆不道之名嫁给一个戏子。但婚后她还是规劝顾传玠弃戏从商,当年身为顾传玠戏迷的叶圣陶之子叶至善就说:顾传玠自从结了婚便不再唱戏了,他伤心了好一阵。

而顾传玠终究是一个在台上文采风流的粉面小生,到了残酷厮杀的商场,纵是施展浑身的解数,也还是空手而还败北而归。不仅如此,他们是彻底地穷了下来,这个男子的英雄气概也在这场意气相悖的试验中消磨殆尽,债台高筑让他不复从前模样。

顾传玠正值青春却为了配合妻子的家世,放弃事业所爱。元和后半生愿与他亡命奔波四处迁徙,多半也怀着旧时的歉意,她一定深知是自己当年的执念,一手葬送了这个男子的前途。

允和

允和的丈夫周有光常被人说成是大大的好好先生,有文采又博闻强记,连沈从文也称他是"周百科"。自古才子配佳人。而这两人最为人传颂的就是周有光写给允和的一封表白信,话很少意思很明确,"我很穷,怕不能给你幸福。"而允和则连夜回了一封更为热烈的长信,意思只有一个:"幸福不是一个人给的,而是靠两个人去创造的。"最终这种大胆的个性使得她成了四姐妹中结婚最早的。

这个最早结婚的张家小姐,不仅事事敢于尝试,也喜欢撺掇姐妹一起造反。她一封家书,一句"嫁他",便成功地将大姐送出了闺阁,剩下的就是那个看起来不食人间烟火的三妹兆和了。沈从文后来一直叫允和"媒婆",就是因有这个好事的二姐,才成全了他和三三的一段姻缘。

相较这二小姐果敢新潮的个性,周有光就显得沉稳许多。早年同母亲妹妹被父亲从家中赶出,勉强靠着姐妹们的努力筹措他才读完了大学。自幼他便习惯了清苦的日子,也深知允和的家庭及生长背景与自己是天壤之别,但他有的是一种以柔克刚的韧性,懂得适可而止,而这也正好弥补了允和冲动幻想的个性。

自为人妇,允和的生活自然嫁鸡随鸡清苦了许多,幸而爱情的甜蜜让两个碧人还算有情饮水饱。而她冲动敢为的个性却并未因这婚姻的感化桥而变更多少,沪上的另一段新闻便是明证。

允和有位女同学不小心未婚先孕,这在上世纪30年代确乎是件大逆不道的事,即使是父母都不会原谅这个女儿。于是允和便做主将这没去处的女同学接到了她和有光新婚燕尔的卧房里。时间一长左邻右舍便开始议论了,这让有光的母亲觉得这个新媳妇让周家丢了人。

可允和不管这许多,终究等这女同学生了孩子,才同丈夫一起将婴儿送到了男方老家的一间旅馆里,留了写明孩子身世的字条才离去,而男方的母亲拒不承认这个来历不明的婴儿,便将孩子送到了孤儿院,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自然也就见报了,允和的婆媳关系便不复初始般完好了。

战乱时,有光为了事业四处奔波,留她一人带着一双儿女在四川。独自承担了丧女之痛之后不过两年,又亲见儿子被流弹击中,肠子被打穿,全身千疮百孔。这个原本娇滴滴的大家小姐,心中一定也曾怨恨过,这个悲惨的世界终究要自己去面对。而嫁给一个才子所要背负的孤独永远比大家看到的幸福更多,被人称作是最后一位闺秀的允和小姐也就是这样炼成的。

兆和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

当那个被沈从文亲昵地唤作"三三"的女子如是说时,那个沈家的二哥早已作古七年。昔日情爱纠葛的记忆是在兆和整理从文散乱的遗稿中渐渐浮现的,此时她才发现原来生死两隔情更浓。

生为张家的第三个女儿,如她在自家姐妹所办的杂志《水》中所写,就如一个夹心饼干,并不会得到许多的爱,但也悠然自得着。正因如此,兆和从小便有着一副自醒而沉默的态度,有一种超越她年龄的自制力。

她并不像姐姐们一般沉迷于表面的繁华,她对复杂的人生充满了怀疑。正是如此清心寡欲的个性使得她在第一次见私塾先生时竟被老师当成了男孩子,而即使婚后两人最为情浓的时刻,她依然能保持着一种冷静到与世隔离的态度,自我克制到让沈从文每每暗自怀疑她对自己的感情。

正是这种特立独行的个性,使得她同姐妹们一起上大学时尤为得到男同学的青睐,而她只是冷静地收好那些热烈的情书,一一编了号,纳入匣中便不再有后文了,这其中也包括了她的授业先生--沈从文,这个"最后的浪漫派"。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在扑朔迷离的婚姻里两人总是聚少离多,孤独为诗人般个性的沈从文增添了更多激情燃烧的柴火,由此也便产生了那些著名的两地情书。

对于从文而言,生命的意义来自于那些冥思默想,而兆和坚强务实的个性,又注定了她不会向任何人表露心中的感想,即使波动即使抱怨也总是风平浪静的。虽然当初从文正是被这个女子冷硬而务实的态度所吸引,可最终婚后也深为这种不理解不融合所苦恼。

虽然两人浪漫的爱情故事常被人称道,而两人迥异的出身,不同的经历,即使在经历了漫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兆和依然找不到感情的契合点,只是茫然地觉得有些失望。毛姆曾说,女人常常会因为被任何一个男人所需要,而误以为这就是爱情。如果说他们人生的交集是一场误会的话,也算得上是那个时代最美丽的误会了。

充和

自幼过继给叔祖母识修养育的充和,最终算是误打误撞地在异国他乡实现了属于她个人的些许梦想。当年身为李鸿章侄女的识修虽早年与自己的家庭教师相好,却最终不得不听从父命,顺从了两大家族的政治联姻,嫁到了张家。这个一生失意的女子将自己的后半生贡献给了佛陀和那清净虚无的世界。

也许正是这种清净疏离的环境和叔祖母慈爱的教导造就了充和单纯而敏锐的心灵,识修并未因充和是女子而对她疏有教育,反而在四个姐妹中尤以充和的学养最深。所谓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经史子集古文礼乐,祖母都请了当时最顶尖的学人来家中为她一人传业授课,而充和的书法更是深得沈尹默、章士钊的指点,以致日后她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名扬海外。

这个张家名副其实的才女更像是一位现代女性,淡泊孤独又自立自主,脑袋里充满了批评和想法,虽然成天与当世的名流交往,追逐者也不乏其多,可直到她三十四岁时才选择了嫁为人妇。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妆饰了你的窗子,你妆饰了别人的梦。" 这就是卞之琳,在充和成为傅汉思夫人之前或是之后,一个隐秘却又执著的爱慕者,为她耗尽了终身的感情。虽有这样隽永舒畅的《断章》留世,却并未能赢得充和的芳心。

在卞之琳的个性里总有另一个"自我"去牵制这个"自我",这就让他显得总是那么犹豫不决,顾虑重重。于充和当时单纯清净的心境来看,这个男人便显得有些难以捉摸自负又自卑了。更何况这个太过内省的诗人也许从来就未曾正经而直接地表达过自己的感情,这件往事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断章。

只是在张充和结婚了很多年后,他依然保持着单身,直至四十五岁时才草草建立了家庭。而他终将这段诗意化了的感情藏为私己,并隐秘地将这情感化成了他众多诗作的点火石。也许诗人要的感情正是如此,诗意的缪斯女神也只能供在神龛上,而不是将她请到家中。

时过境迁,每当人们再提及这段旧事时,他还是会为那个猝不及防的名字而激动不已。如《断章》里那讲述缘起缘灭间的生生法则,一个世纪已经过去,卞之琳成了一本厚厚的辞典,百转千回的万千诗句里其实只有一个字--情。

同类推荐
  • 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人学。文学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也是人类和自然界关系的再现。文学既可以揭示生活的本质,又可以体现人们的喜怒哀乐。人类如果没有文学,其生活就会枯燥无味。因此,伟大的文学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拿破仑·希尔:一生的财富

    拿破仑·希尔:一生的财富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所提出的这则法门必会跃然纸上,活脱脱横陈在你眼前,只要你一切就绪,一旦纵身跃出,你就会辨识出它来。不论你是在第一章还是在最后一章里,接收到了它出现的讯号,都要停顿一下,拿个玻璃洒杯来倒立,因为这个场面标示着你这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你读这本书时务必要牢记,这本书讨论的是真人真事,而非凭空杜撰的子虚乌有,本书的目的是要昭告世人,赁着一则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所有一切就绪的人都可以学到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
  • 镭之母:居里夫人(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镭之母:居里夫人(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镭之母:居里夫人(青少插图版)》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镭之母居里夫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老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详尽描述了苏东坡的生平。在文学上,苏东坡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政治上,苏东坡虽然多次被贬,但始终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在情感上,苏东坡的两位妻子均早早离开人世。在本卷中主要讲他的第三位知己王朝云,王朝云在苏东坡最困难的时候对他不离不弃。但是在苏东坡被贬“天涯”之际,也不幸染病早逝。
  •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精选了毕加索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仙路芳华

    仙路芳华

    侍女:小主,姑爷靠不住,怎么办?含笑:把他甩了!侍卫:主子,隔壁那山头欺负上门了,怎么办?含笑:给我欺压回去!水瑄:娘,那个男人还在找我们,怎么办?含笑:把他灭了!想好好嫁人过日子,结果老公发疯杀子;想带儿女自己过自己的,结果邻居瞧不起孤儿寡母;想发展二度桃花,结果前夫又来纠缠搞破坏;丫的,姑奶奶不发威,你们就当姑奶奶是兔子;星光,给我斩!!!且看世俗名门贵女如何斩断荆棘,踏上问道修仙路;遨游各界,一路风华;---------------------------恍恍这是第一次写文,亲们有意见的尽管提;不过亲们喜欢什么类型的男主主啊?
  • 少女与老人最后的拍拖

    少女与老人最后的拍拖

    少女对老人的爱在老人的家庭里激起了一连串的变故,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人类性心理的复杂。毋庸赘言,带着这种不悔的依恋,婚外情既酿下苦酒,而翁行天对少女桑乐的爱其实质乃是对生命的依恋,又给家庭与社会埋下了不安定的因素。小说的另一条故事线索曲折跌宕,悬念丛生。它叙述的是桑乐的精神创伤及桑乐对童年时父亲死因的追探。,小说讲述了一个老人与少女的畸恋故事。所以他吸引了青春少女桑乐。已近垂暮之年的翁行天一生中曾邂逅了很多女性。青春少女桑乐复杂的童年和复杂的家事,使他的触觉、嗅觉、听觉、味觉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使他成为生命意义上的出类拔萃者。正是这些女性。他演出了生命最后的浪漫
  • 天价前妻

    天价前妻

    十年前,她是豪门千金,天价难娶,他是穷小子,身无分文。十年后,她家破人亡,为生计四处奔波,他却成为一等一的精英,傲视群雄,拥有一切。再见时,他邪魅妄笑:“亲爱的前妻,我们的账该好好算一算了!”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初恋不难忘,有多少痛刻骨铭心,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 弹痕

    弹痕

    当过兵,站过岗,守过边疆上过天。走过南,闯过北,拉着死神跳过舞。挨过刀,中过弹,枕着鳄鱼睡过觉。翻过山,游过海,搂着死人嗥过歌。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文化建设管理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文化建设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这个有机体的基因密码。本书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以实现企业组织基因的改造,以及如何全面构建出能保证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基业长青的强势企业文化。其内容主要包括文化建设管理规范化实施的思路、文化建设管理规范化的标准和文化建设管理规范化的方法三个方面。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重生之废后夺权

    重生之废后夺权

    她费尽心思助他打下江山,他登基后,却一心的算计她,废了她的皇后之位,害死她腹中的皇儿。她爱他入骨,他却视她是一颗微不足道的棋子。她重生为人,势要夺他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