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600000008

第8章 谈"上园派"古远清 (2)

正如蒋登科所说:"吕进的新诗文体理论吸纳古今中外的诗歌文体理论成果,摒弃过去流行的单一的外部研究,而注重对新诗文体的内部规律的探索,注重理论上的正面建构。他不像西方的理论那样,主要从语言学角度来研究诗歌文体,而是以构成诗歌文体的诸要素为中心,将诗歌置于一个庞大的系统中来考察,涉及诗与散文、诗与时代、诗与表现、诗与诗人等重大课题,探讨它们之间的独特关系。对新诗文体的研究,吕进首先确定的是诗的文体本质与文体位置,他从诗与绘画、音乐等相关艺术门类的比较之中探讨诗的本质,更从诗与非诗文学体裁的比较中探讨诗歌文体的本质。对后者,他主要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视点特征,二是语言方式。正是对这两个方面的深入考察,使他获得了对诗歌文体的全新认识,确立了他的新诗文体学体系的理论基点。",从诗本体的角度,以中外诗歌,特别是现代汉语诗歌为对象,将诗的内部研究与外围研究结合、总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结合,在某些方面比他的老师有所超越。

在吕进主编的书中,最具理论价值的是《文化转型与中国新诗》。此课题从基本具备客观性后的新诗的发展历史、新诗里的中外关系、新诗的诗体重建和新诗的传播四个角度,阐明文化转型与中国新诗的众多理论问题。比如在文化转型过程中,新诗积累了哪些艺术经验,对这些经验如何给予理论的总结与升华;当下的新诗又该怎样转型,新诗的进一步转型又会给文化转型带来什么?这些问题,都进入了该课题的学术视野。

吕进不仅是诗论家,而且是一位诗歌教育家。他和当地前辈诗人于1986年6月一起创建了中国第一家中国新诗研究所,成为我国诗歌研究的重镇,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出版和主编了不少著作,并主办有《中外诗歌研究》季刊和《中国新诗年鉴(1993-1997)》,还培养了江弱水、王珂、王毅、蒋登科、毛翰等不少新诗研究人才,在从事华文诗学交流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强调实事求是的朱先树

朱先树(1940-),四川富顺县人。196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为《诗刊》编辑室主任和编委。著有《追寻诗人的脚印》(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诗的基础理论与技巧》(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诗的流派、创作和发展》(花城出版社1991年版)、《80年代中国新诗创作年度概评》(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另主编《假如你想做个诗人》(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诗歌美学辞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

自"朦胧诗"论争的帷幕徐徐拉下的时候,朱先树便以自己既不同于"传统派",也有别于"崛起派"的观点找到了一条新路。《实事求是地评价青年诗人的创作》、《一种特殊的文学观》以及为吕进编的《上园谈诗》写的代卷前语《关于诗的传统与现代追求问题》,就是他的代表作。他既不趋时,以否定传统为新奇;也不抱残守缺,主张新诗一定要在变革中求生存,超越传统中求发展。在他看来,"诗是现代的,它面向中国当代社会现实生活,表现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情绪,在艺术上创造出适合中国读者审美趣味和接受能力多种多样的表现方法;宽容一切艺术的追求,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对待各种艺术存在,促进诗歌的创作繁荣发展"。这些区别于论坛上左邻右舍的观点,使他确立了自己的理论位置。

"上园派"的理论家们追求的是一种既不趋时,也不以"深刻的片面"为荣的哗众取宠的文风。朱先树的文章体现了这一特点。像阐述"关于诗的传统与传统的诗"、"关于诗的现代追求"、"关于传统与现代的'交叉'"等这些重大理论问题,他不靠新名词、新术语唬人,而完全靠细致的说理和剖析去说服读者,使论文无论是在观点主张还是艺术分析上,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

由于西方各种批评方法的引进和介绍,在我国文坛上长期流行的社会-历史的批评方法受到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有人乘机完全否定这种批评方法,并将其和庸俗社会学等同起来,或将其视作"锈迹斑斑的武器"。对此,朱先树不为他人的蔑视而放弃能正确揭示诗歌本质的社会-历史的批评方法。朱先树仍像过去那样强调诗与现实的关系,但没有把诗与现实关系简单化,认为诗只能对现实作直观反映,而不能作能动反映、变形反映。他认为,"诗人的心灵世界也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它还有自己独特的东西,特别是那些几乎是完全属于诗人的内心独白,那些可以看作是个人心曲的唱给自己的歌",也应该在诗歌创作中占一席地位。因为诗毕竟不是简单的生活反映,而是"生活在诗人心壁的回音"。

另一方面,朱先树反对逃避现实世界,"回到参禅诗的顿悟",追求完全没有功利目的的"纯诗"。他为传统诗辩护,但没有由此认为白描和直抒是唯一的艺术方法。他使用社会-历史这一批评方法,不认为这种方法可以穷尽新诗的奥妙,可以取代其他批评角度,可以囊括心理学方法、符号学方法、生态学方法、接受美学方法。为了弥补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不足,他在努力将社会学批评改造成审美的社会学批评。他评价部分青年诗人的创作,就不仅重视创作思想倾向--"我不相信"的主题辨析,而且分析了青年诗人创作的艺术追求,诸如"意境"和"意象群"问题、"抒情"与"思辨"问题、诗的形象运用和"变形"问题等等。由他主编的《中国当代抒情短诗赏析》及《中国当代哲理诗赏析》,进一步说明他是十分重视艺术阐释和形式美分析的。

朱先树虽有理论追求,但比起叶橹来,他的诗美感受力还不够敏锐;比起阿红、杨光治来,略输文采。但他是"上园派"的组织者,其长处在于作宏观透视,他的年度诗评从1980年坚持到1990年,后再没有出现接棒者。他做的这项工作,相当于断代诗史的撰写,有开拓意义。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朦胧诗问题论争以来,负责《诗刊》评论工作的朱先树,一直处在各种浪潮和漩涡的中心。他参加了许多重要会议,亲历了一些事件,写过不少创作现象的研究和述评文章,在诗论界代表了一种声音。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他生了一场大病,再加上诗坛也不像过去那么喧嚣,故他对诗坛热点问题的关注有所减弱。即使这样,他在这一时期写的《论新时期主潮诗歌》,仍有相当的理论自觉和深度,对他过去的诗评是一种超越。

杨光治:"热潮诗"的鼓吹者

杨光治(1938-),生于广东花县。1965年毕业于广州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1982年调入花城出版社,先后任诗歌编辑室主任、副社长和编审。著有《野诗谈趣》(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诗艺·诗美·诗魂》(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引你入诗坛》(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从席慕蓉、汪国真到洛湃--论热潮诗及其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另有《情趣诗话》、《唐宋词今译》、《绝妙好词》、《温馨的爱--席慕蓉抒情诗赏析》等。

杨光治的第一本诗评集《诗艺·诗美·诗魂》,有不少篇章是为热爱诗歌、希望提高诗歌创作水平的青年作者而写,但也有不少文章是他面对诗坛论争旗帜鲜明、尖锐泼辣的发言。

杨光治除了评论诗歌现象、诗人风格外,还对诗的本质、基本创作规律、发展动向及诗的欣赏等问题进行研究,对古典诗词的普及也作了许多努力,其系列文章《新诗的十年回顾与展望》,获得诗界广泛注意,并在《文学报》引起争鸣。

对于诗歌创作,杨光治向来坚持吸收传统而不泥古,学习"舶来"而不照搬的方针,主张以"我心"、"此时"、"此地"为立足点,"诗为当代中国人而作"。在《平静之后的思考》中,认为躺在传统上睡大觉固然没有出息,而把传统放一把火烧光则是败家子。他反对"任何诗歌都属于一定的阶级"的无"我"之论,同时反对"不屑于作时代精神号筒,也不屑于表现自我感情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的唯"我"之论;他反对朦胧到"都是西天玄妙语,凡夫俗子岂能通"的贵族化倾向,但不等于他赞成用大白话写作。

他认为鄙弃"再现"(反映生活)而崇尚"表现"(内心世界)是片面的,因为"表现"与"再现"难以区分,古代西方有过提倡"表现"的理论,我国古代也有提倡"再现"的观点。他这些论述并非没有是非感,而是有着鲜明的倾向性。对"帮"腔"帮"诗,还在1978年,他就写过《诗园絮语》等一系列大小篇什进行针砭。后来又写了一篇长文,对1979年还在片面强调诗歌创作要从属于一定的阶级和一定政治路线的观点提出尖锐的批评。当一些人在花样翻新地鼓吹"纯书面文化"、"非大众文化"即"食洋不化"的倾向时,他更是没吝惜过他的讥弹。无论是从总的倾向看,还是从具体文章看,他总是从诗坛实际情况出发,不曾含含糊糊、朦朦胧胧,而是态度率真、贬褒分明。

杨光治虽然也写过《〈人间词话〉"境界"说寻绎》。那样有深度的论文,但他毕竟不以从事纯理论研究著称。他的诗论面向现实,面向诗歌创作实际。他始终认为:"不管美学原则如何发展,研究方向如何更新,诗论的对象始终是诗。"杨光治:《现实·人生·诗的命运》,《星星》,1986年第12期。他这种观点有其针对性。因为在诗歌论坛上,出现了一种脱离诗人创作实际的"宏论"。这种"宏论",正在把新诗评论变为与诗人诗作、诗歌现象无关的东西。为了和这种"宏论"--尤其是那种根据外国文艺理论著作中的论点而勉强生发出来的观点划清界限,他不爱作纯理论的思辨,而喜欢让理论探讨和创作主体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同类推荐
  • 解放徐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徐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徐州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后来我们说

    后来我们说

    青春是什么,也许青春是我们不禁意间丢失的那块橡皮,也许是被风胡乱吹起的头发。也许是阳光从树缝里撒下,也许是河面颤抖的莲花。青春是美丽的故事,是我们说不完的诗……
  •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社会上最迷信鬼神的人,尚且只能在赛会这一日抬一回神舆。不知 那些学“声光化电”的“新进英贤”,能否驼着山野隐逸,海滨遗老,折衷一世。
  • 解密北京大案

    解密北京大案

    从《名幻杂志》为一鹤同志做责编大概有十个年头了罢。这其间,一鹤的法制纪实作品名声越来越大。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他关于某演艺圈名人案件的报导,文坛中太多起承转合,波诡云橘了。而一鹤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由一个青涩的山东汉子,引起湖北与广东两家大刊编辑的争抢,成长为深具洞察力的法坛卫士。以致他不得不承诺为放弃的一家另写两篇稿子才算平息。人类灵魂工程师,自有其独特的理想与追求
  •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可爱王妃调皮娃

    可爱王妃调皮娃

    楚墨墨,天临国丞相楚正的三女儿,性格腼腆,懦弱胆小,被人推下水…当21世纪女大学生穿越到古代美女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身为王妃,她穿越的第二天就偷了钱离家出走,闯荡江湖去了……小小片段某女遇贼:靠,这是些什么劫匪啊,一点都不敬业!肯定是山寨版的!哪天等小爷我练成武功,我一定一窝端了你们!打击盗版!某女逛青楼:某男:“楚默默!你到底是不是个女的,大着个肚子还去逛妓院!”某女:“喉什么喉!妓院怎么了,那也是公共场所,你去我就不能去?你再喉我,等我儿子出来,小心我叫他揍你!”某男:“他要敢揍我,我就揍他爹!”早想这么干了,只可恨不知道他爹是谁!某女:“靠,打不过我儿子就欺负他爹!好样的!“某女摸了摸自己的大肚子“记得你今天说的话哦,不要手下留情哦!其实我也想揍他!”某男娃:“昨晚,爹爹妈咪又打架了!唉!”某女娃:“嗯!就是!爹爹把娘亲的脖子的咬青了!我都看到了!妈咪还不让说。”某男娃:“我们想办法分开他们吧!”某女娃:“好!”夜晚,某两小孩蹲点……某爹爹:“爹爹欺负你们娘亲,是为了给你们弄个弟弟或妹妹!”某女孩:“是这样子吗?”某男孩:“……那爹爹尽管欺负娘亲好了,我要个弟弟!”某娘亲:“……”读者群:179661032~~欢迎加入哦~~~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绿茵传奇

    绿茵传奇

    少年平凡,少年很普通。可少年有梦,有梦就足够了!这一年,萧晓十六岁,他誓要成为新一代的绿茵传奇。(PS:其实我知道,像我这种新人,还写足球小说这种类型的竞技文,其实没什么人看!不过还是要感谢各位能够点击进来……然后,继续挥泪求票票,求收藏!!)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说话滴水不漏的九大隐规则

    说话滴水不漏的九大隐规则

    说话是一门巧妙运用语言逻辑的学问。一个人的说话能力,可以显示他的办事能力。口才好的人,说话说得使人钦服,往往可以很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一个人如果具有良好的说话技巧,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交友待人,或是工作创业,都一定会潇洒自如。
  • 贝多芬传(青少版名著系列)

    贝多芬传(青少版名著系列)

    在《贝多芬传》这本传记里,罗曼·罗兰以极大的热情提醒人们关注那些最不为人注意的伟人特点。贝多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展示在人们面前;贝多芬一生所展现的英雄主义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雄伟地展示出来,激励着无数的崇拜者。
  • 网游之狠角色

    网游之狠角色

    本书以武侠网游剑侠2为背景。讲述了一无名小卒成为一代狠角色的历练之路。
  • 老婆,难伺候

    老婆,难伺候

    叶晓秋,香港最大的黑帮组织麒麟门当家大小姐,一直不愿继承黑帮,直到父亲莫名丧命,且当天被同父异母的哥哥和嫂子卖给了人贩子,她一夜蜕变。当她强势归来,查清父亲的死因,她才明白原来她心目中的他居然是父亲死因的策划人。真是可笑,她甚至为了他还想要脱离黑帮。但是她带回来的拖油瓶是怎么回事?想方设法的讨好她,甚至一句话就能挑起她的怒火。片段一:“老婆,咪咪小。”褚晏指着叶晓秋的胸部,一脸的嫌弃模样。“你再说一遍。”叶晓秋凶神恶煞。“不说了。”褚晏害怕的缩了脑袋,摇着头。片段二:“老婆,送给你。”褚晏献宝般的从背后拿出一束花和一盒巧克力献给叶晓秋。“哪儿来的?”叶晓秋狐疑的看着他。“一个妹妹送的,她说今天是情人节。”褚晏老实交代,对老婆他从不撒谎。“扔了。”叶晓秋气急攻心。片段三:“先生,夫人偷潜入境被海关的警察扣押了。”褚晏从座位上弹跳而起,继而又坐了下去。“海关警察?”褚晏笑了笑。“去把海关总署的署长请过来,我们要叙叙旧。”“明白。”当晚,叶晓秋便被无罪释放且由署长亲自护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