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700000060

第60章 时间维度上的城市重建:城市景观变迁与城市记忆(6)

第三节 景观的变迁:从"名贤胜迹"到"人间会客场"

--以成都武侯祠为例

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人从景观中接受和理解的信息不同,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的价值观、文化观、审美观都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这决定了不同时代人们看待、使用景观的态度和方法不同。城市人文景观似乎是城市生活的一个舞台,不同的人群、力量--国家、官吏、地方士绅、市民在不同时期的城市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此消彼长中,城市在变化发展,景观的角色与目的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从武侯祠由"名贤胜迹"变成"人间会客场"的过程看到清代成都城市重建的轨迹康熙十年(1671)四川按察使宋可发在《重修忠武祠碑记》提到武侯祠重修的原因时说到:"名贤胜迹坐视堙废,观察之义何居!"。武侯祠作为圣贤专祠,在清前期只是国家教化、文人雅聚、道士清修之所,到19世纪初的成都,武侯祠已成为繁华忙碌、人声鼎沸的"人间会客场"。17世纪到19世纪城市景观的变迁清晰地投影在武侯祠的发展上。应该说,当民众开始成为城市景观的主角之时,城市的重建才真正结束。

早在清代之前,武侯祠在成都城市记忆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早已成为成都城市形象的象征之一明代杨慎在《全蜀艺文志》中所编辑的十五首关于成都的诗咏歌赋里,其中有五首明确地提到武侯诸葛亮及祠庙,是出现频律最高的题材。武候祠之名来自诸葛亮(181-234),他谥号忠武候,纪念他的祠庙称武侯祠。唐代之前,武侯祠、惠陵、昭烈庙三个景点合一,人们把它们统一称作武侯祠。诸葛亮与刘备的故事汉末以来深入人心,在史书中,刘备慧眼识英,而他成就蜀汉帝业也得力于诸葛的智慧和忠心耿耿,这段君臣相得的故事是封建统治的核心--儒家忠义思想的最好范本。这一切为这个名胜景观注入长久不衰的活力,使武侯祠始终是历代官方政权庇护下的景观,唐代以朝廷的名义,首次把诸葛亮作为忠臣,并列入每年春秋必须祭祀的范围,成为三国人物中唯一列祀的。见《旧唐书·玄宗下》,《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卷二八四,"名宦乡贤祀典部"。甚至化为封建大一统政权的思想护身。因此,这处景点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地方性纪念景观,而成为全国性景观。

一、教养民众:国家意志与清代早期的武侯祠重建

在满人统治的清代,武侯祠地位更为显赫,在清代,武侯祠前后得到了七次重建或维修。成都武侯祠的修建过程伴随着城市恢复发展的过程。武侯祠在清代的修复从康熙七年四川巡抚张德地修建了三绝碑碑亭和惠陵牌坊开始,随后康熙十至十一年(1671-1672)四川湖广总督蔡毓荣、四川巡抚罗森、四川布政使金俊、四川按察使宋可发全面修复武侯祠,乾隆三十年,曾对武侯祠中的惠陵及其殿宇进行过一次较大的维修。乾隆五十三年,成都县丞黄铣等,具体负责了对惠陵和汉昭烈庙的维修,《重修工程批札》中提到:"每年责令地方防护,年终汇摺报部核奏。"可见武侯祠的维修己在此时提上了政府的工作议程,因此也日益受到重视。道光五年(1825),省属各大衙门官员率属吏捐资修建了惠陵围墙。

作为异族入侵的清统治者,面对明末社会思想的动荡,从统治伊始就以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为圭臬,在从顺治到乾隆一直努力推行的教化中,来自传统思想的忠孝节义一直是文化政策中的重要内容。清廷通过全面倡导忠义,树立了清朝是传统道德捍卫者的形象。因此,清政府给予了忠臣诸葛亮以崇高的地位《清史稿·礼志三·吉礼三》"历代帝王陵庙"条记载:顺治初年,该庙入祀的三国人物中,仅诸葛亮一人,在"先师孔子"条记载,清历年祭孔,陪祀的三国人物中,也只有诸葛亮。康熙朝朝廷曾专门下旨"成都祀诸葛亮",乾隆帝也亲自写有《蜀汉兴亡论》,认为像孔明这样的"贤人"为"国家之宝"。在这种背景下,成都武侯祠成为了具有国家意义的重要景观,不自觉地成为统治思想自上而下的宣传工具,这也是为什么各届封疆大吏对武侯祠的维修趋之若骛,甚至认为它比国计民生更为重要的原因。1671年的成都,地方官员们面对"生聚之计",但仍然选择尽先恢复建设一些对于巩固封建政治统治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在思想上对广大民众进行控制的设施,武侯祠因此成为了最早重建的人文景观之一。

四川观察使金俊提到,诸葛受祀除了他予人民以威行之外,更重要的是"事先后主忠矣",让人感动的是"武侯之忠贞死而后巳",而身为臣子的他们要表明的就是这份忠贞之心"万世不死"。康熙十一年(1672),四川地方官员完成了重建成都武侯祠的工作,四川巡抚罗森还专门疏请朝廷,春秋祭祀昭烈、武侯,并得到了恩准。武侯祠得到了被国家承认的崇高地位,它是成都清代受政府关注最多、维修次数最多的景观。

二、"抒情表意"之地:地方官吏与士绅阶层对景观的建设及使用

在武侯祠在清代的数次维修中,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人群参与了武侯祠的维修。随着城市的恢复发展,参与的力量默默地发生着变化。康熙年间,主要是地方官吏主持的维修,维修资金也大多来自官吏捐俸。雍正年间,道士取代了僧人主持武侯祠,参与了祠庙的维修建设。乾隆以后,除了地方大吏组织的维修外,乾隆五十三年(1788),中央政府曾直接参与了武侯祠的维修,由政府出资,地方官吏监工进行了维修。道光年间后,由于白莲教起义,政府资金匮乏,有影响的地方士绅也参与了修建。

(一)地方官吏与景观

清初成都城市景观的修建大多是由地方官吏们发起的,而且主要在这些官员的私人捐款的基础上进行的修建。清初的地方政府官员大多都积极地参与到城市景观重建中,对于这些官员来说,景观的重建有着两重意味:一方面中央政府考察政绩的主要条件之一就是地方建设,对著名景观的整理重建,标志着在地方社会"重申中央集权的价值及对晚明社会混乱的摒弃";另一方面是作为地方官员的主要责任就是整顿社会秩序,而作为地方官员迫切需要把分散的群体融合在一起,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和凝聚力,建筑物在此的象征与凝聚力有助于地方的管理。

清代仍继续了新任地方首脑到成都后要先拜谒武侯祠的习俗。朝廷大员、外地过路的大员,到了成都,一般都要到武侯祠拜谒。康熙十一年(1672)六月,王士祯奉命典蜀试,在成都逗留一个月二十二天,值得注意的是他作为外来官员,在短短时间内三次光临武侯祠,临走时"藩臬诸公饯于武侯祠"。武侯祠此时尚且只有荒土废祠,但由于武侯祠作为忠臣良相的象征对于官吏文人们有着特定的精神崇拜作用,即使它荒残破败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清初关于武侯祠的咏赋是极多的,大多出自于来此拜谒的官员。就时代而言,清初的官吏文人们大多经历了朝代更替的乱离时代,这使他们对诸葛亮这位安邦定国的忠臣良相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传统教育使他们都有着致君尧舜、救民水火的远大政治理想,得志时,待着和诸葛亮一样在这偏居一偶的成都一展雄才,不得志时,自认和诸葛一样空怀抱负,"霸业空怜付小儿"从陈祥裔的武侯祠诗中可以看出身为成都府通判的他心中淡淡的惆怅。"万里桥南丞相祠,日笼烟树汉旌旗。幽魂犹自依先主,霸业空怜付小儿。衰草萋萋迷古壁,秋花淡淡护闲墀。嗟予久宦来游熟,野犬相迎坐片时"。清陈祥裔,撰凡六卷,祥裔本姓乔氏,康熙中官成都府,督捕通判。不同的原因、不同的境遇都可令人们与相隔近千余年的武侯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武侯祠的多次修复中,1672年的重建值得关注。这次完全由官员主持的建设活动反映了清初的价值观和朝廷官员的立场。康熙十年(1671)至十一年(1672)重建工程的发起官员有:总督蔡毓荣、巡抚罗森、布政使金俊、按察使宋可发等。以上诸人中,对此事最热心的是按察使宋可发,他在《重修忠武祠碑记》曾谈到其原因,梦见武侯托梦于他,他说:"侯殆以祠事属我乎,名贤胜迹坐视堙废,观察之义何居!毅然谋所以复之。"

宋可发的事例可以说明一个外来官员热心参与武侯祠维修之事的原委。依宋氏本人所说,他主持此次维修事出有因:诸葛在梦中"殆以祠事属我",是为人情;作为观察之职,不能让"名贤胜迹坐视堙废",是为义务。而宋氏得到了最好的结果。赵吉士在其《寄园寄所寄》里记载有一段传说:谓宋取土筑墙时得石如古砖,上书:"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下书"千一出"。四句之前三句隐含"清康宋"三字。此传说表明,诸葛亮预知千年后,清代康熙朝有宋可发者会为其修其庙。在当时的城市社会留下这种名声的好处不言自明的。

按察使宋可发发起的维修事业,得到了前来巡视的四川湖广总督蔡毓荣、四川巡抚罗森的支持,于是在这些官员捐款的基础上,开始了这次全面重建武侯祠之举。这次维修从1671年9月持续至1672年5月,因工程浩大,帮助宋可发完成其事者,还有提督郑文焕、布政使金隽、学使张含辉。

可见这次维修所发动的地方官员,从上到下,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地方大吏。而维修的规模也不同凡响,因明末昭烈庙毁于火,这一次的修建是全部重建。不仅整个祠庙整修一新,还改变了祠庙的格局,其中的改变也可以看出维修的主持者--地方官员的良苦用心。

明代武侯祠在明蜀王朱椿整修陵庙时更改了诸葛亮祀位依伴刘备的格局,以礼制之由将诸葛亮祀位置于刘备庙东庑,张飞、关羽列西庑,以合君臣一体之宜。清初宋可发们作为封疆吏臣们的维修与明代藩王持有不同的立场,他们要给诸葛亮以特殊的地位,和偏安一隅的汉昭烈帝一样拥有专祠,但又要表现出不敢僭越的忠臣情。因此,他们为诸葛亮新修专祠,但位于昭烈殿后,刘备的昭烈殿比武侯殿台基高,装饰等级也高。昭烈殿内,刘备像在正中,其孙北地王刘谌像在备像东侧稍后。昭烈殿东偏殿祀关羽及其卫将周仓、义子关平、管粮都督赵累,东庑祀庞统、蒋琬、费苇、董允、法正、刘巴、陈震、秦宓、许靖、吕凯;西偏殿并未祀张飞,因为张飞与被朝廷敕封为"在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的关羽并不匹配,于是西偏殿只好被空置。西庑祀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向宠、廖化、邓芝、傅金、姜维、张嶷、张苞、李彪、张虎。

在人物塑像的排列中,本次维修以职位和功劳为标准安排人物秩序,更现实化、功利化。三国人物中,职高位重或立下大劳的蜀汉人物更受关注,而对忠贞事一主的道德要求相对宽松,所以曾身事二主的法正、李虎等人也位列其中。以上种种清初地方官员的价值观均投射其中。

同类推荐
  • 临高启明

    临高启明

    穿越到乱世不是被雷劈,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有人想称王制霸,有人想解民于倒悬,有人想以己之力,阻止最后一次野蛮对文明的征服,从而改写中华民族的历史。当然也有人想得只是三妻四妾,过现世过不上的极度腐败的生活。这群三心二意,各怀抱负的普通人,没有虎躯、没有王八之气更没有弱智光环道具。乱哄哄的挤在一艘旧船上,有的只是现代机器、科技还有各式各样的理论。穿越者们怀着现世无法达成的野心、梦想和理想,向着明末的乱世进发。目标:海南。
  • 兴唐

    兴唐

    我是唐朝的最大纨绔子弟。我是唐朝的皇太子。我是武则天的长子,有可能被母亲第一个干掉的儿子。(重要提示,还原当时真实历史,所以有11、萝莉养成、御姐控……,不喜欢的,请莫进入)
  • 清朝的面孔

    清朝的面孔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本书列举了清朝顺治、雍正、康熙、乾隆等各代皇帝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从官场见闻,到帝王言行,从帝国花絮到朝廷政事,作者以科学、历史的角度,重新解读、评述了清代的代表性事件。
  • 再谈国民性

    再谈国民性

    《再谈国民性》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君臣、军阀、精英、老百姓等的所作所为。张鸣先生深挖这干人留下的历史碎片,以第三者视角重新审视,既不漂白,也不抹黑,尽可能还原各路历史人物的面貌,再现当时大小事件的实况,让更接近真实的国民性浮现出来。不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民性,就难以了解现在的中国。张鸣先生所述所论,皆从为人处世常识出发,用意想不到的角度观察,以举重若轻的口吻揭示历史中为人忽略的扭曲之处,说理透彻、思想厚重,让人从中读出一份历史的启示。
  • 新闯王

    新闯王

    你们的穿越都是为将为相,我的穿越却成了流民,命运何其不公?本想置身事外,但人和事推动着猪脚,一步步无奈加入到这改朝换代的历史洪流之中.主角也不是全能人物,敌人也不是猪一样的愚蠢.没有一帆风顺,只有不断跌倒爬起.这是一个斗智斗勇,忠诚与背叛纠结的热血传奇故事,给大家一个全新思路和全新感觉的明末天下
热门推荐
  • 侯门女先生之继母难当

    侯门女先生之继母难当

    她,韩莘菲,穿到寒门小户,寡母孤女,无奈之下,只好女继父业,去东平侯府做大小姐的西席女先生。岂料,无意之中,救得公主,机缘之下,获封郡主。作为细作,被皇后嫁给东平侯爷周士昭为继室。推荐一米的新文,《庶女贵妾》,为了生母,小小庶女的她,哄生父,斗嫡母,惊嫡姐,与众庶姐妹虚与委蛇…纵是贵妾,那也是独一无二的!请继续多多支持一米哦!他,周士昭,东平侯爷,冷冽高深,捉摸不透!主动请求赐婚。只是,承诺一双人的他,真的是莘菲的良人吗?看处于两方势力的夹缝中生存的莘菲,如何化被动为主动,智斗皇家,借力打力,取得祖母信任,收服婆母,联合妯娌,收拾妾侍,教养继子继女,玩转大昊王朝!
  • 村民组长的五月

    村民组长的五月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重生之星途坦荡

    重生之星途坦荡

    登顶影后宝座的红玫,在事业的最高峰,突然重生到了一部剧本中的二流女配身上!年方十五,却星途坎坷,且看红玫如何带着小小包子,一步一步重新问鼎前世的巅峰,如烈焰红玫,重新绽放耀眼光芒!
  • 混血豺王

    混血豺王

    作品以生动的情节、曲折的故事,表现了混血豺王白眉儿屈辱、苦难、奋斗的一生。它为种群的发展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为照顾孤老病残和种群的传统观念决裂;为挽救种群不被消灭和围追堵截的猎人浴血奋战。白眉儿是豺,是动物性的豺,然而它又是一只有思想、有灵魂的豺。它的屈辱,它的豁达,它的奋争,它为救旧时的主人,它为豺群的生存所表现的感情波澜,它那大而无畏的精神,无不震撼着读者的心弦。
  • 机械之心(机械大师1)

    机械之心(机械大师1)

    泽兰从小生活在贫民窟,无人知道在他瘦小且左腿略有残疾的身体下隐藏着无与伦比的科学天赋。扮猪吃老虎是泽兰最爱的招数,可惜由他自己创造的武器镰刀黑可可在关键时刻总会掉链子,比如战斗到一半就迈着机械短腿跑去玩耍……高贵的身世、俊朗的外表以及开朗率真的性格,令贵族少年司徒生成为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不过年幼时的一场火灾,让他的身体除了大脑外超过百分之九十五都换成了机械。命运给予的最大恩惠,就是让两个不同世界的异类相遇。当科学小怪才遇见等同于拥有自我意识的机械人,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机械帝国的大门,正在敞开……
  • 霍乱

    霍乱

    加缪笔下的鼠疫和马尔克斯笔下的霍乱,为世界文坛留下了不朽的经典。《霍乱》作者却另另辟蹊径,将传播于淮河流域的灾星进行历史与文化的拷问,让美与丑的东方人性在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中对比昭彰。作者对人物事件的审美是现代的,美联社向的思维和反叛的表达成为《霍乱》的价值所在,独行客的典型意义也许就在于此。作者是写实主义与现代派文学的贯穿者,他以不同寻常的艺术手法将极其普通的社会现实呈现在读者面前,让大家带着思考进入阅读,在中国当代文坛是一位引人瞩目的另类作家。《霍乱》荟萃了作者近年来最有影响的中篇精品。
  • 绝情毒物:黑客无间道

    绝情毒物:黑客无间道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传奇,或许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千万不要忽略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因为说不上什么时候,你就能闪亮一把,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个小小的印记。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隆美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隆美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隆美尔是纳粹德国军队公认的天才战术大师,在北非的戈壁沙漠中成就其一世英名。他一身兼备“虎”威与“狐”气,当他率军冲锋陷阵时,像一只下山猛虎。当他施展各种诡计蒙骗对手时,又似一只狡猾的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