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者不是对前者原封不动的复制,而是一种在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上生成的新知识,包含了大量自己的"理解"。不同人对同一信息的理解可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学习的过程也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因而,我们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高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快乐学习、主动学习,只有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才是持久的。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活跃而多思多想的教育对象,我们必须拼命学习,比你的教育对象学习得更快,才能在教育工作中生存下来并获得发展。生物进化系统显示了一种被称为"红后效应"的现象:你必须竭力奔跑才能保住同一位置。"红后效应"在自然界中的表现方式是:捕猎动物的速度变得更快,它的猎物则设法取得更好的伪装,然后捕猎的动物发展了更敏锐的嗅觉,猎物则开始爬树,如此循环不止。因此,如果想在教育工作中生存下来并获得发展,必须快速学习。但我们必须反对四种不良学习现象:角色局限性学习;盲目性学习;模糊性学习,即无法准确观察、衡量或评估信息,无法清楚地分辨环境反馈的各种信息,从而无法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以及进一步的调整,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就事论事性学习。
二是政治理论知识的强化。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就首先要求辅导员必须注重自身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与历史地位,正确理解并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学校的决定。其次,要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学以致用",用理论指导实践,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再次,不仅辅导员个人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还要指导大学生学习,深化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效果,培养大学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引导他们了解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从而更好地把这些成果内化为大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准则,从而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析事明理,解疑释惑,逐步树立起正确而坚定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
三是人本教育理念的树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育部周济部长在高等教育改革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教师为主体。这就进一步明确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与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首先,辅导员的工作,是做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其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大学生,他们有朝气与活力、有思想与见解、有渴求与需要,必须了解和正确认识教育对象。
其次,辅导员在了解和认识教育对象的基础上,必须关心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需要,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目标导向,既教育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又关心大学生帮助大学生,用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即要有人文关怀的理念。再次,在强化"制度管人"的机制下,使我们的制度更具有"人性",更加切合大学生实际,既有利于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又有利于学生集体观念的培育和个性发展。最后,辅导员是大学生的引路人,在关注大学生学习生活之外,还必须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大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有效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是辅导员的重要职责。通过经常性的谈心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质,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处理好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境界、情趣和品位。
四是人格力量的积淀。对于人格一词,学术界颇多表述,在此我们不去探究。就一般意义上的人格意思来说,它是指如何影响他人、如何理解和看待自己,包括他们内在和外在的可测量特质的模式和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首先,就如何影响他人,主要依赖于外表和内在特质。外表能够很快地给人一种积极或消极或中庸的印象,接纳、排斥还是可以交往便会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决定。而内在特质是其核心力量,是获得持久影响力的决定因素。其次,就如何理解和看待自己,来自于对自我因素的理解和叠合,而自尊是内在人格的重要因素。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有高自尊的人能比低自尊的人更好地面对失败。但是只有当自尊像创造力、智力和毅力等那样以建设性的、合乎伦理的科学的教育和引导时,才有可能成为好的东西,否则,自尊可能就会变得反社会和有破坏性。再次,人格力量的凝练,有赖于知识、经验的深层积淀,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渐进的积淀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责任"力,调控自己"稳定的情绪"力,培育自己合作、热心、关心、谦恭、值得信赖的"宜人"力,开放友好、坚定自信的"亲和"力,有教养、有智慧的"开明"力。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辅导员工作互动的可能性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辅导员工作互动的可能性,在学界已有所认识。比如,蒋占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辅导员的几点思考》一文中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理论功底扎实,职业与事业一致,有提高工作实效的愿望,可以且应该兼任辅导员,成为主渠道、主阵地的骨干力量;高芳放在《对高校政治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考》一文中提出有效整合高校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两者的力量既能激活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又能延伸政治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载体,从而更加有效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傅琛在《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合力的构建》一文中提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发挥合力作用不够,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班主任结合起来。这些思想不乏积极意义,但其流于空泛、难于在实际工作中推广是明显的事实。
不管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辅导员还是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这两支队伍的建设问题不是"兼任"可以解决的。
本文的出发点不是队伍建设问题,而是工作互动问题,虽然,这两个问题难以截然分开。在这里,笔者想要探讨的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与辅导员工作进行互动的模式化问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辅导员工作的目标一致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辅导员工作的目标一致是不言自明的。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而这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辅导员工作的共同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首要职责是"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辅导员工作都是为了使当代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育人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了两者应该而且必须良性地互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辅导员工作动因相同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也有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不无关系。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虽然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这些说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更加令人焦虑的却是,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比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辅导员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其实效性和针对性的要求是共同的。在如何采取积极而卓有成效的措施以便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动因上,两者都是极其强烈地需要进行良性互动。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辅导员工作内容相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