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300000006

第6章 试析何其芳翻译诗歌的深层动因

熊 辉

何其芳是中国现当代诗歌史上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和理论早已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对象,但他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翻译德国诗歌的现象却很少进入人们的视野。尽管何其芳的译诗严格说来"译笔还未臻熟练,译出的还没有来得及加工定稿,可以说是半成品", 但他的翻译行为以及翻译作品已然成为一种文学现象,对其加以考察研究也就相应地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何其芳翻译外国诗歌始于"文革"发生之后的1974年前后,他一边自学德语一边翻译德国诗歌。由于疾病的干扰,部分译诗还没有来得及完全定稿何其芳就离开了人世,他的译诗稿在生前没有公开发表,去世之后由牟决鸣、谭余志和卞之琳等人收集、整理并校对出"成品"才得以公开印行。根据1979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何其芳选集》第三卷中选入的译诗和1984年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何其芳译诗稿》中收入的译诗统计,何其芳面世的译诗共计57首,其中海涅的诗歌47首,维尔特的诗歌10首。何其芳面世的译诗有26首是对不公平的社会现象的抨击,有11首表现顽强的战斗/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有10首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环境的诉求,有10首是表现内心的孤独和对真诚人际关系的吁求。

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和译者自身外语水平的局限,何其芳的这些译诗总体来讲算不上"杰作",但他抱着十分虔诚的译诗态度,克服了超出常人想象的种种困难,为我们呈现出自成特色的译诗作品。具体而言,何其芳的译诗注解详细,很多时候超过了正文的篇幅,这有助于读者对译作的理解,是一种对原作者和译语国读者负责人的翻译态度。例如《谒见》这首译诗,译者何其芳为了让读者明白这首讽刺诗所叙述的故事,在译诗后面加了详细的说明:首先是从德国的历史中去寻找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Friedrich Wilhelm Ⅳ)谒见民主主义诗人格奥尔格?赫尔韦格的真实事件,然后再引用海涅写赫尔韦格的另一首诗《给格奥尔格?赫尔韦格》来说明这个历史事件。 加上这些注释之后,读者再次阅读这首译诗就会具有现场感,更容易把握原诗的讽刺效果。

何其芳懂英文并能阅读法文,但他却选择了自己当时并不擅长的德语诗歌作为翻译对象,这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有人认为何其芳翻译德国诗人海涅和维尔特的诗是出于学习德文并最终达到"能直接读懂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的目的,"又因文学创作书籍似乎比政治理论书籍好读一些",于是他选择了海涅和维尔特的诗;之所以选择这两位诗人,是因为他们都是德国民主主义战士和无产阶级诗人,前者曾受到恩格斯的赞扬,后者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亲密战友。 对何其芳为什么会选择海涅和维尔特的诗作为翻译材料,上面的言论无疑是合理的,但没有充分说明译者的主观意图。宏大的"无产阶级"立场也许会成为何其芳选译海涅和维尔特的动因,但译者个人的主观情思和审美取向会最终决定他对外国文学的选择和翻译,何其芳翻译德国二诗人的原因远不止这么简单。

翻译外国诗歌可以代替诗人的创作,从而达到抒发译者自我情感的目的。"文革"期间,何其芳等"牛鬼蛇神"完全失去了创作和发表诗歌的权利,哪怕是歌颂主旋律的作品也找不到发表的地方,这等于完全剥夺了部分受到批斗作家的创作自由。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很多作家纷纷"转行"干起了消闲的杂事,何其芳"写诗歌唱'北京的早晨'、'北京的夜晚',也无处发表。到'批林批孔'的一九七四年,他显然跟多数人一样才清醒起来了。......开始热心译诗。" 所谓的"清醒起来"就是意识到自己再也没有创作的权利和自由。

但内心强烈的时代情感总得找到宣泄出来的适合通道,因此何其芳翻译外国诗歌的目的不在于了解外国诗歌本身,也不在于要学好外文,而在于借助部分外国诗歌来表达他在特殊时代语境中不能抒发的某些情感,这也是他为什么会不顾及学习外语的难处而执意在年老后从事诗歌翻译的目的所在。卞之琳在谈及何其芳的诗歌翻译活动时说过这样的话:"我了解译诗的苦处,但是其中也自有一种'替代性乐趣'。其芳原先能读英文,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也能读法文,他可没有对我讲过他也译过诗。到'文化大革命'末期,他忽然热心译诗了,这大出我的意料之外。" 这段话表明何其芳之所以排除学习外语和翻译的"苦处"而开始译诗,主要还是在于他力图用翻译来替代创作,在"共名"时代表达自我内心的"无名"情愫。在"文革"十年的动荡岁月里,何其芳等文化人被关进"牛棚",受到了轻重不等的批斗,白天被楸去批斗,晚上拖着沉重的步伐和心理负担回家,抒发自我想法和情感的空间遭到了无情的挤压,于是转而翻译那些抨击现实、追求自由和光明的诗篇来表达自己被压抑的情感。

何其芳的大部分译诗贴切地表现了他在"文革"期间的生活境遇。诗人曾经的生活就像"快乐的小船",他和朋友们"坐在里面,无忧无愁。"但后来"小船破裂","朋友们不会游水脱险,/他们在祖国沉没灭顶"。《生命的航行》这首译诗不禁使人想起 "文革"期间,何其芳以及很多朋友被卷入了一场政治波涛中,昔日安宁的生活不复存在,"天空上最后的星星昏暗",有友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这个残酷而无奈的灾难岁月里,何其芳与海涅一样,只能独自反复地感叹:"故乡多遥远!我心多抑郁!"《坐在渔舍旁边》表现了诗人的生活际遇,而何其芳自己就像诗中的"海员"一样,"在天空和波浪间生活/在恐惧和快乐间飘荡",但最终"天色已完全黑暗",生活陷入了黑暗和迷茫之中。

"文革"是一个人性泯灭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下滑得亲人和朋友不敢公开相认,《我们从前是小孩》这首译诗是对纯真童年和亲密友情的追忆,诗人"感叹在我们的时代/一切比现在都好",感叹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爱情,忠诚和信仰/怎样从世界上消失掉",不正是何其芳观察到的人际关系的写照吗?《给格奥尔格?赫尔韦格》这首译诗1979年收入何其芳选集的时候译名是《给一位政治诗人》,是对德国革命诗人赫尔韦格(G·Herwegh,1817-1875)的赞美,他就像是一只"铁的云雀","向着神圣的阳光高飞"。何其芳翻译这首诗歌,与他在苦闷的时日里看不到生活的曙光有关,他需要借助赫尔韦格这样的进取精神和乐观情绪,达到和海涅一样的期盼:"德国真的已春暖花开"。

译诗《巴比伦的悲哀》中,当死亡在召唤诗人的时候,他给自己的亲人和妻子说愿意在"野树林"和"茫茫大海"上生活,尽管这些地方充满了野兽和怪物的凶险,但"比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点,/我相信,还没有这么大危险!"。何其芳1974年2月在翻译这首诗的时候情绪非常激动,他几乎进入了和海涅相同的情感体验中,他在"译后记"中这样写道:"为此诗所激动,突然心跳过速,后转为心绞痛,又服利眠宁,又食硝酸甘油片,又折断亚硝酸异戊酯一枚,吸其气味,折腾约办小时始好。" 因为翻译一首诗歌而激动得如此"惨烈",足以见出何其芳对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具有深刻的体认,德国诗人海涅曾经的生活遭遇以及对周遭生活环境的描写此时正好契合了何其芳这个东方诗人在"文革"期间的生活体验,于是何其芳几乎一夜未眠地将其翻译成中文,借助这首译诗来表达自己对苦闷现实的控诉。

何其芳选译的诗歌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但另一方面也受了他本人诗歌风格的影响。"其芳最初发表《预言》一类诗,还显出他曾经喜爱神话,'仙话'的浪漫遗风。一九三六年在莱阳写诗,诗风又有了新的变化,转趋亲切,明快,不时带讽刺语调,虽然他没有海涅有时候表现出的调皮、泼辣。这倒正合海涅早期和后期诗的一些特色。所以他晚年对海涅诗入迷,完全可以理解。" 诗歌翻译活动是复杂多变的,现代译诗对中国新诗文体观念的践行除了客观原因之外,也与译者的主观审美趣味密不可分。译诗过程中的创作成分会让外国诗歌被动地跟随译者的意愿去实践或试验中国现代新诗的文体主张,这就出现了闻一多、卞之琳与何其芳诸君借助译诗来检验诗歌形式主张的特殊现象。

值得提及的是,在新文学运动早期,很多先驱者力图通过翻译诗歌来证明新诗形式自由化和语言白话化主张的合理性,为新诗理论的"合法性"寻找证据,这种主观愿望也是导致现代译诗践行中国新诗文体观念的重要原因。比如出于早期新诗语言观念的诉求,胡适、刘半农等提倡白话文运动最有力的人翻译了很多外国的白话诗,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宣称只翻译外国的白话诗,但他们对外国白话诗的偏爱透露出其希望依靠译诗来证明新诗语言观念。在译作《老洛伯》的"引言"中,胡适道出了翻译苏格兰女诗人林德塞(Lody A. Lindsay)作品的主观原因--该诗的语言带有"村妇口气",是"当日之白话诗", 因此翻译该诗可以支持中国的白话文运动,可以为胡适提倡的白话文运动提供有力的证据。

同样,何其芳翻译海涅和维尔特的诗歌作品也是要为自己的格律诗主张寻找证据。何其芳晚年开始翻译海涅、维尔特等人的诗歌,其译诗大都采用了格律诗体,究其原因,卞之琳做了这样的说明:"何其芳早年在陕北编选过陕北民歌的,1958年应刊物约稿,写一点关于诗歌发展问题的看法,并不反对民歌体,只因谈了新诗的百花齐放,重提了建立新格律诗,接着受到无知的'围剿',他从不服气。现在他埋头从事海涅诗、维尔特诗的翻译工作,如被人说是暗中做'翻案'工作,实际上也何尝'翻'什么'案'!他只是在译诗上试图实践他的格律诗主张。" 何其芳的现代格律诗"在格律上就只有这一点要求:按照现代的口语写诗,每行有整齐的顿数,每顿所占时间大致相等,而且有规律地押韵。" 以他翻译的海涅的《给格奥尔格?赫尔韦格》一诗为例:

赫尔韦格,︱你铁的︱云雀,

带着︱铿锵的︱欢呼,︱你豪迈

向着︱神圣的︱阳光︱高飞!

冬天︱真的︱早已︱衰颓?

德国︱真的︱已春暖︱花开?

何其芳的译诗采用了abccb的韵脚安排,除第一行诗之外,每行诗有四个顿数,基本实现了他"整齐的顿数"及"有规律地押韵"的格律诗主张,因此卞之琳说何的译诗是对他格律诗主张的实践,这个评价是有据可循的。总体而言,在何其芳所翻译的诗歌作品中,除《赞美歌》一首采用的是散文诗形式之外,其余的基本上都采用的是形式整齐的格律体或半格律体,具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

从翻译德国诗人海涅和维尔特的作品到借助翻译来表达自我情感并践行格律诗主张,诗歌翻译和创作的关系在何其芳身上体现出交互影响的变奏曲。从抒发生命个体情感的角度来讲,何其芳的诗歌翻译正好符合了其创作的动因,在一个被迫"失声"的时代,他正是借助这些译诗完成了自我心灵的书写。当然,对何其芳译诗的研究还有待我们从社会文化、人物心理以及时代语境等方面入手作更为详细的研究。

同类推荐
  • 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推出这部文集,一是要让宝贵的财富得以传承;二是要激励后来者奋发有为;三是在感恩中前行。
  • 毅力·一千零九次拒绝

    毅力·一千零九次拒绝

    “只有努力才能成功”这样的通俗哲理想必已经被无数人否定过了吧!而否定的根本就在于努力通往成功的那座桥梁被大多数人忽略了,这座桥梁就是毅力。或者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说得完整点、富有逻辑点,“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成功!”而“不断地”这一形容词背后所包含的不正是毅力和坚持的重要性吗?
  • 人生大策略

    人生大策略

    胡适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在胡适大量的著术中,编者取人生问题这一角度,选编了一本这样的书,旨在使读者通过这些文章对胡适的人生观有一大致了解,也可从中引出些微镜鉴。本书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再至暮年为主线索,插入人生各个阶段的重大问题,共分为“树头铜钲”等六节,每节标题为编者所加,这样分类罗列的编排,其区区用心唯在便于阅读。
  • 谁在摆渡那份刻骨铭心的爱

    谁在摆渡那份刻骨铭心的爱

    彼此欢愉,只是时空不对,谁心里没点乱七八糟的爱呢?也许你爱上过这样一个人,千回百转,无法泅渡;当然,到最后才发现爱上的只是心目中的幻想;也许她爱过那样一个人,也会有幸运的,不偏不倚,眼眸对接,青春的日子,烟花烂漫。不管怎样,那些曾经的青春和爱恋,默默关注,都随着时光愈走愈远,只是记忆是个奇怪的机器,偷偷喜欢,走过就会被铭刻,被祭奠
  • 宠爱

    宠爱

    有浪漫唯美的理想主义,作者胭脂泪是不折不扣的“荣迷”,还有文化女性所持有的孤芳自赏的些许刻薄,在这一切之上,还添加了肆无忌惮,展现出一派纯净的懵懂天真!文字中,热情与冷漠,肆无忌惮的豪迈与真挚,肆无忌惮的诱惑与风情,华丽精致、滴水不漏、刀枪不入的表象下,无处不在,在作者的文字中,有女性的细腻唯美,有旁若无人的自恋,有贵族气息浓郁的都市风情,更有悲天悯人的人文真情,在她的文字中,尤其是书中的多个影评,有雅致的书香,诙谐的调皮;自然的坦荡,奔放的豪迈,她的文字,读起来优美酣畅,自然真实
热门推荐
  •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最伟大、最高尚、最科学、最有力量的思想。本书是对经典的浓缩,是对大师的一种怀念。精心选取了人文类、宗教类、管理类、哲学类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经典,记录了世界思想史上的每一个脚步,是大师智慧精华的缩影。内容精彩,版块丰富,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品读。
  • 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

    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

    承载着三千年华夏历史的《史记》,全面地展现了帝国的治乱兴亡、朝代更替、庙堂权术、江湖生存的原始形态,贯穿其中的则是智谋、心力、情感、品质等人性文化的潜规则。知源流,明因果,识人性,观成败,历史的经验正可以用来弥补人性的弱点,让我们游走于世情的边缘,寻找属于自己的心路历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授权交办的艺术:中层管理者必知的带队伍诀窍

    授权交办的艺术:中层管理者必知的带队伍诀窍

    众所周知,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他们处于“上传”和“下达”的枢纽位置,企业的高效运作离不开他们。而像发动机的活塞一般不停运转的中层管理者,出现的问题也是最多的,要想让许多问题简单化,中层管理者就必须学会授权,该放手时就要放手。授权是一种技巧,授权更是一门艺术,本书阐述的这些最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保证授权交办收到很好的效果。中层管理者掌握这些管理智慧,可以让自己的业绩不断提升,可以让自己的事业更上层楼。
  • 宰相家的大小姐:诸葛瑾明

    宰相家的大小姐:诸葛瑾明

    穿越到了一个历史上不存在的朝代,那人便是我——诸葛瑾明。当朝宰相家的千金大小姐竟然是个又傻又哑又肥的女子?而这样的女子竟然被皇帝赐婚给当朝的镇国大将军,他可不是省油的灯,能屈就娶回家吗?在政治的赐婚之下的婚姻,他们之间会发生爱情吗?
  • 匿名时光机

    匿名时光机

    从高中开始就被称为“小柯南”的欧若紫,进入云上学院的第一天,就和最大校董的儿子段琉川结下了梁子。学校突然发生偷窃事件,段琉川自告奋勇调查真相,并请欧若紫协助调查。在段琉川许诺了她三个条件后,欧若紫答应帮忙。有了欧若紫的协助,偷窃事件圆满解决,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偷窃事件结束之后又发生了一连串的事件,并且都与一个署名为“Z”的人有关。欧若紫与段琉川欲找出这个人,但每当有一点点线索的时候就断了……欧若紫能否找出真正操纵事件的人?她与段琉川之间的感情,又会发生一些怎样的变化呢?
  • 鬼马宝宝:娘子矜持点

    鬼马宝宝:娘子矜持点

    “男神,已经去使者行宫了。几年后宝贝看着再次怒火中烧的爹爹,他发誓一定要改掉她的男神病他脸色阴沉的往行宫走去,那个该死的女子竟然跑得无影无踪。气的他发誓,就算抬她尸体也要抬回来。“爹爹。,放心吧!我会乖乖跟你走的。娘亲听说几国的皇帝很帅,“朕要了的女人,看谁还敢接手。”他的怒火只换来她纯洁的一笑。”一个转身在他帝后大婚之时,小人儿的眼睛中散发着浓浓的狡猾。”
  • 权倾天下:誓娶冒牌王妃

    权倾天下:誓娶冒牌王妃

    穿越?牛肉丸子能噎死人?她见识到了!一穿越居然跟这个痞子王爷有扯不清的关系,老天还有太子,简直是没大脑。娶她?做梦,她是那么好娶得吗?等着吧!莫名其妙成了晋王的未婚妻,太子还想娶来做小妾?看她的样子跟狐狸精扯得上联系吗?当她白痴是不是?在现代都不做人小三,到古代还要做小三?想得美!看她怎么玩转古代!
  • 火爆王爷下堂妃:替嫁小丫鬟

    火爆王爷下堂妃:替嫁小丫鬟

    “王八爷,你……给我滚!”火爆王爷步步紧逼,她险些丢了命。他是八王爷,不是王八爷!这死女人!“女人,装什么清高,竟然敢替嫁进我王府,不就是为了引本王的吗?”他残忍的笑容凝固在唇角,看着她满身的青痕……自此那一刻,她决定要报复他。传言这王爷杀人不眨眼,怪不得将军府的小姐誓死不嫁,却让她从将军府替嫁过来了,果然是杯具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