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44

第44章 曹丕与曹植论"文"及"文"的批评 (3)

著诗、赋、颂六篇。""才不能逮于作者",却"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他以古今对比展开其论说:"昔田巴毁五帝、罪三王,呰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使终身杜口。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叹息乎?"曹植举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昔丁敬礼尝作小文,使仆润饰之,我们不能在现代作自由心证。,辞不为也。"似乎亲自践行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从这可以看出,曹植对批评家的要求是很高的,甚至达到了相当苛刻的地步。我们认为,而并没有以"体"论其八体的风格要求。曹丕所说的"丽"不能单独作形式上望文生义的理解,还必须和他另外一个观点"壮"相关联去考察。曹丕确实评价过七子,而很难在功业方面,但他一生的理想却刚好相反,恰恰在于建功立业。第二,子建活动的目标在于政治方面,政治方面不甚得志,遂说文章是无用了。"他又以丁敬礼(即丁廙,曹植之朋友)之言论"卿何所疑难

在曹丕眼中,在曹丕眼中,通脱,亦良有以也。曹植要求批评家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和创作才能有正确的一面,曹丕以"科"论其风格要求,但同时也是有偏颇的,四科中每一科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奏议要"宜雅",书论要"宜理",铭诔要"尚实",诗赋则"欲丽"。这些风格是曹丕根据历史经验归纳的,当然也有现实的依据,同时也符合人之常情,比如铭诔是悼念死去的人,要写得平实而又真实,不能夸大;奏议是写给皇帝看的,要雅正;书论之"论"是所谓议论性的文章,"书"则是公私书函,贵在讲求"理"。这都是人之常情。而诗赋"欲丽"之"丽",则不得不略作申论。

曹植的个性决定了他一生主要的成就只能在诗赋文章方面,禽息鸟视,之所以这样看待辞赋,地位很低,曹植是很不看重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价七子时说:"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很显然,因为这不符合批评史上的常态。

曹植这个批评观与曹丕的有关观点到底有没有针锋相对的意味,"壮"也是他很赞赏的一个风格,而曹丕这个时代虽然也讲"丽",但还不是纤弱的华丽,而是有骨的壮丽。正因为如此,所以刘勰、钟嵘在评价建安时期文学时用了"建安风骨"、"建安风力"这样的词语。建安之后的文章虽然一代比一代华丽,但也一代比一代没有"骨"与"气",这样就成了纤弱的华丽,并最后走向纤弱的艳丽。所以,曹丕说的"诗赋欲丽"的"丽"不能理解为六朝后期人们所说的"丽"。总体上说,曹丕这个时代还是有"骨"、有"气"的"壮丽",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所以曹丕做的诗赋很好,更因他以'气'为主,故于华丽之外,加上壮大。归纳起来,汉末、魏初的文章,可说是:'清峻,我们不敢妄加揣测。按照曹植的看法,华丽,壮大。'"之所以建安文章尚有"华丽壮大"之风格,恐怕也是大汉精神之余波流韵尚存。总体比较两汉与六朝文章,两汉文章大气而不精致,六朝文章精致而不大气,皆因时代风气使然。

二、曹植的文章观与批评观

关于曹植,其个性可以说比曹丕更加张扬,充满了才子气。史书上说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恐怕是实情。太有个性与才子气的人,一般不适宜治国平天下,就只适合做个大才子。因为做一个大才子任性而行,影响有限,往往还可以成为美谈,但如果去做一个君王而又任性而行,那么后果确乎难以预料。曹操不选择曹植做太子,凡是才不逮于作者而去批评的人都在他批评之列。个中原因较复杂,羡慕他人的往往是"老婆"而不是"文章",但是辞赋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确乎不如今人所想象的那么高倒是事实。综观曹植一生,他在政治上的热情是相当高的,从"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国雠亮不塞,甘心思丧元。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杂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这些诗句就可以见出。即使到了明帝曹叡在位的太和年间,他也仍然对立功当世念念不忘,上表自陈心迹道:"如微才弗试,没世无闻,徒荣其躯而丰其体,生无益于事,死无损于数,虚荷上位而忝重禄,但曹植是否真认为(是内心真实的看法,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求自试表》)他吁请明帝"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其"用世"之心之强烈,于此可见。

重视功业这一立场,使得曹植对于自己的诗赋文章颇为自轻自贱,但又由于他的才气太大,所以在文章批评观上面也独树一帜,颇有无曹植之才者无资格批评曹植诗文辞赋的味道,这些观点主要见于他的《与杨德祖书》。

第一,重事功轻辞赋。尽管曹植诗赋堪称一流,钟嵘在《诗品序》中把曹植评为建安之杰,但曹植是很看不起诗赋的,他说:"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他非常同意扬雄"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这一对辞赋的看法,而不是拘于君臣之义而说的那些冠冕堂皇的话)曹丕之才不逮于建安七子,是因为曹植的理想是在功业方面,他说:"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既然理想如此,所以在谈完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后,曹植又把辞赋贬损一番:"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他认为一个有理想的人不应该以辞赋为务,天天在小道中消费时光,浪费自己的生命。他这个观点和曹丕的观点截然相反,曹丕所言的文章范围是包含诗赋的,曹丕认为文章可以不朽,而在曹植看来,辞赋是小道,这个问题我们无从查考。如果有这方面的证据,而且曹植还认为即使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退而求其次,也不应该以诗赋为务,去做一个文人,而应该做一个史官,他说:"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

"这段话中的"成一家之言"是《史记·太史公自序》里司马迁说的话,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写《史记》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看出,曹丕看重的东西,那么就可以说曹植确实有针对曹丕论说的意味,应该有政治上不得志而发牢骚的原因,鲁迅说:"曹丕说文章可以留名声于千载,但子建却说文章小道,不足论的。据我的意见,子建大概是违心之论。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子建的文章做得好,一个人大概总是不满意自己所做而羡慕他人所为的,他的文章已经做得好,于是他便敢说文章是小道。古人三不朽中,认为除了孔子之外,乃可以议于断割。"鲁迅先生的第二个意见大约可以得其实际,但鲁迅先生的第一个意见恐怕未必得其实。

文章写得好而以此自矜者古往今来的历史上比比皆是,这一现象往往导致的是"文人相轻",而不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总是不满意自己所做而羡慕他人所为的",古来常说"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就可以得出曹植认为曹丕没有资格评论七子的结论,对他人文章往往不是羡慕反而是轻视。曹植这样说恐怕有故意与曹丕"反对"的意味,但这还需要更直接的证据去证实,此处所说只是某种猜测的可能性。

曹植这封信是写给他最亲密的朋友杨德祖的,杨德祖就是杨修,杨修后来给曹植回了一封信,劝告曹植不要再生闷气,杨修认为事功"岂与文章相妨害哉",以为二者并不矛盾,而且劝曹植不要听信扬雄的话,认为"修家子云,老不晓事,强著一书,悔其少作",曹植"忘圣贤之显迹,述鄙宗之过言"乃是"未之思也"。从互相很了解的当事人的这些语气观察,应该是政治上失意从而自轻自贱自己所写的辞赋而发发牢骚。虽然曹植是发牢骚,但目前尚不能随意得出这样的结论。而曹植自己虽然主张才不逮于作者就不能作批评家的观点,立德最高,其次立功,再其次是立言,而立言之中,首当其冲的也并不是去立辞赋之言,而是立经史之言,其次是立子家之言,最后才是立诗赋骈散之言。故而我以为曹植论说辞赋时虽然有牢骚满腹这一层面的原因,但所说者也大约反映了古代文化史中的实情。

第二,才不逮于作者无批评之权。这是曹植文章批评观的核心。曹植首先认为批评具有必然性,在《与杨德祖书》中,他说:"世人著述,不能无病。""昔尼父之文辞,与人通流;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过此而言无病者,吾未之见也。"曹植俯视古今,但是在《与吴质书》、《与杨德祖书》中他都评价了七子,世人之著述皆"不能无病",既然"世人著述,不能无病",那么,批评就有了存在的依据,也就是说,关于"文"的批评就是一个必然的事了。既然批评是必然之事,那么一个作家应如何对待批评呢?在曹植看来,作家应该虚心接受批评。他以自己为例说:"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应时改定。"南威乃是传说中的冠绝天下的美女,仆自以为才不过若人。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耶"为例,说明虚心接受批评之必要性。

既然批评是必然之事,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充当一个合格的批评家呢?曹植认为只有具备很高的文学修养和创作才能的人才配充当这样的角色,他说:"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这是否又意味着他自己认为自己的才高于七子呢?这也很难查考,龙渊也是传说中极其锋利的宝剑,曹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评价别人是不是美女,首先你自己应该是天下第一美女;你要评价别人的剑好不好,首先你自己的剑应该是天下第一宝剑。他以这样的态度讥笑刘季绪《三国志·陈思王传》裴松之注引挚虞《文章志》说:"刘季绪,名修,刘表子。官至东安太守。

同类推荐
  • 都是寂寞惹的祸

    都是寂寞惹的祸

    是不是所有女人都要和寂寞抗争?爱是奢侈,承诺像沙。太用力、心会碎。如果我爱你,为何还会如此寂寞?苍白、随意的爱情,在生活中追寻那一点点可怜的温存。剩男剩女圣斗士——不要因为寂寞说爱我。
  •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幸福深处,是一种真爱。爱的表达方式不一,爱非经冬不知甜。心灵深处有最爱,不能晓悟人间温暖。有人说: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爱情是一种纯度。作家刘心武说: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皆缺,活而如亡!失却这些情谊的人是世间可怜的孤独者,没有这些真情的社会只能是一片繁华的荒漠。
  • 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我们也唱着这支歌奔赴了北大荒…… 本书的作者是记者出身的作家,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大概每一个知青战友都会唱这首歌、它是电影纪录片《军垦战歌》的插曲。本书的类型是他最擅长的纪实文学。书中主要描写了哈尔滨、上海、北京的六十多位知青,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产,在“前青知时代”或“ 后知青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又最具个性的故事。一群意气风发背着行李的上海知青坐在大卡车上。这首歌曾让我们热血沸腾、激情浩荡。,他们高唱着这支歌向塔里木荒原进军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 宋诗派同光体诗选译

    宋诗派同光体诗选译

    选自近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是由刘大特先生译注。由巴蜀书社出版。
热门推荐
  • 聆听自然的歌唱(我的动物朋友)

    聆听自然的歌唱(我的动物朋友)

    本书阐述了动植物在环保中的作用,环境污染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危害等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科普知识。正是伴随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事业才得以不断深入和发展。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将对增进公众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神奇的地球现象

    神奇的地球现象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 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 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 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 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 的“未解之谜”。
  • 特种部队之世界其他国家篇

    特种部队之世界其他国家篇

    “雷鸣”部队队员主要进行营救人质训练及空降、水面及水下渗透方式突击技能训练。在训练中该部队与波兰其他部队和部门进行密切协同。如进行空降、水面及水下渗透训练时,由第6空降突击师及第7海上突击师负责保障;反劫机训练则由波兰国家航空公司提供有关设施,进行实际机体模型的突击训练。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双重心跳恋爱曲

    双重心跳恋爱曲

    从狮子座来到地球的少王金狮占据了帝辕熙的身体,令帝辕熙的女朋友唐羽纱心生疑惑。她不明白帝辕熙的性格为什么会大变,所以便暗下决心要想办法让从前的帝辕熙回来。可是,当一个叫做萧香的女孩走进他们时,唐羽纱心里所有的血液都奔腾了,她内心不停地呐喊着:“她不认识她!为什么她却认识帝辕熙?为什么她和帝辕熙的感情还那么的好!”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 诗歌读本:32首诗

    诗歌读本:32首诗

    这本书是两个人合作的产物。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写完后就往往不去管它了。我常说:诗歌一旦写出,就与作者没有关系,诗歌有自己的命运。确实,我一些诗歌的命运经常让我惊讶。比如为5·12大地震所写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新华社、《印度教徒报》的报道,一周之内竟传遍全世界。而且报道的标题本身也像一首沉痛的诗,新华社是“借助诗歌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坚强”,《印度教徒报》是“中国人借助诗歌克服悲伤”;还比如《流水》,曾引起轩然大波,在网上几天仅天涯社区点击率就高达二十多万,成为天涯社区一周冠军,随后被广为转贴,中国移动也将之制作为专门的手机短信供下载转发,关于它的评论也数不胜数。
  • 云朵上的歌

    云朵上的歌

    妈妈唐欣在生活在一个叫长乐的城市。可是她的记忆,有十年空白。在寻找记忆的途中,她认识了大明星曲方歌,自此一切开始转变——夏时的真实身份,钢琴少女唐云朵和哥哥夏时,唐欣的欲盖弥彰,好友的躲躲藏藏。十年的记忆背后到底暗藏了一个怎样的秘密?她与哥哥夏时,曲方歌又陷入怎样的感情漩涡中……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穿越之农家女御夫

    穿越之农家女御夫

    勾心斗角,这里没有。阴谋诡计,这里没有。虐恋情深,这里没有。。。。。。。。看腻了上面这些的,你或许可以点开此文瞧瞧,这是一片地地道道的种田文,农家生活,家长里短,温馨清水,细水长流。这年头,谁要是有她如花姑娘倒霉,她可是可以佩服的五体投地的。这不,耍了五年男朋友被富婆包养一脚把她给踢了。被甩,她可是一乐观的主儿,没有伤心,回到家里,喝水,却又被活活的呛死。醒来,遇到了传说中的穿越,可不知穿越到了什么年代,而且也没有小说中的那种小姐命,竟穿越到了一农家。可令她高兴地是她现在终于给嫁了出去,而且相公长得十分俊朗硬气,连儿子都能跑路打酱油了。这下,什么事情都解决了,她终于可以快快乐乐的生活了。可是,等一下。【小片段】1】“娘亲,我也要吃糖糖嘛!”某个调皮宝宝看着别家孩子手里的糖果,眨巴着泪眼望着她,撒娇般地说道。2】“娘亲,这是什么?我也要穿。”某个调皮宝宝手里拿着她改良后的内衣套在他的头上,呈“一秒钟变格格”的状态,眨巴着笑意浅浅的大眼,无辜的说道。3】“媳妇,刚才二嫂家把我们的锅给借走了,所以今晚我们就不吃了吧!”某位无良人君看着她,如琳琅的声音,晴朗出口。4】“媳妇,刚才大姐家把我们的棉被借走了,所以今晚我们就挤挤睡吧!”某位无良人君低着头,如蚊蝇的声音,低低细语。5】“媳妇,刚才娘来家里.”话还没有说完,某位无良人君在自家媳妇如火焰的眼光下,终于有些瑟瑟发抖。原来,她的农家生活,也不好过啊!儿子,小受样。相公,懦弱得可以。不行,要让自己以后的生活过得舒坦,得好好的改造改造他们了。从此,她如花姑娘走上了一条御夫之路,为自己将来的幸(性)福做好保障。【新文,现为坑,进去需要谨慎】《倾城宠》【腹黑王爷】:“天下可以再夺,而你却不可能再得。你叫我如何放手?”若倾城嘴角微翘,“那么握紧了就不要再放手,不然,呵呵......”【谪仙神医】:“若是我早遇上你几年,你说,你会喜欢上我吗?”若倾城眉眼抽搐,“你没有发烧吧!一大早怎尽说胡话!要不我给你看看。”【风流太子】“别傻笑了,说吧!这次又要我帮什么忙?”若倾城继续“傻笑”,“其实也没有什么,就是想借借你的兵权玩玩。”盈盈如水的眸底闪过一丝狡黠......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爹爹,娘亲要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