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55

第55章 刘勰与《文心雕龙》 (8)

刘永济先生对《物色》一篇的诠释我以为值得重视,刘先生说:"本篇申论《神思》篇第二段论心境交融之理。《神思》举其大纲,本篇乃其条目。盖神物交融,亦有分别,有物来动情者焉,有情往感物者焉:物来动情者,情随物迁,彼物象之惨舒,即吾心之忧虞也,故曰'随物宛转';情往感物者,物因情变,以内心之悲乐,为外境之欢戚也,故曰'与心徘徊'。前者文家谓之无我之境,或曰写境;后者文家谓之有我之境,或曰造境。前者我为被动,后者我为主动。被动者,一心澄然,因物而动,故但写物之妙境,而吾心闲静之趣,亦在其中,虽曰无我,实亦有我。主动者,万物自如,缘情而异,故虽抒人之幽情,而外物声采之美,亦由以见,虽曰造境,实同写境。是以纯境固不足以谓文,纯情亦不足以称美,善为文者,必在情境交融,物我双会之际矣。"因为《物色》篇是申论《神思》篇"神与物游"的论题,所以把它作为"剖情析采"部分的重要论题来论说当然是合理的。

六、知音论

这一部分的内容,今人不称之为"知音论",而称之为批评鉴赏论,这大体不错,但为照顾历史实情,仍然选择刘勰自己的说法,总称这一部分为"知音论"。"知音论"部分涉及的文章有四篇,一篇是《时序》,主要是根据"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的原理宏观地对各代诗文总体风貌进行历时性的批评鉴赏,所得结论也是"蔚映十代,辞采九变"的宏观论说,基本上不涉及具体诗文作家的批评,要说是"知音论"的话也可以,只不过不是对具体作家的知音,而是对各个时代的知音与批评鉴赏而已。一篇是《才略》,主要是对各个时代的诗文代表作家进行批评鉴赏。

一篇是《知音》,这是本部分的核心篇章,也是本部分要具体分析讲疏的内容。一篇是《程器》,从其内容看,刘勰可能本来要讲作家的道德批评论或作家道德修养论,但结果讲成了为作家打抱不平,以各种例证具体反驳对文人"类不护细行"的苛刻指责,以为"人禀五材,修短殊用,自非上哲,难以求备",无需对"文士之疵"、"文士之瑕累"过于放大,对于"名崇而讥减"、"将相以位隆特达,文士以职卑多诮"的现象也特别表达了愤懑,当然最后刘勰还是认为诗文作家应该"蓄素以弸中,散采以彪外",以求自我道德的完善。知音论部分的核心既然在《知音》篇,所以下面就主要讲《知音》一篇以为本部分的代表。

刘勰在讨论"知音"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开篇就定了一个调--知音难。知音难不仅适用于刘勰那个时代,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也同样适用。既然"知音"甚难,那难到什么程度?刘勰说:"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就是说千年能够找到一个知音已经不错了,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是,知音难也确乎为历代的事实。

为何知音如此之难呢?为何千年都难以找到一个真正的知音?刘勰对知音其难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找出了若干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社会原因。

刘勰所指的社会原因又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贱同思古"的世俗心态,这是我们看见的人情之常态。在刘勰看来,这种贵远贱近的心态带来的一个基本的风气,就是"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刘勰举了韩非和司马相如两个人的遭遇作为例证,"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韩非《外储说》刚出来的时候,秦王看到后觉得太好了,击节赞赏,叹息道:"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无恨矣。"司马相如《子虚赋》流传天下,汉武帝读而善之,感叹"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以为司马相如是古人。

(二)心物论 (2)

但是,当秦王得到韩非,汉武见到相如,二人的命运非但没有更好,反而是或被囚或被轻视,刘勰说:"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这确实是历史的事实,秦王得到韩非后,不但"未信用",反而听信谗言"下吏治非",终致韩非囚中自杀。在汉武帝叹息《子虚赋》作者不与他同时之后,狗监(蜀人,皇帝出猎之犬的养护官员)杨得意对汉武帝说:"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报告说《子虚赋》作者不但活着而且就是敝人老乡,于是司马相如受到召见,但结果也很不理想,"以为郎"而已,只是作了一个文学侍从,一点也没有受到重用。秦皇、汉武虽然贵为帝王,但是也和常人一样,贵远贱近,贱同思古。故刘勰在《知音》篇中感叹道:"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俗情如此,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欲觅真正"知音"者当然很难。

社会原因的第二个层面则是"崇己抑人"导致知音其难。这个层面也就是曹丕《典论·论文》中所说的"文人相轻"的现象。在这个问题上,刘勰在《知音篇》中引用的材料和观点基本上是曹丕《典论·论文》里面的东西,他说:"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者,班、曹是也。""班"指班固,"曹"指曹植,班固嘲笑过傅毅"下笔不能自休",而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深排孔璋",以为陈琳(字孔璋)"画虎不成,反为狗者也",并嘲笑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喜好"诋诃文章"。同时文人之间,最易文人相轻,既然文人相轻,找个知音肯定难了。这既然是俗情如此、非一朝一夕可改变的事情,故而刘勰也只能感叹了。

社会原因的第三个层面是"信伪迷真"。刘勰《知音》篇中举的例子是汉代的楼护:"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著书,谘东方朔'。"相信道听途说的言论,从而把真的变成假的,假的变成真的,使人真伪难辨。这样的人口才极佳,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但自己没有主见,往往轻信传言,又广泛传播传言,从而使整个文坛乌烟瘴气、鱼目混珠。现在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一些人在文坛、评论界专门干这种把水搅混的事情,让大家无法清楚地辨别好坏优劣。这是刘勰探讨知音其难的社会原因的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无论是"贱同思古",还是"崇己抑人",还是"信伪迷真",都是世俗风气而已,它们均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者,千古如此,故千古知音难觅。

同类推荐
  • 闲庐诗稿

    闲庐诗稿

    《闲庐诗稿(竖排版)》内容包括:从帝国大厦顶层俯瞰曼哈顿、贺康晓阳四十岁生日、记梦、谒随州厉山神农故里纪念祠、游芒砀山、题刘邦斩蛇处、题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二首)、其一、其二、过宁远古城怀袁崇焕、过二郎山、入海螺沟、随州听编钟古乐、五台山游记、暮游龙泉寺……
  • 有梦才有远方

    有梦才有远方

    有梦才有远方,没有梦想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之一。《有梦才有远方》中所辑文章,有向命运挑战的呐喊,有为自由而战的宣言,有对苦难与光明的阐释。它们共同奏响了一曲奋斗的主题歌。闽语有:天公疼憨仔。西谚有:自助者天助之。执着于梦想的人,成功绝不会轻易将他遗弃。尼采说:“谁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但愿书中的文章,能够重燃您希望的灯火,能够照亮您前行的征程,伴您梦想成真!
  • 你最应该知道的古典诗词

    你最应该知道的古典诗词

    这些诗词从中华文明的源头一路走来,扑面而来的是散发着淡淡清香的古典诗词。它热情但不矫情,娓娓诉说着古老的历史。那么就让我们追随这些文化的足迹,做一次愉快之旅,委婉但不忸怩,让我们真正感受“诗情画意”之美。奔放但不夸张,打开历史的卷轴,它能让我们迷醉,能让我们流连忘返
  •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也蕴涵着人类文学活动的某些普遍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它的现代意义日益显示出来。本书第一次将中华古代文论放置于现代学术视野中进行观照,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问题,并就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做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尝试,这对处在现代立场的人们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诗学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5)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归纳观察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归纳观察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神箭传说

    神箭传说

    一场延续了十年的战争随着匈奴王庭的覆灭终告结束,天下却并没有恢复人们意想中的太平盛世,一场更大的战乱悄然降临到了立国百余年的大陈帝国。揭杆而起的贫苦百姓、据险而守的亡命大盗、不甘覆灭的匈奴残余、力图复国的前朝遗族、大权在握的权臣大将、觊觎中原的四方夷族、忠于帝国的贤臣良将……一时间群豪并起,纷纷为自己的理想而舍命相搏。乱世英雄出,卧虎藏龙的神州大地再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没有人再可以置身事外.----------------
  • 腹黑小王妃:惑世妖瞳

    腹黑小王妃:惑世妖瞳

    本书已完结,请放心阅读她,因为有一双象征灾难的妖瞳而被父母遗弃。她,用自己聪明绝世的头脑在社会的黑暗面成就了“千面妖瞳”的不世盛名。她,双手不沾血腥,却有无数人因她而失去生命。她,只想简简单单的生活,却一不小心做到了权倾天下。这样的她,却死于一场普通的交通意外。命运让她重生在异世,并成为官家子弟,生来就注定不会平凡的她,将如何让妖瞳之名重现?QQVIP群:250082825非VIP群:104118852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血腥的盛唐5: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血腥的盛唐5: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至尊战甲

    至尊战甲

    我本世俗人,盖因痴甲胄,奇遇落异乡,偶得古龙晶,波连武盟乱,幸得龙龟助,窥得甲玄奥,缘定负弓女,岂非了无情,无心入甲脉,奈何天穹生变,赤武域上游,巧入练甲礼,眼见佳人离,身入救伊途,驰骋上仙云,终定七界乱。
  • 六宫无妃之爱妃逆袭

    六宫无妃之爱妃逆袭

    一朝穿越,稀里糊涂被人以敌国公主的身份送到他面前。彼时,她是无权无势的亡国奴,而他是高高在上的天之骄子,万民臣服。她胸怀智计,锦心绣口,在波诡云谲的朝堂后宫,亦能游刃有余。他心冷如铁,两袖杀气,置身于乱世的刀光血影,只为杀尽天下负他之人!他逼她为奴,她忍辱负重。他命她为婢,她韬光养晦。他许她妃位,她不屑一顾!她说:“我若嫁你,必居后位,我若为后,六宫无妃!”*【场景节选一】他居高临下睨着她,冷傲道:“江晚鱼,朕看你还算贤德淑惠,恭谨持重,就大发慈悲收了你,让你做朕的女人。”她掀了掀眼皮,慵懒道:“没兴趣。”他心头一紧,在她身边坐下,柔声道:“我对你日思夜想,夜不能寐,以致衣带渐宽。你摸摸,这才几天,我就瘦了一圈。”她面无表情收回手:“换个说法,我耳朵都起茧子了。”见状,他牙一咬,心一横,脱口道:“姓江的,老子看上你了,只要你答应老子,老子不介意做那个……”话未说话,某个一直冷眉冷眼的女人倏地抬起头,双目放光道:“君无戏言,这可是你说的,拿纸笔来!”【场景节选二】“他身上每一块肉,每一根毛都是我的,想死你就说,我不介意送佛送到西。”她柳眉倒竖,穷凶极恶地对一名衣着暴露的女子喝斥。女子朝御座上首之人凄惶哀求:“求圣上饶命,小女绝非有意,小女对圣上爱慕之心,天地可鉴!”某男专心政务,恍若未闻,连眉梢都不曾抖动一下。她冷笑一声,对左右内侍吩咐:“带下去,处以流刑。”见女子被拖走,御座上的人这才抬头,春风满面,“厉害,这么容易就帮朕打发了一个。”她冷哼一声,大步跨前,朝他伸出一只白嫩修长,晶莹如脂的手。“什么意思?”“劳务费,一千两!”【欢迎大家各抒己见,若有不爽请温柔告知,期待亲们的鼎力支持~】
  • 如烟柳絮淡淡风

    如烟柳絮淡淡风

    她,只是一个亡国公主,在国破家亡后,辗转于尘世之中,遇见的男子,谁才是她最后的归属?她到底是在有硝烟的战场身亡,还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没落?只是,这些她都无从选择,或者消亡对她而言也许是一种解脱,她只是想淡然地生活,却是那么遥不可及,到底性情温淡的她又该何去何从......一个说爱她的人,却是亡了她的家国的男人......一个总是霸道地呵护她的男人,却主宰不了她的幸福.........一个温柔体贴,给了她新生的男人,却又将她推入炼狱,她却拒绝不得.......
  • 蚌精惑后宫:君王遗恨

    蚌精惑后宫:君王遗恨

    我是一只蚌精,眷恋着玉帝的欢爱,而玉帝也说我是他的珍宝。然而,因为仙妖殊途,我和玉帝不能正大光明在一起。为了将我扶正到仙道,玉帝施计要我落入凡间吸取人间帝王的元气。从而,我一步一步接近了皇上……
  • 苍生绝

    苍生绝

    当劫难降临,该选择逃避还是逆行?空间的大碰撞,另一个宇宙的侵略,六界至尊为保天下苍生,誓死捍卫亿万生灵,其间多少可歌可泣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