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个场就是一个有结构的社会空间,一个实力场--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有在此空间起作用的恒定、持久的不平等的关系--同时也是一个为改变或保存这一实力场而进行斗争的战场。
--布尔迪厄
中国电视知识分子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是怎样的?他们的行为是由什么因素制约和影响的?要想回答类似的问题,我们剖析各种电视知识分子现象时,应将电视知识分子行为放在社会环境中,而非孤立、绝缘化地阐释,这就需要我们采用一种开放式的概念(open concepts),"更准确地说,开放式概念的提法可以始终不停地提醒我们,只有通过将概念纳入一个系统之中,才可能界定这些概念,而且设计任何概念都应旨在以系统的方式让它们在经验研究中发挥作用"。而"场域"理论就是这样的概念,也是进行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现象解析的较理想工具。
第一节 场域理论及其启示 (1)
法国学者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是当代国际知名的社会学理论家,场域概念、惯习 也有翻译作"习性"。和资本概念是贯穿其作品的中心概念。布尔迪厄提出"场域"这个概念,为"关系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它所涉及的是对地位的分析,对行动者占据地位的多维空间的阐述。一个特殊行动者的地位是这个人的惯习与他/她在地位场中的位置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结果,而地位的"场域"则是由资本适度形式的分布来界定的。
一、场域理论
场域(field)理论是布尔迪厄在解释社会现象时经常用的一个概念,他利用这个理论尝试揭示在不同的社会实践中那些深层的社会结构,以及那些确保这些社会结构得以再生产或转化的"机制"和"逻辑"。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位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
正是在这些位置的存在和它们强加于占据特定位置的行动者或机构之上的决定性因素中,这些位置得到了客观的界定,其根据是这些位置在不同类型的权力(或资本)--占有这些权力就意味着把持了在这一场域中利害攸关的专门利润(specific profit)的得益权--的分配结构中实际的和潜在的处境(situs),以及它们与其他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支配关系、屈从关系、结构上的对应关系等等)。这个定义中又有三个概念需进一步解释:位置(position)、网络和构型。位置概念在理解场域理论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场域是一张社会之网,那么位置可以看成是这张网上的各个节点。在布尔迪厄看来,场域是由不同社会要素联系而成,不同社会要素在复杂的社会联系中都占有特定的位置,或者说社会不同要素通过占有不同位置而在场域中存在和发挥作用;网络是从网络结构理论借用过来的一个概念,网络结构理论用这个概念把人类社会的不同层面都解释为关系网,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通过信息沟通、交往互动和社会资本的占有、利用、创生、展开、摄取改变着各种社会网络及其资源;构型概念说明场域具有能动性,它可以用自身的特殊结构重新构造各种进入其中的关系或力量。
再以概念的发展而言,"场域"源自"社会空间"概念。布尔迪厄以"社会空间"指代社会世界的整体概念。社会空间就像市场体系一样,人们依据不同的特殊利益,进行特殊的交换活动;而社会空间是由许多"场域"的存在而结构化的。"在高度分化的社会里,社会世界是由大量具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小世界构成的,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的空间,而这些小世界自身特有的逻辑和必然性也不可化约成支配其他场域运作的那些逻辑和必然性。"也就是说,按照场域理论,社会可以被划分为由众多不同的场域组成的一个大场域,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诸如经济场域、政治场域、艺术场域、新闻场域等等子场域。在这些场域中存在着行动者为了获取地位而进行的斗争和权力分配。"布氏认为,人类活动的目标在于各种不同的资本的累积和独占,以维护或提升在场域中的地位,因此社会生活本身即是一种持续的地位斗争,而每一'场域'乃成为冲突的地方,由于'场域'中每一行动主体,都具有特定的分量和权力,因此'场域'也是一种权力的分配场。"
不同于将个体作为孤立的个案,或者简单的人与人的互动,根据场域概念进行思考就是从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在社会世界中存在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关系--不是行动者之间的互动或个人之间交互主体性的纽带,而是各种马克思所谓的'独立于个人意识和个人意志'而存在的客观关系"。布尔迪厄在用场域概念理解社会世界时,还会经常用"游戏"来做类比,在他看来,游戏者之间的关系受到个体所占居的位置、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的制约,同时,这些作用和地位又受到他们个人所拥有的资本的制约。他谈道:"事实上,我们可以将一个场域小心地比作一种游戏(jeu)......卷入游戏的游戏者彼此敌对,有时甚至残酷无情,但只有在他们都对游戏及其胜负关键深信不疑、达成共识时,这一切才有可能发生......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游戏者之间力量关系的状况在决定某个场域的结构......在遵守游戏的默契规则和再生产游戏及其利害关键的先决条件的情况下,游戏者可以通过参与游戏来增加或维持他们的资本,即他们拥有的符号标志的数量;但他们也同样可以投身游戏之中去部分彻底地改变游戏的固有规则。"
关于场的边界,布氏称:"我们可以把场域设想为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场域的效果得以发挥,并且,由于这种效果的存在,对任何与这个空间有所关联的对象,都不能仅凭所研究对象的内在性质予以解释。场域的界限位于场域效果停止作用的地方。"关于场的原动力,布尔迪厄是这样解释的:"一个场域的动力学原则,就在于它的结构形式,同时还特别根源于场域中相互面对的各种特殊力量之间的距离、鸿沟和不对称关系。"
总之,场域的结构,无论内部还是外部,都是以具体性而存在的变动不居的矛盾关系,场域的发展动力和功能作用都产生于这些不断变化的矛盾关系之中,只有在持续不断的变化、无限复杂的差异性和具体性的关系中才能真正理解场域的结构。
如果尝试用场域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需要涉及三个必不可少并内在关联的环节。首先,必须分析与权力场域相对的场域位置;其次,必须勾画出行动者或机构所占据的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结构,因为在这个场域中,占据这些位置的行动者或机构为了控制这一场域特有的合法形式的权威,相互竞争,从而形成了种种关系;第三,必须分析行动者的惯习,亦即千差万别的性情倾向系统,行动者是通过将一定类型的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予以内在化的方式获得这些性情倾向的。
二、相关概念:惯习、资本
与场域理论密切相关的概念还有"惯习"、"资本",值得特别强调的是,布尔迪厄的"惯习"、"资本"与"场域"三大概念并不是单独提出和存在的,三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和重要的关联。
1."惯习"概念
"场域-惯习"论的基本思想是布尔迪厄在法国前殖民地研究阿尔及利亚当代土著居民行为时提出的。对于布氏而言,只讲场域而不讲惯习是不可想象的。场域并不是一个"冰凉凉"的"物资小世界",每个场域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情倾向系统"--"惯习"。"习性(惯习)(habitus)概念,在布尔迪厄看来并非像形而上学概念一样抽象,而是象征化、符号化地体现出产生行动的'建构中的结构'(structuring structure)。习性(惯习)中寄寓着个人通过教育的社会化过程,浓缩着个体外部社会地位、生存状况、集体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习性(惯习)下意识地形成人的社会实践,因此,什么样的习性(惯习)结构就代表着什么样的思想方式、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
惯习概念体现了社会实践既非不受社会条件制约的自由选择,也不同于受制于绝对社会规则的被迫性行为,惯习一面是被实践形构的性情结构,同时又作为生成性的建构中的结构,具有导向实践的功能。"惯习这个概念,最主要的是确定了一种立场,即一种明确地建构和理解具有特定'逻辑'的实践活动的方法。"它不同于"客观主义把行动理解成'没有行动者'的机械反应",也不同于"主观主义则把行动描绘成某种自觉的意图的刻意盘算、苦心追求,描绘成某种良知自觉之心,通过理性的盘算,自由地筹划着如何确定自己的目标,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同时,"惯习"概念的提出也是为了克服"实证主义唯物论和唯智主义唯心论","与实证主义唯物论不同,我们在理论上把实践作为实践来看待,认为知识的对象是被建构出来的,而不是被消极被动地复制下来的。与唯智主义唯心论不同,惯习观提请我们注意,这种建构的原则存在于社会建构的性情倾向系统里。这些性情倾向在实践中获得,又持续不断地旨在发挥各种实践作用;不断地被结构形塑而成,又不断地旨在结构生成过程之中"。这里,惯习是与客观结构紧密相连的主观性。布尔迪厄认为,惯习属于"心智结构"的范围,是一种"主观性的社会结构",没有孤立存在的惯习,只有与特定场域相关的惯习。
惯习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我们提惯习,就是认为所谓个人,乃至私人,主观性,也是社会的、集体的。惯习就是一种社会化的主观性。"同时,布尔迪厄把时间变量引入到惯习的分析中,提出"惯习不是宿命","惯习是历史的产物",并且具有"双重历史性"(double historicity)。惯习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必然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惯习"是一个开放的性情倾向系统,不断地随经验而变,从而在这些经验的影响下不断的强化,或者调整自己的结构。它是稳定持久的,但不是永远不变的"。
第一节 场域理论及其启示 (2)
关于惯习与场域的关系,布氏认为它是一种双向的模糊关系。"所谓惯习,就是知觉、评价和行动的分类图式构成的系统,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又刻意置换,它来自于社会制度,又寄居在身体之中(或者说生物性的个体里);而场域,是客观关系的系统,它也是社会制度的产物,但体现在事物中,或体现在具有类似于物理对象那样的现实性的机制中。当然,社会科学的对象就是惯习和场域之间的这种关系所产生的一切,即社会实践和社会表象,或者在被感知、被评价的那些现实形式中展现自身的场域。""惯习和场域之间的关联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方面,这是种制约(conditioning)关系:场域形塑着惯习,惯习成了某个场域(或一系列彼此交织的场域,它们彼此交隔或歧异的程度,正是惯习的内在分离甚至是土崩瓦解的根源)固有的必然属性体现在身体上的产物。另一方面,这又是种知识的关系,或者说是认知建构的关系。惯习有助于把场域建构成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一个被赋予了感觉和价值,值得你去投入、去尽力的世界。"
从"惯习理论"考察实践,确立了实践的历史性,同时又避免了简单直接的历史决定论。惯习从主观与客观、内化与外化、结构与建构、规则与生成的辩证关系角度,说明经济和社会等生存条件形塑着实践,实践又反作用于生存条件的复杂、多元的关系。
2."资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