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800000012

第12章 在厦门 (3)

《两地书》(四六)中说:"看厦大的国学院,越看越不行了。朱山根是自称只佩服胡适、陈源两个人的,而田千倾、辛家本、白果三人,似皆他所荐引。白果又善兴风作浪,他曾在女师大做过职员,你该知道的罢,现在是玉堂的襄理,还兼别的事,对于较小的职员,气焰不可当,嘴里都是油滑话。我因为亲闻他密语玉堂,'谁怎样不好'等等,就看不起他了。前天就给他碰了一个大钉子,他昨天借题报复,我便又给他碰了一个大钉子,而自己则辞去国学院兼职。我是不与此辈共事的,......"

《两地书》(五八)中说:"'现代评论'派的势力,在这里我看要膨胀起来,当局者的性质,也与此辈本合。理科也很忌文科,正与北大一样。"

《两地书》(六六)中说:"山根仍旧专门荐人,图书馆有一缺,又在计划荐人了,是胡适之的书记,但这回好像不大顺手似的。"

鲁迅在厦门大学的经历,以往研究者只是较多使用《两地书》中的史料,这是一个单方面的史料,以此判断历史事实是不够的。鲁迅对厦门大学的评价,如果与顾颉刚、台静农给胡适的几封信对读,研究者大体可以看出当时较为真实的历史。

顾颉刚对当时厦门大学的评价也不高,但他对当时鲁迅生活处境和厦门大学教授间的矛盾和纠纷的评价,显然比鲁迅公允,就是对鲁迅本人,顾颉刚也出语平和,在私人信件中始终以"鲁迅先生"称之,而且是正面评价。他对胡适说:"鲁迅先生受了广东中山大学之聘,向厦大辞职。他是很得学生信仰的,大家觉得他走了非常可惜,因此怨毒钟于刘楚春(刘树杞),说他的走是刘氏夺权的结果。"

《两地书》出版时,鲁迅曾对原信作过删节、修改甚至个别信件重写过。而顾颉刚、台静农给胡适的信是保存在胡适档案中的史料,是后来研究者公开的,与历史当事人无涉。从史源角度观察,公开出版的《两地书》和《两地书》手稿不是一个类型的史料,而凡经修改的史料,其史料价值是降低的。

《两地书》公开出版时,把一些真人姓名隐去,用化名代之。鲁迅说:"还有一点,是信中的人名,我将有几个改掉了,用意有好有坏,并不相同。此无他,或则怕别人见于我们的信里,于他有些不便,或则单为自己,省得又是什么'听候开审'之类的麻烦而已。"

化名的起法,也极见鲁迅风格,他使用了一些训诂、谐音及对仗的思维,但基本是贬损的方法。如顾颉刚称"朱山根",陈万里称"田千顷",黄坚称"白果",陈乃乾称"田难干",黎锦明称"乌文光",陈衡粹称"田平粹",潘家洵称"辛家本",等等。据川岛说,鲁迅在《故事新编》的《理水》中,也对当时厦门大学的生活有所影射。联想到鲁迅在同一本书中对高长虹的影射,可以判定鲁迅有把现实生活中的人事写入小说的习惯,或者说,鲁迅有借小说来嘲讽同行、同事的爱好。

国学院里面的"窝里斗",使鲁迅对厦大"毫无留恋",他要决心离开厦大。平心而论,林语堂是对得起厦大的。他为厦大引荐了一批中国第一流的人才,其功不可没。对朋友也是真诚的,无论是鲁迅,还是胡适的朋友,他都热心为之奔走,无怪乎鲁迅在自己的文字里,也如实地记录了他和林语堂的友谊。如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信中曾谈起"玉堂的兄弟及太太,都为我们的生活操心"等等。与林语堂的友谊归友谊,鲁迅决定离开厦大,并劝林语堂最好也离开。

1926年12月3日,鲁迅正式向厦门大学校方递交了辞职书。12月19日,林语堂写下了《冢国絮语解题》,表现了与鲁迅的心灵相通。12月31日,鲁迅"下午同矛尘访玉堂",递交了正式辞呈。1927年元旦,林语堂又写出了《译尼采〈走过去〉--鲁迅先生离厦门大学》一文,用尼采笔下的萨拉土斯脱拉的"走过去",来比喻鲁迅离开厦大的执著与决心,也说出了他的悲伤和期冀:

萨拉土斯脱拉,这边是大城:这边于你是无益而有损的。

为什么你要来踏践这污泥?也须怜惜你的脚!还是啐这城门儿--回去为是!

这边是遁世思想的地狱:这边伟大的思想要活活的熬死,烹小。

这边伟大的感情都要枯萎:这边只有僵瘦骷髅似的感触镳镳的磷响!

你岂不已经闻到魂灵的屠场及肉铺的膻味?这城里岂不是充塞着屠宰的魂灵的腥气?

这边的魂灵不是已经颓丧如没浆肮脏的破布?--他们倒用这些破布来做新闻纸!

1927年1月1日,林语堂参加了厦大学生团体泱泱社为鲁迅举办的饯行活动。2日,林语堂与鲁迅一起来到了南普陀寺的小山岗上,同几个学生合影留念。在这次合影里,可以看出,南普陀寺的小山岗上丛生着闽南特有的亚热带植物龙舌兰,周围点缀着像馒头似的洋灰坟墓,林语堂、鲁迅和泱泱社的崔真吾、朱雯等六人就以坟为背景。后来,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坟》,就是他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编好的,《题记》和《写在〈坟〉后面》两文写于厦门。此杂文集与林语堂的《冢国絮语解题》的文章都跟坟有关,"冢国",即坟国也。可见,两人的心有灵犀的。1927年1月15日,鲁迅致信林文庆,算是告别,"聘书两通并还"。午后,鲁迅离开了厦门。

其实,林语堂在厦门大学的处境,要比鲁迅困难得多。朋友们是自己聘请来的,朋友受到委屈,自己也不好受;朋友要走,自己却不能不站在学校的立场上来考虑,做妥当的处理;朋友之间出现不和,自己夹在中间,更是左右为难。林语堂再三挽留,已尽了自己的责任,而鲁迅坚决要走,也是各种原因和他自己的个性所为。

林语堂在厦门大学立志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可厦大的暗流和汹涌澎湃的浪头,几乎把他吞没。在后来的一生中,当遇到自己再干教育时,厦大的教训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五、短暂的仕途生活

廖翠凤曾对林语堂说过:有一次算命的说她是吉人天相,能逢凶化吉,她听了很高兴,她想,多年来林语堂没出事,也许就是因为她的关系。尽管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林语堂事实上却有巧合。在北京最危险的时候,有朋友帮助,他来到了厦门,化险为夷;在厦门身陷困境,无路可走的时候,又有了朋友来帮助,又一次使他脱离了险境。此人就是林语堂在北京认识的陈友仁,此时陈友仁是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他正需要林语堂这样的志同道合、又能精通英语的人才来协助他的工作。于是,他再三来函邀请林语堂到武汉任职。林语堂在北京任《国民新报》的英文编辑时,陈友仁是《国民新报》的记者,所以,两人早就成了莫逆之交。陈友仁(1875-1944),祖籍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出生于西印度洋群岛的特立尼达,西名尤金·陈,精通英文。1912年,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施肇基的法律顾问。1914年,创办英文报纸《京报》,自任总编。1924年,任孙中山秘书。1927年,出任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

林语堂抵达汉口后,担任了国民政府外交部英文秘书,后来还兼任当时《中央日报》的英文副刊主编。在外交部任职期间,林语堂革命热情非常高,并对国民政府抱有热烈的期望。他当时住在鲍罗廷的对门,可他从来未见过鲍罗廷和汪精卫,但他认识了宋庆龄。当年在参加孙中山遗体告别的长队伍里,林语堂只是老远看见了穿着孝服的宋庆龄,并且因为距离太远也未能看清,而现在亲自见到了她的容貌,也领略了她的为人和做事风格,能当面讨教革命工作的一些问题,进一步产生了敬佩之情。宋庆龄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在她身上充满了智慧、信念、知识和教养,充满了正义感和英雄气概,在柔和的外表下,有着一颗坚强勇敢的心。当武汉政府决定"分共"之时,宋庆龄于1927年7月14日发表了《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表现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非凡的斗争精神。由于林语堂亲眼看到了宋庆龄的这一壮举,所以对宋庆龄推崇备至。他曾赞美宋庆龄说:"她是我所奉为中国女界第一人,无论从她是革命者,抑或是受现代教育的妇女,抑或是自然而生的女性,也不论从中国的或外国的标准来看。"

客观地说,林语堂当时并不明白陈友仁处在斗争中的夹缝里,也不明白国共两党的是是非非。他本来对革命抱有希望和幻想,没想到政治里的问题瞬息万变和不可捉摸,并且还充满了血腥和残酷。林语堂开始产生了对革命的厌倦和新的看法,政治工作并非想象的那样单纯,他从同事身上发现干革命工作有另一种诀窍,跟搞学术完全不一样。搞学术可以自由发言,自由发表自己的主张,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可。可是政治,却成了一个魔术弹,或魔方。林语堂后来写《八十自叙》中谈到了这个问题:

在外交部的短暂时期中,我发现这位同事已学会闭嘴,对任何人都彬彬有礼,文雅而态度自然。他在办公室,把时间都花在喝茶及看报纸上。我对自己说,这个人将来一定会成为一省的省长,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我常想彻底地知道这种不说话的神秘,与闭嘴魔术和升官主义的关系。而我所得的结论是一个兵把他的血贡献给国家,但永不放弃他的荣誉;一个真正成功的官吏为他的国家放弃他的荣誉,但永不奉献他的血。一个兵的责任是只去做及去死,一个好政治家的责任是只去做而永不谈及它。他所做的只是爱他的国家。

经过外交部长陈友仁的多次交涉,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针对胡适在日本东京发表"蒋介石与张作霖,他们俩都是与同一敌人作战--即共产党,并且赞助同一的主义--即最后的中国之自由"荒谬的谈话(上海《大陆报》5月7日),林语堂于5月8日写了《天才乎--文人乎--互捧欤--自捧欤?》,对胡适的政见作了抨击。5月27日,林语堂写了《谈北京》,回顾了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等,虽然在上海已经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但他仍然对国民革命抱着希望能够成功的热烈愿望。6月13日,林语堂在《中央日报》副刊发表了《萨天师语录》(一),批评旧思想旧文化。林语堂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一是管自己的事的,一是管人家的事的。前者属于吃植物的,如牛羊及思想的人是;后者属于肉食者,如鹰虎及行动的人是。......我常常钦羡我的同事们有行政和执行的奇才,他们会管别人的事,而以管别人的事为自己一生的大志。我总不感到那有什么趣味。......也许在本性上,如果不是在确信上,我是个无政府主义者,或道家。"林语堂认为自己是吃草的,而非是吃肉的,对政治视为畏途,从此再也不愿过政界生活了。

1927年7月,宁汉合流,当陈友仁离开武汉后,林语堂也辞去了外交部秘书和《中央日报》英文副刊主编职务,离开了武汉,赴上海专事于写作。一般传记都说,林语堂在武汉国民政府任职时间是六个月,据董大中考证:林语堂上任是在4月20日前后,最早是中上旬,离开武汉是在9月上中旬,最多是四个多月,不到五个月。

同类推荐
  • 文坛全才:苏轼

    文坛全才:苏轼

    苏轼心境恬淡,视若浮云,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蔑视身外的一切。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真实人生,现世性与超越性水乳交融。他拥有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永远令人怀想,永远给人启迪。《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坛全才:苏轼》主要介绍了苏轼的身世、家庭、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及他一生最著名的文学著作,是研究苏轼的重要参考资料。
  •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以春秋战国到清末历朝历代著名的帝王将相作为抒写对象。帝王的聪昏周期率、宫廷喋血、将相的作为与专权、腐败贪官的触目惊心……历史钩沉,广征博 引,文笔老辣,入木三分。浓缩了帝王将相历史,读之大开眼界。
  • 告诉你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

    精选了富兰克林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2)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贝多芬传(青少版名著系列)

    贝多芬传(青少版名著系列)

    在《贝多芬传》这本传记里,罗曼·罗兰以极大的热情提醒人们关注那些最不为人注意的伟人特点。贝多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展示在人们面前;贝多芬一生所展现的英雄主义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雄伟地展示出来,激励着无数的崇拜者。
热门推荐
  • 一学就会煲靓汤

    一学就会煲靓汤

    《一学就会煲靓汤》精选了近百种靓汤的制作方法,操作方便,内容实用,制作简单,一学就会,是居家过日子的上选读本。包括豆苗浓汤;南瓜杏仁汤;冬荷瘦肉汤;玉米汁鲫鱼汤;天香瘦肉汤;西瓜皮竹笋鲤鱼汤;野葛菜生鱼汤;参芪泥鳅汤;扁豆田鸡汤;鸡血藤煲乌蛇汤;茯苓乌蛇黄瓜汤;麦冬阿胶羊肺汤;等等。
  • 金科玉律(全集)

    金科玉律(全集)

    本书以通俗易懂和优美生动的文字向读者介绍了一百多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的定律、效应和法则等金科玉律,每个定律由详尽的定律阐释、发人深思的启示、精彩的案例分析点评以及实用的管理方法组成,涉及内容之广,涵盖了个人成功与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它如同为我们领航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 灵狼·裂魂

    灵狼·裂魂

    这里有冬过先生和狼,这里更有卖火柴的小红帽莎莎,这里有七宗罪的寻觅之旅,这里有……不管是元神被劈成两半,还是这两半元神分居两地,自己就应该跟自己在一起!前路坎坷,且看奇乐儿的两半,苦涩且甜蜜的艰辛爱情。
  • 爱的守候

    爱的守候

    父母在车祸中逝去,她与12岁的弟弟相依为命,被生活逼迫她不再纯真无邪,在这个时候相遇的两个人,到底会走向怎么样的未来……
  • 红楼之玉秀于林

    红楼之玉秀于林

    前世的她原本是天界的一株仙草,因了泽龙大神的守护才有了幻化人形的可能;只是意外的来临使她丧失了全部记忆,重塑灵体的她,为了报答护佑之恩,决定下凡历劫…这个纤弱的仙子,注定了命途多舛…青年公子没有想到,一击之下,棺盖竟然移动了几分,低头一看,却正对上一张清丽绝俗的芙蓉面,大大的眼睛如同两汪清泉,里面有着一丝被惊扰到的涟漪,最出奇的是,那张樱桃小口中竟然含着半块点心,白玉般的娇靥有些泛红,呼吸急促,似乎想要咳嗽。青年公子忙背转了身,喝道:“贾琏!我不想再看见你!你快走!我自会护送林姑娘灵柩回苏州!”他胸膛剧烈起伏着,有点搞不懂眼前的情况了。幽幽的、浅浅的、清新的香气再次飘来,龙天逸精神为之一振!唇畔露出一抹喜慰的笑意:“玉儿,没想到,紧要关头,竟是你救了我们两个!”没过多久,那香气渐渐远去,他不由得皱起了刚毅的剑眉,难道玉儿在这里行动是自由么?***关于本文的几点说明:1.本文正剧,偶尔小虐,无伤大雅2.炮灰有之,恶妇有之,波折有之……结局完美<对本文有兴趣的亲,可以加入群155011477,有什么意见大家一起交流>**龙游新文《红楼之玉倾天下》好文链接:◇穿越女强◇流风回雪《帝妃三怒》轻衣杏雨《天价弃妃》夜子翎《纨绔小王爷》◇古言◇莫言染《三嫁》钟儿《毒嫁》◇都市言情◇叶清欢《外遇的诱惑》
  • 敢偷亲为夫,你死定了!

    敢偷亲为夫,你死定了!

    被退婚后,忽然跳出一个传说神通广大、俊美无俦的魔教教主前来提亲,会有什么反应?慕容云舒:“对不起,慕容府的女儿不外嫁。”魔教护法:“那他嫁你成不?”“…贵教教主哪里有问题吗?手残还是脚残?”“我想,大概是脑残吧。”*数日后,八百红衣男子手持刀剑斧锤各种兵器,列队排开,从城门开始,绕街十里,一直延续到慕容府客厅。“你们是…”“嫁妆。”“…这嫁妆未免也太…奇怪了点。”“教主说了,咱魔教嫁人,不能随便,一定要十里红妆。”十里红妆是这样解释的吗?慕容云舒哭笑不得,沉吟了好大一会才说,“其实我更想要真金白银。”全天下人都知道她慕容云舒缺钱啊!*“教主说,既然定了亲,就算认识了,希望夫人能随我等去教中一叙,见一见老夫人。”慕容云舒不甚赞同地挑了挑青眉,道:“让他先来见岳丈。”“小姐,老爷已过世,姑爷没有岳丈可以见。”绿儿好心提醒。“牌位不行吗?”“…”“何况还有很多丈母娘。”P一下S:慕容云舒由读者yyy912ling养北北由读者巧克力星星糖ling养★★★★★★★下面推荐墨枫的其他完结文★★★★★★★架空:《凤戏东宫》睿智淡定女VS桀骜太子穿越:《财迷王妃》腹黑女VS腹黑男架空:《鸾凤鸣》又名《忽悠公主》小魔女VS冷情男★★★★★★★下面推荐朋友的文★★★★★★★南乔妩媚《妾本倾国》兰若惜《御臣》浅水的鱼《冷滟稚妻》上面俩文,希望大家有空也过去看一看,喜欢就多多支持。墨枫在此谢过~墨枫的新文《初恋这件大事》推荐月舞花溪樱花芷的穿越文《盗妻魅夫》
  • 臭王爷,本妃懒得甩你!

    臭王爷,本妃懒得甩你!

    她是个妖孽,小时候是,长大了是,出家了是,等进了王府,更是。他是个祸胎,小时候是,长大了是,封王了是,以后也都一直会是。心血来潮,他将路边化缘的她捡回家去,不曾想,却是引狼入室,失身又失心;毛驴为伴,飘摇天地,不想却被他强掳回去,宁静不久的日子再起狂风怒浪。胆小怕事一心向佛的小尼姑?好玩,好玩,不好好捉弄利用她,他就枉为元圣王朝第一恶霸王爷!胆大妄为权掌天下的五王爷?久仰,久仰,不放肆的大闹天宫,怎生对得起你对小女的这般厚爱?当妖孽遇上祸胎,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各出奇招,你争我斗,闹得人仰马翻,途中再放出大小妖孽祸胎数不胜数,催开桃花朵朵。这世道,怎是一个乱字了得!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你这千古祸胎厉害,还是我这个一代妖孽更胜一筹!—————————————————————文文快完结了,小茶大胆在这里推一推自己的新坑:《总裁小弟,老实点!》http://m.pgsk.com/a/253366/希望大家多多捧场哈!
  •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书中记载了她们的奋斗历程,《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一书为我们展示了出自普通家庭的三代女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际遇中,在战争动乱、家庭变动中她们始终以自身的奋斗来抗击外界的纷乱。为中国作协和重庆作协重点扶持作品。而书中的历史背景和呈现出的价值观,来完成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书里的一家三代女人皆善良、坚强、聪颖,吴雅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如何以一脉相承的理想追求,女儿雷吟是加拿大的数学天才。《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作者余德庄历时六年的倾力之作,皆有我们及长辈所走过的历史痕迹。《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一本中国女人书
  • 漫天遍地逮王妃

    漫天遍地逮王妃

    重生成为云家备受欺凌的五小姐,本以为可以扬眉吐气一扫春色,谁知道突如其来的一场赐婚,吓的14岁的柳贝贝与逸王爷双双逃婚,多次江湖历险,她偶遇江湖浪子尹天羽。王爷还是美男,我选谁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只要七日暖

    只要七日暖

    《只要7日暖》是周海亮继《送你一度温暖》之后的又一部情感散文集,这本集子延续了作者一贯的文字风格和主题,注重底层人生的苦难抒写,并且在这些小人物的世界和内心寻找发现生命的闪光点,所以他笔下的人物既是生活的疾贫者,需要人们来关怀、关注,同时这些人又是中国传统美德和精神的布道者。在这《只要7日暖》里,所叙述的事情和主人公大多都是失业者,残疾者,爱情事业上的失败者,但这些人身上却有着当今社会最稀缺的善良品质。在这些纯朴甚至是忧伤的故事后面,闪烁着温馨可人的光辉,让人感受到了我们这个物质时代弥足珍贵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