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57

第57章 钟嵘与《诗品序》 (1)

一、概说

概说主要讲三个内容,一是钟嵘其人,二是《诗品》其书,三是相关参考著作。

钟嵘的生平资料主要见于《梁书》和《南史》这两本史书,但是这两本史书中的钟嵘传里面记载得都很简略,相对而言,《南史》记载略详。关于其人,此处参照两史书传记略说之。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晋侍中钟雅的七世孙。其父钟蹈,曾做过南齐中军参军。钟嵘与兄钟岏及弟钟屿"并好学,有思理",南齐永明年间为国子生,且明《周易》,此后举本州秀才,起家王国侍郎,再后则担任过抚军行参军、安国令、司徒行参军、中军临川王行参军、宁朔记室,西中郎晋安王记室这些官职,因为做过记室,故后世人又称钟嵘为钟记室。这些内容,是《梁书·钟嵘传》与《南史·钟嵘传》相同的部分。

在《南史·钟嵘传》中记载了钟嵘的一次大胆的上书行动,当时齐明帝事必躬亲,多缠细务,致使官场吏风丕变,人人"争自启闻,取决诏敕",钟嵘甚为不满,于是上书批评明帝,以为"古者明君揆才颁政,量能授职,三公坐而论道,九卿作而成务,天子可恭己南面而已",明帝受批评,虽然不高兴,但是也没有处罚钟嵘,明帝问大中大夫顾暠:"钟嵘何人,欲断朕机务,卿识之不?"顾暠虽然认为钟嵘"位末名卑",但是却对钟嵘上书所言颇有同感,以为钟嵘所言"或有可采",并认为人主不能对繁碎职事"总而亲之",认为这样会造成人主越俎代庖的政治后果,从而使"人主愈劳"而"人臣愈逸",不利于天下之治理。顾暠对钟嵘的回护之言弄得明帝也没有办法,只好"不顾而他言"。《梁书·钟嵘传》与《南史·钟嵘传》还共同记载了钟嵘另外一次关于批评滥授官位的上书,这次似乎皇帝听了钟嵘的意见,命令"付尚书行之"。但相对于直接批评明帝而言,这次上书个性特色不够鲜明,故此处不作具体介绍。至于钟嵘的士庶及其家族的相关问题,大家可以参考曹旭《诗品研究》中的"钟嵘身世考"。

至于钟嵘《诗品》其书以及《诗品序》,相关问题依然众多。《梁书·钟嵘传》中有"诗品上"的序,而《南史·钟嵘传》中则无,而且《梁书·钟嵘传》中所记载的书名,也并非后世及今人所习惯了的《诗品》名称,而是叫《诗评》:"嵘尝品古今五言诗,论其优劣,名为《诗评》。"这记载证明钟嵘确实写过一部论五言诗的著作,至于到底应该是叫《诗评》还是叫《诗品》,后世纷争甚多争论过程。至于现当代,则大多习惯使用《诗品》的名称了,且陈延杰等先生也力主原名当为《诗品》而不是《诗评》。陈延杰先生在《诗品注》的最后有一个跋,在跋里面陈先生坚决认为应该是《诗品》,陈延杰先生说:"钟氏列古今作者为三品,亦定其高下等差者,当作《诗品》为是。若'评'则训为'评议'、'评订'诸义,与品藻异矣。

"而曹旭先生力驳现当代以来这个流行之说,以为应该是《诗评》,并说:"《诗评》是其正名,《诗品》是小范围的别称。"对于民国以来多称《诗品》而废去《诗评》的名称,曹旭先生的回应是:"既然《隋书·经籍志》说'或曰《诗品》',《诗品》是《诗评》的小名和别称,我们依明清人的惯例仍称《诗品》亦无不可(笔者仍用《诗品》名)。但把别称与正名混为一谈,或误字号为正名,视正名为伪的说法,却不能不溯其渊源,详加辨析,以期澄清。"曹旭先生的这个态度是非常学术性的,我们应该予以尊重,但鉴于《诗品》名称已然传之众口,积习难改,故使用《诗品》的名称看来是不可抗拒的现实,而要完全驳倒主张《诗品》名称的一派提出的各种证据,目前看来也不容易。总之,这个问题还可以继续研究,现在提供两种说法供各位参考。

《诗品》把从汉代到钟嵘所处的齐梁时代的五言诗诗人分为三品,其中上品十一人,加上无名诗人(《古诗十九首》)则为十二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七十二人,总共一百二十三人,钟嵘以为"预此宗流者,便称才子"。但《诗品》中有两个"应璩",一个是"中品"中的"魏侍中应璩",一个是"下品"中的"晋文学应璩",后者应该有误,学界有学者认为"晋文学应璩"应作"晋文学应瑒",这也还不是定论。总之,钟嵘所品评的五言诗人应该就是一百二十三人,至于这个数字中包含的"十二"、"三十九"、"七十二"有没有文化含义曹旭先生认为"十二"、"三十九"、"七十二"这些数字的安排与《周易》有关,以为有文化含义,大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继续探讨。

而《诗品序》亦有问题。目前大家看见的是通行本的三序合一后的序,一般人均理解为上中下三品的序合一,从"气之动物,物之感人"开始到"均之于谈笑耳"被称为上品的序,从"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后"开始到"方申变裁,请寄知音耳"被称为中品的序,从"昔曹、刘殆文章之圣"开始到"文采之邓林"被称为下品的序,但中品与下品的序与对应的中品、下品内容却没有关系,这使学者们苦闷了很长一段时间,力图解决这个问题。我以为在这个问题上曹旭先生的意见值得重视,虽然曹旭先生没有下定论,但他大体倾向于认为原上品序是全书总序,原中品序是上品后序,原下品序是中品后序,而从"陈思赠弟"开始到"文采之邓林"是全书总跋或者赞语具体情况。我个人也比较倾向于这个看法。

《诗品》三品是按"溯源流"的原则来写的,例如钟嵘认为《古诗》源出于《国风》,然后汉代李陵源出于楚辞,而班婕妤源出于李陵,对每一个后面的作家都作了这样的源流探讨。对《诗品》中其溯源流的工作进行归纳,总共就两个大源头,一个是《诗经》,一个是《楚辞》,而直接以《诗经》和《楚辞》作源头的基本在上品,而前面这些人又是后世其他人的源头,这样一来,《诗品》中每一个人的诗歌都有其渊源了。除了"溯源流"之外,诗品还有"定品第"的原则,每个人都进入了三品中的一品,至于某人放入某品是否恰当,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但人人都在某品中则没有任何例外。"溯源流"和"定品第"这六个字就可以概括《诗品》所做工作的基本情况。

至于研究钟嵘《诗品》的著作,其实前面已经提到了一些,大体而言,有陈延杰《诗品注》、古直《钟记室诗品笺》、许文雨《钟嵘诗品讲疏》、叶长青《诗品集释》、王叔岷《钟嵘诗品笺证稿》、吕德申《钟嵘〈诗品〉校释》、曹旭《诗品集注》、《诗品研究》等等。各位先生的著作虽持论不一但均各有成就,大家可以择取参观。相对而言,现当代对钟嵘《诗品》的研究没有《文心雕龙》研究那样热门,这大约与《文心雕龙》"体大而虑周",更符合现代学术体制有关系。

二、《诗品》写作缘起与收录编排原则

就具体原因而言,钟嵘为什么要写《诗品》这本书?钟嵘《诗品序》中说:"观王公缙绅之士,每博论之余,何尝不以诗为口实。随其嗜欲,商榷不同,淄渑并泛,朱紫相夺,喧议竞起,准的无依。"当时人也热衷于诗歌品评,但却"喧议竞起,准的无依",既然别人准的无依,显然写一部"准的有依"的著作就有了必要性。当时也有人对诗歌品评界的这种情况非常不满,如彭城刘士章,乃是俊赏之士,而"疾其淆乱",并"欲为当世诗品,口陈标榜",但可惜的是"其文未遂",故而钟嵘才说自己"感而作焉"。这是钟嵘写《诗品》的第一个原因,也就是完成别人没有完成的愿望。

钟嵘写作《诗品》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钟嵘对前人的论著不满意,以为"陆机《文赋》,通而无贬,李充《翰林》,疏而不切,王微《鸿宝》,密而无裁,颜延论文,精而难晓"。虽然钟嵘对挚虞的《文章流别论》评价还是蛮高的,以为"挚虞《文志》详而博赡,颇曰知言",但是就总体情况而言,钟嵘是很不满意的,以为这些论著"皆就谈文体,而不显优劣"。不仅仅对前人论著不满意,钟嵘对前人编辑的集子也很不满意,以为"谢客集诗,逢诗辄取;张骘《文士》,逢文即书:诸英志录,并义在文,曾无品第",这两个不满意当然就成为钟嵘写作《诗品》的原因了。前人的缺陷正是钟嵘要去弥补的东西,而前人最明显的缺陷,在钟嵘看来,就是"不显优劣"和"曾无品第",这就为钟嵘写"显优劣"和"有品第"的《诗品》提供了充足理由。而钟嵘也从前人那里找到了"显优劣"和"有品第"的撰述原则:"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但钟嵘又认为二者"校以宾实,诚多未值",过去别人以九品论人,以《七略》裁士,虽然有些问题,但这毕竟为钟嵘以三品来论诗提供了启发。

至于钟嵘以三品论诗是否准确,确实有很多争议。后人对钟嵘这"三品"就有诸多批评,例如把曹操放到下品,把陶渊明放在中品,这两个人的五言诗在宋代以后直到现当代评价都很高,所以宋以后直到现当代的很多人,对钟嵘的三品中出现这样的问题批评很多。在现当代人看来应该放在上品的,结果钟嵘放在了下品或者中品,而有些在现当代人看来只能放在中、下品的,钟嵘却放到了上品,这也弄得"喧议竞起"。其实关于这个问题,钟嵘实际上也有所交代,他在《诗品序》中说:"三品升降,差非定制。"就是说,我这个三品并非绝对的,如果后人要去重新搞一个标准,我也同意,所谓"方申变裁,请寄知者尔"是也。钟嵘说如果有人要对这三品里面的人重新去评价,那就寄希望于未来的知诗者了。以今人后见之明去反责钟嵘容易,但是有多大必要性确实是一个问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甚至连陶渊明的名字都没有提到一下,现当代人又该怎样去反责刘勰呢?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针对后人对钟嵘的批评说:"近时王士祯极论其品第之间,多所违失。然梁代迄今,邈逾千祀,遗篇旧制,什九不存,未可以掇拾残文,定当日全集之优劣。"此论可谓公允。

收录什么人进入《诗品》去"显优劣"和"定品第",这显然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钟嵘对此有两个交代,第一个原则是只收死人,不收活人,所谓"今所寓言,不录存者"是也。大家知道元代钟嗣成写了一本书叫《录鬼簿》,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只收做了鬼的死人的原则,而钟嵘的《诗品》书名是不能直接看出这个原则的,所以钟嵘就在序中亲自交代这个原则。第二个收录原则是只收录五言诗,所谓"嵘今所录,止乎五言"是也。所以归纳起来,也就是说钟嵘在《诗品》中只收录死去了的五言诗人,其他一律不收,而按照这两个原则收进来的人就是才子了,所谓"预此宗流者,便称才子"是也。至于没有进入钟嵘所写的《诗品》中的人,钟嵘认不认为其是才子,这就不得而知了。至于编排原则,钟嵘说:"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诠次。"这个编排原则颇为中立,值得赞赏。

三、钟嵘的诗史观

钟嵘对整个诗歌历史有他的一个基本评价,那就是五言优于四言。六朝虽然是五言腾涌的时代,但是对五言诗的看法却并不一定就好。在钟嵘之前,针对四言、五言的比较已经有一些基本的看法,这些看法以挚虞和刘勰为代表,他们的看法基本上认为四言高于五言,挚虞《文章流别论》遗留的片段里就曾经谈到过四言诗,说:"夫诗虽以情志为本,而以成声为节,然则雅音之韵,四言为正;其余虽备曲折之体,而非音之正也。"以为四言乃为诗之正声,是所谓的"音之正"也。既然四言才是"音之正",那么其他的比如五言就成了非音之正了。挚虞之后,刘勰也持同样的看法,刘勰对诗的看法主要表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里,在谈到四言诗和五言诗的时候,刘勰说:"若夫四言正体,以雅润为本。

"相对于四言,刘勰对五言的看法就低一些了,以为"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五言被他视为"流调",刘勰虽然不是在否定五言诗,但这个评价确实不高。而钟嵘的看法却与挚虞、刘勰相反,以为五言高于四言,对于这一点,钟嵘给以了论证,他说:"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

同类推荐
  •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一本短篇小说集,故事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本书收录了作家精品短篇小说三十五篇,作品构思精巧,富有想象,韵味无穷,是一本好看好读的小说精品。
  • 有梦才有远方

    有梦才有远方

    有梦才有远方,没有梦想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之一。《有梦才有远方》中所辑文章,有向命运挑战的呐喊,有为自由而战的宣言,有对苦难与光明的阐释。它们共同奏响了一曲奋斗的主题歌。闽语有:天公疼憨仔。西谚有:自助者天助之。执着于梦想的人,成功绝不会轻易将他遗弃。尼采说:“谁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但愿书中的文章,能够重燃您希望的灯火,能够照亮您前行的征程,伴您梦想成真!
  •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夯者脸上开心的笑容,幽默风趣的夯歌,瞎子富才与高平鼓书,心地善良的父亲母亲……作者用朴实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温馨画面。使我们在感受人间真情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作者那颗善良、朴实的心灵。城市化的今天,乡村正远离我们而去。“我确信乡村会永远存在,而且会以一种稳定的姿态坚守着脚下的土地”。多么善良朴实的百灵啊!我深深地为她这份对土地对乡村的执着而感动着。
  •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从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天仙配》《窦娥冤》到我们儿时熟悉的《田螺姑娘》《崂山道士》,其实都源自志怪小说。在古代,写小说一般会被看成不入流的行为。然而上至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魏文帝曹丕,下到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一代名臣纪晓岚,都曾忍不住寄情于志怪,可见它的魅力有多大。志怪小说不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更是先人托物言志的工具,体现了世间百态,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特色。透过魏晋时代的故事,我们体会到的是令人倾慕的魏晋风流;在唐朝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大国气象;而到了清朝,故事则变得更加多样也更加世俗。
  •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也蕴涵着人类文学活动的某些普遍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它的现代意义日益显示出来。本书第一次将中华古代文论放置于现代学术视野中进行观照,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问题,并就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做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尝试,这对处在现代立场的人们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诗学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热门推荐
  • 腹黑皇后闹宫闱

    腹黑皇后闹宫闱

    十三岁入宫,初见时撞在他的唇上,似是前世情缘未了,他对她一见如故,太庙许诺,她亲了他,今生便是他的女人,只待成年,便娶她为妻。她是他用生命去呵护的女孩,然而,一个必须以死守护的秘密,让她只能故意疏远。宫廷政变,边疆战乱,无数次并肩作战,无数次同生共死,他心里眼里从来只有她一人,为何他一片痴情,却换不来她的芳心,她真的是没心没肺吗……
  • 丘吉尔大传

    丘吉尔大传

    没人怀疑丘吉尔是20世纪英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超群的政治家、雄辩的演说家、杰出的外交家、天才的画家、“现代坦克”的发明家、荣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费油传奇色彩的战争英雄。一生傲视群雄的斯大林由衷地这样评价他的盟友兼对手丘吉尔:“他是人类一百年才会诞生的一位大人物!”美国总统肯尼迪更是把丘吉尔视为心中的英雄,他一生致力于研究效仿丘吉尔。本书不仅介绍了丘吉尔一生的传奇经历,更有他为人处世、领军治国的技巧和谋略,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评价客观,值得一读。
  • 凡人哲学

    凡人哲学

    本书是一本有关人生感悟的小册子。有关人生感悟的讨论,这是一个既古老又庞大的话题。说其古老,是指自有人类智慧以来,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大家都在思考、探讨这个话题,著述立说,汗牛充栋。说其庞大,是指这个话题本身内涵的无限延展性、结论的不确定性和认知结果的多样性。尽管很多人都在说,但没有人能说得全面、说得彻底、说得绝对准确。只能见仁见智,各抒己见。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落跑弃妃:王爷爹地是混蛋

    落跑弃妃:王爷爹地是混蛋

    【正文完】他有爹?当然有啦,他爹是琉璃国的祸害?当然啦,他爹就是个混蛋嘛!他爹曾经想把他打死在娘胎里?他知道的啦,娘都说了,妖孽的思维和正常人不一样,咱们要理解。哈?他爹满城满世界的找人他和娘?吼,找得正好,他早想和妖孽爹地过过招~
  • 欲壑难填

    欲壑难填

    《欲壑难填》是著名法制作家丁一鹤的又一力作,是中国第一部年鉴式大案纪实文本,是“解密中国大案”系列图书的第三部,通过对一系列大案要案幕后真相的解密,给社会以警示。《欲壑难填》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倪寿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明、茅盾文学奖得主、《历史的天空》作者徐贵祥、解放军文艺奖得主、《激情燃烧的岁月》作者石钟山联合鼎力推荐。
  • 杂草丛生的五一班

    杂草丛生的五一班

    小小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是一夜之闻,女孩子们似乎都变漂亮了。当然,一个人的长相是不可能一下子改变的,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当小小看到一向奔放的小茶举止优雅地整理裙子的时候,答案找到了!原来,一个电影摄制组要到小小的学校进行演员的选秀,不甘于做小杂草的女孩子们都努力想让自己看起来更有魅力,如果运气好说不定可以成为明星呢。为了不给侦探团的形象抹黑,伙伴们决定给报名参加选秀的小小和小茶进行演出题目的特调——表现恐惧。于是“恐惧体验计划”诞生了,可是在看恐怖片体验恐惧的过程中却发生了灵异现象,让一向对恐怖片免疫的小小同学发出了吓人的尖叫声……
  • 家有妖孽

    家有妖孽

    她网上购物不是第一次,可是碰到这马子离奇的事情还真的是头一遭。你说送个礼物就送个礼物吧,干嘛送人偶玩具?你说送人偶就送人偶吧,干嘛还整个活的?神马?妖怪!“你刚才亲了我一口,现在又把我看光了,你要对我负责。”“老婆我要跟你一起洗澡…老婆过来一起睡觉,老婆,亲亲。”“老婆,这是你可爱的亲爱的挚爱的老公给你做的爱心便当哦。”“老婆,这是你的男朋友吧?你好,我是她老公。”谁能告诉她,这到底是神马情况?她不要玩偶当她的老公啊!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被淹没的时光

    被淹没的时光

    前一秒她还在憧憬两人的未来,后一秒她唯有抽泣,分手让易河从此走近了她的世界里,不管是爱情还是友情,两个人在一起时快乐的,即便中间夹杂着他和前男友的回忆,但那毕竟已是过去,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走进婚姻殿堂的他们是否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