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500000006

第6章 中古汉语无系词判断句 (2)

(82)夫一旦有急叩门,不以亲为解,不以存亡为辞,天下所望者,独季心、剧孟耳。(《袁盎晁错列传》)

(83)非常者,固常之所异也。(《司马相如列传》)

例(78)是两个副词连用与"者"共现。这样《史记》中的用例就多达16例,而与"者"字共现的副词也有"亦"、"皆"、"固"、"乃"、"独"、"必"、"且"等7个。

《论衡》中"者"与副词共现有8例,共现副词有"乃"、"亦"、"必"、"殆"、"皆"等五个,列举如下:

(84)若是者,乃"遇"耳。(《逢遇》)

(85)文章之人,滋茂汉朝者,乃夫汉家炽盛之瑞也。(《超奇》)

(86)方今文人并出见者,乃夫汉朝明明之验也。(《超奇》)

(87)孔子非不明死生之实,其意不分别者,亦陆贾之语指也。(《言毒》)

(88)孔子之书不乱,其言"理孔子之书"者,亦非也。(《案书》)

(89)四海之大,万民之众,无能名尧之德者,殆不实也。(《艺增》)

(90)鲁相者殆非孔、墨,必三家也。(《遭虎》)

(91)儒书之言楚熊渠子、养由基、李广射寝石,矢没卫饮羽者,皆增之也。(《儒增》)

而到了《太平经》中,"者"与副词共现成为一种常见现象,出现频率高达58次,共现副词有"但"、"乃"、"纯"、"悉"、"皆"、"最"、"即"、"则"、"亦"等九个,各举一例:

(92)是者,但俗人妄语耳。(卷35/41)

(93)男女者,乃阴阳之本也。(卷35/42)

(94)此者,纯皇天之明要证也。(卷44/60)

(95)不应又不中者,悉非也。(卷50/77)

(96)乃一旦而相随死者,皆非命也。(卷92/134)

(97)心者,最藏之神尊者也。(卷96/153)

(98)是者,即其善人学而度世者也。(卷98/156)

(99)九君者,则太上之亲也。(卷114/193)

(100)寅者亦阳,地上木也。(卷118/210)

《太平经》中"者"和副词共现达到高峰《太平经》中如此高的出现频率可能也与该书主语后喜用"者"字提顿有关,其后共现频率逐渐下降。根据何亚南(2001)的统计,《三国志》共现七例,副词4个,《三国志注》共现九例,副词7个。我们又查检了《抱朴子·内篇》《世说新语》《贤愚经》《周氏冥通记》《颜氏家训》,只在《抱朴子·内篇》和《颜氏家训》中分别发现二例:

(101)余师郑君者,则余从祖仙公之弟子也,又于从祖受之,而家贫无用买药。(《抱朴子·内篇·金丹》)

(102)且夫俗所谓圣人者,皆治世之圣人,非得道之圣人,得道之圣人,则黄老是也。(《抱朴子·内篇·辨问》)

(103)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颜氏家训·名实》)

(104)北人多称名者,乃古之遗风。(《颜氏家训·风操》)

由上表可见,到《史记》时代"者"与副词共现已经较为多见,《太平经》中共现达到高峰,《三国志》中用例已经明显下降,《抱朴子·内篇》中用例已经很少了,《三国志注》虽仍有多例,但同时期其他文献中共现用例罕见。因此可以说:先秦时期"者"与副词不共现是一条规则,少有例外,大概秦汉以后规则被打破,两汉时代"者"与副词共现最为多见,魏晋以后共现用例逐渐消减。

至于"者"与副词不共现规则被打破的原因,何亚南认为是系词句在口语中的发展导致人们对无系词句使用的陌生,使用无系词句主要靠模仿,而模仿有时不可避免失真,破坏了规则。何的解释基本可信,不过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两汉时期,汉代是系词"是"在口语中迅速发展的时期,无系词句和系词句并用,可能会导致人们使用判断句时的混乱,从而出现不合规则的现象。不过魏晋以后系词句基本发展成熟,人们能够清楚地知道口语和书面语、旧式判断句和新式判断句的区别,无系词句主要出现在书面语中,成为仿古句式,人们在使用中可能会备加注意查检是否合乎先秦汉语语法规则,加上使用无系词判断句的基数变小,"者"与副词共现的用例越来越少。

总之,在使用副词作谓语修饰语的无系词判断句中,"者"与副词不共现,这是何亚南指出的先秦汉语的一条严格的语法规则,何认为汉代以后这条规则被打破,"者"与副词共现的反例在《三国志》及裴注时代达到高峰。我们通过对相关语料的穷尽调查,发现"者"与副词共现的高峰出现在汉代,此后用例逐渐减少,我们对其消长变化的原因也试着作出了解释,从而对何文的结论作了一定的修正和补充。

2."......,是/此......也"式。这是用代词复指提出的话题,然后再做出判断的判断句。话题部分我们分析为话题主语,复指代词为形式主语,复指代词后作出判断的部分是谓语。

这种句式是沿用上古的旧式判断形式,上古时期这种句式非常常见。由于句子话题部分比较长,为避免头重脚轻,就采用一个复指代词作形式主语,复指话题,同时也可以起到强调谓语的作用。由于使用较多,在类推作用和强调需要的诱导下,简短的话题主语后慢慢也常用代词复指了,正是在这种句法环境下复指代词"是"逐渐语法化成了系词。中古时期虽然"是"字判断句逐渐发展成熟了,但是仍然有大量旧式判断句使用,其中"......,是/此......也"式在中古前期仍然比较多见。如:

(105)曰性善者,是见其阳也。(《论衡·本性》)

(106)舜不辞天下者,是其道也。(《论衡·非韩》)

(107)夫以索铁伸钩之力当人,则是孟贲、夏育之匹也;以不血刃之德取人,是则三皇、五帝之属也。(《论衡·语增》)

(108)夫以严畏智诈刑罚胜人者,是正乃寇盗贼也。(《太平经》卷47/64)

(109)故今帝王聪明绝也,而天变日多,是明证效也。(《太平经》卷86/127)

(110)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论衡·非韩》)

(111)若夫无所遭遇,虚居困劣,短气而死,此禀之薄,用之竭也。(《论衡·气寿》)

(112)尽有可动遥不居其处者,此自然之事也。(《太平经》卷50/74)

例(105)~(109)复指代词用"是",例(110)~(122)复指代词用"此"。复指代词后有时出现副词,如例(107)、(108),这就确定了"是"的代词性质,说明这些句子中"是"并未虚化成系词,这样的句子仍是旧式判断句。

不过,到东汉时期此句式中的话题主语,一般不能是一个简短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往往是复杂的短语或小句。这是因为此时期"是"字作为系词在口语中已经大量使用,简短的名词性成分如果实际不需要复指的话,是没有必要再用复指代词的,人们使用"是"字一般是把它作为一个系词使用的。

中古后期,特别是南北朝以后,随着系词"是"的发展成熟,旧式判断句在口语中很少使用了,"......,是/此......也"句式也比较少见了。后期我们穷尽调查的三部专书中,《世说新语》有4例,《贤愚经》1例,《周氏冥通记》1例,列举如下:

(113)今逼高命,不敢苟辞,当释冠冕,袭私服,此绍之心也。(《世说新语·方正》)

(114)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世说新语·容止》)

(115)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世说新语·识鉴》)

(116)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世说新语·识鉴》)

(117)想此十余月中,训谕何限,惜乎弗问,此师之咎矣。(《周氏冥通记》卷一)

(118)如意宝珠,此难得物。(《贤愚经》卷八,4/408a)

以上6例复指代词全部用"此"字,这说明到中古后期随着"是"字作为系词使用得越来越多,复指话题的任务主要落在了"此"身上。

"是"和"此"是判断句中承担复指任务的两个主要代词,自先秦一直到汉末"是"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此"指示代词"是"与"此"作主语的比例,肖娅曼《上古"是"字判断句与"此"字判断句比较》考察《左传》《孟子》,"是"229例,占93%左右;"此"16例,占7%左右。肖的统计包括了代词直接位于句首,即话题不现的判断句,不过这个数据说明复指代词"是"、"此"出现频率的悬殊是没有问题的。据统计,《论衡》中"是"字复指话题主语的有99例,"此"字有20例,二者之比为5∶1。《太平经》中"是"起复指作用187例,"此"字31例,二者之比6∶1。复指代词"是"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此",这恐怕也是"是"发展为系词,而"此"没有能够发展为系词的原因之一。而魏晋以后,随着"是"字作为系词逐渐成熟,复指任务主要落在了"此"身上,"是"字很少作为复指代词出现了。

另据肖娅曼考察,上古"是"、"此"充当主语的判断句还有一点显著差异,即"是"后谓语偏重于谓词性成分,"此"后谓语只能是体词性成分,肖考察《左传》《孟子》所有此类判断句,发现只有一条例外。也就是说"此"后判断谓语须是体词性的,这是先秦汉语的一条规则。这个规则至《史记》时代已经被打破,《史记》中有10例"此"后谓语为谓词性成分的判断句,尽举如下:

(119)秦未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也。(《陈涉世家》)

(120)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张耳陈余列传》)

(121)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刘敬叔孙通列传》)

(122)项王王诸将近地,而王独远居此,此左迁也。(《韩信卢绾列传》)

(123)然为布被,此诈也。(《平津侯主父列传》)

(124)且夫卜筮者,扫除设坐,正其冠带,然后乃言事,此有礼也。(《日者列传》)

(125)言而鬼神或以飨,忠臣以事其上,孝子以养其亲,慈父以畜其子,此有德者也。(《日者列传》)

(126)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一呼士皆左袒,为刘氏,叛诸吕,卒以灭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孝文本纪》)

(127)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晋世家》)

(128)破军降城以十数,未尝困辱,此亦天授也。(《傅靳蒯成列传》)

例(119)~(125)"此"后谓语为动词或动词短语,例(126)~(128)为主谓短语。另外,这10例中例(124)、(125)出自褚少孙补《日者列传》。

进入中古时期,"......,是/此......也"句式中谓词性谓语判断句也比较常见,前期我们穷尽调查的三部专书中,《论衡》有8例,《太平经》有4例,现列举如下:

(129)必以伐鼓为攻此社,此则钟声鼓鸣攻击上也。(《论衡·顺鼓》)

(130)至于犬乳,置之宅外,此复惑也。(《论衡·薄葬》)

(131)丧亲民无闻,丧子失其明,此恩损于亲而爱增于子也。(《论衡·祸虚》)

(132)施气不欲为物,而物自为,此则无为也。(《论衡·自然》)

(133)世俗传言:"周鼎不爨自沸,不投物,物自出。"此则世俗增其言也,儒书增其文也,是使九鼎以无怪空为神也。(《论衡·儒增》)

(134)天动不欲以生物,而物自生,此则自然也。(《论衡·自然》)

(135)而反断绝之,此乃天地共恶之,名为绝理大逆之人也。(《太平经》卷35/42)

(136)上天地各有文理,知用前,不知自却,此自然耳,不惜爱戒而不相教也。(《太平经》卷110/179)

(137)直梦者,梦见甲,梦见君,明日见甲与君,此直也。(《论衡·纪妖》)

(138)无有奇物珍宝,为贫家也;万物不能备足,为下极贫家,此天地之贫也。(《太平经》卷35/41)

(139)绝其食饮与阴阳,不相传,天下无蚑行之属,此二大急者也。(《太平经》卷36/45)

以上例(129)~(132)是动词或动词短语作谓语,例(133)~(136)是主谓短语作谓语,例(137)~(139)是形容词短语作谓语。

后期我们穷尽调查的三部专书中有6例"此"字复指句,没有谓词谓语句,不过作更大范围检索,还是可以发现很多用例。我们查检了《三国志》和《颜氏家训》,据粗略统计,前者有三十余例,后者有七八例。列举数例:

同类推荐
  • 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研究

    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研究

    体育运动锻炼,既可以帮助人们强健筋骨,又可以帮助人们健美心灵,还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们融入社会群体当中。因此,在此种意义上来讲,体育这项运动是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的。本文主要研究社会体育方式休闲化发展趋势、体育选择多样化发展趋势、体育区域扩大化发展趋势、体育性别鲜明化发展趋势、体育职业多元化发展趋势、体育健身科学化发展趋势。从这些方面研究体育对和谐社会构建起到的作用。
  • 谚语荟萃

    谚语荟萃

    集经典谚语于一家,给你不一样的谚语体验。既是增长知识的必备宝典,又是方便的谚语工具书。
  •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本书将告诉我们不断进取诚然是我们人生意义的所在,但顺应自然规律、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也未必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与其为名利外物所困扰,还不如以平常之心来对待生活、对待生命。书中的老子将给我们一种人生境界。他告诉我们那些只注重眼前利益和为物欲所左右的人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而追求内心的恬淡和宁静、追求思想的自由与致远、追求与自然界万物和谐一体的美妙体验,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实用经贸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经贸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商贸文书及金融管理文书的种类及写作方法,同时附上大量真实案例, 让经贸文书的写作变得简单易学!
  •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

    即兴发挥、临场应变是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在简要介绍了几种临场应变的综合技巧之后,全书从开场导入、话题进行、即兴采访、受众交流、嘉宾把握、困境解围等方面列出了节目主持中可能出现的50种场景,并通过大量实例来说明应对技巧和处理原则。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蔷薇香入夜

    蔷薇香入夜

    一朵传世的五色玫瑰,一个家族兴衰的命脉。<br/>一个被囚禁在华丽外衣下的孤独灵魂,两个有着相同面容命运却迥异的男生。<br/><br/>剑拔弩张火花四射,她以为,她会一直一直讨厌自大又臭屁的他;<br/>矫揉造作蛮不讲理,他以为,千金小姐都是一个样子,让人讨厌到骨子里。<br/>宿敌相遇,刀光剑影。<br/>一次次交锋,她发现了他掩藏在野蛮表面下的温柔,像春雨般,渐渐滋润了她渴望被关怀的心灵。<br/>而他,看透了她掩藏在娇蛮高贵表象下的孤独与寂寞。<br/>他想,牵着她的手一起走过,不让她一个人躲在阴暗的角落里。<br/><br/>却,又不得不放弃,他夺走了属于那个人的一切,这次,他决定将她让给那个人作为补偿。<br/>注定,他要一个人,拥有一切,却不能拥有最爱的人。&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末日之丧尸侵袭

    末日之丧尸侵袭

    贺豪,一名死刑犯人。在押赴刑场的途中遭遇末日的陨石浩劫,意外失去右臂的他获得了名为渡鸦的机械手臂。且看他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封为末世王侯——“胜利的喜悦,令我咆哮不已!”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公案奇局

    公案奇局

    选编者主要从三言二拍中辑录了有关古代诉讼官司题材的短篇小说17篇,其中不乏脍炙人口、在中国小说史很有影响的篇目,如《错斩崔宁》《沈小官一鸟害七命》《李公佐巧解梦中言 谢小娥智擒船上盗》等,故事曲折生动,扣人心弦,生动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有较强的可读性。
  • 国宝拾趣

    国宝拾趣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中国式养生

    中国式养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但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压力的加大,很多疾病的侵入与形成也随之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自己身体的健康情况,纷纷寻求益寿延年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