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700000024

第24章 清代成都公共设施的重建(2)

(一)清朝前期康熙至乾隆时间创建的书院

康熙时期新建的锦江书院、乾隆时期重建的明代潜溪书院都是由官府倡建,名儒主办,其发展也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

锦江书院是清代成都享有盛名的书院,在成都诸书院、学校中影响最大,历时最久,院址也几无变化,一直位于文庙附近,长期以来作为四川地区最高学府,"为通省作育人材之所"。其师资和毕业生质量较高,"为全川书院之首,规制崇宏,它无与比,名师较多,人才辈出"。学生来源,出于全省内挑选的秀才以上的生员,而无秀才、举人以上资格者,都不得入学。

锦江书院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四川按察使刘德芳,为振兴蜀学,培植人才,在文翁石室遗址上、成都府学之旁,重建讲堂斋舍,取名锦江书院。时"巡抚都御史贝公莅蜀三载,镇蛮既平,公亟欲兴文教以植人材"。除按察使刘德芳捐俸金外,成都县令田轩来,温江县令邱君璋董其役。锦江书院的学生名额,初时,正课五十人,附课五十人,外课视成绩和正、附课人员名额盈缺而定,约二十人,是候补性质。正课月给米一斗五升,银一两五钱;附课生减半;外课生没有津贴和照顾。

康熙六十年(1721),锦江书院的规模有所扩大。四川提学使方觐,又增修了讲堂学舍,招生名额也有所增加和扩大。雍正十一年(1733),清政府下令京师设金台书院,各省省城设立书院一至二所。包括四川锦江书院在内,全国共设立书院廿二所,确定了这些书院是省立的地位,学生生活费,一律由清政府拔给学田供给。乾隆三十九年(1774),四川总督文绶,布政使钱鋆等,又扩大增修书院讲堂,并增置学田地产,作为学生的学习津贴之用。因此,锦江书院的办学经费是比较充裕的。嘉庆二十四年(1819)川督蒋攸铦整顿书院,制订《锦江书院条规十条》,加强书院管理和诸生考核。道光二十八年(1848)学生达到150人。咸丰七年(1857)正附课学生达148人,加上外课学生总数在200人左右。

锦江书院在文翁石室旧址,成都府学侧的建立,使清代成都的文庙地带进一步成为文教区。从嘉庆《华阳县志》所载的"锦江书院图"来看:书院门外庄肃,有照壁,门亦为八字门。书院内部布局极为规整,整体上分为前后四个院落,功能上亦有所区分,内部建筑物更为多样化,既讲究中轴线对称,又通过偏院和奎星阁、后园使得内部环境显得错落有致。前三个院落为学子问学修习之地及教习寓所,在中轴线上设门厅、大堂、牌坊、三公堂、讲堂、还有东廨、西圃;后园为秀丽的奎星阁及后花园,学子斋舍在中轴线两侧的偏院中,三公堂为后院之中心建筑,其内正中设道统神主,两侧为正学、理学名臣神主。讲堂两侧为掌学斋舍,以封建尊卑观念而言,"讲学名公"位尊,居于中间,学子位卑,居于甬道两侧偏院。

锦江书院内环境优美,就环境建设而言,书院内有假山、树木、亭、桥、井等,构织了一幅小桥流水的美妙画卷。书院不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而且能吸引延聘到当时的名士前往讲学,学者彭端淑、高白云、姜尔常、敬华南、易简、杨锡麟、李惺、顾汝修等均先后掌院执教讲席。光绪二十七年(1902),在全国废书院、兴学堂的背景下,四川总督岑春煊宣布结束锦江书院,财产归高等学堂,院址校舍并入成都府中学堂,即石室中学。

潜溪书院,创设于乾隆十二年(1747),院址在成都外东五养乡,外东净居寺,书院后有明初文学家宋濂之墓,侧立二贤祠,祀宋儒赵抃、明儒方孝儒。为纪念宋濂,书院定名潜溪。明代潜溪书院有祀田八百亩,乱后无主,为净居寺寺僧侵占者百有余年,清乾隆十二年(1747),华阳县令安洪德,作育人才,鉴于虽有锦江书院创立于前,而士子求学者甚众,于是查核档案册籍、清理静居寺僧侵占祠舍、田产,促其归还,请予政府立案,设潜溪书院于此。"延名师,设讲席,集生徒,朝夕肆业于其中","一时负笈者户外之履满焉"。

从嘉庆《华阳县志》所载书院图上来看:潜溪书院与净居寺比邻而居,中有二贤祠相隔,书院小巧精致,院门前有虹桥跨溪而过,门旁设有二华表,整个书院有三重院落,第一进门厅设有清风亭,第二进中堂为讲堂,第三进为讲师习所,二三进院落两侧厢房为学舍,后园有宋濂之墓。道光十三年(1874),华阳知县高学濂,以潜溪书院距城五里,每值阴雨道路泥泞,官府主徒行住不便,募资购梨花街屋宇,改建讲堂,把师生迁入新址读书。

(二)嘉庆后成都书院建设

嘉庆道光年间之后,成都创建了许多书院,此时科举为进身之阶,日益受到恢复后的地方社会的关注,成都书院也相应增多了。除地方官吏外,一些士绅加入到书院建设之中,显示了地方社会对国家教化象征的认同和趋附。

芙蓉书院,创建于嘉庆六年(1801),清成都知县张人龙比较重视教育,认为"化民须先隆学校,教士应首重师儒",自捐银二百两,集绅耆募资七千余金,与县儒学教谕王子诏一起筹办,在成都北署袜街拐枣树购民房一所,今帘官公所街省建一公司。扩而新之,建立了成都芙蓉书院。

书院颇具规模,"自门而庭,而讲堂,而山长书斋,诸生书院,共卅余间"。并置买水田二百余亩,"为修脯膏火之资"。芙蓉书院办学有条理,其课程设置也是课经史时艺,但要求严格,"与锦江潜溪遥相辉映"。咸丰三年(1853),经过一些周折,改迁于青龙街墨池书院间壁,有大门、二门、讲堂五间、过厅五间、诸生书舍三十四室、山长寝室五间。拐枣树原芙蓉书院改为帘官公所。

墨池书院,道光元年(1821)创建于汉代扬雄故里,学政聂铣敏游览"子云洗墨池",怀念故人,"遂生办学之念",除自己捐俸,并集资购买前剑南道郑氏私宅,"绵亘三院,内屋二百余间,外空地四亩,后为洗墨池"。把中院作为墨池书院,左为东园,右为廉泉精舍。经过增修补葺,房舍作为讲堂、学舍,其余亭榭作为游览之所,园圃有蔬菜之利,"较之锦江(书院)规模又有别焉"。建立墨池书院是"以补锦江书院之不足","继文翁之兴学,复子云之遗迹"。墨池书院的环境比较幽静,空地较多,花木繁茂,"墨池者既有键户下惟之地,又有赏玩之趣,学者藏修息游地,以共讲所闻,则墨池为最也"。这是一个优美的读书地方。

墨池书院在温江白家碾购有学田七十余亩,房屋较多,前后园租、铺税亦丰,供修脯膏火颇足。道光元年以后,学生参加两科考试,多人中试,办学效果比较显著。大约在聂铣敏离任后的一段时间,墨池书院曾一度衰落,"奈事无专主,不肖之辈人破坏之,各种什物、图书,大量失散,房舍、亭榭日益剥落倒塌"。道光十三年(1833),聂铣敏之子聂有湖、聂有翰派人来川,将房契交县,作为公所,什物、舍宇值万金,以后书院经费日绌,"书院日益衰落,向之月榭风亭渐煤盿荒烟蔓草,向之净几明窗,今且破瓦颓怀矣"。

咸丰二年(1852),地方官准备把帘官公所迁到墨池书院,地方人士反复要求,愿意将原芙蓉书院地址作公所,墨池多余之地为芙蓉书院。经批准,芙蓉书院从拐枣树迁入墨池书院,中间划墙,右为芙蓉书院,左为墨池书院,外仍悬墨池书院匾额,中留一堂为聂公祠(聂铣敏祀祠)。学使何绍基将公所迁往拐枣树芙蓉书院原址,为帘官公所。"墨池书院之名不废,芙蓉书院在于其右"。

元音书院创建于嘉庆十二年(1807),在华阳县治东三十里,旧慈音寺,寺僧不肖,成都知府张敏树把寺僧驱遂,改为书院,有田二十余亩,岁入租以为膏火学习津贴。

尊经书院由士绅创办,同治十三年(1874)四月,洋务派官僚、工部侍郎、丁忧在籍的本省兴文人薛焕,联络官绅十五人,上书四川总督吴棠和四川提督学政张之洞,提出当时的省城锦江书院,主要以学习制艺八股文为目标,不符合时代要求,请求再创办一所书院,以便继承文翁之教,培养人才,以"通经学古课蜀士",定名为尊经书院。薛焕等人的请求,得到清廷批准后,筹款购地,在省城南门石犀寺附近,即南较场,修建尊经书院。学生来源是由省内各府按比例在秀才、贡生等资格的人员中选送。由于经费来源流裕,除了拔盐税公款的盈余外,还有数百亩学田,学生不交学费,还规定每个生员领"膏火"银子四两。

同类推荐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像是一幕幕相互关联的多幕剧,在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上演。历史的素材人人都可以拿来再加工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下去思考,历史就会像万花筒一样展现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历史之所以成为后世研究的样本,就是因为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智慧的线索。这些线索,就是历史中的策略与方法;这些经典的策略与方法,至今仍是现代人的智慧源泉。策略是行动方针,方法是执行方案,它们都是在特定思维下产生的应对措施。在同样的处境之下,不同的人往往会选择不同的应对方法,正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思维。古人用他们的经历不断验证了这些道理,也用他们的策略与方法留下了一个个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 政海秘辛

    政海秘辛

    《政海秘辛——百年中国风云实录》是程思远先生对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从北伐胜利后蒋介石召开的编遣会议开始,直至“文化大革命”浩劫来临,李宗仁逝世止,对桂系与蒋介石集团及桂系内部的诸多有影响的事件作了较为客观的描述。
  • 锦衣杀明

    锦衣杀明

    锦衣卫是干什么吃的?是杀人用的!杀什么人?阻碍大明朝发展的人!尸位素餐,贪官污吏,杀!结党营私,热衷内斗,杀!假传圣旨,陷害忠良,杀!自私自利,拒不缴税,杀!假仁假义,空谈误国,杀!投机倒把,里通外国,杀!藐视大明,虽远必诛,杀!
  • 瓜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瓜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大汉王朝2

    大汉王朝2

    这个帝国人文灿烂,科技发达。它发明了纸,积累了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完成了农具与兵器的铁器化。中国古代传统的医、农、天、算四大学科,均在这个帝国时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
热门推荐
  • 兼职老婆

    兼职老婆

    他用尽手段打造她,赐她荣华富贵,硬生生的把她宠成了现实版灰故娘。她知道他只是利用她来得到公司的撑控权,两年后,他霸业功成,她成了弃子。姣贵的名媛瞬间坠落,她只是坚强的微笑,不过做了一场梦而于,醒了,她还是原来的她。但是,她却再也无法潇洒的微笑了,总有抹健影霸占着她的脑海,挥之不去。曾经有人提醒她:“爱上他就万劫不覆!”当被他无情抛弃时,她只能凄苦的自嘲,明明警告自己不要动心,可却还是深陷了!他身边美女如云,她知道,但因为爱上了,她一忍再忍!两年后,他说要选最漂亮的女人做妻子,生下凌氏高贵的血脉,她轻扶着微隆的小腹,暗自离开,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不配生下他的种。两年后,她只身离开,他没有挽留她被抛弃的谣言,一如她姣宠时般,风头正劲,坚强的她被击跨了,原来,她再也不能从容。只是,谣言初起,便消声灭迹,原因是,他买下版权,对着别人的疑惑,他只嘲:“只是怜悯她!”看着她苍白的病颜,他的心竟然波动了,在酒吧里,从一堆男人中将她拽出来,却看见她失望受伤的眼睛。“松手,我和你没有关系了!”夏可发现,只有心死,才能仰视尊贵的他,这种感觉,竟然也不错。“你在陪酒?”他气急败坏。“与你无关!”她咬牙切齿,她的尊严,她的人生,被他一手毁了,他却来讥讽她,真是悲哀。“我不准你做这些愚蠢的事!”他冷冷的说,愤怒的嗓音中掩饰不了他失控的情绪。“因为你这句话,我忽然爱上这分职业了!”她挑衅的微笑。“你不就要钱吗?我给你!”他用一惯的讥讽刺激她。“我要钱,但不要你的!”她恨恨的甩开他,昂着脑袋转身,但却在下一秒被狠狠的扯入坚实的怀中,呼吸被夺。压仰的情感,残酷的现实,逃开的只是身体,心却依然囚困。推荐好友痕儿的新文,望亲们多来踩踩,《邪魅首席的禁锢妻》
  •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是继梁氏《新史学》后又一杰作,系以传统史学所积累的方法为基础,结合当时西方史学最新进展,运用新的学术眼光编纂而成。作者以其宏阔的学术视野,对史料鉴别、史事考订、史迹论次、史书编纂诸层面都有详细阐述,建构起独具一格的史学理论体系。《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散落各处的经验之谈,对于史学初学者颇为亲切有味,堪称培植史学研究趣味的极佳读本。
  • 写作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写作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讲述写作技巧:取材、立意、构思、布局、语言、修改、文面、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姥爷

    姥爷

    全书以第一人称。其中对于亲情的描写极具感染力,本书是蒋雯丽的首部自传体随笔作品集,动人心扉。,讲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作者与自己的姥爷相依为命的童年生活,从出生、成长到成熟,生命在亲情中传承,在温情中延续。文中弥漫着浓厚的怀旧情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记录了她内心深处的童年故事
  • 横扫欧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横扫欧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卡门(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选)

    卡门(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选)

    梅里美是文学史上划过天空的一颗流星,短暂但是美丽,正如他的作品,虽然少,却是篇篇珠玑。《卡门(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选)》选取了他的成名作《马铁奥·法尔科内》、他的巅峰之作《卡门》,以及《古瓶恨》、《古瓶恨》、《蓝色房间》等,相信肯定不会让读者失望。
  • 经营好自己一生中的三天

    经营好自己一生中的三天

    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需要进行理性规划和管理,并用心去经营。《经营好自己一生中的三天》站在人生的基准线上,从人生定位、调整心态、选择放弃、失败挫折、珍惜时间等方面入手,深刻而细致地为你解读人生的主宰,成败的关键,让你在振奋人心的阅读中给自己一个清楚而准确的定位。
  • 一世惊梦

    一世惊梦

    她,是混迹于青楼的花魁,也是武林中令人闻色丧胆的“魅”;他,是武林中群花追逐的新秀,亦是皇家遗弃的弃子。为了复仇,她错入宫廷,为了追逐,他重归故里。江湖恩怨,宫廷之争,究竟孰是孰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