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800000022

第22章 场域中的电视知识分子 (3)

首先,按照人文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来对知识分子场进行划分,中国电视知识分子主要分布在场域中的人文知识分子群体,这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国策确立以及人文知识分子边缘化密切相关。在中国知识分子场域中,科技知识分子更接近来自政治场和经济场的权力,其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直接转换程度和"兑换率"都较高 我们可以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中国不设立人文学科院士;部分科技知识分子直接进入政界;中国科技进步奖的高额奖金;中国大学人文学科科研经费远远低于理工科等现象中发现端倪,不用刻意利用媒体作为中介来进行转化,所以在介入电视媒体上的积极性也就显得不高,甚至有学者喊出"呼唤自然科学界的'易中天'"。不考虑自然科学话语较难转化为电视化的大众语言的情况下,的确反映了科技知识分子在场域中的相对优势位置。反观人文知识分子,他们的文化资本多以间接形式转化为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传媒在其中的"催化"作用使他们倾向于靠近媒体场的权力。

其次,从知识分子的职业情况看,中国电视知识分子多出自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这与西方知识分子介入电视行为有一定的区别。在西方,知识分子介入大众传媒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有与传媒关系密切的公共知识分子,也有只在校园内埋头研究的专业知识分子,二者各行其道,并不矛盾。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的现实国情还未催生大批的公共知识分子,尤其是"自由撰稿人"、"专栏作家"之类的公共知识分子,社会还难以大规模地提供给他们谋生的途径;另一方面,大学教师为代表的学院派知识分子没有达到西方专业知识分子的经济资本获取规模,在体面生存的压力下,他们中普遍存在的状况为不是退守象牙塔内进行"为知识而知识"的活动,而更倾向于与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联合。

当然还有一个因素,即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对于学术外兼职的"默许"或不严于追究,为大学教师提供了一定的"活动"空间。大学教师,尤其是处于知识分子场域中较高位置的大学教授,拥有社会上的广泛认可和尊重,他们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相对丰厚,而多数的经济资本与其社会地位不相符,所以寻求以自己的知识--文化资本和"声望"、"名"、"学历"--社会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的动力较大,也就可能、渴望并能够将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转换为经济资本的电视媒体实行"共谋"。当然,如果从国外知识分子发展状况看,公共知识分子在中国逐渐形成规模将是未来的趋势,亦有可能随着学院派知识分子收入的提高和高校管理制度的规范,公共知识分子渐次代替学院派知识分子成为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的主流。

第三,从知识分子的年龄看,中国电视知识分子多为中年知识分子。"年龄常常把文化法则的代表与那些正在寻求改变这些法则的合法标准的那些人分离开来。"通过简单的分析就可以发现,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的年龄普遍处于40岁至60岁之间。老年知识分子在经历了多年的资本积累后,大多已经处于知识分子场域中较高的位置,成为既得利益者,相对而言,这个群体的"自主性"较强,倾向于维持知识分子场域内部现状,而抵制媒体场对于本场域的影响。中年知识分子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积累,但拒绝媒体的态度并不十分强烈,而电视媒体也愿意利用其象征资本和合作的态度。而另一端,青年知识分子处于知识分子场域的底层,在话语权力和资本积累上都处于弱势地位,电视媒体也难以相中他们的文化资本,这就决定了他们处于"颠覆者"状态,希望打破旧的平衡和资本分配方式,表现形式为:他们在学术场中对权威挑战;对中年电视知识分子的问题提出尖锐的批评,批评电视知识分子的文章的多数作者是青年知识分子;在面对电视媒体时,常带着渴望被"召唤"的态度,甚至是积极接洽与合作。

从整体而言,电视知识分子在知识分子场域中,处于电视媒体场与知识分子场结合的区域,在具体表现形式上虽各不相同,但是在对社会各个场域所产生的影响上,他们都具备了知识分子和电视媒体的双重属性。随着他们的人数和规模不断扩大,正逐步凝聚成一个子场域,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造就独特的内部规则和权力分配机制。因为,"每个次场(subfield)都有它自己的逻辑、规则和规律性"。

二、电视媒体场的电视知识分子需求

作为一种外部势力,知识分子在介入电视媒体场域的实践中,改变和深度影响了媒体场域和知识分子自身。电视知识分子的产生并非完全出自知识分子对媒体介入的单方面需要,如果从电视场域的角度看,是其在社会实践形塑中自主地产生了对电视知识分子的需求。

首先,电视媒体场域内部竞争带来了对于知识分子的需求。中国电视媒体发展的直接后果是,电视台、电视频道和电视节目数量的剧增,中国已被誉为电视台数量上的"电视第一大国"。西方电视场域中的机构处于公共电视、商业电视、有线电视、无线电视、卫星电视等不同层次,相互间的斗争在不同层面展开。而中国的电视媒体场域则存在着大量参与同质竞争的同一性质的电视机构 中国大陆目前没有公共电视与商业电视之分,电视媒体为双重属性;中国大陆的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都在功能和内容上名不副实。而且,由于电视发展阶段和特殊体制的限制,导致中国电视频道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趋势,相互间的竞争程度丝毫不亚于西方媒体发达国家。

当然,媒体内容的同质化在全世界范围都是普遍存在的,这与新闻媒体自身的发展规律是紧密联系的,但是,我国电视媒体表现得尤为强烈。处在电视媒体场域中的电视机构为了摆脱恶性的同质竞争,尤其是处于不利位置或者市场的新入者、新兴者,倾向于寻求"外脑"的帮助,获取其在场域中"上位"的资本,知识分子的智慧资源成为它们的重要选择之一。例如,香港的凤凰卫视在1996年才获得内地播映权,作为一个市场的新入者能够迅速崛起并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央电视台平起平坐,在不考虑媒体背景和政策扶持的情况下,主要原因应是其大规模地引入知识分子参与节目制作和策划,为它塑造了迥异于大陆传统电视媒体的形象和节目形态。夹携着知识分子魅力的凤凰卫视在中国大陆电视媒体场域短时间内颠覆了部分资本分配规则,迅速占据了有利的位置,知识分子功不可没。

第二节 电视知识分子与电视媒体场域 (2)

其次,电视媒体场域中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建立了与外部知识分子的天然联络。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普及化趋势,进入电视行业的从业者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也得益于电视对于社会的强大影响以及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择业者对于"成名的想象",电视媒体正在成为一个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地方。以2000年的上海广播电视在编从业人员为例,在约2500人的队伍中,硕士、博士∶本科、专科∶专科以下的比例为4∶71∶9 。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进入媒体,为电视与知识分子建立了人脉上的联系,甚至在中国普通民众的心目中,电视工作者就是知识分子,电视场域与知识分子场域的融合程度提高了。合作的基础在于广泛的共识,这种融合也带来了深层次的相互渗透,使电视从业人员的审美情趣和文化选择日益知识分子化;从人的社会关系角度,同样也促使了电视人对于知识分子介入媒体的"呼唤"。

例如,自称是电视媒体中"可以独立思考的优秀知识分子" 来源于崔永元在中央电视台2007年3月16日《面对面》节目的访谈。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就曾经在中国文学馆的一次题为《电视庸俗化》演讲中提到:"电视庸俗化的成因之一,是知识分子的不介入,理论上讲知识分子介入一件事情,都会让这件事情上一定的文化含量,这是理论上讲。但是知识分子更不愿意介入这件事,这是电视进步步伐缓慢的原因。

"同时,一些高素质人才成为各级电视机构的管理者和节目制片人,客观上形成了吸引业外知识分子的"中介",无论是中央电视台早期的《东方时空》,还是现在的《新闻调查》、《心理访谈》、《百家讲坛》等节目的制片人,他们都于知识界保持着广泛的联系,在每次新节目论证、旧节目改版、新频道推出以及电视媒体重新定位时,处处可以看到媒体场域外知识分子的身影。有学者称,学者的学术/文化知名度决定了媒介的文化档次,当他们合谋齐唱的时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节目或电视剧的收视率,媒介提供定了调子的母带,由精英将自己的声音合成进去,为其增加文化味素,后者不但从中获得经济利益,而且借助这些媒介的影响扩大其他象征资本,使自我的资本积累、增值,进入良性循环。

第三,电视场域外部的社会环境对于其的形塑,要求知识分子参与提升媒体品质。正如前面所述,中国电视传媒的特殊属性使其在社会中需要平衡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面临利益的诱惑,重前者而轻后者的现象时有发生。90年代中期以来,面对电视娱乐化浪潮,促使人们严肃思考电视媒体所应尽的社会义务,尤其是发生在2007年的"纸馅包子"事件 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暗访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纸箱馅包子"的节目。节目播出后,北京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王岐山市长批示:"如属实要严办,如属虚假,要公开澄清事实。"7月11日至14日,北京市工商局等单位迅速部署,在朝阳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拉网式专项检查行动,并没有发现包子馅中含有纸纤维及其他违禁成分,后经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组织安排对海淀、丰台等城乡结合部地区抽样检测,也未发现违禁成分。经过专家评估和模拟试验,结果认为,在包子肉馅中使用大比例纸箱的可能性不大。

7月15日,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成立专案组对此进行立案侦查。发现,此节目内容是北京电视台2007年新聘用人员訾北佳一手策划、编造的虚假新闻报道,编造者供认,由于选题已上报,压力很大,加之刚到北京电视台,既想出名,又想挣钱,故与人合谋制造了该新闻。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有关人士指出,"纸馅包子"事件导致公众对首都食品安全工作的不信任,不仅损害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声誉,而且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拷问了电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有学者指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广播电视划分为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媒体的市场化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广播电视业中存在的问题也频频暴露。例如,在高收视率、收听率的指挥棒下,一些低俗、媚俗的节目屡屡闪现于荧屏和波段中,泄密、血腥、暴力、色情、猎奇、教唆......无奇不有。其间,媒体的价值取向被扭曲,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缺失,致使广播电视的公信力、权威性降低,严重影响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声誉。

"从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电视低俗化的批评可以看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于电视媒体提出了更高的社会要求,实现社会效益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提升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和社会责任感,作为文化素养和社会道义双重载体的知识分子(当然这里指理想状态的知识分子),他们的介入有利于实现权力场和政治场对电视场域的形塑要求。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社会民主政治的推进、市民社会的逐步形成、公共领域的拓展以及转型期社会矛盾的激发,出现了对于公共问题讨论的范围和自由度扩大,电视媒体作为重要的公共空间,其节目内容涉及社会领域的层面也在剧增,也就是说,电视媒体场域在将自己的边际向社会各个场域蔓延。当然,这是一种相互的形塑,知识分子也有部分逐渐被形塑为公共知识分子,两者间达到了你提供空间,我来发言的默契程度。

这与美国媒体与知识分子发展的状况比较类似,"电子媒体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以及尤其是电台和电视对话节目泛滥成灾,伴随着对专家就公共问题评论的无尽需求,已经带给了部分知识分子一定程度的公共性,这促使他们几乎成为了社会名流"。当然,这种合作也并非完全处于社会公益和知识分子良知的角度,波斯纳在考察了美国公共知识分子的情况后就指出:"媒体和公共知识分子之间存在一种共生的关联。媒体需要填充大量的纸质版面和电子空间。

同类推荐
  • 山村一夜:叶紫作品精选

    山村一夜:叶紫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读史说史,在于适当的应用。他一生走遍大江南北。解放以后,每外出必自备中国地图,找好路线和方位;每在一处会议,就要向所在地的图书馆查阅大量图书;每到一地,还要查阅地方志和有关本地历史文化书籍,和当地人员畅谈、作情感交流。这也是读史的别致处,也是他不断深化自己研读历史的一个方法。毛泽东对历史的评说,虽然很多是片言只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闲话,但却能折射出这位历史人如何运用历史,恰到好处。
  • 青春·哲理卷(散文精品)

    青春·哲理卷(散文精品)

    一段爱情的重生是要等待一个人的死亡,同时也可能让死亡毁掉一切。以青春换明天的爱情,从来凄怆。爱是难分彼此——彼此的优点和缺点。我以为这是我的优点,你却说是缺点。你的缺点太多,我却喜欢你,这是我的优点。爱就是难分彼此。理想,在实现以前,有很多名字,它们是:幻想、妄想、白日梦,和不可能。可是,就是它,使得一个只能爬行的看鸭子的小男孩,变成了受众人崇敬的学者与勇者。
  •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孙颖瑞编写的这本《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讨论了元的文化和元代文人,关汉卿的社会剧、爱情剧、历史剧,以及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 我读.2

    我读.2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对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打磨,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递给读者。
热门推荐
  • 三言二拍精编(4册)

    三言二拍精编(4册)

    “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二拍”的有些作品反映了市民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二拍”善于组织情节,因此多数篇章有一定的吸引力,语言也较生动。
  •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

    本书从明十三陵的选址到建造到建筑风格历史渊源等尽数介绍,是一本了解明十三陵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 蚊舞图

    蚊舞图

    《最好看的当代名家小小说:蚊舞图》收录了作者安石榴写就的六十则小小说,共分为六辑-少年的心事、优雅的沉思、时光书签、时空隧道、爱与担当、孤独的真相。书中所收小小说,或刻画生活场景、或回忆过往、或讲哲理小故事、或讲传奇传说来展示各色人物的现实与梦想、激情与荣光。总的来说,书中人物所具备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勇敢、正义、勤劳、坚韧,是濡养青少年思想品德和艺术审美的范本,是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积极力量。
  • 丁玲自述

    丁玲自述

    该书中所选编的,都是丁玲记述自己生活与文学创作经历的文章,其中的一些怀人之作,记叙了与她有过密切关系、对她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也留下了丁玲在某个特定时期的侧影,有助于读者对她的了解和理解。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师父,不要!

    师父,不要!

    他是她的师父,她是他的徒弟。她问,你可有一点喜欢我?等来的却是他一剑刺进她的胸口。之后她失忆,再遇,回到他身边。前尘往事涌来,她再问,你有没有一点喜欢我?他将她按在墙上吻了上去。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七弦音后:极品纨绔大小姐

    七弦音后:极品纨绔大小姐

    她是金牌榜排名第一的杀手,一朝穿越成为国公府纨绔千金。没有一心致她于死地的后妈,没有萧蔷起怨的嫡庶兄弟,没有因她是废柴而百般刁难的姐妹,只有待她如掌上名珠的祖父母和几位婶婶、姑姑。她横行霸道,无人敢惹;她琴艺无双,可吸引的却尽是禽兽……国公爷有命:“想嫁哪个男人?抢过来就是了!”
  • 冷面总裁的专宠娇妻

    冷面总裁的专宠娇妻

    欧阳辰---欧氏集团的冷面总裁,自幼沉默寡言,却智力超群,22岁接手欧氏集团,凭借非凡的商业手段缔造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他帅气逼人,是全国名媛追逐的对象,但是他却不与任何人亲近,那冷酷的外表下只会对她而触动,凌菲雪,她是他生命中唯一的阳光,却也在他们山盟海誓后弃他而去,从此,欧阳辰的生命中再也没有了阳光,直到她的出现。。。。。。蓝欣儿自幼在孤儿院长大,受尽冷暖,却也在石枫的庇佑下快乐成长,她以为石枫是他的王子,在他受欺负的时她候保护她,在她孤单的时候陪伴她,在她开心的时候分享着她的快乐,她以为这辈子她一定会嫁给他,当她的新娘,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当推开房门的那一刻,看着生命中的王子与那个公主身体缠绕时,她知道了,原来她一直都只是灰姑娘,却不知,真正的王子正悄无声息的向她走来。。。。情景一:不知不觉中,欧阳辰还是开车来到了这里,仿佛又看到了雪儿在那里弹琴,那首梦中的婚礼,熟悉的旋律,他以为这一切又只是幻想,谁能知道多少个黑夜他在无数次的幻想雪儿没有死,还在他的怀里,还在那弹着琴,还会故意的作弄他,缓缓的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那熟悉的身影,是日思夜想了整整三年的她,他迅速打开车门,冲过去抱住了她,紧紧的,仿佛要把他揉入骨血。。。而怀里的她却是一脸惊恐,茫然,放。。。放开好痛。。。情景二:偌大的会议室此时安静的可怕,连呼吸声都显得多余,没有人敢出声,因为森达公司的事,坐在主位的那个人的脸色阴沉,连天气都跟阴了,“凌小姐,不可以,总裁在开会”伴随着秘书的声音,会议室门就这么给开了,整个会议室的人都盯着这么个绝色美女,有惊讶,有惊艳,但更多的是同情,谁都知道总裁是一个不怜香惜玉的人,任何的美女在总裁眼中都是一样的,眼前的这美女,纵使绝色,却触犯了总裁不喜欢会议被打扰的底线,看来她就是今天的炮灰了,蓝欣儿睁着大眼睛,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看着她,她只是饿了,想吃辰哥哥的蛋炒饭而已,就来公司找他了,“过来”欧阳辰慢悠悠的开口,众人都有点怕了,难道总裁要对这美女下手?、?哎可惜了这美女不该触犯总裁的,谁知这美女很自然的走在到欧阳辰的身边坐在他的腿上,在场的人都愕然了,这么不怕死的女人,接着,欣儿的那一句我饿了,更是让在场的人晕倒》。。。。。。
  • 下一站拉萨

    下一站拉萨

    本书是一个80后背包客探访以拉萨为中心的环游西藏的旅行笔记。从昆仑山口到可可西里,从格尔木到拉萨,从拉萨到日喀则,从日喀则到墨脱……作者以富有诗意的笔触,配以旅行中的感触、心得以及旅行花絮等,从各个角度记录了一行人的见闻游记、幽默轶事,为读者倾情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西藏风情文化。通过这次的旅行,作者对生命和生活有了更深的体悟,思想得到了洗礼,灵魂得到了升华,找回了真实的自己。读后将带给你身临其境的感受,有了旅行的冲动。现在,就启程,向着梦想之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