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700000026

第26章 清代成都公共设施的重建(4)

(一)政府或官员修葺的道路

清代成都城市的一些主要干道,尤其是涉及政治、军事活动或影响到城市商业活动的道路,受到地方官员的高度重视,其资金来源虽自朝廷出者甚少,然官员所捐俸额之数颇巨,其经费亦因而较为充足。自雍正七年(1729)巡抚宪德在对朝廷的奏折中请求铺砌道路,由政府官员亲自主持的成都官街修复便陆续被实施。

城市道路的好坏不仅是官员政绩的重要体现,而且涉及地方政府与中央的沟通,道路会影响双方文件的传递,使"朝报封章或因此而迟滞",因此,政府所修复的道路首先就是关系着双方沟通往来的驿路。乾隆三年(1738),朝廷谕令四川巡抚硕色"动用该省存公银两以为公费"修理通往四川的栈道偏桥。成都市对驿路的修复最为集中地体现在北门外道路上。乾隆四十八年(1783),四川总督李世杰对北门外道路作了一次大规模的铺砌。

乾隆戊申春正月,余奉命再莅蜀中,未至北门十余里见官路甃以石工,宽平修整,履之坦然,未尝不顾而色喜也。北门为入栈通衢,上达京师,行旅往来如织,其地稍窪下,每于夏秋之交,积雨未消,淖深数尺,往来车马困于泥泞,凡朝报封章或因此而迟滞,余曩日系于怀者久矣,维时值兴工筑城垣,未暇分理。及城垣将竣,即捐俸倡修已有成议,乃兴工未久,适余移节两江,接任保公即令承修之员庀材鸠工,懋兹善举。顾自欢喜庵以北至三河场相距二十里,前此捐费不敷,未获一律修治,余即倡其议于前,而不终其事于后,其何以心即安。公事之暇筹及此举,而方伯廉使观察诸公咸忻然为之倡其议,及属之守牧丞令亦无不踊跃以从事者,捐费既裕,取石于近山辇而致之随运随砌工无停辍,其宽平修整一如前式,不数月而告成焉。夫朝廷设官分职膺斯任者,苟有裨益地方之事宜,无不悉心筹划,巨细毕举,非第以彰善行遗令名,亦揆诸敬事之恍当如是也,于是因公输之余赀同治。

成都的北门外道路是川陕驿路的起点,成都通往北京的官路,整个西北省份以及中央与四川地方政府的交往都系在这条官路大道上,是成都对外交通的孔道所在。清初虽稍加修整,但由于所经过的人马众多,加之年久失修,至乾隆时,以至于一到夏秋之交,积雨未消,车马很容易就困于泥泞之中,严重地影响到官府的政务活动,更不利于商旅往来。这场由政府组织的修路活动由身为总督的李世杰捐俸倡修,但兴工未久,李世杰离开成都接任两江总督,令承修之员"庀材鸠工"。但他离开这里后,工作并没有完成,道路只修了一段。直到乾隆五十三年(1788)他再次任四川总督,"筹及此举",当时"方伯廉使观察诸公咸忻然为之倡其议,及属之守牧丞令亦无不踊跃以从事者,捐费既裕",各级下属都踊跃捐款,道路修葺随即完成。李世杰再次提到了身为地方官员在地方公共工程上的责任,"夫朝廷设官分职膺斯任者,苟有裨益地方之事宜,无不悉心筹划,巨细毕举,非第以彰善行遗令名,亦揆诸敬事之恍当如是也",所以"因公输之余赀"是当然的。完工后的北门外道路,"宽平修整,履之坦然",成为清代成都道路中路况较好的地段。故清代成都竹枝词有"驷马桥头石路平"之句三峨樵子注杨燮。

城市内部商业道路关系到城市基本的交通保障,应该更为重要。成都地区雨量丰富,每当夏秋雨季,城内道路泥泞,人行泥淖中,如履胶漆。宋代成都地方当局就曾大规模修街,"以石铺砌街道十四条,共三千三百余丈"。明清之际战乱以来,成都道路年久失修,己不能满足城市工商业发展的要求,地方政府对城市内部的街道进行了专门的整治。尤其是东门内大街一段,"系商旅往来要路,低洼积水,不利行人"。其严重情况己不容地方官坐视,于是雍正七年(1729),巡抚宪德奏报朝廷,请以原明蜀王府倒塌围墙之砖铺砌街道,对成都街道进行了一番初步整修。

当时,由于城市常有牛车、手车拉货进城以致街道损塌崎岖,晴雨俱难行。乾隆四十二年(1777),布政司查礼下令通城修砌街道查礼,初名为礼,又名学礼,字恂叔,一字鲁存,号俭堂,一号铁桥,顺天宛平人。乾隆元年丙辰举博学鸿词。由户部主事,官至四川布政使,升湖南巡抚,未之任卒。有《铜鼓书堂遗稿》。清理沟渠,不使积水,并严禁牛车、手车进城,自后不但街衢平坦,而四门背负穷民亦得籍背运糊口,查公去后商民建立。查礼因之受到商民的爱戴,奉文降调时,"阖城商民闻之如失慈父母"。乾隆四十八年(1783),在重修成都城垣的同时,布政使也曾借机整修城中石街三峨樵子注杨燮《锦城竹枝词》。

(二)地方士绅修葺的道路

但清代成都街道的整体维修,无专门机构负责,也无固定经费,没有整体安排规划。与主要道路比较,普通市民日常生活所需的道路设施不为官府所重视。因此,此类道路的修建,往往依靠民间的力量来完成。修桥铺路历来被视为民间"善举",在清中期,随着成都经济的恢复发展,一些热心公益之地方士绅参与到道路的建设中来,工商业的发展使深受道路破烂之苦的商人尤为热衷于道路的修筑。政府鼓励地方士绅的这一行为。方志中对此屡有记载,如商人钟明吉在西门外修路,受到政府官员的表彰,"成都西关外十里俗呼麻塘坝,路程约二里余,稍经雨雪泥泞难行,往来皆苦之。明吉捐银数百发,鸠工甃石修之成康衢。直隶总兵官马应诏赠以德济康庄匾额"。成都士绅傅廷秀,因街道无休憩之所,"竖石磴于街衢,使背者有息肩之所,乡里咸称之"。

由民众参与的城内道路建设,不仅方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而且也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但是,民间的力量又相对分散有限,政府又没有统一计划,因而城内一般道路无法统一进行修筑,对街道的维护与保养更难保障。清代成都街道低洼积水情况仍不能避免,城内普通街道年久失修、下雨路烂的现象大多并未彻底解决。嘉庆时期,成都竹枝词有"最是南府街洼下,雨中门板当船施"的描写,可见一斑。

清代成都市区街巷繁多,布局紧凑、密集,至光绪五年(1879),全市有大街137条,支街巷196条。清代,成都城内街道一般二尺宽,"时未改筑马路,街面最宽者为东大街,约宽三尺。次则南大街、北大街、总府街、文庙前后街,皆二尺许。其余多不及二尺。新中国成立前,成都市区道路狭窄,标准低,质量差,旧城区街道总长度为162公里。其中最宽的街道宽度为21米,宽度在10米以下的街巷占总长度的60%,路面铺装为86公里,占全部街道的53%。

二、清代成都桥梁的修建

由于成都城内外河道纵横,桥梁就成为连接城内外交通不可缺少的基础道路设施。在清初,长年的战乱使桥梁无人维修,多已倾圮,加之成都的气候多雨,夏季连续的洪水灾害中桥梁常常被冲毁,因此桥梁维修的工程量相当地大。随着清代成都城市经济的发展,商业贸易活动的增加,重建桥梁成为城市建设的迫切要务,清代成都的桥梁建设超过了前代,例如城内金水河上的桥梁,在宋代仅八座,至清雍正年间合计不过十座,经乾隆、嘉庆大规模新建重建,桥梁总数逐渐增加到二十余座。

在乾隆、嘉庆时期,成都城内桥梁的重建和兴建达到高潮。以华阳县署为例,清初新建、重建桥梁只有两座,乾隆时期达到十二座,占清代华阳县城区内重建、兴建桥梁的44%,乾嘉以来,城市经济逐渐突破城垣范围,向城郊扩散。城郊的桥梁建设更成为突出现象。华阳县近城十里的集市贸易繁荣地区,清初无一座新建、重建桥梁,乾隆时期却达到十九座。占整个清代这个地区重建、兴建桥梁总数的65%。由此可见,清代成都城市有向外扩张的趋势。

清代成都桥梁建设一部分由地方官员出资并组织维修。这些地方官员组织建设的桥梁通常位于城市重要的交通孔道,桥梁位置重要,交通荷载大,并且一般规模大,规制高,通常有屋宇覆盖。如万里桥,康熙五年(1666),巡抚张德地、布政使郎廷相、按察使李翀霄率同府县官捐俸重修,仍覆以屋。乾隆五十年(1785),总督李世杰进行补修。桥高三丈,宽一丈五尺,长十余丈,旁有栏楯,中部隆起,架石为梁。成都原有镇江桥(洪济桥)跨流江、郫江合流后的府河之上,明末遭战乱破坏,乾隆五十三年(1788),总督李世杰补修,长四十丈,宽四尺,桥身石砌,拱九洞,桥因此更名为九眼桥。这些官方建设款项一部分是官员的俸金或养廉银,也有一些是赃款。乾隆十一年(1746),华阳知县安洪德捕获一巨盗,"折其赃之无主者",用盗贼赃款重修治城外东大佛寺前的长虹桥。易名安顺桥。桥跨长江,桥面宽一丈,长二十丈,条石桥墩,木质桥面,桥头供神像,架木为宇,上覆屋顶,并在桥面两侧设摊点。

还有一些桥梁,是由地方士绅组织修建的,这些桥梁维修经费出自绅、商或普通市民的捐款。这类经费修建的桥梁,有的是由个人独立承担,如步蟾桥的维修。维修者李锦星拥有与附近桂溪寺相当的别墅园林,平日里"路往还适当溪之上,有浮梁圮于水,行路病涉焉",维修圮桥,利已利人,所以才"毅然任厥事"。嘉庆五年(1800)李锦星遂花六百余金,请数十人工,修步蟾桥。

还有一些绅民出于行善目的,陈继舜"创修孔道桥梁";傅廷秀"桥梁有损坏者,修补之";苟登元见"城东安顺桥车马辐辏,岁久木穿",于是捐置厚木板于其上,使桥"坚固如初,行旅便之"。雍正时期,成都习医者萧文珍,自捐千余金创修石桥三座,一曰萧济桥,一曰奉先桥。个人捐修一般限于桥梁的简单维修,所修桥梁也大多较为简单。这些桥梁大多是平桥,就是下有石磴,上铺木板或石板,没有栏杆,桥面宽不过一丈,或二三尺,行者常被挤下桥去。

至于大型的桥梁修建工程,则往往由绅、商或地方官共同发起募捐修建。由于通衢要津上的大桥是成都商业贸易的生命线,地方官、绅粮、商贾一般乐于捐资修建。如成都东门长春桥,"出东门自西而东者轮蹄络绎,视他路较多,百货交驰,是以本地繁庶而毂击肩摩自朝达旦,必以东门桥为最"。这座桥梁的规模在成都首屈一指,桥面宽三丈。东门大桥在成都位于交通要道,维修工程浩大。乾隆年间,东门石桥将圮,于是"谋修者十人",但十数人中良莠不齐,"不能齐心协力以共勷斯事也",所以由地方官员"邑侯王公"主持谋划,选出十五人作董事主管此事,再选一本地德高望重之人撰写募疏劝捐,于是众人选择曾任顺天府尹,由大理寺少卿卸任回乡的本地名望顾汝修写了募疏,乡人士绅共同合作修建了东门大桥。

也有一些由寺庙与地方士绅合作维修的桥梁工程,如桂溪寺东数百步有高板桥跨溪上,"当东南通衢,阡陌会道,行旅络绎,篝车往来",乾隆四十五、六年桥塌,"寺僧某数君子商补修之,顾非力众不能也,求一言以为倡",桥的维修由寺僧与地方士绅提出计划,并安排进行,曾任广东阳山令、乾隆庚辰举人、成都人潘元音作为名绅出面为修桥倡议募捐,写引文劝捐。

像这样的大型桥梁的修建,经费少则数百两,多则愈万金,须募"得百金之人百足矣",加之地处商业中心,我们看到修建程序通常是由地方士绅提出工程计划,由"邑侯"某官员代表的政府设立一个董事会,并指定一些士绅担任会董,募集和管理官绅百姓捐献的资金。而且这些士绅受官员的委托后,一手领导和监督工程的修造。

在这些工程中,一些绅士将其资源与能力结合在一起,以便于工程的筹划、实施。像顾汝修、潘元音这样的城市社会中的上层的绅士经常在其中取得领导地位,其地方声望便于劝捐等活动的展开,省里的长官也参与指导整个工程的协调工作。不过,不管这些计划究竟是官员还是绅士在领导,执行工作的重荷总是落在绅士的肩上。

同类推荐
  • 暴君刘璋

    暴君刘璋

    一恨世态炎凉,二恨人丧伦常。三恨江山污浊,四恨百姓离殇。五恨愚民短视,六恨道貌君子。七恨奸人当道,八恨胡虏喧嚣。………………………………………………………………三国暴君刘璋*************************************************************穿越武侠大陆,开局一个破高中学校。所有武侠人物粉墨登场,正道邪道魔道风云际会,看何时归如何以一校之长,登上武林之巅*************************************************************新书《打造完美女神从吃鸡开始》,作者名:谭道长,已经十万字,成绩还好,确定不太监。书友讨论群:193604165
  •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

    元代实行两都制,大都是首都,上都是陪都、夏都。两都是元代的政治中心,皇帝每年来往于两都之间。本书对元代两都的建造、城市布局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做了全面深入的考述。大都的建造为今天的北京奠定了基础,上都则是中国古代具有典型意义的草原城市。对元史、蒙古史、中国都城史以及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穿越之戏游江湖

    穿越之戏游江湖

    有人说江湖是可怕的,有血腥和杀戮,有刀光和剑影,充满神秘和魔幻。我却觉得江湖应该是可爱的,潇洒的。有江湖儿女的快意恩仇,有结拜兄弟的肝胆相照,有奇人趣事的引人注目……江湖应该让我们戏游畅玩!这部小说将带你走进一个可爱奇趣的江湖。
  • 中国历史与文化

    中国历史与文化

    在古代的绝大多数时期,中国都居于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中心。不仅农耕绐济水平世界一流,政治制度趋于精密完善,文化创造力旺盛,而且还将儒家文化传播到周边国家,形成广泛的儒家文化圈。在经历艰难的近代变革之后,时至今日,中国在政治、经济及文化各个方面都取得发长足的进步,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在这里,中国人数千年的精彩画卷将为您展开!
  • 明朝那些事儿7

    明朝那些事儿7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自来有许多传说。关于崇祯究竟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还是一个力图奋起的人,一直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也是一个精彩的时代。本书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在这一时期,北方的后金势力崛起,经过努尔哈赤的经营,势力急剧壮大。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袁崇焕就在这一时期迈上了历史的舞台。本文作者告诉我们,袁崇焕这个民族英雄,在历史上不过是个二流角色。一场与他无关的争权夺利,把他送上了死刑台。大明的动乱此时才不过刚刚开始,随后陕西等地爆发了各路义军。本书作者一如既往地用诙谐的笔调,告诉您历史的真相,以及纠缠在历史背后那些汹涌澎湃的暗流。
热门推荐
  • 说话有技巧 做事需手段

    说话有技巧 做事需手段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奇迹迭出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在思考和学习中塑造自己,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必将学到许多实实在在的成功方法,这些都将成为你今后生活、工作、事业中的指南。
  • 绝色校草霸道爱

    绝色校草霸道爱

    指腹为婚?男扮女装?多么戏剧的词汇,却是那么真实地在萧沐雪的身上上演了。在好友的威胁下参加了文艺社。不过……这个人就是社长?本来是一个让她有些敬畏的人,没有想到……她明明就是男儿打扮,这个人竟然会告白,一定是她在做梦。一味的想要逃避的人却没有想到她怎么逃都是逃不掉的,本来待人疏远的人竟然也化身霸道男一心在她的身上。
  • 文坛全才:苏轼

    文坛全才:苏轼

    苏轼心境恬淡,视若浮云,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蔑视身外的一切。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真实人生,现世性与超越性水乳交融。他拥有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永远令人怀想,永远给人启迪。《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坛全才:苏轼》主要介绍了苏轼的身世、家庭、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及他一生最著名的文学著作,是研究苏轼的重要参考资料。
  • 王爷束手就擒:无良刁妃

    王爷束手就擒:无良刁妃

    哎呀呀,不得了,大名鼎鼎的战神王爷这次碰到了对手。新婚之夜被王妃丢进了倌馆高价拍卖,并请来所有人围观不说,还被人说功能有障碍!第二天居然还被王妃在大街小巷贴满了休书。休夫原因:新婚之夜夜宿倌馆,犯七出之条,不守男德!等九王爷气急败坏的找回去的时候,却只收到王妃留下的一份礼物——油纸伞:你若不举,便是晴天!哼,想娶我?!先问问本姑娘的拳头答应不答应!
  • 赢在责任

    赢在责任

    世界五百强金牌员工的成长法则,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企业的优秀员工吐血推荐。赢在责任,就是赢在职场。责任是员工与企业缔造双赢的关键;责任是员工在职场获得成长、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如何培养、树立、增强内心的责任感?本书将告诉你答案。
  • 间谍先生:豺狼的日子

    间谍先生:豺狼的日子

    惊动世界四大情报组织的间谍小说大师福赛斯!福赛斯在英国军情六处秘密工作二十多年,6岁开坦克,19岁成为战斗机飞行员!他对世界各国的间谍手法了如指掌,是美国中情局、以色列摩萨德重点关注对象!同时,他也是爱·伦坡奖得主,8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累计销量超7000万册! 间谍的世界,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1963年8月25日,星期天,法国总统戴高乐不顾劝阻,出席一场声势浩大的公众聚会。豺狼,受雇在这一天刺杀总统戴高乐。强大的法国警方对此一筹莫展。因为没人知道豺狼在哪儿,更没人知道该如何确保那位固执的总统的安全。此刻,豺狼的枪已远远架好。他能清楚地看见目标的五官:隐在平顶军帽下的眉毛,凝视着的双眼以及法国人那高耸的鼻子。这一次,戴高乐总统比他生命中的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死亡……
  • 我心爱的小天鹅

    我心爱的小天鹅

    钻戒名表没偷到,倒把自己的钱包、身份证落总裁豪宅里了!“总裁饶命!我愿意补偿你!”“你确定要补偿?”某女点头。总裁扬起一抹神秘的微笑,道:“我家里一应俱全!就缺个老婆!”总裁上下打量某女,目测后,勉强道:“我就将就吧!做我老婆,我就饶了你!”某女气炸!什么叫将就?她好歹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美女好不好!
  • 我爸叫胤禛,我哥是乾隆

    我爸叫胤禛,我哥是乾隆

    谁能告诉我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我穿越成了谁?你是我哥?你说你叫弘历?那我爹不会真的是雍正吧!可为什么我们住在这样的地方,吃这样的饭,还要干活?弘历哥哥,我要去找那个所谓的爹讨公道……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每天懂一点:催眠心理学

    每天懂一点:催眠心理学

    本书采取图解的编辑手法和“左文右图”的版式,再现了催眠的治疗过程和发展历程在介绍催眠的原理、沿革的基础上详细列举了25项催眠诱导的方法和16项活用催眠的方法。
  •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