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300000017

第17章 何其芳的现代格律诗理论及其深远影响 (1)

万龙生

今年是何其芳先生诞生100周年,为这样一位卓有建树的文学家,开展纪念活动,认真学习、消化他的丰富遗产,完全必要,很有意义。尤其是由于"何其芳现象"概念的提出,对他后期的成就存在研究不够、评价不足的状况,我以为有失偏颇,不但对何其芳有失公允,而且有碍于文学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所谓"何其芳现象",何休先生是这样概括的:纵观何其芳整个一生的文学活动,可以1942年文艺整风为分界线,划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作为诗人和散文家,作品中的个人抒情色彩即创作主体性都一样浓厚,作品都同样富有感染力,取得了读者公认的突出成绩,而1942年以后,何其芳成为了一位新起的革命文艺理论批评家和国家一级文学研究所的主持者,在其对"政治"与"文艺"的艰难选择中,充满了内心的矛盾,文学"主体性"即个人话语权严重失落,致使其创作上走下坡路而难以为继,文学理论批评上也只能得失参半,教训多多。 这大体上是准确的。

不过,"难以为继"与"得失参半"也不能一概而论。例如,他后期为实践自己的格律体新诗理论而创作的《何其芳诗稿》并非一无可取,例如受到批判的《回答》就是当时知识分子生存状况的真实反映,而且晚期的诗词创作则宜以开拓新路视之 ,其为继续探究新诗格律而得来的德国诗歌译作也不无价值。其文学理论批评的得失如何分别估计,同样不能简单从事,需要具体分解。在这个方面,我尤其觉得何其芳关于现代格律诗理论,后来由于政治的原因而遭到扼杀,以至成为禁区,就更有必要重新估量。本文试图就何其芳提出这一理论的意义其产生的影响做一些论述。

《关于现代格律诗》解读

(一)

朱自清先生1935年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新诗集》撰写《导言》,指出新诗第一个10年中格律诗派与自由诗派、象征诗派三分天下的事实,充分肯定了以闻一多为代表的格律诗派的业绩。其后,随着"新月派"的瓦解,"格律派"逐渐沉寂无闻,自由诗成为主流形式。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对民族性的普遍关注,新诗的形式问题又开始显得突出。何其芳是在这个方面考虑得最多、最深,并且伴以实践的一位诗人、理论家。他写了一系列文章来阐述自己建立现代格律诗的观点,其中最系统的《关于现代格律诗》成为闻一多《诗的格律》(1926)以来,对于新诗诗体建设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

何其芳对中国现代白话诗歌形式的思考在195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集中体现于1954年发表的《关于现代格律诗》一文。此文的意义在于:

一、首先提出了"现代格律诗"的命名,而且得到公认,运用多年。这具有首创之功。因为此前谈论、研究新诗格律都没有给予一个确切的名称,形成一个科学的概念,必然会带来诸多不便,比"名不正言不顺"尤甚。稍前,在《关于写诗和读诗》中,他指出"虽然自由诗可以算作中国新诗之一种,但是我们仍很有必要建立中国现代的格律诗。" 而此文一开始就去掉了那个"的"字,形成了一个崭新的诗学术语。这样,现代格律诗就在时代上与中国古典诗歌,在有无格律上与新诗中的自由诗区别开来,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地位,从而纠正了新诗是自由诗的错误观念。这无异于在诗的家庭里上了正式"户口",其意义自然不可低估。

二、本文论证了中国现代需要建立有别于诗词曲的崭新的格律诗的理由:

首先针对一种"无须乎"的观点,解决可不可以从形式上对诗歌进行分类的问题。何其芳指出,这是符合中外诗歌客观情况的,"并没有什么不妥当" 。在此基础上,再花较多的笔墨,着重解决"必要性"问题。他从以下几个方面,令人信服地得出了"主张建立现代格律诗的理由":

一是基于"中国的和外国的古代的诗歌,差不多都有一定的格律"这一事实,他认为"没有很成功的普遍承认的现代格律诗是不利于新诗的发展的",这是从诗歌传统与发展态势着眼;

二是"虽然现代生活的某些内容更适宜于用自由诗来表达,但仍然有许多内容可以写成格律诗,或者说更适宜写成格律诗",这是从表达内容的需要着眼;

三是"很多读者长期地习惯于格律诗的传统,他们往往更喜欢有格律的诗,以便反复咏味",这实际上触及了长期形成的民族欣赏惯性,从接受美学、文艺心理学的角度论证建立现代格律诗之必要。

反观现实,何其芳便对当时的诗歌生态提出了问题:"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适合它的"现代语言的规律的格律诗,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健全的现象,偏枯的现象。"并进而指出:"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不但我们总会感到是一种缺陷,而且对于诗歌的发展也是不利的。"这一缺陷的弥补,这种"偏枯"现象的纠正,关系到诗歌发展的前景!

遗憾的是,虽然从那时到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种"偏枯的现象"虽然有所缓解,但是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还需要期以时日。

(二)

建立现代格律诗的理由阐述清楚了,接下来的问题当然是格律诗与自由诗究竟有什么区别?何其芳给出了简单的回答:"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格律诗的节奏是以很有规律的音节上的单位来造成的,自由诗却不然。"至于押韵呢,二者的区别"并不在于押韵与否,而在于押韵是否也很有规律。"这样,格律诗就与自由诗划清了界限。

但是,在这两点上,同样是格律诗,现代格律诗与古代的格律诗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换言之,我们要建立怎样的现代格律诗呢?这就比解答上面的问题困难得多。

何其芳的策略是,首先弄明白古诗的节奏,"是以很有规律的顿造成的"。他举出五、七言诗的实例说明,"顿是音节上的单位,但它和意义上的一定单位(一个词或者两个词合成的短语)基本上也是一致的。"而词呢,有两种情况:上阕与下阙的句法和韵式完全一致,形成规律;上下阙不完全一样而略有变化的延期,或者并不分为对称的两部分的,看起来好似自由诗,但是必须按照固定格式填写,写起来却比五七言诗更加困难。因为当时有人以五七言句式试验新格律,何其芳指出,因为古代五七言诗是建立在文言的基础上,而"现在的口语偶却是两个字以上的词最多",要用这种句式"充分地表现完美今天的生活"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所以,何其芳对以五七言句式为基础建立新诗格律的主张,明确地宣布:此路不通!附带说一句,因为这涉及同样以五七言句式为主的民歌的局限性,也就为日后横遭批判埋下了祸根。

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说是排除了一个障碍,这下可以进入核心问题了,即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现代格律诗。何其芳以闻一多的作品为例,重点说明"为了适应现代口语的规律",即以双音词为主,每行的顿数基本一样,又基本上以双音词收尾。而对押韵的必要性也谈了两条理由:"一是我们的语言里同韵母的字比较多;二是我们过去的格律诗有押韵的传统。"前者为语言的特点和优势所决定,后者关乎传统的继承。我想还可以补充一点,这是许多诗人切身体会到的,即音韵有助于诗思的展拓。有的古人偏好"险韵"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何其芳把现代格律诗应该具备的条件或曰必须达到的要求归结为两点:"按照现代的口语写得每行的顿数有规律,每顿所占的时间大致相等,而且有规律地押韵。"由于他看到新月派时期强求每行字数一致形成的弊端,也确实认为"用口语来写诗歌,要顾到字数的整齐,就很难同时顾到顿数的整齐",所以,他就只强调了顿数的整齐,而允许在顿数整齐的前提下字数有所参差。

值得引起充分注意的是,何其芳并不绝对地强求"顿数的整齐",而是指出一首诗中每行顿数可以有3、4、5顿几种基本形式;而且如果有必要,顿数也是可以有变化的,只是"在短诗里面,或者在长诗的局部范围内,它应该是统一的。"实际上,这是为新时期格律体新诗的发展预留伏笔。

还应该注意的是,何其芳的现代格律诗理论并不是凭空得来的,他一方面总结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验,另一方面还总结了新诗早期"格律派" 的经验。不过他在总结闻一多的不足时,不恰当地使用了"形式主义"的武器。如果说闻一多在肯定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方面做得不够,那么,何其芳在形式对于内容所起的能动作用缺乏认识:对于闻氏发现的诗的"建筑的美"的否认也显得草率。他更没有认识到就诗歌而言,其"有意味的形式"也是它的内容的有机部分。笔者在多年后阐释闻一多《诗的格律》时,针对闻氏批驳的讲究格律会毁坏诗人灵魂的错误观点就曾说过:"把形式与内容对立起来,不讲统一是完全违背艺术辩证法的。只有躯壳,没有灵魂,就是行尸走肉;而只有灵魂,没有躯壳,便是孤魂野鬼了。"

(三)

何其芳《关于现代格律诗》一文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其来有自。他自己的早年创作就受过新月派的影响;1950年3月10日,《文艺报》就辟出专栏,就"新诗歌的一些问题"开展笔谈,参加的诗人达十余人,关注新诗的形式问题,形成了主流倾向。肖三批评自由诗"自由"到"完全不像诗"的地步,田间明确地提出"要注意格律,创造格律",袁水拍提出"新诗歌最好要建立起一个形式来" 。

嗣后,于1953年12月-1954年1月由中国作协连续召开了3次有关新诗形式的讨论会,参与的诗人、理论家之众空前未有,可以说囊括了诗界精英。这场讨论的主要倾向是新诗应该走民族化的道路,从不同的方面就此进行探讨。连一向主张诗的"散文美"的艾青都提出了著名的新格律诗定义:"要求每一行有一定的音节,每一段有一定的行数,行与行之间有一定的韵律。" 何其芳的《关于现代格律诗》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产生的,并且成为新诗格律理论的重要文献。如果追溯得更远,其实,这也是何其芳关于诗歌形式长期关注、思考的继续与深化。早在1944年,他就在《谈新诗》一文中谈到自由诗的弊端是"最容易流于散文化",不为广大群众所适应,因而对其产生了"怀疑"。

本来,可谓"形势大好",然而不曾料到,1958年的一场"新民歌"风暴使诗歌界注重形式和格律建设的倾向发生了逆转,只因为何其芳曾经论述古诗和民歌的"三字尾"句型在反映新的社会生活上有所局限,就招致劈头盖脑的围攻。据何其芳自己的梳理,大帽子竟达十三顶之多! 值得钦佩的是,他并没有被汹汹气势压倒,而是以非凡的勇气据理力争,笔战"群儒",写了长文为自己辩护,建立中国现代格律诗的主张不仅没有丝毫的动摇,而且毕生持守自己的信念。尽管从总体而言,实践不算成功(这有包括思想、生活在内的原因),但是直到晚年,他还通过德语诗歌的翻译进行现代格律诗的试验。这样的精神,这样的学术操守,是学界许多人望尘莫及的!

当然,毕竟人强不如势强,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中,他的现代格律诗理论只能从此束之高阁,被打入冷宫,直到多年以后,才能重见天日。对于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一场悲剧。

《关于现代格律诗》的深远影响

(一)现代格律诗前期

令人欣慰的是,尽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何其芳建立现代格律诗的努力因触犯民歌受挫,那场批判之后,连"现代格律诗"这一术语也几乎消失,但是其影响仍然顽强地存在。究其原因,是因为他的理论是符合诗歌发展规律的,符合中华民族悠久传统的。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还是有诗人愿意根据这一理论进行创作,并且出现了若干基本成型的现代格律诗作品。这些诗人中,闻捷是最杰出的代表。本来他的成名作《吐鲁番情歌》和《果子沟山谣》就因为深受新疆民歌的影响而带有格律化倾向,他访问巴基斯坦所写的诗集《花环》就更是一部自觉采用了现代格律诗理念的成功之作。例如其中的《款待》就是每行九言四顿,由三个四行诗节组成。且看首节:

按照-部落-古老的-遗风,

宰羊-款待-远方的-弟兄,

让老树-撑起-遮阳-绿伞,

让山泉-洗净-旅途-风尘。

押韵也很有规律,每节一、二、四行押韵,各节异韵(2、3节分别为A、OU韵)。闻捷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就正好符合何其芳所说的顿数有规律地变化的要求,全诗都是由四行诗节构成,节内诗行的顿数安排大体上依照四五五四的模式。亦举一节为例:

他有着-太阳-似的-光辉,

他还有-普渡-众生的-慈善-心肠,

他爱-牧人-犹如-亲生的-子女,

永远-伸出-温暖的-手掌。

同类推荐
  • 爱河之源(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爱河之源(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最早可能成为一名北大的学生,该在1966年。那年我高中毕业。我读中学的太原三中是省内重点中学,我是学校的高材生。我在全省统考曾获总分第二名;我认为自己考取中国任何一所名牌学府都易如反掌;我的首选目标是北大。我在毕业前夕已填好了报考志愿表;我的第一志愿以及第二志愿都是北大;我选了天体物理系以及飞行器系。考北京大学,要讲北京话怎么办?从高一起,我就学了一口太原“京腔”;袜子破了又怎么办?从高二起我开始学习做针线、打补丁。连补袜子这样的细节都考虑过了,有备无患,万无一失。
  • 依依柳岸

    依依柳岸

    未名湖是镶嵌在燕园中的一颗绿宝石。环湖垂柳,柳荫小径,塔影婆娑,波光潋滟。月下观湖,静若惺忪着睡眼的处子,微风花影,则是一杯轻漾的春醪
  • 毅力·一千零九次拒绝

    毅力·一千零九次拒绝

    “只有努力才能成功”这样的通俗哲理想必已经被无数人否定过了吧!而否定的根本就在于努力通往成功的那座桥梁被大多数人忽略了,这座桥梁就是毅力。或者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说得完整点、富有逻辑点,“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成功!”而“不断地”这一形容词背后所包含的不正是毅力和坚持的重要性吗?
  •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精选了冰心所作的散文。主要内容有、笑、梦、闲情、好梦、往事(一)(节选)、往事(二)(节选)、寄小读者(1923-1926)、再寄小读者(1942-1944)、再寄小读者(1958)、山中杂记、南归、关于女人、像真理一样朴素的湖、小橘灯、忆意娜、一寸法师、樱花赞、一只木屐、尼罗河上的春天、腊八粥、我的故乡、我的童年、童年杂忆、我和玫瑰花等。
  • 世上最美的感悟

    世上最美的感悟

    父母的爱,如山如川;父母的爱,血浓于水;父母的爱,刻骨铭心;父母爱,净化灵魂;父母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颠簸之路,父母呵护我们应对人生的喜怒哀愁,从这一刻开始收拾情怀,用心感悟无声无形的爱!
热门推荐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祈家福女

    祈家福女

    资深殡葬师魂穿异世成了人人忌讳的棺生女,避世十五年重回祈家,她是该报怨?还是该创造自己的幸福小日子?灾星?福女?姐自个儿说了算!
  • 欺婚厚爱

    欺婚厚爱

    某女伸出手来:“请付现,谁知霍景容却是一只铁公鸡,嘴里还念念有词:“之前的还没付清,请一次付清吧,意识到自己被骗婚,欠账对您的声誉不好。”楚嘉洺,女,楚嘉洺决定要讨回自己应有的财产。某男已经无语凝咽了。,概不赊账。”某男冲着书房忙碌的小女人大喊。新娘顿时双眼放光,包袱款款嫁入霍家,就寝了。新郎靠近新娘,勾过新郎的脖子就扑了上去。“难道你不想要十万了?”某男诱惑,“一晚十万哟。”“老婆大人,男,霍先生,新郎和新娘成为合法夫妻,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挣很多很多钱给家里的小女人花。”霍景容,郎才女貌。”礼堂上,牧师微笑的看着眼前的一对新人,被他描绘的金库蓝图所诱惑,在耳边低声开口:“一个KISS,开价十万。”拿出计算器噼里啪啦的敲了起来。生平最大爱好就是喜欢钱,“我现在宣布,遇到富家大少霍景容,现在新郎可以亲吻新娘了“今晚请睡书房。”小女人坚定不移。
  • 皇上怕怕:爱妃是母老虎

    皇上怕怕:爱妃是母老虎

    有一个皇帝..喜欢一个比自己大19岁的女人..封她为贵妃..纵使知道她一直迫害所有怀孕的妃子..害得他很久没有子嗣..纵使知道她一直在后宫横行霸道..陷害皇后..他都知道..但是..依然对她万般恩宠..他容忍了她一切..因为..他爱她..
  • 豪门帝少请温柔

    豪门帝少请温柔

    男友精心求婚,却被神秘男子横插一脚,让所有人认为她一脚踏两船的无品女人。然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噩梦的开始……“我要你白天为佣,夜为奴,日日夜夜折磨你,以消我心头之恨……”真相大白时被伤的遍体鳞伤的她,转身潜逃。再次重逢,他们的身份对调,他依然霸道且强势:“女人,这辈子你只能是我的,别想再逃!”【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后妈奋斗史

    后妈奋斗史

    但是事情果然可以如她所愿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坚决不当后妈。这是徐北的决心
  • 三十不嫁又如何

    三十不嫁又如何

    二十五岁时,因为无法接受男人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何叶买了房子却没有如愿结婚!九年后,她带着领养来的孩子,上健美班,喝茶旅游,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依然没有嫁!二十一世纪了,三十不一定要嫁,也许四十也一样吧!是没有男人,她依旧可以过得很好!“呃,我是说,我觉得和你一起很开心,所以,我们可以维持床伴的关系!”“哦!我答应你的请求!”“你,今年多大?”“二十九!”“刚才我说的话不算!另外,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我们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叶儿开了新坑《下辈子不做军嫂》,一个甜蜜、寂寞的故事:http://m.pgsk.com/a/243333/
  • 满江红

    满江红

    淡泊名利的画家于水村迁居南京,过着寄情山水的生活。因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歌女桃枝,两人陷入热恋,后因误会导致分手。桃枝赌气答应某老板的求婚,嫁与他作妻。在两人的结婚喜筵上,老板夫人大闹喜堂,多亏水村出面自认,化解了局面。不能忘情的桃枝追随病重的水村来到船上,恰逢渡船起火,桃枝与水村调换衣服,使水村被解救妇孺的小船载走,自己却被烧死在火中。得救后的水村沉浸在伤痛中不能自拔,偶然看到一出剧《满江红》,讲的正是一女与情郎易装救人的故事,终于因伤痛过度,在郁郁中死去。
  • 爆笑校园

    爆笑校园

    刚开始的内容属于无厘头、恶搞、爆笑,到后来,慢慢发展情节故事!说的是搞笑星球魔法师豆豆的故事。新书《男神让我强化出来了》已经签约,不会太监,大家可以放心去看。
  • 公主心计

    公主心计

    一朝穿越竟然成为公主,谁知公主却是这么难当,遇到一个冷酷将军不说,还又跑出一个难缠的太子妃。我的妈呀,这是得罪了哪路神仙,让我穿越来受这般罪,但本公主也不是吃素的,且看我如何玩转宫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