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24

第24章 两汉社会与文化 (1)

汉代和先秦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相差比较大,所以我们还是先要讲一个导论,为汉代文论或者文学思想提供一个背景。从题目可以看出,本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汉代社会,第二个是汉代文化。首先讲汉代社会的基本情况。

一、汉代社会特点

我们一般都听说过所谓的"汉承秦制",说的是汉代沿袭秦代的制度。这是从哪个意义上说的呢?"秦制"主要指的就是郡县制及其相关制度,而不是指秦代实行的"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政策。即使在承袭郡县制这个问题上,汉和秦也是有不同情况的。所谓郡县制是相对于西周、东周的"封建制"而言的,天下还是那个天下,但是治理天下的机制或者体制却在秦代换了套路。郡县制是自上而下的一种制度设置,是一种大一统的体制。我们要看到的是,汉代并不是刚刚一建立就是一个稳定的大一统的郡县制。在汉代初期,起码还处于在郡县制和封建制这两个体制之间摇摆的状态。

楚汉之争中,为了能够取得胜利,刘邦不得不采用分封机制以收揽人心,最先分封的都是些异姓王,比如淮阴侯韩信等等,这其实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机制是十分相似的,到汉代初建,又分封了不少同姓王,由于秦二世而亡,使得汉代和先秦之间的时间距离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到汉代建立,人们其实还更多地生活在战国时候的风气与习惯中,例如刘邦分封的那些同姓王和异姓王就真把自己当做先秦时候的诸侯王看,这势必使这些分封的同姓王和异姓王对中央朝廷不服从或者疏离,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完全可能又回到战国时期。但是,汉代从建立之初一直到汉武帝时期,经历了几次运动,什么运动呢?那就是削藩,首先是把异姓王一个个削除掉,然后把同姓王也一个个削除掉,把权力逐步收归中央王朝,到了武帝时期才基本上稳定了郡县制,历史上"秦皇汉武"合称,恐怕就有二人对"天下定于一"的历史性作用相似或者相同这个原因。而这个大一统机制稳定后就基本上一直稳定到了晚清时期。

在这样一个大一统的机制下面,当然也就会有思想的大一统的问题。既然在制度上是一个大一统的机制,那么在思想上也会追求同构效应,也追求大一统。但思想的大一统并不一定就等同于思想专制,从历史的实际情况看,它更多的是追求一个主流思想而已。而要成为主流思想,在历史上是要经过一个长期的竞争过程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竞争,但竞争了几百年也没有一个结果,谁也没有成为真正的主流思想,到秦代战胜六国,有了一个结果,那就是法家胜出,但这种胜出并非自由竞争的结果,而是靠强力决出的胜负。秦二世而亡,所以到了汉代又重新开始思想的竞争,汉代统治者最先采用的是黄老之学或称黄老之术,这只是秦王朝崩溃后治理天下的暂时性政策而已,天下过去累于秦,秦崩溃了,现在天下需要休息,需要歇口气了,故而汉初统治者采用"黄老之术",让天下休息一下。天下休息的过程就是过去被压抑的思想复苏的过程,民间开始了思想的自由竞争。在这个竞争过程中,儒家的教化或者教育传统发挥了巨大功能,因为这个传统,所以天下的读书人大部分必然成为儒家的传人,所以思想竞争的结果也就自然而然地是以儒为主而又兼容百家的格局。

对于这种思想态势,我们不要简单地用一个思想专制体制这样的概念来概括它,说它专制是不准确的,但说它是一个很自由的思想状态也不对,它就是以儒为主而又兼容百家的状态而已,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思想格局状态。过去大家都听到过"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说法,实际上,这个说法里面的"罢黜百家"只能说是在朝廷上罢黜百家,就是说官方不采用它们作为治理天下的基本政策。

如果这个"罢黜百家"是在全天下罢黜,那么"百家"的思想早就应该淡出中国人的视野了,实际上,这些"百家"的思想在民间存在得好好的,只是它们也需要接受民间的自由竞争过程及其结果而已。在这个结果中,大家看得最清楚的就是墨家基本上从先秦的显学变为默默无闻的状态,而道家转入民间后衍生出道教,展开了新的思想历程,法家思想混溶于统治者的统治术里面,并以"外儒内法"的形式存在。实际上,"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也是民间施压的结果,余英时先生在《士与中国文化》中讨论汉代的时候也是这么看的,大家可以去看这本书的相关论说,这里不详说了。在秦代,法家的东西被强力规定为主流,而民间并不认同。在汉代,是民间先认同儒家为主流,反过来进军朝廷,施压于朝廷,而成为主流的,这一点需要有清楚的认知。

二、楚化的汉代艺文世界

汉代的制度层面上不同于先秦,与此同时,在文化上也不同于先秦。这里有别于先秦的第一个情况就是"楚化",汉代可以大体上说是一个"楚化的艺文世界"。这一点当然与汉代建立者以及这个统治集团的主要人员的归属地有关。大家知道刘邦就来源于楚地,与他争天下的项羽也来自楚地,无论是刘邦唱的"大风起兮云飞扬",还是项羽唱的"虞姬虞姬奈若何",都是楚歌,跟随他们的文臣武将也多来自楚地。民间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从历史上看,无论是陈胜、吴广,还是刘邦、项羽,确实都是楚人,起而亡秦者确实楚是先锋,也是主力,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出身而天然携带了某地的文化的一群人,如果后来成为天下的统治者,那么他们所天然携带的文化成为主导天下的主流文化,这是不足为奇的,按常理应该也是必然的。

当然,楚文化在汉代艺文世界能够成为主流,也跟先秦时期楚文化的影响力有一定关系。在先秦时期,楚国是南方大国,楚国有个风气就是好战,楚王也不怕打仗,并很直率地说"吾南蛮也",但这个南方大国也不仅仅只有尚武的精神,它也有灿烂的文化,这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但楚文化主要不是政治性的文化,而是通行于楚地的抒情文化。楚人尚武,故而抒情也激越,辞藻也很华丽,并不遵从北方诗经的规范,可以说在艺文世界里面,楚文化在先秦就已经可以与北方分庭抗礼而占半壁江山了。没有多少文化传统的一群人,即使打下天下,那么他们也只能尊崇另外的文化为主流,但楚人不一样,楚人自身就有浓厚的文化传统,故而楚人灭秦建立汉王朝时,楚文化成为主流的吟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们在汉代初年就看见楚风流行的局面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个王朝的上层统治者大唱楚歌、楚调,那么民间也必然深受其影响,从而成为天下的普遍风气,这就使得楚文化从一个地方文化一变而成为全天下之文化了。关于这一点,有没有证据呢?我们是能够找到证据的。邓以蛰先生在他的《辛巳病余录》一文里面谈到汉代和周秦的区别时说过这么一段重要的话:"世人多言秦汉,殊不知秦所以结束三代文化,故凡秦之文献,虽至始皇力求变革,终属周之系统也。至汉则焕然一新,迥然与周异趣者,孰使之然?吾敢断言其受'楚风'之影响无疑。汉赋源于楚骚,汉画亦莫不源于'楚风'也。何谓楚风,即别于三代之严格图案式,而为气韵生动之作风也。

"邓以蛰先生对"气韵生动之作风"具体解释道:"此种生动之趣,遍乎汉代各种彩画如四神、人物、禽兽、花纹等,墓中壁画,器用装饰,作风无不一致,其普遍犹之三代之饕餮、夔龙、夔凤、云雷纹也。此种生动之作风,吾今名之曰'楚风',以与文学中之'楚词'或'楚骚'一词相对。"在邓以蛰先生看来,汉赋和楚骚是一体的,汉画和楚风也是一体的。我觉得邓先生的这一观察对于我们研究汉代艺文世界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个观察,我们对汉代的研究可能就会迷失大方向。大家对邓以蛰先生可能不太熟悉,邓以蛰先生是中国美学大家,他过早去世,著述相对而言少一点,所以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大名。虽然大家不知道他的大名,但恐怕大家都知道他儿子的大名,那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邓以蛰先生有他自己的风格,在美学研究上异于朱光潜先生和宗白华先生,大家都知道美学研究领域里面的朱光潜先生和宗白华先生,但不一定知道邓以蛰先生。

实际上,在民国时期,美学或者艺术学领域里面有"南宗北邓"的说法,在哲学、美学领域里面邓以蛰先生的名气还高于朱光潜先生,邓以蛰先生的实际成就并不亚于朱光潜先生和宗白华先生,他们三人是北大美学"三教授",但是邓以蛰先生一辈子就一本书,还是后人编的,这就是《邓以蛰全集》,虽然名称是全集,但就一本书。那么邓先生的这一说法是否成立呢?是否有证据呢?证据就是现在的考古学家挖出来的汉代的墓里面的绘画与艺术品。考古学家们在研究汉代的造型艺术方面有一个最基本的论断,也就是汉代的艺术作品基本上是受楚风影响。大家可以去参考杨泓先生的《美术考古半世纪--中国美术考古发现史》这本书里面有关汉代的论说。书中论及汉代美术作品的时候,谈到了很多,但是归结到一点就是汉代的美术作品富于时代新风,其论说云:"帝陵随葬陶俑虽袭秦制,又承楚风,融会创新,使汉俑造型摆脱了秦俑呆滞生硬的模式,转向生动精致、富于生趣的时代新风。"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辞赋与诗歌的情况,我们可以参考《中国历代著书文学家评传》中姜亮夫先生写的《屈原》评传中的论说。姜亮夫先生是研究了几十年《楚辞》的专家,他说:"汉家文物、制度,大体是体用两方,都是三楚之所传......汉代的赋家(大赋)只不过是语言文字之学进入楚辞体内的一种新资料,注入楚的旧酒瓶而已。"辞赋是这样,那么诗歌中的五言诗又是怎么一个情况呢?姜先生认为这也是楚化的结果:"从诗体上说,从四言到五言七言乃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发展顺序;而《楚辞》的形式发生在四言与五七言之间则是一个突变。

一个自觉的追求,这也就是屈原接受了那散文时代的高潮而反映在诗歌上的努力。这努力无疑的又推进了以后五七言的发展;因为正是它为五七言开辟了以'三字节奏'为主的诗歌道路。"在具体论到汉代乐府时候,他又说道:"汉乐府以五言为主,只是调协南北的一种表现,从实际的语言角度论之,仍是《楚骚》,而不是《诗经》。"而且,姜先生还继续推到后世之诗歌历史上言之,以为"从影响来看,则后世的绍骚之作,凡为一切人都曾试为之,虽新文体、诗体(五七言诗)的外形发展,也可以一一指其楚化关系"。两汉之诗受楚化影响的不仅仅是节奏、形式,内容也深受其影响。内容就是它的情思,这情思,大家可以去看汉代的诗歌,不论是乐府诗,还是文人的五言诗,其人生观念实际上主要不属于北方体系。

从这个地方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汉代的画、赋、诗在这些前辈学者看来,都笼罩在楚文化的影响之下。所以,我们在汉代艺文世界里面所看到的是一个所谓的楚化的世界,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整个汉代文化构建里面的一个重要的元素。为什么要讲这一点呢?因为这一点对汉代的文艺思想非常重要。楚风,我们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它来源于南方,而《诗经》这个体系来源于北方,中国文化内部的所谓南北问题,实际上在汉代以后才表现得非常明显,之前的文化并不是以南北来表现,而是以东西为表现的。这可以参考傅斯年先生《夷夏东西说》中的说法:"自东汉末以来的中国史,常常分南北,或者是政治分裂,或者由于北方为外族所统制。但这个现象不能倒安在古代史上。

同类推荐
  •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它无孔不入,世界上最伟大的间谍都为之服务,全世界的风吹草动尽在掌握之中,令对手心惊胆战;它冷酷无情。跨国追杀前任领导人,使其喋血他国;密探遍布全国,国人谈之无不色变:高效!强悍!无所不为!一个人抵得上一支军队,这就是它——前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本书揭秘世界上最大的超级间谍组织。
  • 叙述的乐趣(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叙述的乐趣(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始有一部分人富起来,既而沿海特区兴盛发达。屡有号召要提高知识分子地位,只证明着他们的地位不曾提高。于是他们就有机会保持清高,穿起精神的长衫,傲视群小。他们的贫穷贫寒便也与众不同,格外雅致,叫做“清贫”。清贫,以我理解应是一种境界。好比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砍柴挑水,无非求道。开悟之前做什么?砍柴挑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步到哪儿去了?
  • 折射的光斑

    折射的光斑

    戴子写的虽然是成都,但一花一菩提,这是接地气而又厚积薄发的作品。作者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对故土挚爱的情愫在审美创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春秋笔法,不遗忘,不遮蔽,《折射的光斑》由戴子著,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戴子有历史书记官的气象,一叶一世界,我们感到的却是世纪沧桑和整个当代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 宝刀

    宝刀

    《宝刀》的故事由“我”从民族学院分配到家乡说起。“我”毕业回来,风尘仆仆,一出长途汽车站,就看到了韩月。她和“我”一同毕业于民族学院,也被分配到这个远离世外的小城市,但她的经历很丰富,曾是学院里风云人物刘晋藏的女朋友。刘晋藏,融合汉族和藏族长相优点的混血儿,他的老爸在军分区有相当的职位,所以,他活得相当潇洒,女朋友一大堆,而作为汉族人韩月,则突出重围,成为追逐刘的胜利者。但刘晋藏最后因贩卖文物而没能毕业。我就是和这样的女孩,一同分配在这个被群山包围、汉藏杂居的小城市工作,然后就平平淡淡地在了一起,结了婚,但一直没有孩子。生活就是这样,平淡,单调,如从山野里定时刮来的风。
  • 大唐文青

    大唐文青

    本书用诙谐的文笔,以诗人们的作品为切入点,叙述了初唐、盛唐时期一些诗人的风骨与事迹。每一首诗歌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人生,首次将这些一千多年前的“文青们”有血有肉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些诗人们有的狂妄,比如说陈子昂;有的是杀人犯,比如说王勃;有的情感关系复杂复杂,比如王维;有的命途多舛,比如杜甫;有的是假土豪,比如李白……他们形形色色的人生,构成了中国文艺史上的一段又一段的绚丽,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
热门推荐
  • 当家农女

    当家农女

    一朝穿越为农女,家里只有病榻的爷爷奶奶,还有两个小包子弟弟。挑起重担,为家里谋生,一不小心就成了小康。可是,啥这是她爹爹娘亲小叔大哥?不是死了吗?好吧,顿时成了小家闺秀,这不,俊朗又多金的未婚夫找上门来,开始了她不一样的贵妇人生!
  •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不同于市面上一般的婴儿食谱,它涵盖了更多生活中必须掌握的育儿知识,如宝宝每个阶段的标准体重,如何度过长牙的烦躁期,提高睡眠质量,补足各种微量元素,等等,针对宝宝的每个成长细节都给予了新妈妈们细心的指导。妈妈最懂宝宝,妈妈最懂妈妈。本着分享的心情,有了这本书。编者想把更多的好妈妈喂养智慧分享给大家,希望各位新妈妈能亲力亲为,给宝宝的每一餐都注入满分的营养和爱。
  • 优秀小学生爱读的益智故事

    优秀小学生爱读的益智故事

    一本书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可能会塑造孩子的一生。希腊谚语说:“从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绿芽:好的思想,好的语言,好的行动。”雨果也告诫我们:“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和丰富的知识相比,机智显得更重要。编辑精心选取能帮助孩子开发智力的小故事,汇成了这本可以边读边思考的故事书。书中有趣的益智故事,就像夜晚在空中眨着眼睛的星星,它带给孩子的,除了智慧,还有无尽的快乐。
  •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科学发明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科学发明

    西风吹书读哪页?煌煌巨著看谁书?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和梦想的新世纪,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化高度集中,经济全球化,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的世纪。本书是对世界历史,人类文明成果的一次回顾和检阅。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小嫡妻

    小嫡妻

    他是云门主人,俊美妖娆,心狠手辣,喜怒无常。她是太傅遗孤,留在云门六年,背负仇恨隐忍而活,一次决裂,在大漠藏匿三年之久。历经艰辛找寻唯一的胞弟,她却遭遇晴天霹雳——他居然早她一步,命人将胞弟带入云门!她终究还是晚了一步。重回中原,她一身华彩,万丈荣光,居高临下地望向远方那一对母女。将父亲跟她丢弃的继母和继姐,打着太傅夫人跟嫡女的名号活的滋润,甚至算计她的夫君。她们以为她已死,但她却还活着,而她从未放弃过复仇。她无法容忍别人庆祝她的不幸。她半眯美目,红唇高扬,无声冷笑。久别重逢,她们早已认不出她来,更不知她会是她们将来的恶梦。既然她已经是无人记得的太傅嫡女,那她会让他们一点一滴都记起来的,这辈子,休想忘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千年恋续:重逢只为爱你

    千年恋续:重逢只为爱你

    卧底警察萧清睿会和大明星老板李煊扬擦出怎样的火花?此文是千年恋:吸血公主寻爱之旅的续集。且看菁菁与威武怎样在现代重逢......,身为刑侦警察的萧清睿被领导当作卧底,打算打入帝天集团内部调查案件,却阴差阳错地当了帝天执行总裁的弟弟李煊扬的助理。这个李煊扬,也是来头不小,是个大红大紫的明星
  •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