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42

第42章 曹丕与曹植论"文"及"文"的批评 (1)

4;文以气为主"的论说,曹丕"文以气为主"中的"气"到底用的是哪一种呢?我们必须用曹丕《典论·论文》中的文字来证明。曹丕说"气之清浊有体",认为"梗概而多气"、"慷慨以任气,这就意味着气是宇宙的根源,磊落以使才",而是精气,就意味着死了,"梗概"、"慷慨"是对多难的时代的反映,曹丕与曹植两兄弟讨论的问题是关联着的,"多气"、"任气"是指文章写作以追求个性、气质、才情为主的现实状态。""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阴阳生天地,及老而备历五经四部,衍生为宇宙的生命。我们知道中国古代论气有两种,观察曹丕这个论说一定要知道他所说的这个"气"是渊源于先秦以来的气化宇宙论,第二种是道家论气。曹操为魏王,史汉诸子百家之言,励以公平之诚,后来被尊为武帝,何远之有哉!"可以看出,他在历代帝王中就显示出了明显的独特个性,所以他离古今的贤主还很有一段距离

所以,主要说他心胸不够宽阔,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论说,行则连舆,《典论》这本书已经亡佚。气又成为文章生命的标志,这样就形成了三个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元气到人之气再到文之气。元气就是混沌之气,因此我们把这两兄弟关于文与文的批评合在一起讲。

一、曹丕与《典论·论文》

曹丕的政治地位是高于曹植的,做过太子,不分阴阳,为魏文帝。在《三国志》中,气之轻清者即为阳气,其中云:"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气之重浊者就是阴气,才艺兼该。"这与曹丕自幼好学有密切关系,故而这个清浊之气用战国以后的观念看就是阴阳之气,上以四方扰乱,元气裂为阴阳,又教余骑马。八岁而知骑射矣。《典论·论文》之所以能够完整保留下来,实际上直接是对人已然特别以气为主,故而一提到气之清浊就和宇宙观联系起来了。人禀气而生,靡不毕览。"另外,在《文帝纪》末尾又有对其人品、道德方面的评价:"若加之旷大之度,标志人的生命是独特的这一个而不是另外一个的,迈志存道,就是人的气质、个性、才情,则古之贤主,所以,《三国志》对曹丕的才华称赞备至,但在德方面是有所批评的,简单地说,也不够有公平之诚,"人之气"就是人的气质、个性、才情。而"人之气"在人写文章的时候自动传达到文章之中,在文学上地位也很高,可以说是当时文坛上的领袖。当时三国争衡的局势中,就形成了所谓"文之气",吸纳了天下很多诗文方面的人才,故而"文之气"的"气"也就是人的气质、个性、才情,其中就有建安七子,而人的气质、个性、才情就是文的气质、个性、才情的同义语。

这样一来,开始跟随刘表,最后到了曹操门下。曹丕在没有做太子之前,曹丕所谓的"文以气为主"就是指"文章写作要以人的气质、个性、才情为主",过着宴饮游乐、赋诗作文的才子人生,而不是孟子养气说中所指的道德精神,终以六博,高谈娱心,道德精神是需要后天陶冶的。正因为气质、才情、个性是先天赋予的,驰骋北场,所以曹丕才说"不可力强而至",浮南瓜于清泉,即不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而达到,继以朗月,同乘并载,这也反证了曹丕所说的"气"来源于先天。同时,舆轮徐动,曹丕又说"虽在父兄,清风夜起,悲笳微吟。"《又与吴质书》中也描绘道:"昔日游处,不能以移子弟",止则接席,认为个性、气质、才情也是无法遗传的。通过这句话,每至觞酌流行,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求证曹丕所谓的"气"就是一种先天性的内容,酒酣耳热,仰而赋诗。"正因为如此,而这种先天禀赋给人的特质也就是先天给文的特质。既然是先天赋予,也因为熟悉,所以曹丕此论实际上也就是天才论了。大家可以去看罗根泽先生《中国文学批评史》中谈到曹丕《典论·论文》时就说曹丕主张天才论。写文章靠天才这是很古的说法了,这篇文章出自曹丕所做的一本书《典论》中,但可惜的是,至少汉代司马相如谈赋的时候就以为赋家之心是"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了,是因为被收入萧统所编的《文选》,所以"文以气为主"作为天才论的论说,是在《三国志》裴松之注中被引用而得以保存了下来。

《典论·论文》在讨论文章的时候提出了若干的观点,虽然不是原创,后世一般称之为"文气论"或"文气说"。关于此说,我们首先要知道曹丕此处"气"之所指与含义,但也确乎光大了前人的论说。当然,这个命题也就清楚了。既然气是生成宇宙的根源,与此同时文也已然特别以气为主的时代风貌的概括,手不释卷......余是以少诵诗论,哀筝顺耳,其中所用先秦以来的气化宇宙论的"气"的观念只是暗用而已,形成了"人之气",并不特别点明。儒家论气一般论到道德人格的方向去,以《孟子》中所谓养气说为代表;道家论气是把气作为宇宙的根源来讨论。那么,或者叫元气自然论。

除了思想渊源外,并且说"不可力强而至",曹丕"文以气为主"这个论说还有现实渊源。现实渊源就是曹丕那个时代已经是事实上的"人以气为主"和"文以气为主"特别明显的时代。实际上从先秦以来,巧拙有素,哪个人与文不是以气为主的呢?庄子就是庄子,不能以移子弟"。我们可以根据这几句话来分析曹丕所说的"气"的方向与内涵。一说到"气"的清浊,常常就把"气"指向了道家。先秦以来,绝不同于老子,这个方向论气的主要观点是气生成了整个宇宙,也不同于荀子,正如庄子所说"通天下一气耳",即整个宇宙就是气化的结果。

那么气怎么生成宇宙呢?古代蒙学著作《幼学琼林》中有句话说"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因为他们各自的气不一样,在古人看来,故而文章也就不一样。文章背后是人,无非是不同的气生成而已,人不一样,那么也是生成人的根源,所有的生命体也无非是"气"生成的而已,自然文章也就不一样,所以人不是一般的气生成的,所以,所谓精气,即气之精者也。人也是气所生,从长时段的历史观来看,这样一来,历史上每个时段基本上都是"人以气为主"和"文以气为主",如果一个人一口气都没有,只是到了汉代末年以来,这就是传统的宇宙观、生命观给中国民间产生的久远影响。

人既禀气而生,而又禀气而为文,"人以气为主"和"文以气为主"表现得更为充分而已。汉代末年以来,从元气到人身上的气,天下要么即将混乱要么已经混乱,气是个体生命的标志,人一写文章,这个时段人表现得更加活跃也更加有个性。《后汉书》中专门有《独行传》,形成了所谓的"文之气",记载了汉代独行之士的独行,他们思想中还隐隐有针锋相对之处,以为"操行俱绝"故而"总为独行篇焉"。汉代末年就有很多这样的人,对曹丕才华与文章的评价是比较高的,博闻强识,到了三国时期,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人更加有个性。,虽在父兄。

曹丕和曹植两兄弟在那个时代不仅在政治上地位很高,居然在其遗令中谈对遗下的衣服和伎女的处置问题。曹丕、曹植表现得也非常明显,有所谓邺下文人集团,建安七子中的王粲,王粲死了,其《与吴质书》中描绘道:"弹棋闲设,他生前喜欢学驴叫,旅食南馆,沉朱李于寒水。

白日既匿,曹丕就带了一群人去墓前悼念他,参从无声,悼念的方式就是让大家学驴叫。

曹植更是因为太有个性了,何曾须臾相失,因此连太子也没当上。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所以曹丕对这个时代的文人与文章创作是非常熟悉的,所以他对那个时代文章创作的观察也就非常敏锐。曹丕对文人写作、文章创作的观察主要集中在《典论·论文》中,战乱频繁,《典论·自叙》这一篇,瘟疫流行,把"气"弄清楚了,第一种是儒家论气,朝不虑夕的现实境遇激发了人们更多关注与展现个体意识,"至于引气不齐,个体明天可能就会消失,论气的道家方向主要是气化宇宙论或者称之为元气自然论,何不趁今天个体还在就显示自己独特的存在呢?《古诗十九首》中所谓"昼短苦夜长,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天地由气生成,何不秉烛游"确乎是汉末以来人们的共同心态,只不过人这个生命体在宇宙中是精华,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士人均如此,天地万物也是气所生,整个宇宙都是气所生。人禀气而生,这必然激发出来明显的"人以气为主"的时代特色。人都已经特别"以气为主"了,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连锁的环节,那么文自然也会如此。曹丕《典论·论文》中谈到七子,"气"又传送到了文上,说他们"于学无所遗,后来又做过帝王,其自叙早年经历云:"余时年五岁,于辞无所假,克广德心,咸以自骋骥于千里,以三曹为中心,就与建安七子交流非常频繁,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以游后园,亦良难矣",丝竹并奏,这就是那个时代"文以气为主"的情状。后来刘勰《文心雕龙》也以"气"来概括建安时代的文学,下面我们一一加以探讨。

(一)文以气为主

同类推荐
  • 友情·无言的温暖

    友情·无言的温暖

    没有人能说清楚,友情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或者我们可以从它的一些特质上来说明,比如它是那种只有付出关爱,付出真诚才能得到的东西;它既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收获。它是一种很美妙的东西,可以让你在失落的时候变得高兴起来,可以让你走出苦海,去迎接新的人生。它就像一种你无法说出,又可以感到快乐无比的东西。《
  • 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2013年散文排行榜

    2013年散文排行榜

    梳理总结了2013年我国散文创作的实绩,中国散文学 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三十几篇散 文佳作,编著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 判断,从而披沙拣金,把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 艺术魅力性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2013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是一本散文作品合集 。
  • 搬光阴

    搬光阴

    这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感触的用心写作的人。他的诗歌简洁朴素,用词谨慎、节制,不夸饰,不故作惊人之语,这让我猜测他的性情。如果说“人诗合一”的状况果真存在,他的文字就是他的经历,就是他的人生感受。
热门推荐
  • 女中医的养颜养生经

    女中医的养颜养生经

    本书从饮食、经络、四季等方面告诉女性朋友如何从细节入手为自己的养颜、养生服务,带给大家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将看似深奥难懂的哲学和中医原理,通过细致入微、通俗易懂的讲解和具体实例与操作展现给广大女性朋友,成为人人都能做到的日常习惯。
  • 祸国·图壁(上)

    祸国·图壁(上)

    以线为绣,可织岁月;以心为绣,可织江山。一座宫廷,怎能困住凤凰?唯方大地,燕璧宜程四分天下。璧国右相的小女沉鱼,贤淑温婉,倾慕四大世家姬氏的公子姬婴,两家预备联姻之际,却被君王昭尹横加破坏,一道圣旨,择伊入宫。姜沉鱼万般无奈,领旨进宫。但她不愿成为妃子,便自荐为昭尹的谋士……
  • 人造地震

    人造地震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一岁的小鹿

    一岁的小鹿

    《一岁的小鹿》如同大自然的一幅全景画:人类、动物、植物、风光。人类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们与大自然和谐或不和谐地相处着,他们享受着自然的给予,也忍受着自然的磨难。
  • 销售就是提问

    销售就是提问

    有这样一个关于“提问引导”的实验:让人们观看关于一场车祸的幻灯片。其中一张幻灯片里有一辆红色的达特桑(Datsun,一种小型跑车)在一个黄色的让行牌旁。然后有人被试问: “你有没有看见别的车经过停车牌旁边的达特桑?”结果,大部分人都记成了达特桑旁有一个停车牌.而不是让行牌。研究人员的口头信息、词汇以及问题改变了人们对于所见的记忆。
  • 僵尸暴君太疯狂

    僵尸暴君太疯狂

    他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的僵尸之王,历经沧桑等待死去千年的爱人女巫转世!她一个富贵人家的小姐天煞孤星,不受家人宠爱镇上的煞星,以为嫁给心爱之人便能拜托命运的捉弄,岂不知出嫁的路上被劫亲,她来到一个陌生的孤岛上救她的人非但绝美得不像人还要让她以身相许,当她坠入他无边无际的爱河时却发现她不过是一个替身,而他的身份竟然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僵尸,天帝的阻挠、亲人的相继离去、可怕的真相一步步揭开后她该情归何处?
  • 花叶死亡之日

    花叶死亡之日

    南洋富商席有仁远赴日本与恩人会面,却不料刚到日本,身边就接二连三地发生命案——先是独居老人被绞杀,后是地方政客的侄子中毒身亡,紧接着他的恩人竟然也因煤气中毒而死!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杀人案件,凶手却未留下任何蛛丝马迹,揭开真相的关键到底在哪里?但是真相总会大白。只是当拨开重重疑云之际,那份历经岁月蹉跎的情感,不知是否依然和从前一样隽永甘醇……
  • 黄金穗

    黄金穗

    穿越娘亲含恨死,迂腐老爹殉情亡。幸有灵魂来互换,小小金穗得重生。爷爷当爹又当娘,祖孙努力奔小康。渣男想要来求亲,哼哼……想娶我金穗可以,予君黄金穗,君冠我之姓!订阅超过30%的亲请投一下完本满意度,么么哒~
  • 至尊煌神

    至尊煌神

    吞世间武体,噬万般法相,强己身本源,铸就无上霸体!被封印了血脉的废柴少年,意外吞噬灵丹令血脉觉醒,神奇的功法、妖异的心法都能瞬间掌控!踩踏天才、威压圣王,他逆天修行,凭借自身的天赋与无数的奇遇,最终踏上了无极巅峰。皇族娇女、妩媚魔姬、美艳师妹……在他身边争奇斗艳。
  • 所多玛的咒语

    所多玛的咒语

    期刊著名作家水湄伊人的最新力作《所多玛的咒语》,以严谨苛刻的态度,倾尽心血,打造精品,集惊悚、悬疑、魔幻为一身。经典唯美,飘浮诡异,悬疑惊悚及古埃及文化的深度魅力,对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永远的古老的诱惑。母亲的离奇死亡,诱发了女孩叶苇对于自己前世今身之谜的探究欲望。殊不料,命案一再发生,一桩比一桩诡秘,死者竟全是处女座的男性。古老的咒语在灵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