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800000035

第35章 在港台 (5)

1970年7月底至8月初,国际笔会第三十七届大会在韩国汉城举办,林语堂是作为特别邀请的少数贵宾之一,被安排在会议所在地朝鲜饭店居住。据姚朋说,在各国作家中,最受注意的还是中国作家林语堂。在开会前夕,很多中国代表都受到外国朋友的"请托"。他们问:"你可不可以介绍我见一见林语堂?"开会之后,又听到许多外国代表说:"我真高兴,昨天晚上的酒会里,我和林语堂博士谈过了。"钦佩之情,溢于言表。有位越南代表对姚朋大谈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他一再表示,那本书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读起来令人"生喜悦之心"。他说,林语堂是我们亚洲人的光荣和骄傲。在这次大会上,林语堂作了一次特别的讲演,题目是《论东西文化的幽默》,大讲特讲了他的幽默观。分为"幽默是人类心灵开放的花朵"、"维多利亚女王的遗言"、"瘙痒是人生的一大乐趣"、"朋友之间会心的微笑"、"佛祖与基督的爱与恕"、"苏格拉底泼辣的妻子"、"林肯太太好吹毛求疵"、"老庄是我国大幽默家"、"孔子对挫折付之一笑"、"新儒家特别缺乏幽默"等。

会议期间,他还经常与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在一起交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次会议上,美国作家厄普戴克(John Updike)演讲的题目是《小说中的幽默》,法国批评家梅雅(Tony Mayer)演讲的题目是《论机智与幽默的区别》,韩国诗人李殷相讲的题目是《东方幽默的特性》等。"幽默"成了这次笔会的主题,各个国家的作家都在谈幽默,但非常幽默的是,这次会议讨论、交流气氛太少,缺乏了一种最重要的东西:幽默。林语堂指出:所有的动物都会哭,唯有人会笑,幽默乃是人类心灵发展的花朵。

"当文明发展到了相当程度,人才会为着他自己的或是别人所犯的错误而发笑,幽默于焉产生。"姚朋说:"林语堂讲得最好的一段话,也是讲稿中原来所没有的一段话:'幽默是一种精神,你不能用手指出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中的某几行,说这就是幽默。幽默是指不出来但你可以体会得到的。'......幽默要能引发人的善意,与偶然一笑是不相同的。......当林先生演讲结束,掌声如雷之际,我突然有一种极端寂寞之感。身为一个作家,林先生未必即能代表中国思想的'主流'与中国人生活的全貌,但是,在今天的国际文坛上,中国作家的姓名能为世界各国人士所敬慕,恐怕也只有一个林语堂了。"

1975年9月,国际笔会第四十届大会在维也纳举行。在这次大会上,林语堂被推为国际笔会副会长,成为亚洲学人膺此荣誉职位的第三人(另外两人分别是印度的光诗南和日本的川端康成),并且也是在这次大会上,他的《京华烟云》被推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作品。林语堂作为国际著名学者和作家,在国际舞台上提升到最高峰,充分显示了他的智慧和才华,成为世界著名的中国作家。

六、哭长女如斯

人生最悲哀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对林语堂夫妇也不例外。早在1962年林语堂夫妇访问中南美洲六国之前,长女林如斯就因病住院治疗,林语堂夫妇几乎放弃这次出访。但林如斯对父母说自己会照顾好自己,说得很诚恳。林如斯患了严重的精神忧郁症,情绪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像正常人一样。她在一家出版公司工作,在工作之余试译唐诗。她是姊妹三个中艺术天分最高的,她不仅是长女,而且继承了林语堂的遗传基因,才华横溢,知父莫如女,对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之理解,可谓一点灵犀。从她写的《关于〈瞬息京华〉》一文中就能看出其才华的不同非凡。然而,当情绪不好的时候,就跌入了个人悲哀的天地,感觉到世界的末日就要到来,林语堂夫妇无论怎样劝解都没用。在纽约时,林如斯就搬到父母所住的公寓大楼的隔壁,为了照顾这个可怜的女儿,林语堂把墙壁打通。女儿的忧郁症使林语堂和廖翠凤感到很大的精神压力而又无可奈何。

林语堂夫妇到台湾阳明山居住后,不放心在香港的林如斯,虽然在香港有其他姊妹在一起,但林太乙和小女林相如都忙于自己的工作,不可能像自己那样有时间照顾她。可怜天下父母心,经过一番做工作,他们终于把林如斯接到了台北。因林语堂与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是至交,林如斯就到了"故宫博物院"工作。最初她担任蒋复璁院长的英文秘书,后来又主编该院出版的英文《故宫展览通讯》,还编译了《唐诗选译》,交给台湾中华书局印行。林如斯在台北上班,但吃住都在"故宫博物院"的职工宿舍,不肯住进阳明山麓的父母家。她可能尽量不给父母添麻烦,因为一旦情绪不好,就会呈现出无比焦虑的症状,甚至好像迷失了自我,与现实完全脱节。她也极力想克制自己,不愿表现出反常的行为,可是这些都不是自己能控制得了的,她战胜不了自我,只能在不由自主的状态下,沉浸在痛苦的深渊里。

女儿的不幸像病魔一样折磨着林语堂夫妇。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1971年,林语堂因中风的初期征兆住进了医院,后来出院了。一天中午,蒋复璁请林语堂在"故宫博物院"吃饭,有人跑来说,工人在打扫林如斯的房间时发现她吊在窗帘杆上,抱下来时已经断气了,而桌子上的茶还是温的。

林语堂在这巨大的悲剧面前精神几乎崩溃了!林太乙和黎明及林相如接到噩耗后急忙从香港赶来。林太乙后来回忆了当时的情景:

......走进家里时,父亲扑到我身上大哭起来。母亲扑在妹妹身上也大哭起来。顿时我觉得,我们和父母亲对调了位置,在此以前,是他们扶持我们。现在,我们要扶持他们了。那"坦率、诚恳、乐观、风趣;怀着一瓣未泯的童心,现实主义的理想家;满腔热情的达观者"变成一个空壳子,姐姐掏去了他的心灵。那时父亲是七十六岁,母亲比他小一岁。我们把两老送进医院,他们哭哭啼啼地对彼此说:"我们不要再哭了,我们不哭了。"姐姐留了遗书给父母说:"对不起,我实在活不下去了,我的心力耗尽了。我非常爱你们。"

林太乙的堂兄嫂们协助办理了林如斯的后事。为了让两位老人静一静心,林太乙把他们接到了香港。廖翠凤从此精神恍惚,经常自言自语:"我活着干什么?我活着干什么?"或者不说话。林语堂内心的伤痛压倒了他,可为了不给孩子们看出来,勉强摆出笑脸。当林太乙问他"人生什么意思"时,他说:"活着要快乐。"就再也说不下去了。后来,林语堂写了一首诗《念如斯》:

东方西子,饮尽欧风美雨,不忘故乡情独思归去。

关心桑梓,莫说痴儿语,改装易服效力疆场三寒暑。

尘缘误,惜花变作摧花人,乱红抛落飞泥絮。

离人泪,犹可拭,心头事,忘不得。

往事堪哀强欢笑,彩笔新题断肠句。

夜茫茫何处是归宿,不如化作孤鸿飞去。

人说"天下爷娘痛小儿",可林语堂最痛最爱的是长女林如斯。林如斯的婚姻不幸,是林语堂夫妇后半生的无尽牵挂。

1943年,二十岁的林如斯回到中国,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时代洪流中,在昆明军医署林可胜医师手下工作。林可胜是林语堂在北京时的好朋友,1926年,林语堂在北京被通缉,是林可胜帮忙联系了父亲厦门大学的校长林文庆,使林语堂到厦大出任文科主任。现在,女儿要回国参加抗战,林语堂就放心地把她托付给了林可胜医师。

1945年,林如斯在昆明认识了汪凯熙医师,打算与他到美国结婚。林语堂夫妇也很赞成女儿的这门婚事。林如斯与汪凯熙一起来到美国后,林语堂夫妇就忙于张罗女儿的订婚仪式,向亲朋好友发出了宴会的请帖。可没想到在亲朋好友准备前来参加订婚宴的前一天,林如斯突然和一个美国青年私奔了。这一意外的消息,把林语堂夫妇震懵了。林语堂夫妇丢失面子不说,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女儿会干出这样的事。这一事情,使林语堂夫妇在亲朋好友面前实在无法解释,但也只好把苦果咽进肚里,毕竟孩子的事得需要她自己做主。这个美国青年叫狄克,父亲是纽约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板,很有钱。狄克是一个浪子,中学时就被开除过,不务正业,靠父亲养活,仪表平常,但很有口才。林如斯为什么迷恋狄克,林语堂不明白,可是女儿自己喜欢,他也只能承认现实。

林如斯跟着狄克过着不安定的生活,他们常常迁居。每当他们回到父母家,廖翠凤就要烧出六七样好菜来款待。廖翠凤心里虽不满意,可不敢在脸上表现出来,而且还要把狄克当贵宾招待,因为怕女儿不肯回家。林语堂不赞成女儿与狄克的婚事,可也不能干涉,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但他总是担心狄克是一个靠不住的人。

林语堂的担心终于出现了。林如斯与狄克分手了。按美国法律,林如斯到法院起诉,会得到一笔赡养费,林语堂也支持女儿这么办,毕竟要生活。可林如斯按中国传统观念处理了此事,宁愿一分钱也不要,也要和狄克彻底一刀两断,最终林如斯没有得到一点的赔偿。婚姻的不如意,使林如斯对人生很悲观,影响也很大。她长期孤身一人生活,像冬夜里空旷怅寥的天空中一片枯叶飞旋在刺骨的寒风里,无望地走着自己的人生苦旅。自杀的念头早已存在,只是想等到父母百年以后,可是又实在等不了。自杀者往往非常突然,在心灵世界一片绝望、空虚和黑暗时,没有一丝阳光透进来,这时就会萌生自杀的念头。如果能冲破这一瞬间,也许人就不会自杀了。

七、巨星陨落

林语堂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生活得非常压抑。一方面是自己在学问方面的辛苦劳作,另一方面是女儿的悲剧,第三是妻子廖翠凤的性情变化。写作辛苦可以不写,失女之痛,无法排解,妻子的变化尤让他忧心。廖翠凤已经从通情达理,时时处处为林语堂着想,并甘愿与丈夫同甘共苦的贤德妻子,一变而成为抑郁不乐和世俗狭,对丈夫怀疑,甚至漠然处之的平庸世俗的妻子。从前廖翠凤身上没有廖家人的缺点,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女性之美;但到了晚年,廖家人的缺点在她身上渐渐地复苏和扩大了。林语堂虽达观、快乐、充满理想与童心,但面对妻子的冷漠、无情和抑郁,也只好对她理解、同情,只能给予更多的爱和安慰。林语堂知道,尽管当初自己不喜欢廖翠凤,可她作为一个富家女不嫌贫穷冲破种种束缚,甘心情愿地跟着他一个穷书生远走天涯,并且在婚后渐渐产生了爱情,这一切都让林语堂感动不已。而今,由于年老丧女之痛,使她的情绪发生了变化,这是可以理解的。在完成《汉英词典》后,林语堂于1974年用英文写出了回顾自己一生的最后一部著作《八十自叙》。按周岁他已经七十九岁了,但按中国传统算法他已八十岁了。

《八十自叙》是林语堂用散文笔调描述自己一生中主要的经历,是在《林语堂自传》和《从异教徒到基督徒》的基础上更加详细的叙述,字数有五万多,共有十三章。(一)一团矛盾;(二)童年;(三)早年与西方的接触;(四)圣约翰大学;(五)我的婚姻;(六)哈佛;(七)法国乐魁克城;(八)殷内镇和莱比锡大学;(九)论幽默;(十)三十年代;(十一)论美国;(十二)论年老--人生自然的节奏;(十三)精查清点。前八章与1935年发表的《自传》大同小异,最后一章是清点了自己的三十六部作品。林语堂自己归纳整理了"一团矛盾",包括思想、性格、志趣、爱好以及待人接物等,可以说是自己比较真实的写照。

《八十自叙》中最精彩部分的是描述童年时的家庭生活,显示出游子思乡的心态。而"一团矛盾"是本书的总纲,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的思想没有矛盾,那么这个人必没有研究的价值。"林语堂认为,他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是一个不完美的好人。他在《八十自叙》中说:

我觉得自己很福气,能活到这一把岁数。和我同一代的许多杰出人物都已作古。无论一般人的说法如何,能活到八九十岁的人可谓少之又少。胡适、梅贻琦、蒋梦麟和顾孟余都去世了。斯大林、希特勒、丘吉尔和戴高乐亦然。那又怎么呢?我只能尽量保养,让自己至少再活十年。生命,这个宝贵的生命太美了,我们恨不得长生不老。但是冷静地说,我们的生命就像风中的残烛,随时可以熄灭。生死造成平等,贫富贵贱都没有差别。

我们的孩子长大了,她们有她们的前途,要过她们自己的日子,在无常的世间独立面对各种多变的情况。

同类推荐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事大党”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派人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袁世凯平定了朝鲜甲申政变有重大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袁世凯也因这一事件受到李鸿章等人的重视,年仅26岁的他就被封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本书通过史料,着重介绍了袁世凯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低级文职小军官,几年时间成长为清政府在朝鲜的外交、商务总代理的全过程。
  • 古代火箭

    古代火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火箭》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火药的发明与应用、中国古代火箭之路、火箭类型的发展、中国火箭的世界之路等内容。 《古代火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洛阳城中已然危机四伏,刘秀将如何死里逃生?初入河北,刘秀随身仅有二十余人马,他将如何应对前方莫测的凶险,最终将河北据为己有,成为他日后称霸天下的第一桶金?
  • 莫言:诺奖的荣幸

    莫言:诺奖的荣幸

    本书是国内唯一部零距离、长时间,及时而又深度解读莫言的权威读本。莫序,道出了他们同窗同道之间的深情厚谊;朱文,更见证了莫言从北京魏公村走向斯德哥尔摩红地毯的神奇道路。附录中朱寒汛的万字散文《小鼠侃象》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80后”文学青年对莫言的别样观察,前后呼应,形成了父子两代研读莫言的独特景观。代后记,全面真实地回顾了近30年前,莫言与朱向前们追逐文学梦想的小环境和大背景。
  • 人格大师:康德

    人格大师:康德

    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人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热门推荐
  • 少女与老人最后的拍拖

    少女与老人最后的拍拖

    少女对老人的爱在老人的家庭里激起了一连串的变故,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人类性心理的复杂。毋庸赘言,带着这种不悔的依恋,婚外情既酿下苦酒,而翁行天对少女桑乐的爱其实质乃是对生命的依恋,又给家庭与社会埋下了不安定的因素。小说的另一条故事线索曲折跌宕,悬念丛生。它叙述的是桑乐的精神创伤及桑乐对童年时父亲死因的追探。,小说讲述了一个老人与少女的畸恋故事。所以他吸引了青春少女桑乐。已近垂暮之年的翁行天一生中曾邂逅了很多女性。青春少女桑乐复杂的童年和复杂的家事,使他的触觉、嗅觉、听觉、味觉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使他成为生命意义上的出类拔萃者。正是这些女性。他演出了生命最后的浪漫
  • 穿越帝世纪

    穿越帝世纪

    这本传奇故事集作品题材丰富,写作手法多样。里面有令人欲罢不能的悬疑,有叫人瞠目结舌的惊险,有抽丝剥茧般的探案侦破,还有使人振聋发聩般的历史纪实……作者将那些精彩故事娓娓道来,读者一定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渐入佳境,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当您掩卷深思时,方能领悟到故事艺术的魅力所在。它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都能使你得到教益和快乐。
  • 海洋馆漫游:海上历险探险

    海洋馆漫游:海上历险探险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海洋大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在当今国际社会,开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因为我爱你

    因为我爱你

    少年情怀,初恋的甜蜜和青涩撞到家长的威严施压,少年的抉择是?相恋和单恋,暗恋者的爱情中却有第四个人出现,爱情能否转个弯?友情大过天,大大咧咧的个性,晚熟的少女能否体会到爱情的甜蜜?在最美好的年纪里,他们相遇了,或携手共进,或擦身而过,这一切都是关于青春的美丽回忆,这是一个关于暗恋的伤痛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名门骄妃

    名门骄妃

    星二代沈晴穿越了,大抵是上辈子将好运用尽了,这辈子她总缺些运道。成了官宦小姐,可惜家道中落,官爹入狱。有个哥哥,可惜不是一个肚皮爬出来的,厌她入骨。公主嫂嫂倒是嫡亲,可惜是前朝公主。好容易生了一张倾城面皮,可惜本主临死前几刀子毁了,嗯,身段是真不错,可惜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病秧子……旁人穿越步步莲华,她拼命挣扎,越混越差。从良家女到奴婢再到婢妾。好在,夫主是倾世无双的美男子,外表仙姿秀逸,温润如玉,可惜内里心性如冰,冷如利刃。得,还是甭挣扎了,做个姨娘,有吃有喝,睡睡极品美男,日子也不错。等等,夫...
  • 陛下,做我的娘子吧

    陛下,做我的娘子吧

    【已完结放心收藏】她遭友人陷害,穿越回古代,却不知这一切早已在千年前注定……重生之后接踵而来的一切,在前世的纷纷扰扰中揭开序幕……执笔点天下的宿命,当成为王者,藐看天下,那心却早已苍茫,谁于时间中留下痕迹,谁于时间中从此驻足不前。本文慢热,希望大家能喜欢^-^
  • 网游之黑暗剑士

    网游之黑暗剑士

    新职业,拥有比普通玩家更强的提升,买药卖装备的普通玩家,宠物都能虐着他人玩,意外转职为暗黑剑士,而无心却忙着创世,误入龙潭险地,让网游界在手心发抖!,一个只知打怪升级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醉太平

    醉太平

    期刊主编老费有个完美的家庭,这首先得益于他有一个完美的老婆刘以敏,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开会回来推开家门,竟发现老婆红杏出墙。他们离了婚……
  • 基督山伯爵(上卷)

    基督山伯爵(上卷)

    小说主要讲述的十九世纪一位名叫爱德蒙·堂泰斯的大副受到陷害后的悲惨遭遇以及日后以基督山伯爵身份成功复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