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000000002

第2章 导论 (2)

第三个就是大家公认的这门学科真正的学科创始人郭绍虞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该书1934年出版了上册,十多年后的1947年才出版下册。幸好它有下册出版,现代学术界流传一个笑话,讽刺有人写书只能写个上册,上册出版了,别人都以为下册不久也会出来了,哪知道等了若干年还是不见下册出来,作者都去世了还是没有下册出来。这讽刺的是胡适先生。胡适先生写《中国哲学史大纲》和《白话文学史》都是只有上册而不见下册出来,黄侃先生对此就有调侃。他在中央大学讲课时说:"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谓著作监矣。"他还补充说:"监者,太监也。太监者,下部没有了。"对胡适先生的讽刺挖苦不可谓不辛辣。黄侃先生这话流传甚广,但出处还需要考证。

而梁漱溟先生《略谈胡适之》中认为胡适写《中国哲学史大纲》只有上卷,下卷写不出来是因为胡适"对佛学找不见门径,对佛教的禅宗就更无法动笔,只得作一些考证;他想从佛法上研究,但著名的六祖慧能不识字,在寺里砍柴,舂米,是个卖力气的人,禅宗不立语言文字,胡先生对此就无办法"。这种猜测可能有几分道理,写到后面不能继续写出下册的原因很多,但确实与下册涉及的内容很多人没有搞明白或者不懂有关。下册的部分涉及大量佛教的内容,很多人对佛教的东西又确实没有办法。过去很多人,包括已故的大哲学家,不像现在的人,动不动就敢把什么东西都拉通了写。胡适就不敢拉通,只写了个上册,起码内心是真实的,就是我只能写这个部分。但是,郭绍虞先生还是把下册写出来了,只是他的下册到1947年才出版而已。这部书体系庞大,内容众多,可以说是严格意义上的通史,有70多万字。从7万字到26万字,再到70多万字,我们从形式上看见了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个学科的"成长"。

郭绍虞先生把中国文学批评分为三期八段。要注意,陈钟凡先生分的是八期,而郭绍虞先生只分三期,但是有八段。第一期叫文学观念演进期,第二期叫文学观念的复古期,第三期叫文学批评的完成期。八段是哪八段呢?第一期分三段,周秦一段,然后两汉一段,魏晋南北朝一段。第二期就是所谓的复古期,分两段,隋唐一段,北宋一段,不包含南宋。最后的第三期分为南宋一段,金元一段,再加上明清一段。从他这三期就能看出来,他这部书体系庞大,而且符合标准的西方结构观念,文学观念的演进是用哪个标准来看的?进化。他认为文学观念要进化。在我看来,中国文学从先秦一直到清代基本上就是那个广义的"文"的观念,没进化。他用的是西方的纯粹的文学观念,认为到魏晋南北朝就差不多接近西方那个纯文学观念了,这是他的看法。正因为该书体系庞大,在观念上也非常明确地提倡纯文学观念,所以受西风熏染的现代学术界一般也就认为真正奠定这门学科的就是郭绍虞先生,但他在本学科的研究方面缺憾也相当多。

第四个是罗根泽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罗根泽先生这本书的编写过程比较曲折,也比较复杂。1934年的时候只写了周秦汉魏南北朝部分,由北京人文书店出版。到1943年,又加了后面的隋唐和晚唐五代文学批评史,就分四本书来出了:《周秦两汉文学批评史》、《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史》、《隋唐文学批评史》、《晚唐五代文学批评史》。此次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到1957年,又把这四本书合起来,分两本来出,由中华书局出版,叫《中国文学批评史》(一)、《中国文学批评史》(二)、1960年,罗根泽先生去世了。1961年,别人把他后来写的两宋部分的东西整理出来,就叫《中国文学批评史》(三)、罗根泽先生就只写到宋代,他的抱负应是要把中国文学批评史写完,但可惜的是写到宋代就去世了。

罗先生在"文学界说"上把文学观念分为"广义的文学"、"狭义的文学"与"折中义的文学",他自己取"折中义的文学"观念。在我看来,相比较于采用"狭义的文学"的观念者,这反而是一个进步,但罗先生采用"折中义的文学"观念只是一种妥协而已,既要"预流"现代学术,同时又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传统的特色。另外一个特点是写法上体例比较灵活,通史上采用编年体,断代上采用纪事本末体与纪传体罗根泽先生对于体例的选择有他的说法:"我们不能拘于一种体例,我们要兼揽重长,创立一种'综合体':先依编年体的方法,分全部中国文学批评史为若干时期......再依纪事本末体的方法,就各期中之文学批评,照事实的随文体而异及随文学上的各种问题而异,分为若干章......然后再依纪传体的方法,将各期中之随人而异的伟大批评家的批评,各设专章叙述。",这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写法。

这是现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一个学科的历史发展情况。20世纪50年代至1966年前基本上原地踏步,没有新东西出来。郭绍虞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再版了,重新出版就有些变味了,已经不是民国时候的那个风味了,而是用新的指导思想对旧作进行了较大的改写,以适应新的气候。再一个就是罗根泽先生的书原来是四本,现在合成两本出版,内容基本上没变化,也未采用新的指导思想改写旧作罗根泽先生对于旧作的态度在1957年的《新版序》和1958年的《重印序》里面有说明:"既然编写在解放以前、抗战以前,限于自己--特别是那时的水平,不免有许多错误和缺点。现在对自己能发现和同志们曾经指出的错误,作了一些修改。但仍保存了原来的组织和面貌,对一般的受那时观点局限的地方,没有改动。"。60年代以来,大家都没办法做学问,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

下面介绍一下70年代末以来的情况。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又刺激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情,再加上那个时候这个学科的奠基人郭绍虞先生还在世,有人领头,于是这门学科有了比较大的发展。首先是刘大杰、王运熙等先生所编的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出版。该书的上册实际上在1964年就出版了,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书修订出版,同时出齐了中册与下册。这个三卷本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虽然出版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但是很多材料的搜集与观点的形成基本上在60年代前期。同时也有不少学者来做这方面的研究而且出了专著,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敏泽先生写了两卷本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书的名字略微不同于既往,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加了"理论"两个字。中国人民大学的蔡钟翔、成复旺、黄保真先生写了一个五卷本的书出来,书的名字也不同于以前的惯例与传统,以前都叫中国文学批评史,他们把这个名字改了一下,叫《中国文学理论史》。20世纪80年代有意于较大改写这门学科的写法的应该是南开大学中文系的罗宗强先生。罗先生出了一本《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对学界影响很大。

从题目就可以看出罗先生的旨趣所在,那就是用"文学思想史"的提法代替"文学批评史"的提法,我个人是同意而且同情了解罗先生的这个提法的。罗先生的主张与理念在该书的"引言"部分也作了阐述,基本理念就是"文学思想不仅仅反映在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里,它还大量反映在文学创作中",坚持紧密结合文学创作的思路去面对古人对文学的各种思考与看法。罗先生有志于按照这一理念写一部《中国文学思想史》的通史。

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学术愿望得到了部分实现,罗先生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和他的博士张毅的《宋代文学思想史》先后出版了,但其他断代的写作似乎还尚待完成。同时,北京大学中文系张少康先生也写出了上、下册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复旦大学中文系王运熙等先生主持写出了七卷本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从大的趋势看,似乎是越写越厚,蔡钟翔等先生们已经写出五卷本了,这么厚了,大家还觉得意犹未尽,又写得更厚。这个七卷本每一卷大概都接近一千页,七卷本加起来总体接近一万页,可谓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各个角落都作了搜罗殆尽的工作。从字数上看,这个学科从7万字发展到复旦大学的七卷本,七卷本起码也有420万字。我们先从量上来看,确实是蔚为大观了。

到这里是不是我们就该结束学科史的介绍了呢?还不到结束介绍的时候。过去我来四川大学中文系读硕士的时候,读的不是文艺学,考硕士的时候目录上面就是"中国文学批评史",我报考的专业就是中国文学批评史,方向是汉魏六朝文论。那个时候,这个学科是和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平起平坐的二级学科。1997年国家调整学科目录,就把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个学科调整得不是二级学科了,所以我进来时是以"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专业招进来的,毕业的时候却变成文艺学专业出去了。

那这是不是说明这个学科就进入末日了呢?那也不是,只能说在学科目录上是终止了它的历史,而事实上却又存在着。要注意,我讲的这个学科名称始终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就是说,直到1997年,官方的研究生培养目录上这个学科的名字都叫中国文学批评史,反而是"中国古代文论"这个名字从来没有上过官方的学科目录。当然,最近又要修改学科目录,学界开会时很多人都呼吁恢复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二级学科目录,能否恢复尚不得而知。总之,我把这个学科从诞生到最终从学科目录上消失,给大家交代清楚了,这个学科史也就应该是给大家交代清楚了。但学科史交代清楚并不等于就解决了核心的问题,而这些相关问题就是下面我要讲的内容。

二、学科史中的有关问题:文学观念以及中国传统社会的性质

前面讲了第一个问题学科史,下面讲第二个问题:学科史中的有关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观念层次,就是在文学观念上能不能够用西方纯文学观念来整理传统中国的东西。第二个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性质,我们既然是讲过去的东西,必然涉及对传统中国社会的认知问题,这是我们讨论与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或者中国文论的背景。

对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思考过,认为用西方文学观念去整理与研究中国文学与文学思想是不证自明的,理所当然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一回事。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是这个学科最核心的问题。这个东西你搞错了,这门学科的方向就错了。一旦这个观念搞对了,这个学科的路径也就对了。那么通观我们刚才说的学科史,从1927年一直到现在,我个人认为这个学科在观念上是有问题的。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基本的根据让大家参考。我们知道,黄侃先生对传统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他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呢?黄侃先生说过一句话:"治中国学问,当接收新材料,不接收新理论。"他是这么看的,而我们这个学科从其发展可以看出基本上就是一部接收新理论的历史,西方新出理论了,马上就用来装点中国古代的东西,基本上是这样的历史。

同类推荐
  •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2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2

    催泪率96.5%的中国第一奇书。每一个感人片段,都让你泪眼滂沱。真情树书系。美文集,收录了《一碗阳春面》《伊莎贝拉的蓝勋章》《加布林鲨鱼的悲情母爱》《穿过风雪的音乐盒》等等最为打动人心的人间真情故事,堪称近年来少有的感人之作。每一篇选文都用它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感。父母的爱、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忠心宠物,在这些充满感情和温情的故事中,感动人心,唤起心灵的触动。
  • 巅峰

    巅峰

    真实而全面地记叙了新中国几代登山运动员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攀登数座海拔7000米以上山峰,在雪域高原、生命禁区挑战人类登山奇迹的感人故事和艰辛历程。时光如梭,虽然这些故事已成为历史,但那些聚焦在登山队员身上关于勇气、团结、力量、纯真、善良、美好、友爱、胸怀、梦想的感人故事,和其中闪耀着的人类因追求真善美而不屈不饶的思想光芒,却是需要我们永远传承、发扬的精神财富。尤其在当下,更具有诸多现实意义。一个人的历史,是一部心灵的成长史;一群人的历史,是一部民族不屈前进的奋斗史。《巅峰》描写的,正是一部群体挑战生命极限、回归真实自然、演绎人间大爱、集合理想信念的心灵史诗。
  • 精品典藏散文

    精品典藏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优美的青春散文集(散文书系)

    优美的青春散文集(散文书系)

    让心灵得到洗礼,让灵魂得到涤荡,让情感得以升华,让智慧得以延伸。漫步最经典的散文,你可以收获更多的快乐人生……。美丽的东西都值得珍藏,值得耐心地去细细品评。感性的文字、睿智的语言、美丽的心情勾勒出了经典散文。隽永婉约的散文,音韵优美发人深省的散文,经典传诵的名篇,一篇篇散文都是滋养心灵的鸡汤。每日给人生注入新的力量与智慧。朝阳初映,手捧散文,诵读默念,令人久久难忘……。
  • 我和端端

    我和端端

    冰心图书奖、金麻雀图书奖得主,儿童文学作家于德北讲述了一个真实动人的父爱故事。这是一本叫人动情的书。一个年轻父亲与儿子一同成长的真实记录。与众多的亲子书完全不同的是,它没有一点点说教,通篇都溢满了一个字——爱:初为人父的亲情与柔情、责任与担忧、养家糊口柴米油盐之上的爱情与拳拳真情,普通而又热烈,开卷就扑面而来。
热门推荐
  • 历代兴衰演义(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

    历代兴衰演义(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

    本书所叙历史故事,时间跨度长达数千年。由于作者“撮其要,记其事”,将“圣君明王,忠奸淑慝,总大纲,采集成编”,并且“其中本原,悉遵正史”,把几千年改朝换代的历史和浩瀚史籍中的历史事件,炼压缩在一部几十万字的书中,读后仍使人感到故事连贯,结构紧凑,没有情节松散、断续或虚假的觉。书中对各时期一些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武王伐纣,秦灭六国,楚汉相争,以及历朝帝王开立国、昏君佞臣乱政祸民,均择其重点作了详细、生动的铺叙;岳飞抗金、闯王进京、义和团抵御外,以及历代重要农民起义运动,亦作了繁简不同的描述。
  • 小白赚钱宝典

    小白赚钱宝典

    世界上有一种倒霉叫无妄之灾。叶晓夏不过出门领个毕业证,转头回家居然欠了一百六十万的高利贷! 妈妈咪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闪腿可以不可以?什么?腿要被打断? 那,那,她老实还钱总可以了吧。 什么!有人定了游戏仓! 可以退不?什么?不可以! 那,那,她用游戏还钱可以了吧。 可是,可是,能不能告诉她游戏要怎么玩? 群号:91158210,敲门砖:作品里任意人物名字。
  • 不可不读的最励志的成才故事

    不可不读的最励志的成才故事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悦读成长系列:不可不读的最励志的成才故事》能带领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让它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 世界公敌

    世界公敌

    ,这些都没有问题。问题是:女主拉得一手好仇恨。伊丽莎白:抱歉,穿成伊丽莎白,淡定。刻薄的贝内特夫人,严苛的贝内特先生,亲爱的达西,绝不仅仅是人类!如何成世界公敌——别家女主刷好感,俺家女主刷仇恨。非人类拯救世界——用QQ跟她聊天的,似乎有哪里设定出错了——女主是吸血鬼?!达西先生:……莉齐。什么硌着我的脖子了。不过,那是我的牙
  • 母皇系统之千基变

    母皇系统之千基变

    一次有预谋的意外,让主角完整的融合了一只虫族母皇,成为拥有母皇基因改造系统的新人类,从此开始了在异界彪悍的升级之旅。 母皇,所有生物基因的终极处理器,打造完美肉体武装的无上神器。 豹之爪,虎之牙,鹰之翼,龙之息,比蒙之力,神灵之威…… 所有强大的生物基因,都是我手中的音符,我用它们谱写最华丽热血的战斗乐章。 千基变的乐章已经奏响,让我们开战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书《卖主角的小主神》书号3385777,已开,欢迎大家欣赏
  • 青少年动物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动物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

    国学大师蔡元培不仅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思想,而且还撰有关于国人道德修养的丰富著述,为后人提升道德境界、加强内炼修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典读本。本书编者重拾瑰宝,文白并存,精编细选,结集成书,凝聚了他论述国人修身立德处世的全部精髓,是今天的我们思考社会人生、加强内在修养不可多得的道德范本和践行宝鉴。
  • 轮台罪己:汉武帝

    轮台罪己:汉武帝

    《轮台罪己——汉武帝》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给老公健康一生的枕边书

    给老公健康一生的枕边书

    这是一本专为已婚男人带来健康、幸福的书;一本指引男人永葆健康的书,书中的健康知识和生活细节是男人经常忽略的。对于妻子而言,无疑送给老公这样一本书比千万句关心的话更有价值。它旨在帮助你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了解合理的营养、健康的运动和正确的习惯、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教你如何做一个健康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