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800000001

第1章 大山里飞出的凤凰 (1)

一、当牧师的父亲

1895年10月10日,即光绪二十一年农历八月二十日,林语堂诞生于漳州平和县的坂仔村,幼名和乐,学名林玉堂,后改为林语堂。

漳州地处福建省最南端,与台湾岛隔海相望,是侨胞和台湾人的祖居地之一,也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文化名城。漳州一年四季花果飘香,以盛产芦柑、荔枝、天宝香蕉、龙眼、柚子、橄榄等水果而闻名,其水仙花、片仔癀与八宝印泥一起被誉为"漳州三宝",驰名海内外。

林语堂不仅出生在一个山美水秀的地方,而且还出生在一个牧师的家庭。林语堂的祖父是漳州北郊五里沙村的一个农民。1864年,太平天国军朱利王部进入漳州,1865年,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的部队撤离漳州地区时,祖父被征为挑夫,随军撤退,从此,杳无音信。祖母是基督教徒,生有二子,长子林至诚当时躲在床下,才没有被拉走。自从丈夫被抓而失踪后,祖母带着两个儿子逃到了厦门的鼓浪屿。由于生活的逼迫,她无力养活两个孩子,只好忍痛将小儿子送给当地一个有钱的吕姓医生,这个小儿子后来中了举人。祖母将长子林至诚留在身边,娘俩相依为命,她后来再嫁,丈夫姓卢,但至诚没有改姓。

林语堂的父亲林至诚,自小做过小贩,用自己的肩膀挑着糖果,四处叫卖。下雨天他母亲赶紧炒豆,好让林至诚卖豆仔酥。为了多卖几个钱,林至诚就跑到监狱的门口卖米。有时他也挑竹笋徒步到漳州去卖,来回约三十里的路程。后来,他把自己肩上的疤痕指给孩子们看,说这是挑担磨出来的,由此他让孩子们知道,做人必须刻苦耐劳,不辞辛苦才会有收获。林至诚从小聪慧好学,但由于生活的贫困,没有条件到学校就学,只能在劳作之余进行自学。从一个生字一个生字认起,然后练习写出,再慢慢地去理解它的含义,这样的坚持不懈,竟能读书看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林至诚由于持之以恒地自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典籍,如《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诗经》、《声律启蒙》及《幼学琼林》等都能够慢慢地理解了。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林至诚受其影响,也成了基督教徒。由于最初来华的天主教士中,有一部分人横行霸道,所以遭到了当地群众的诋毁,尤其是传统的天主教教规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冲突,不允许有偶像崇拜,禁止中国的天主教徒祭祖祭孔,这样天主教会便先后于明朝、清朝政府发生冲突,导致政府不得不在17世纪禁止了天主教的传教活动。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法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规定法国人可在通商五口岸建立教堂。从此,西方天主教挟列强之威进入中国的城乡,甚至在一些地区权势膨胀,引起民众的反抗。1849年,即清宣宗道光二十九年,中国五口岸通商后,开放西洋传教,实属无奈。但后来来华的基督徒教士与天主教教士不同,他们重视文字宣传,因而在厦门、漳州,基督教徒没有被社会排斥。传教士在华办报等出版事业和办学、办医等慈善事业,对中国思想文化、近代教育、卫生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发展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中西思想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19世纪70至80年代,基督教美公会所属的归正长老会在闽南各地先后成立堂会传教。漳州建立堂会后,在平和县也设立堂会。1874年,平和县坂仔乡的堂会建成。1880年,年仅二十五岁的林至诚被教会派到坂仔乡任"启蒙伴读兼传福音",即乡村教师兼牧师之职。后来,他虽然先后到过厦门、同安传道,但家庭一直定居在坂仔。1889年,林至诚回到坂仔担任了堂会会长一职。林至诚会认字读书,对贫穷、不识字的乡民不仅传教,还为乡民解决争端,尤其喜欢为人做媒,喜欢撮合鳏夫寡妇。他活泼乐观,与人为善,精力充沛,助人为乐,受到乡民的欢迎和爱戴。

有一位美国牧师叫范礼文(Reverend.W.L.Warnshuis),他和妻子曾住在林至诚家的楼上。他们在坂仔建立了一座新教堂。林至诚一家就在这座新教堂做礼拜。范礼文牧师向林至诚介绍"新学"的书籍和一份油墨印的周报,那份对林家有影响的刊物,便是上海基督教学会林乐知牧师(Young John Allen)主编的《万国公报》(又译《教会消息》或《通问报》)(Christian Lntelligence)。从这些刊物中,林至诚对西方有所了解,知道了世界上最好的学校是德国的柏林大学和英国的牛津大学,林至诚明白,如果要走出这些大山,只有读书这一条路,所以,他不断告诫自己的孩子,从小要有理想,要有志气。

林语堂后来回忆说:"有一个在我生命中影响绝大、决定命运的人物--那就是外国传教士Young John Allen(中国名字林乐知),他自己不知道他的著作对于我全家人有何影响。我是早年只知道他的中国名字叫林乐知--是与我们同姓本家,直至近年我才知道他的本姓。大概他是居于苏州的一个教士,主编一个基督教周刊--《通问报》(即《万国公报》),兼与华人助手蔡尔康翻译了好几种书籍。我父亲因受了范礼文牧师(Reverend.W.L.Warnshuis)的影响而得初识所谓'新学',由是追求新知识之心至为热烈。林乐知先生的《通问报》,报费每年一元,独为我父之财力所能订阅的,而范礼文牧师与吾父最为友善,将其所能得到的'新学'书籍尽量介绍。他藉林乐知的著作而对于西方及西洋的一切东西皆为热心,甚至深心钦羡英国维多利亚后期的光荣,复因之而决心必要他的儿子个个要读英文和得受西洋教育。我想他对于一切新东西和全世界之好奇心和诧异之情当不在我个人之下。"

林至诚勤奋、聪明,喜欢接受新生事物,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人物。他在乡里的威望一天天提高,村民们对他的行为不再视为异端,而是带着羡慕、尊敬与认同的态度来看待他。

二、母亲与二姐

林语堂的母亲叫杨顺命,出身寒微之家。她是一个老实忠厚的女人,也是一个基督徒,她能读闽南话注音的《圣经》。她嫁给林至诚为妻后,任劳任怨,为林家生了八个孩子。长子名景良(和安)、二子玉霖(和风)、三子憾庐(和清)、四子和平(早殁)、五子语堂(和乐、玉堂)、幺子玉苑(幽),长女瑞珠、次女美宫。这些孩子都听从林至诚的教诲,友好相处,和善待人。除了两个女儿因经济困难没能继续求学外,五个男孩后来都上了大学。老大、老三在厦门鼓浪屿进了救世医院医科。当时西医还未被国人所接受,这所医院为了培养西医人才,才附设了医科学校。一方面是学费较低,另一方面也是林至诚让孩子们学好英语,掌握本领将来好为群众服务。老二、老五和老小,都是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毕业生。

杨顺命不认识字,但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是很赞同丈夫林至诚的意见,只是因经济问题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没有做到男女平等,导致两个女儿没能进大学深造,成为女儿们的终身遗憾。

杨顺命虽然长得不是很好看,但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她的善良不仅表现在对自己儿女们身上,而且表现在她很有同情心,经常帮助穷苦的人家。在林语堂后来的小说中,多次写到母亲的形象,而且都是写得那样感人肺腑。母亲,对人子来说,具有根本的意义,她是生命活水的源头。林语堂在《回忆童年》中曾这样表示他对母亲的感受:"说她影响我什么,指不出来,说她没影响我,又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大概就像春风化雨。我是在这春风化雨的母爱庇护下长成的。我长成,我成人,她衰老,她见背,留下我在世。说没有什么,是没有什么,但是我之所以为我,是她培养出来的。你想天下无限量的爱,是没有的,只有母爱是无限量的。这无限量的爱,一个人只有一个,怎么能够遗忘?"林语堂在《八十自叙》里也说过:"我记得母亲是有八个孩子的儿媳妇,到晚上总是累的筋疲力尽,两脚迈门槛都觉得费劲。但是她给我们慈爱,天高地厚般的慈爱,可是子女对她也是同样感德报恩。"母亲对于林语堂来说,她所给的恩爱比天高,比海深,令他刻骨铭心,永志难忘。父母的行为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怎么估价也不会过分的。因为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才使得孩子们学会了认识世界,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基督教文化是一个丰富的矿藏,林语堂从中吸取了许多有益的营养,如自由精神、谦卑性格、感悟能力、博爱心胸、和谐理想,但需要说明的是,林语堂与那些虔诚的基督教徒不同,他自小虽然信基督教,但对基督教教义产生过怀疑,后来进入圣约翰大学和清华大学后更是如此,甚至他曾一度称自己是一个异教徒,并为此而常常苦恼,直到晚年才又重新回归基督教。但不管怎么说,林语堂是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一个中国现代作家。

林语堂在《回忆童年》时说:"影响于我最深的,一是我的父亲,二是我的二姐,三是漳州西溪的山水。"除了父亲的影响外,二姐对林语堂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二姐美宫,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善良、聪慧。她比林语堂大四岁。兄弟姐妹中,林语堂与二姐感情最深,甚至比对父母还亲切。美宫曾就读于鼓浪屿毓徳女中,被同学们誉为"校花"。林语堂在暑假中发现,每当在家上课(父亲给他们上课)未完时,美宫就得恋恋不舍地离开,因为她必须去烧饭,供一大家人吃。女孩与男孩不同,家务活大多都让女孩去做。下午上课未完,她也要提前离开,而去把洗好晒干的衣服收进来。

美宫聪明过人,学习成绩优异,并且怀有远大理想,向往将来能进高等学校继续深造。可是,林至诚由于经济困难,再加上重男轻女的思想,决定牺牲美宫上大学的理想。美宫只好在家等待婚嫁。父母多次给二姐提亲。晚上,父母到美宫房里,刚要提起婚嫁的话题,美宫马上就把灯吹灭,转身睡觉。她多么想读大学啊!她曾想与弟弟林语堂一起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飞翔。当时有一个商人正在追求她,但美宫迟迟未答应,一直拖到二十二岁,她才彻底放弃了上大学的希望。

同类推荐
  • 品关羽

    品关羽

    “关公一生,唯义而行,为国勇武,为民德泽,信义素著,守诺不违。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无欺无诈,坦然而立。不可威凌,不能收买,不愿投机。“不弃旧从新,乐为之死”;“金银美女,不足以移之”;“高官厚禄,不足以动之”。平民百姓之敬奉关公,“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就在于义,在于忠,在于诺而不海。因为他生则有功于国,有德于民。死则有灵于世。有所求而得报应,洪泽自远于是,兵家尊为武圣,商界奉为财神,民间敬为护佑平安的至尊。关公代表着平民的心意,是平民的神灵,是老百姓美好愿望的寄托。于是关羽从历史后面走出,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的神灵。本书从多个角度对关羽进行了品读,力求给读者一个最真实的感悟。”
  • 青年电影手册:100位华语导演的处女座

    青年电影手册:100位华语导演的处女座

    封面人物为贾樟柯和赵薇,2013年对于他们是难忘的一年。2013年贾樟柯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2013年赵薇以7亿票房成为中国电影史单片票房最高的女导演,并获得29届金鸡奖导演处女奖。100位华语导演,他们是最艺术的,也是最先锋的;他们是最商业的,也是最新锐的。首次聚焦华语电影导演的处女作,去聆听他们的故事,去探究他们的第一次源于什么样的渴望。第一次,也许没有经验,但是有足够的激情。他们寻找,他们探索,他们历险,100位导演,100部处女作,100种不同电影道路的开启,却又殊途同归,他们都是诞生在光影之中的追梦人。以虔诚和谦卑之心,向梦想致敬!
  • 捉弄和珅

    捉弄和珅

    本书从古代典籍中精选晏子、东方朔、侯白、苏东坡、解缙、唐伯虎、刘墉、纪晓岚等二十五位中国古代机智人物的一百多篇趣闻逸事。作品隽永幽默,诙谐风趣,能够给读者带来艺术欣赏的乐趣。
  • 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精选了卓别林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皇后隐历史

    皇后隐历史

    ,自古以来,浓墨重彩地叙述了中国古代16位皇后、后妃复杂而混乱的感情生活和多舛的命运际遇。引领我们全景式的浏览到了在极尽华美的背后,本书即由风月讲历史,以其生动厚实的文笔,那深深隐藏着的一个极度陌生、空虚、神秘的世界,有着江山作衬景,也便有了更多的曲折、更深的悲剧性。帝王、美人与江山之间的凄婉、哀伤的悲情故事,一个极度冷漠、荒唐而又恐怖的世界;了解到帝王之家所有的宫闱秘闻和深宫皇后的隐私往事。正是因为这种爱恨情仇。本书即透过重重的礼教帷幕,只有嫉妒、荒淫、情欲、乱伦以及权诈和刺鼻的血腥味。这里没有爱情、亲情和幸福,总会提起人们寻轶探秘的兴趣,成为关注的焦点,议论的话题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败给非校花

    败给非校花

    被男人甩的杜杀杀,像个弃妇,得了种叫“硬恋期”的病,处处受人同情,316宿舍的美女们,每天都过着杯洗交加的日子,这年头当个美女咋就这么难捏,看什么看,没见过“非校花”吗?有钱帅哥了不起呀,边去……
  • 骆驼王子

    骆驼王子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 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 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 、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 理由赢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 懂取舍知进退让你左右逢源

    懂取舍知进退让你左右逢源

    本书通过大量生动而又富有哲理的故事,讲述了做人做事要懂取舍、知进退的智慧。闲暇之余,读一读本书,足以让你领悟处世的技巧,做人做事的原则,形成一套自我调整的方式。也许,意外的收获就在书中。
  •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生物知识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生物知识

    生命是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人们总是孜孜不倦地探索着生命的奥秘,本书所介绍的,正是世界上不分国家、不分肤色、不分男女老少的人们所共同关注的话题。本书不仅系统地介绍了生物知识,同时还讲述了有趣的生命现象,揭示了世界上未解的生物之谜,可谓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存。
  • 生活窍门一本通

    生活窍门一本通

    本书涵盖了人们最需要知道的知识领域,书中采用了最简明易懂的语言,最经典的生活经验,为读者提供方便。减少麻烦,是一本最实用的综合性生活指南。
  •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散文分册)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散文分册)

    本书分为“怀念”“新解读”“写朋友”“读书乐”“爱生活”“人世间”“少年游”七个部分。选入的散文比较宽泛,不局限于游记、抒情、记叙,亦将哲学、历史、文化、科学各类文论和随笔选入,并包括书评、影评、议论、杂感、演讲等,这些应用类文章不仅对中学生、大学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更有利于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编者在每篇文章中依旧有选择地写出精练的点评,文后还特别写有分析短文,并设有“延伸阅读”板块,供读者深入解读。读者可以在阅读中掌握生动活泼的遣词造句,体会独特的思想和思考角度,从而领悟到另类的“形散神也散”的散文真谛……
  • 小海蒂

    小海蒂

    小海蒂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斯比丽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灿漫并心地善良的小女孩。一天她被姨妈带到一个叫德尔芙里的小村庄,暂时交给他爷爷啊鲁姆大叔,在海蒂的种种感化下,性精古怪的的阿鲁姆大叔重新点燃了生活激情。
  • 毒女重生:将门替身大小姐

    毒女重生:将门替身大小姐

    想报仇吗?好,做我试毒的工具,我助你复仇!从此,她带着将军府大小姐的面具,成为毒王手中的一把利剑。他,邪恶残忍,嗜血成瘾,每到月圆之时都要受蛊毒之苦;他是一抹魂魄,受千年轮回之苦,只为寻找前世爱人。他们,偶然相遇,却早已情根深种,奈何纠纠缠缠,不过一场阴谋。他为她,甘愿入魔,挖去半颗心,忘记前世今生记忆,只因,他爱她成痴,而她,寻他,从前世到今生。推荐新文《狼妃有毒:腹黑鬼帝心尖宠》连载更新中……
  • 昆虫记:石蜂的苦难(第3卷)

    昆虫记:石蜂的苦难(第3卷)

    《昆虫记》是一部涵跨文学与科学领域的经典巨著,百余年来一直誉满全球。本套全译插图珍藏本在最大限度重现《昆虫记》原著全貌的同时兼顾原著的文学性、可读性,特别插入了近1800幅手绘图以及精准的图说,力求将一个完整美妙的《昆虫记》奉献给读者。相信这一切精心的编辑将带给您无与伦比的阅读体验。《昆虫记》第三卷中法布尔以细心独到的观察,探究了石蜂、蜂虻、褶翅小蜂等寄生性蜂的生活习性、寄生行为以及各种昆虫的进食方式、产卵方式等,语言平实优美、生动有趣,如涓涓细流一样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