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7000000001

第1章 合肥四姐妹最后的闺秀

一个女子的远嫁和一个盛世的到来。

光绪三十二(1906)年,一支送亲的船队自长江而下,远航了两百多公里,越过苏皖边境,一路从扬州到了安徽芜湖。他们先是由水路而后转到陆路,载着女方母亲费十年之功置办下的富庶嫁妆,等到大队人马走得人困马乏,总算是上了岸。这一路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可算是让人开了眼,嫁妆从四牌楼绵延到了龙门巷,每件大小什物上都写着大大的"陆"字。

按合肥的风俗,新娘比新郎年长才算是吉利。时年二十一岁的陆英正好比张武龄年长四岁,这位大家闺秀,性格沉稳却处事利落,按老太太的心思,这个媳妇是可以照顾好她年轻的丈夫的。而老太太过世后,这一大家族内所有的婚丧嫁娶、田产收支大小事宜都被这钦命的媳妇看管得十分妥帖。

其间她还为张家添了四女六子,她的短暂人生,几乎就是在生产与待产之间度过的,除了子女口中的一些回忆片段,这个被称为"静女"的闺秀劳累了半生,却早已隐进了历史的雾霭里,成了一座碑。

最后的闺秀,女人如斯的生命历程。

元和

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合肥老张家的这四个女子名字里都是带"腿"的,意思显而易见,女孩子终究是留不住,要嫁人随别人走的。而男孩子的名字里都带了宝盖头,暗含了老父希望他们都能留守在家的愿望。世事沧桑,四个女子终究远嫁他乡,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甚至跑到了海外,而张家的男孩子们也并没有契合老父的初衷,留守在合肥的老宅。

话说这四个女孩子,长女元和嫁了著名的京剧小生顾传玠,二女允和的夫婿是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女兆和更是为人所知,因了沈从文那些著名的情书,那乡下人笔下的"三三"早已为众人所爱慕,而最富才情的充和更是远嫁到了国外,成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的妻子。

元和是长女,在陆英与张武龄结婚的第二年便出生。那时祖母盼子心切,按她的话说是"男孩子也好,女孩子也好"。这位一生都未曾生育过的老人,这回是真真的盼孩子盼到了发疯。于是元和的降世便可谓是得天独厚,受尽了宠爱,即使后来陆英又给她添了许多弟妹,而老祖母的心头肉依然还是这个长孙女。

因父亲喜欢昆曲,元和很早时便咿呀学唱,并且一扮上还真是有模有样,于是父亲便请了先生专门来家中教孩子们学戏。元和学得最好,常常出去客串一下。虽说她与顾传玠后来的你侬我侬源于相同的爱好,但促成这段婚姻结果的还是允和的一句话。

战时逃难,全家人都到了四川,唯有元和留在汉口迟迟不动身,允和不忍姐妹分离便写信叫元和起程好一家团聚。而元和却回复她,自己思索再三还是不能决定离开,实在因"上海有的人对我很好,但此事是不可能的"。允和一听便试探性地问道:"一玠之玉?是他,则嫁他。"收到信后元和便回了上海。

旧时,戏子的地位自然很低,虽是名角还是为人所轻。一个大家闺秀下嫁一个戏子,自然成了人们的话题,沪上小报争相登载。而在那样的大家庭里,虽然有开通的父亲,但亲戚乡人还是觉得元和的所为丢了张家人的脸。一个当总经理的舅公,就撂下话说她是大逆不道,年关姐妹们去府上拜年时,他便闭门不见了。

虽然两情相悦,元和敢背负着大逆不道之名嫁给一个戏子。但婚后她还是规劝顾传玠弃戏从商,当年身为顾传玠戏迷的叶圣陶之子叶至善就说:顾传玠自从结了婚便不再唱戏了,他伤心了好一阵。

而顾传玠终究是一个在台上文采风流的粉面小生,到了残酷厮杀的商场,纵是施展浑身的解数,也还是空手而还败北而归。不仅如此,他们是彻底地穷了下来,这个男子的英雄气概也在这场意气相悖的试验中消磨殆尽,债台高筑让他不复从前模样。

顾传玠正值青春却为了配合妻子的家世,放弃事业所爱。元和后半生愿与他亡命奔波四处迁徙,多半也怀着旧时的歉意,她一定深知是自己当年的执念,一手葬送了这个男子的前途。

允和

允和的丈夫周有光常被人说成是大大的好好先生,有文采又博闻强记,连沈从文也称他是"周百科"。自古才子配佳人。而这两人最为人传颂的就是周有光写给允和的一封表白信,话很少意思很明确,"我很穷,怕不能给你幸福。"而允和则连夜回了一封更为热烈的长信,意思只有一个:"幸福不是一个人给的,而是靠两个人去创造的。"最终这种大胆的个性使得她成了四姐妹中结婚最早的。

这个最早结婚的张家小姐,不仅事事敢于尝试,也喜欢撺掇姐妹一起造反。她一封家书,一句"嫁他",便成功地将大姐送出了闺阁,剩下的就是那个看起来不食人间烟火的三妹兆和了。沈从文后来一直叫允和"媒婆",就是因有这个好事的二姐,才成全了他和三三的一段姻缘。

相较这二小姐果敢新潮的个性,周有光就显得沉稳许多。早年同母亲妹妹被父亲从家中赶出,勉强靠着姐妹们的努力筹措他才读完了大学。自幼他便习惯了清苦的日子,也深知允和的家庭及生长背景与自己是天壤之别,但他有的是一种以柔克刚的韧性,懂得适可而止,而这也正好弥补了允和冲动幻想的个性。

自为人妇,允和的生活自然嫁鸡随鸡清苦了许多,幸而爱情的甜蜜让两个碧人还算有情饮水饱。而她冲动敢为的个性却并未因这婚姻的感化桥而变更多少,沪上的另一段新闻便是明证。

允和有位女同学不小心未婚先孕,这在上世纪30年代确乎是件大逆不道的事,即使是父母都不会原谅这个女儿。于是允和便做主将这没去处的女同学接到了她和有光新婚燕尔的卧房里。时间一长左邻右舍便开始议论了,这让有光的母亲觉得这个新媳妇让周家丢了人。

可允和不管这许多,终究等这女同学生了孩子,才同丈夫一起将婴儿送到了男方老家的一间旅馆里,留了写明孩子身世的字条才离去,而男方的母亲拒不承认这个来历不明的婴儿,便将孩子送到了孤儿院,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自然也就见报了,允和的婆媳关系便不复初始般完好了。

战乱时,有光为了事业四处奔波,留她一人带着一双儿女在四川。独自承担了丧女之痛之后不过两年,又亲见儿子被流弹击中,肠子被打穿,全身千疮百孔。这个原本娇滴滴的大家小姐,心中一定也曾怨恨过,这个悲惨的世界终究要自己去面对。而嫁给一个才子所要背负的孤独永远比大家看到的幸福更多,被人称作是最后一位闺秀的允和小姐也就是这样炼成的。

兆和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

当那个被沈从文亲昵地唤作"三三"的女子如是说时,那个沈家的二哥早已作古七年。昔日情爱纠葛的记忆是在兆和整理从文散乱的遗稿中渐渐浮现的,此时她才发现原来生死两隔情更浓。

生为张家的第三个女儿,如她在自家姐妹所办的杂志《水》中所写,就如一个夹心饼干,并不会得到许多的爱,但也悠然自得着。正因如此,兆和从小便有着一副自醒而沉默的态度,有一种超越她年龄的自制力。

她并不像姐姐们一般沉迷于表面的繁华,她对复杂的人生充满了怀疑。正是如此清心寡欲的个性使得她在第一次见私塾先生时竟被老师当成了男孩子,而即使婚后两人最为情浓的时刻,她依然能保持着一种冷静到与世隔离的态度,自我克制到让沈从文每每暗自怀疑她对自己的感情。

正是这种特立独行的个性,使得她同姐妹们一起上大学时尤为得到男同学的青睐,而她只是冷静地收好那些热烈的情书,一一编了号,纳入匣中便不再有后文了,这其中也包括了她的授业先生--沈从文,这个"最后的浪漫派"。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在扑朔迷离的婚姻里两人总是聚少离多,孤独为诗人般个性的沈从文增添了更多激情燃烧的柴火,由此也便产生了那些著名的两地情书。

对于从文而言,生命的意义来自于那些冥思默想,而兆和坚强务实的个性,又注定了她不会向任何人表露心中的感想,即使波动即使抱怨也总是风平浪静的。虽然当初从文正是被这个女子冷硬而务实的态度所吸引,可最终婚后也深为这种不理解不融合所苦恼。

虽然两人浪漫的爱情故事常被人称道,而两人迥异的出身,不同的经历,即使在经历了漫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兆和依然找不到感情的契合点,只是茫然地觉得有些失望。毛姆曾说,女人常常会因为被任何一个男人所需要,而误以为这就是爱情。如果说他们人生的交集是一场误会的话,也算得上是那个时代最美丽的误会了。

充和

自幼过继给叔祖母识修养育的充和,最终算是误打误撞地在异国他乡实现了属于她个人的些许梦想。当年身为李鸿章侄女的识修虽早年与自己的家庭教师相好,却最终不得不听从父命,顺从了两大家族的政治联姻,嫁到了张家。这个一生失意的女子将自己的后半生贡献给了佛陀和那清净虚无的世界。

也许正是这种清净疏离的环境和叔祖母慈爱的教导造就了充和单纯而敏锐的心灵,识修并未因充和是女子而对她疏有教育,反而在四个姐妹中尤以充和的学养最深。所谓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经史子集古文礼乐,祖母都请了当时最顶尖的学人来家中为她一人传业授课,而充和的书法更是深得沈尹默、章士钊的指点,以致日后她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名扬海外。

这个张家名副其实的才女更像是一位现代女性,淡泊孤独又自立自主,脑袋里充满了批评和想法,虽然成天与当世的名流交往,追逐者也不乏其多,可直到她三十四岁时才选择了嫁为人妇。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妆饰了你的窗子,你妆饰了别人的梦。" 这就是卞之琳,在充和成为傅汉思夫人之前或是之后,一个隐秘却又执著的爱慕者,为她耗尽了终身的感情。虽有这样隽永舒畅的《断章》留世,却并未能赢得充和的芳心。

在卞之琳的个性里总有另一个"自我"去牵制这个"自我",这就让他显得总是那么犹豫不决,顾虑重重。于充和当时单纯清净的心境来看,这个男人便显得有些难以捉摸自负又自卑了。更何况这个太过内省的诗人也许从来就未曾正经而直接地表达过自己的感情,这件往事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断章。

只是在张充和结婚了很多年后,他依然保持着单身,直至四十五岁时才草草建立了家庭。而他终将这段诗意化了的感情藏为私己,并隐秘地将这情感化成了他众多诗作的点火石。也许诗人要的感情正是如此,诗意的缪斯女神也只能供在神龛上,而不是将她请到家中。

时过境迁,每当人们再提及这段旧事时,他还是会为那个猝不及防的名字而激动不已。如《断章》里那讲述缘起缘灭间的生生法则,一个世纪已经过去,卞之琳成了一本厚厚的辞典,百转千回的万千诗句里其实只有一个字--情。

同类推荐
  • 杜甫学史

    杜甫学史

    《杜甫学史》主要有以下内容:杜甫其人研究史:杜甫生平研究;杜甫思想精神研究;杜甫生活研究;杜甫创作历程研究;杜甫集文献研究史:杜甫集的编纂、版本、目录、校勘;杜甫作品注;杜甫作品的阐释;杜甫作品系年;杜甫集的内容研究史:杜甫作品反映的现实;杜甫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杜甫作品内容的意义;杜甫集的艺术研究史:杜甫作品的艺术方法;杜甫集的艺术风格;杜甫艺术创作历程;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研究:继承与创新;贡献与地位;传承与影响。这是我们的研究思路。我们把它提供给读者,是为了读者更好地了解本书的内容。
  • 两面王吴三桂

    两面王吴三桂

    事实上,吴三桂驾驭复杂的政治、军事局势,确实是有高人几筹的本领。在权谋、勇略、交人、用人等方面都显示出了他很高的纵横捭阉艺术。这一切都成为时代人研究的重点。他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敢为天下先的枭雄品质,在他的一生中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和发挥。
  •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所选取的这些女性,不仅自身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她们的身世、命运都具有传奇性,可以说她们身边的男人也都不是等闲之辈,每个人都具有很强的传奇性和故事性,所以能够激起女性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不单单只是停留于对优秀女性的欣赏、崇拜。作者默默以优美动人的笔触娓娓道来,讲述了这些传奇女性的生平,她们的成就,她们的悲喜,她们的感情生活,她们的事业波折。信息含量大,且作者在编写中对于细节的把握非常动人,从女性角度出发,体察幽微地描摹了这些众人眼中高高在上的女人,她们内心最温柔的细节和最伤痛的感触。"
  • 过往红尘: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过往红尘: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作者品评的八位女性,均在上个世纪留下过深刻的人生印记。她们以各自不同的人生姿态和生存际遇,仍让今天的我们萦怀于心。顺着作者的笔触,品读她们的命运和人生,竟会是如此的苦涩而又温馨,仿佛有干愁百结,欲罢不能。
  • 民国那些教育家

    民国那些教育家

    书稿详细介绍了六位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并适时地与今天的教育做对比,都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人格的培养,对我们反思教育的功能,都非常爱国又非常重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引进,探讨教师的作用,明确家长的职责,他们是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及舒新城。他们都经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寻找教育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都反对知识的灌输和现代科举制度…… 作者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教育有过重要影响的六位教育家,以通俗易懂、明白流畅的笔触对近现代教育所做的一次探讨
热门推荐
  • 经济学与生活全集

    经济学与生活全集

    为什么美女更爱打扮,而剩女却越来越多?为什么易中天能成为“学术超男”,凤姐能一夜走红网络?为什么站票与坐票享受不同,价格却相同?为什么年夜饭价格大涨特涨,春节票价却纹丝不动?最见怪不怪的生活案例,最意想不到的趣味解读,为你揭开日常生活中鲜为人知的经济学秘密和潜规则。
  • 盛世容华

    盛世容华

    “师父,为了你,倾尽容华。”“容儿,师徒授受不亲……”“亲不亲?”多年以后我才知道,我愿倾尽容华,也指美丽的容颜。容华若桃李。“呃……亲!”南国有佳人,换你今生三千思念。欢迎加入书氏的读者群:99701105,三千盛世,吐槽、提意见、灌水神马的,这“容华”二字不仅有盛世繁华的寓意,通通都来吧!
  • 文化古迹探索

    文化古迹探索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 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 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 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 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 的“未解之谜”。
  • 平安夜

    平安夜

    2009年平安夜,青阳城里突然之间却变得一片混乱:任意最为看重的一我少年犯逃走了,并为他申诉他所蒙受的巨大的冤屈……,任意还有负责看管少年犯的郑菩萨顿时慌了神,他们接下来该怎么办……令任小小大为意外的是,任小小则留在房子负责照料自己的“老哥”爸爸,任小小。“老哥”任意这个时候却突然之间“长大”了,八岁男孩任小小的80后爸爸任意是一个职业博客写手,终日“宅”在家里,自得其乐。任小小的妈妈忍受不了任意颠三倒四的生活,在一个雨天拉着箱子走了,他自去找那名少年犯,两人的生活独特而浪漫。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任意成为了青阳城少管所的作文老师,作用才情和不羁的做派,成为那个特殊空间里少年的偶像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魂魄书

    魂魄书

    那时是深冬,清晨,天寒得很。手下顶着冷风急报,昨夜才到风堂的献宝人华新被杀。他问明情形,立即令人锁堂,到客房打量地上狰狞的尸体。地上的血迹并不多,尸体只在胸前有一半尺深的血洞,再无其他伤痕。客房中除了尸体与血迹,便只有三条足印。怎么会是三条?
  • 梁启超传

    梁启超传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他的《变法通议》是一新文化向旧文化宣战的第一把利剑;他的“小说界革命”的尝试为腐朽的旧文学注入第一支兴奋剂。他力主变法却踏上流亡之路;他推行共和体制却步履艰难;他指挥讨袁护国却遇重重阻拦;他与康有为同为戊戌干将,却最终分道扬镳……
  • 风月连城

    风月连城

    为与卓王孙“天下”一诺,风流骏赏的武林盟主杨逸之来到漠上,用一袭白衣,万朵桃花,弹奏出一曲千古风流的《郁轮袍》。可惜世事变幻,天涯隔知音。为救他生命中的公主,杨逸之于千军万马中浴血杀进杀出,更身陷地底之城,被作为非天向梵天所供奉的祭品。谶语迭出,江湖风波恶,漠上风尘,万里独人归。而当尘埃化成的一切蓦然在历史中沉碎时,那白色的妖魔发出了凄楚的怒啸。那是流传千年万年的悲哀,更如一件件隐秘出现的天人五衰一般,降临在杨逸之和相思身上。天人将命尽,重入六道轮回。谁是这个谶语的起咒人?谁又是谶语的应验者?谁是宿命的操盘手?谁又是宿命的演绎道具?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