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600000022

第22章 格律体新诗的民族性和群众性 (1)

--读《东方诗风格律体新诗选》

刘达灿

《东方诗风格律体新诗选》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以下简称《格律体新诗选》。出版后,主编万龙生在电话中给笔者安排了一篇"作文",并在几天后进行了一次面谈。"作文"虽有难度,却是笔者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质言之,对"格律体新诗"的认识,评论界不应该缺席。

万先生有志于格律体新诗久矣,他对新诗"双轨制"(即"自由体"和"格律体"双轨并行)的不懈追求,令人感动!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在格律体新诗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中,都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就。已故老诗人杨山生前转赠给我的《万龙生诗选》(作家出版社2000年),就是万先生"为20世纪的现代格律诗创作捧出的一束创作成果"(万龙生语)。当时,那还只是个人成果的一次展示。此次出版的《格律体新诗选》,则收录了43位诗人的241首作品,彰显了一个群体的实践成果。认真研读这些作品后,笔者有了这样的认识:在中国诗坛蓬勃发展的格律体新诗,已呈现独有的美学特色。其中尤为重要者,是民族性和群众性。

诗体,古已有之,却又在不断变化。刘勰《文心雕龙》曾云:"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诗经》的"四言",到《楚辞》的"六言";从比较自由的汉魏六朝"古体",到唐代定型的"近体"(格律体),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体裁形式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在不断地演变。对"诗体"的研究,究竟有无必要?有何作用?著名文艺评论家敖忠教授曾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内容都表现为一定的形式,形式为内容所决定,又对内容发生积极的反作用。因此形式的重要性是不容许忽略的......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具有民族的形式,它是文艺民族化的重要表现和标志。"在中国新诗不到百年的发展变化中,就充分表现出了这种"形式的重要性"。

新诗的"自由体",曾经独领风骚。但一些诗人、诗评家对格律体的研究和实践,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始终没有停止。从闻一多到何其芳、郭小川,再到"东方诗风"论坛,不少人的努力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十余年中,"格律体"已逐渐成为新诗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原因何在?因为它植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所以才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我们说的"格律体新诗"的民族性。

万龙生在《"东方诗风"宣言》中说:"以1926年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一文为标志,形成了新诗格律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其成果是新月派的盛行。"这就是"东方诗风"诗人们的一个民族的"根"、历史的"根"。因为闻一多代表的,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新诗流派。其中,闻一多格律体诗歌对"三美"主张的实践,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话题,我们不得不赘述几句。作于1926年4月的《死水》,后又收入诗集《死水》,是闻一多诗歌的代表作,也是格律体新诗的完美典范。在诗歌的"音乐美"中,闻一多十分强调音尺的安排和运用。所谓音尺,也就是由音节组成的音组,又称音步。说得更简练一点,一次停顿就称一个音尺或音步。音尺,又可分为二字尺、三字尺(二字步、三字步)等。在一行诗中,音尺的数量没有限制。但在一节诗中,每行的音尺数则必须相同。如《死水》的第一节: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从第一行起,后面的每行都是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因而每行的字数也相同。音尺相同、整齐,能形成诗歌的抑扬顿挫,而抑扬顿挫便能产生节奏感、韵律感,就能使"诗歌"真正按照节拍(一个音尺为一个节拍)"歌"起来。这就是闻一多对诗歌音乐美的独特理解。他这种理解的依据,来自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认识,因为古诗词大多都是能歌能唱的。同时,闻一多也常在诗歌中采用押韵和双声叠韵,来实现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就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但闻一多诗歌中的建筑美,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整齐,也有富于变化的各种形式。在他的诗歌中,《死水》符合建筑美的要求,《发现》、《洗衣歌》也同样符合建筑美的规范。

《东方诗风》论坛的诗人们,从理论的突破到创作的实践,有几个不可或缺的"领军"人物。其中,万龙生、王端诚、程文、孙逐民、沈用大、王世忠、齐云、宋煜姝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贡献。万先生提出的格律体新诗的"三分法",即整齐体、参差体、复合体,是对前辈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格律体新诗选》里,诗人们对"三分法"的创作实践,表现得淋漓尽致。试举几例如下。如整齐体的五言二步式,有万龙生的《赋得腊梅南山》:"腊梅的季节/上南山来吧/这里多芳树";《重庆沙坪坝红卫兵墓》:"花儿凋谢了/是雨打风吹/青年的横死/为什么为谁。"齐云的《蓝色的梦》:"我梦见地球/是一滴泪水/无数的鱼儿/游在泪水里"。整齐体的六言二步式,有王端诚的《饮茶长江畔》:"舀两瓢长江水/煮一壶春日茶/听浪涛似古琴/看烟波如名画。"七言三步式有万龙生的《狗年随想》:"狗有太多的优点/人对狗热烈赞叹//狗有太重的奴性/人对狗热烈呼唤//为人是多么艰难/徘徊在狗狼之间。"其他如六言三步......直至十三言五步式、变言等步整齐式、变言变步整齐式等等,丰富多样,不再一一列举。

我们有必要看看《格律体新诗选》中的参差体。如万龙生的《重庆"棒棒"》:"两根绳绳,一根棒棒/便是我全部的家当/离乡背井,爬坡上坎/我一颗汗水摔八瓣。"又如宋煜姝的《为伊消得人憔悴》:"就瘦成西窗下/那杆凤尾竹吧/你来了/赠你同一首诗中一阵细微的歌声。"再如武延霞的《爱的境界》:"有些话/我们不说/为减轻彼此的负重//有些话/我们要说/以晴朗彼此的天空//有些话/说与不说/都已在彼此的心中。"这是些"基准诗节",同一首诗中各节完全对称。我们还有必要看看复合体。

如丁鲁的《天鹅飞走了》:"白色的天鹅,你在哪里啊--/天鹅永远地飞走了/金色的云彩,你在哪里啊--/云彩被狂风吹走了",第一节节内参差对称,后面三节又是整齐的。又如万龙生的《多米诺骨牌》:"有一种骨牌叫多米诺/倒下了一块/其他的也不能站着......//你只要轻轻吹口气/就倒下我的多米诺/无须打什么迂回战/我对你设防干什么。"这首诗的前两节参差对称,第三节整齐,合起来全诗就形成复合体。在复合体作品中,我们还可以列举宋煜姝的《天鹅之死》、沈用大的《诗人闻一多》、邓子佚的《行囊》、王民胜的《倔强与温柔》、张先锋的《写于一个乡村教师的追悼会》、余小曲的《叶子十四行》等等。

敖忠教授曾说:"植根于民族生活土壤中的文艺,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必然形成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民族形式便是这种民族文学艺术传统的具体内容之一。"在自由诗面临困境的时候,格律体通过创新,并不断取得大众认可,这是因为在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中找到了"位置"。

"东方诗风"论坛的三位理论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分别提出了格律体新诗的三种理论,即万龙生的"无限可操作性";程文的"完全限步说";孙逐明的"对称原理"。这些理论,既是对前辈成果的继承,更有发展和创新。本文试对"无限可操作性"进行解读。

同类推荐
  • 走进格林童话

    走进格林童话

    本书对格林童话在德国的诞生追本溯源,捋清它在中国的特殊读者群--译者的不同接受与传播历程,分析研究由格林兄弟创建的“童话范式”,并深挖儿童文学背后更深层的秘密,拓展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空间,促进儿童文学研究的深化,重新架构儿童文学理论风景,提升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地位。
  •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丛书以探求万事万物的知识为切入点,浓缩了读者应该知道的中外文史知识精华;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资料,对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逐一展开,娓娓道来;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内容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学人物、文体知识、神话传说、语言文字、俗语谚语、教育常识、新闻出版、称谓官衔、艺术、节日民俗、饮食、天文历法、山川地理、经济科技、邮政交通、竞技体育、历史知识等方方面面的文史知识。
  • 倒着写的故事

    倒着写的故事

    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倒着写的故事》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寓意深刻。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这些作品内容丰富,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涉及面广,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像他们一样:成长·学习·创新

    像他们一样:成长·学习·创新

    本书以成长、学习、创新为主题,总结了各行各业优秀楷模的杰出事迹,撷取了他们的精彩语录,并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及职场定位书写了具有针对性的职场感言。
  •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热门推荐
  •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身为晚清重臣,他顺应时代需求,创办湘军,开创了书生治军的先河;他在清朝官场风风雨雨几十年,始终屹立不倒;他专修朱子理学,成为清朝最后一个理学大师;他提倡立志高远;做人唯诚信二字而不立;他始终认为,凡事要亲身入局;言行要谨慎;在日常的处世中,更要藏匿自己的锋芒,避免过于暴露自己。他的这些观点、做法,让他在宦海沉浮的世界里游刃有余,终得善终。本书虽然是一本传记,却也突出了曾国藩的为官之道和治军思想,从这两大方面辅助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揭开曾国藩成为晚清名臣乃至中国封建史上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捕鬼师

    捕鬼师

    沉寂于大陆中的秘法修行者,统治了秘法大陆的人群,他们,有着一个很是平凡的名称——捕鬼师。虽然这群人的名称有些俗气,但却也正是他们,才能在鬼怪盛行的异界,为人类打下了强者这一称呼。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深宫:浮生梦

    深宫:浮生梦

    人生,一场梦。一道宫门,两个世界,高高宫闱里的人们又是怎么样的活法,他们的姐妹情深,兄弟手足,又该何去何从?心有所属,是否有处安放……
  • 娘子,为夫被人欺负了

    娘子,为夫被人欺负了

    婚礼大堂“我叫龙卓越,以后可以跟你做好姐妹吗?”男子眼中晶亮的光芒闪烁,恐怖丑陋的脸上布满了令人寒碜的笑“真的可以和你做好姐妹吗,太好了,小越越。”女子掀起红盖头,倾城惊艳的容颜满是激动的握住了他的手,左右摇晃“…”参加婚礼的众人齐齐雷倒!◆颜暖空越了,醒来正在大红花娇里头,被人设计嫁给传说中半人半妖,容貌似鬼魅般恐怖的傻子。可是,她新房里这个似从画中走出来仙人般的男子是哪个?人家穿越当王妃,斗姨娘,训小妾,整恶夫,活得风生水起。她也穿越当王妃,却与自个的王爷夫君在拜完堂后成了好姐妹。人家夫君拿的是刀枪剑棍,武功天下无敌她家夫君拿的是绣花银针,绣技天下无双人家夫君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她家夫君则是水做的,手中的帕子换了一块又一块,整日一副梨花带雨状:“娘子,为夫被人欺负了!”◆某夜醉酒“呜…呜呜呜,你可恶,昨晚欺负人家,呜呜呜。”某男躲在床角,咬着被子,俊美的脸上泪珠儿滚落,楚楚动人“月月,放心,我会对你负责任。”某女拍着他抖动的肩,欲哭无泪,貌似她才是吃亏的那一个“真,真的吗?你保证以后只对我一个好,只疼我一个,只看我一个?”“我保证,以后只疼越越,只看越越,只对越越好。”某女指天发誓,却有种怪怪的感觉,好像被人给下了套她没有发现,那躲在角落里小媳妇似的某男,氤氲雾气的眸底闪过一丝狡黠◆他,单纯,无辜,爱哭是他的表相,实则腹黑至极,实不实蹭在她的怀里占尽便宜她,装巧,卖乖,爱笑是她的武器,实则嚣张狂妄,保护夫君成了她人生道路上的头等大事她护他,疼他,罩他,她的男人,只有她欺负的份,谁敢动他,找抽他宠她,爱她,腻她,他的女人,只有他宝贝的份,谁敢觊觎,找死本文宠文,一宠到底,温馨无限
  • 私奔者

    私奔者

    本书是海男文学第二卷。边陲,高原,云南丽江的所在,海男作品的一个大的地域与人文背景。由于高原,它洋溢着神秘,且注定要演绎香格里拉的传说。于是,回归现实,这里的男女就生活得异常生动。他们的行为拙朴、灵动、有些古老的色彩斑谰,又用一种全开放的姿态走向现代。这里最动人的应是海男讲述的一个个曲折动人情欲横生的男女故事。
  • 夜游者

    夜游者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 光荣的草原

    光荣的草原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