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700000040

第40章 清代成都公共活动空间的重建(13)

(二)官绅会馆、官商合办及商办会馆之别

会馆公所中有官绅会馆,这些会馆多为官僚创办的,或主要为官僚服务的,有的为官商合办会馆,有的为商办会馆。目前所知最早的会馆为士大夫所建,明永乐间,芜湖人俞谟在京捐资创办的会馆,是同乡京官聚会的场所。由此可知,会馆最早仅作为官僚仕宦的娱乐场所,或为科举士子服务的场所。一些异地为官的官员买地建造旅舍,或作亲朋寓居之所,有时官员离职归里后,把这份产业交给同乡官吏作为同乡人聚会的一个场所。成都的山西会馆与河南会馆都是官员府第捐出改建的。成都山西会馆是李芳述将军公府,位于治南状元街的河南公馆是原杨升庵故宅,后卖与前任川南道符兆熊,同治二年捐作河南会馆。对于寓居异地的官员来说,能集中于会馆中共叙乡情乡音,势必有利于官员之间的联系。这是会馆最直观的意义,即集会之馆舍。它没有正式的规制,也没有顾及其后的维持细则。

这些会馆作为官绅聚会的一种场所,往往选择在景观优美之地,有的官绅甚至长期寓居其中,并容许女眷入居。值得强调的是,这时的会馆不仅仅可以聚乡情、寄乡思,更重要的是官僚们倡导和资助会馆的创设,使会馆成为其原乡地方文化实力在城市的象征。

乾隆年间建立的小天竺就是成都城市重建时期由宦游蜀地的浙籍官员们建立的会馆。对于浙人会所来说,无论是创建还是维修,士人与官员都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浙江乡俗以科举中式为荣耀,文风兴盛,会馆中士大夫影响更大,即使是商人,也往往附会风雅,所以会馆中文人习气更多。早在康熙二十二年(1682)之前,在浙籍按察使胡君猷的倡导下,由僧人主持,浙人以北门广福寺为址建两浙会馆。

在乡浙籍官员人数一向颇多,从王笛对清代任职四川的知县进行的计量分析来看,来自浙籍的官员数量最多;同时,在成都任职的省级官员也以浙籍为多,在乾隆六十年期间兴建浙江小天竺会所时,同期在成都任职的浙籍官员就有布政使--来自浙江金匮的杨揆,收入最高的盐茶道--浙江嘉善籍的王启焜(秋汀),当时的四川总督是浙江仁和籍孙士毅孙士毅,乾隆五十七年至嘉庆元年任四川总督。成都县令则是浙江秀章籍洪鸿业,周德彩,这么多的浙籍官员聚集成都,小天竺会所就是由这些声名赫赫的同乡地方大吏"共济之"成果。

浙江金匮人布政使杨揆记录了乾隆五十五年(1790)至乾隆五十八年(1792)这座浙江会所的建立过程。乾隆时,成都"浙之人游蜀者颇众",浙人早已在北门"母子湾"处"公置浙江塚地一区",但年久则地狭,"葬无隙地",当时适浙籍官员王允中提出此事,"仕蜀三十余年"的浙江嘉善人"观察王公秋汀闻而怆然,亟思扩充之,遂厚捐廉俸,引为已任",当时总督是浙江仁和籍孙士毅,"因以上请,亦欣分俸,为众率力,勗同梓赞力成之"。从乾隆五十五年(1790)至乾隆五十八年(1792)历时三年,集金如千数,在治南城外黌门街左置地作为墓地,比以前宽广三倍,以其中三分之一在县衙备案后作为贮备用地,土地收入作为祭祀费用,修建义冢的目的,为了展示"相葬遣意斯举也,族师闾长所不及施之,令行数千里外众力共擎之谊",同乡之谊可能在官场中更为重要,因此"乡人宦游于兹者,咸称道公之盛德",共同宦游于兹的浙籍士绅结成同盟圈,建立同乡机构,组织同乡活动。

杨揆提到小天竺"地之上故有屋数楹,因而葺之并添建正室以为祀",然而这数楹房屋绝不仅仅是数楹之屋那么简单,它们成为后来的成都著名的景观。四川学使,浙江长洲人李楘为小天竺写的游记中提到,这里"地系土秋汀观察购募筑成亭馆,为浙西同乡会游息之所"。

当时此地早已成为成都的"名园",风景优美,"花木满幽砌,云烟敞虚轩,有亭倚岩上,翼然覆林原,乐春春可望(亭名乐春),远郊及近村,际兹碧天净,已见绿阴繁,风光好二月,桃李盈墙垣,浓香眉际度,幽鸟枝头翻,栽花花入座,人与花无言,坐久浑忘倦",这里是浙人细论梓桑之谊的"风雅"之地,可见景观在产生地域认同感时起到重要的作用。民国华阳县志已将此地列入古迹,这座"浙人乡馆","亭池花木石桥山径,颇有幽致,承平时亦觞咏游宴地也",仅"寺前两株榕树大可十围",就是"成都仅见也"。

除了浙籍宦川者在成都建的会馆外,陕西、湖广、广东、广西、贵州、河南、山西等等几乎所有行省宦川人士都在成都建有会馆或公所。成都作为省会集省、州、县各级官员于一城,不同籍贯的官员在成都独资或合资创建会馆几乎衍成时尚,靠官僚捐资的官僚会馆公所占据重要地位。《芙蓉话旧录》提到:"省城为官商云集之地,昔时异籍而仕,凡宦川者,皆外省人士,又萃居于省城,故各省会馆皆备,藉以联乡情也。"如直隶、山东、八旗、奉天合为一馆,最初名"燕鲁公所",就是一座典型的官办会馆,后改名"旗奉直东会馆"。每岁春初,地方大吏团拜必在此。此外,著名的官办会馆还有陕、甘两省宦川者,在北门建的陕甘会所;两湖宦川者在南门建的两湖公所;皖省宦川者在北门建的安徽公所;两广宦川人士在南门三巷子建两广会馆。

不少城镇的同乡会馆专门规定了本籍官员的资助金额,据《中国行会考》,清末重庆有八个省级会馆,其中江南会馆规定:凡来会馆祭祀的江南籍(江苏、安徽)官吏,其至道台者,每人捐钱四千文,厅、县官,每人捐钱二千文;而福建、浙江、广东会馆更规定,凡来会馆所在地任职的该籍官吏,都必须向会馆捐款《。这些会馆由于是官僚出资创置,故他们多把握会馆的管理大权。这些专供官绅聚会的会馆一直存在,但这部分会馆在其后发展起来的会馆总数中相对比例却逐渐降低。由于官员任期有一定限制,流动性大,因此,这些官办会馆的经费来源与商办会馆相比更为紧张。因此"凡由商建者,会戏特多,如福建、湖广、山西、陕西等馆,在太平全盛时,无日不演剧。且一馆数台同日皆演者。由官建者,则只每年春初,同乡之宦川者团拜演剧一次而已"。

在乾隆年间后,官商合办的会馆在成都有很大的发展,这得力于这一时期商业的发展与人口的频繁流动。成都会馆公所中,属于"官商合建"的就有江南会馆街的江南会馆、三道会馆街的浙江会馆、总府街的福建会馆、棉花街口的江西会馆,布后街的河南会馆、山西馆街的山西会馆、东玉沙街的贵州会馆、右旁一院曰"黔南公所"、北门双眼井福音堂街的云南会馆。经济实力增强了的商人却总是不断寻求机会向会馆靠拢,商人以各种名目开始为服务于官绅的会馆的捐资出力。这些仕商合建的会馆也可视为商人与士大夫的相互妥协,以及商人对于封建政治的依附和投靠。这是因为商人主观上的自卑与商人地位客观上的卑微总使他们无法摆脱对官府的依附。

乾隆时期,由商人设置专门服务于商业的会馆也纷纷出现,商办的会馆有三道会馆街的广西会馆,在梨花街的陕西馆,棉花街的湖广会馆,即湖北会馆。与其说商办会馆是商人对官僚设置会馆的一种模仿,不如说是商人们势力强大之后自身的需求。官绅会馆过去多鄙视商人,哪怕是商人出资兴建的会馆一般也不让商人使用,而商人作为流寓之人,他们设置会馆,共同对抗牙行,实施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同样表达了商人自觉实行管理的心理需求;行业亦归于会馆的管理之下,这也是社会管理完备化的标志。

成都商业会馆在乾隆年后大量出现可以说是成都商业繁荣的标志,十八世纪,政府的劝农政策中,四川的农副产品得到大力推广,清代成都是四川乃至西南的经济中心,水陆交通都比较便利,成都商业日趋繁荣,"位于平原之中央,控拥岷沱二不工,人口百万左右,其富裕在中华首屈一指"。成都城市经济功能在清代以来的增强正表现在商业会馆的大量增加。从一定意义上讲,会馆和公所是一个城镇或地区商业发达、市场繁荣的象征,说明这个城镇或地区商人的活跃及市场联系的广泛。

同类推荐
  • 论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

    论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的影响。早在中国的史书《漠书》中,就有关于日本的记载。而在日本的史书中,关于中国的记载更是不胜枚举。就地理形势而言,在古代社会中,中国一直是距离日本最近的且各方面都较为先进的大国,因而日本把中国看成是自己民族学习的榜样。
  • 神话2三国绝恋

    神话2三国绝恋

    主人公易小川通吃三国名将,赵云、吕布、关羽、张飞、许褚、典韦、太史慈、孙策全都不在话下。不仅单挑名将,更勇闯数十万大军,统帅百万军队战斗,打斗精彩,场面宏大,不容错过。
  • 江湖行

    江湖行

    仗剑天涯。挥不去离愁别恨,斩不段恩怨情仇。鄱阳湖水;长安城泪;化作幽州恨。纵有《六合诀》、龙泉剑,剩下孤独酒一壶。
  • 清代宫廷社会史

    清代宫廷社会史

    罗友枝,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的高足,专攻中国明清的社会史和经济史。本书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史研究领域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专著,是一部研究清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满族宫廷的公开和非公开礼仪的珍贵手册。罗友枝做出了我们能够期待一部优秀学术著作所能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给出大胆的概念和论点,同时为未来几代研究者提供坚实的基础研究。本书提出的问题很吸引人,也很重要。通过艰苦的档案搜集工作,罗友枝发掘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资料,这使她的著作成为研究清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满族宫廷的公开和非公开礼仪的珍贵手册。罗友枝的专著是一个里程碑,代表了研究中国的新历史学的开端:本书是对远比我们以往所知更为复杂的和更具文化多元性的帝制中国的精深研究。
  • 大宋王朝2

    大宋王朝2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热门推荐
  •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百里不同风,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重生之特工嫡女

    重生之特工嫡女

    机智腹黑女重生悲催将军府嫡女,顿时光芒万丈,搅乱一泄春水!原身嫡母不亲,庶姐虚伪,姨娘狠毒!被陷害毁坏名声成京城三丑,并撞见庶姐与未婚夫阴谋阴谋惨遭杀害!呸!欠我的通通还来!!!你们有张梁计,我有过墙梯,斗的你们哭爹喊娘,叫苦不迭!不过这个所谓的亲爹,看着宠她,为何又一副若即若离满腹心思?★精彩片断庶姐一次又一次狠毒算计,最后落的凄惨落败……“妹妹,求求你放过二姐吧,我们以前是最好的姐妹啊!”欧阳月轻托起其下巴,笑的如沐春风,话却好似寒冬霜雪:“姐姐,在你设计毁我名声,害我性命时,你有将我当成你妹妹?”刚才还一脸凄楚之人,面上一白阴冷回视:“你……你根本没有失忆,你一直在设计我!你该死!”欧阳月冷笑:“欧阳柔,我一直只是在反击,人在做天在看,这是你的报应!”★当上一代的秘幸揭开,当一切阴谋展露,他们携手抗敌。所谓上阵父子兵,打仗夫妻档,夫妻联手,所向披靡!★种田,宅斗,宫斗,各种斗。宠文、爽文,一对一,男主绝对干净,一心一意爱女主。
  • 最熟悉的陌生人

    最熟悉的陌生人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重生唯舞独尊

    重生唯舞独尊

    一次重生一切唯吾独尊,一次人生一切唯舞独尊。
  • 谁是你妈

    谁是你妈

    冰山男、腹黑男、温柔男、竹马男…统统Out啦!现在,会卖萌的超超级大帅哥才是王道!!O(∩_∩)O~当爱心爆棚的小护士被超爱卖萌的大帅哥黏上,一场抵抗与反抵抗的运动浩荡登场!帅哥不难拒绝,难以拒绝的是帅哥腹黑还会卖萌^-^如果你也遇上这么一位高富帅的极品,偏偏他还总是像萨摩耶狗狗一样,天天眨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缠着你时,你投降还是不投降呢亲?O(∩_∩)O~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锦香亭

    锦香亭

    《锦香亭》以安史之乱作为小说背景,写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无穷苦难,贫苦百姓流离失所。客观上已对耽于酒色的皇帝进行了批判。《锦香亭》以才子佳人加历史演义式的写法新颖、别致。在明未清初小说中占有一席之地。
  • 做事先做人

    做事先做人

    你不是希望你的工作有效果吗?你不是希望你所付出的努力能取得成功吗?可是你为成功的机会做好了准备吗?
  • 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篇)

    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篇)

    这些名城中很多是千年古城,体味历史文化的美与自然。走近它们,本书是一套亲子旅游图书,就能充分感受它们所敞发出来的历史人文气息,历史文化气息浓厚,有着不朽的历史积淀,从而充实提高自已的文化素养,分为中国篇和世界篇。,同时又具备现代城市的风情。中国篇从国务院近30年来公布的四批一百多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遴选出50座最具特色的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