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500000015

第15章 中古汉语"为"字判断句 (5)

在谈系词"是"的发展时,学界往往把"是"的否定形式"非是"、"未是"、"不是"的出现作为判定系词"是"字走向成熟的标准。这一标准适用于系词"是"字,但不适用于系词"为"。因为这两个系词的来源不同,系词"是"来自于其指示代词的用法,代词一般是不受否定词修饰的,在系词"是"产生后的相当长时间里,表达否定判断还要借助于传统的否定词"非","非是"、"未是"、"不是"的形式是在系词"是"的地位比较巩固的基础上才得以慢慢产生的。与"是"不同,系词"为"来自于其作为动词的虚化,作为动词是可以受否定词修饰的,早期"为"字判断句还存有叙述句的特点,因此"为"的否定形式产生也比较早,目前发现,"不为"的最早用例见于《左传》,"未为"、"非为"的最早用例见于《墨子》。具体到"非"、"不"、"未"三个否定词,"非"主要用于判断否定,"不"、"未"主要用于叙述否定,因此"不"、"未"比"非"容易与"为"结合,上古"不为"、"未为"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非为"。下面列举上古汉语部分否定式"为"字句:

(148)针子曰:"是不为夫妇,诬其祖矣,非礼也,何以能育?"(《左传·隐公八年》)

(149)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孟子·梁惠王上》)

(150)智亲之一利,未为孝也,亦不至于智不为己之利于亲也。(《墨子·大取》)

(151)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主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论宝若此其难也。(《韩非子·和氏》)

(152)臧之爱己,非为爱己之人也。(《墨子·大取》)

(153)襄公曰:"先君薨,尸在堂,见秦师利而因击之,无乃非为人子之道欤?"(《吕氏春秋·悔过》)

到了中古时期,"为"的否定式总的出现频率与上古时期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只是"非为"的出现频率提高了,其使用次数已经不少于"不为"和"未为"了。"非为"使用频率的增高,多少反映了系词"为"字的发展。中古"为"的否定式除了前面列举的几例外,再补充几例:

(154)是应实而定之,汉不为少。(《论衡·须颂》)

(155)皋陶造刑辟之制,不为不贤。(《世说新语·文学》)

(156)琛曰:"江东忘战日久,士不习兵。虽云逆顺不同,然强弱又异,当须四方有义举者,然后应之,不为晚也。"(《宋书·自序传》)

(157)舍其家而观他人之室,忽其父而称异人之翁,未为德也。(《论衡·须颂》)

(158)虽获福报,亦未为多。(《贤愚经》卷十二,4/434a)

(159)畅曰:"昨见众宾至门,未为有礼。"(《宋书·张畅传》)

(160)林公曰:"金玉满堂,复何为简选?"王曰:"非为简选,直致言处自寡耳。"(《世说新语·赏誉》)

(161)兵家之势,先声后实,实是屯戍,非为征军。(《宋书·五行志三》)

(162)又愿毕吾兄弟世,不异居、异财,汝等眼见,非为虚假。(《魏书·杨播传》)

中古时期修饰系词"为"的除了副词外,有时还可以用助动词。如:

(163)今殿前之气,应为虹霓,皆妖邪所生,不正之象,诗人所谓"蝃"者也。(《后汉书·杨震传》)

(164)案《陈留耆旧传》及谢承书,干应为柔从父,非从兄也。(《三国志·魏志·高柔传》注)

(165)简策字,竹下施朿,末代隶书,似杞、宋之宋,亦有竹下遂为夹者;犹如刺字之傍应为朿,今亦作夹。(《颜氏家训·书证》)

(166)此当为洞极之经竟者。(《太平经》卷88/129)

(167)吾,天使也。摄皇帝,当为真。(《搜神记》卷五)

(168)借令冬至在虚,则黄道弥远,东北当为黄钟之宫,室壁应属玄枵之位,虚宿岂得复为北中乎?(《宋书·历下志》)

(169)然则,"口"当为"尸","后"当为"从",俗写误也。(《颜氏家训·书证》)

(170)考其功德,谁宜为先?"(《三国志·魏志·三少帝纪》注引《魏氏春秋》)

(171)臣松之案:古"敷"字与"旉"相似,写书者多不能别。寻佗字元化,其名宜为旉也。(《三国志·魏志·华佗传》注)

例(163)~(165)用助动词"应"修饰"为",例(166)~(169)用助动词"当",例(170)、(171)用助动词"宜"。总的来看,中古时期助动词修饰系词"为"还是不多见。

助动词修饰系词"为"字应该说是中古"为"字作为系词的发展,这一点倒与系词"是"的发展相一致。

(三)"为"字判断句的语义关系

判断句是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的,那么等同或类属的关系就构成了判断句主谓之间基本的语义关系。但是正如无系词句主谓之间不单纯是等同或类属的关系一样,"为"字句语义关系也较为复杂,中古时期"为"字句可以表示归类、表示解释、表示评价、表示列举等,其中归类式是典型的"为"字判断句,其他几类与之相比是次典型的或者说是非典型的判断句。下面结合实例具体说明"为"字句的各种语义关系。

1.归类式"为"字句。此类中最常见的是等同或类属的语义关系,类属是归类,等同也是一种归类,只不过谓语代表的事类其成员只有一个,与被判断项主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形成一对一的关系。如:

(172)至景公时,韩厥言于景公,景公乃与韩厥共立赵孤,续赵氏祀,是为文子。(《论衡·吉验》)

(173)我为汝妇。(《贤愚经》卷五,4/381b)

(174)宿命无数劫时,本为凡人。(《修行本起经》卷上,3/461b)

(175)太叔广甚辩给,而挚仲洽长于翰墨,俱为列卿。(《世说新语·文学》)

例(172)、(173)是同一关系的判断句,例(174)、(175)是类属关系的判断句。

等同或类属关系的判断句多是对具体的人或物的判断,主、谓语多由体词性成分充当,这类判断句是归类式中的典型判断句,可以说是典型中的典型。

同无系词句一样,归类式"为"字句中也包括一部分比喻句,即以打比方的形式作出判断,说话人主观上认为客观上不属一类的人或事物应属一类。如:

(176)无君子小人,并为鱼肉。(《论衡·祸虚》)

(177)天地乃为万物父母。(《太平经》卷90/131)

(178)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颜氏家训·涉务》)

例(176)把"君子小人"比喻成"鱼肉",例(177)把"天地"比喻成"父母",例(178)把"食"比喻成"民天",说明粮食的重要性。

归类式"为"字句中还有一小类,主、谓语之间虽然不能分析出等同或类属的逻辑关系,但是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在某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用"主语所指代表谓语所指"去理解,这种对应关系一般是相对而言的,因此这类判断句多是复句中几个分句的并用。如:

(179)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论衡·言毒》)

(180)故东南者为阳,西北者为阴。(《太平经》卷69/105)

(181)父为君,母为臣,子为民。(《太平经》卷93/139)

例(179)是说明地支与生肖的对应关系,辰代表龙,巳代表蛇。例(180)是说明方位与阴阳的对应关系,东南具有阳性,西北具有阴性。例(181)是类比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与在社会中的地位,父亲的角色相当于君主的角色,母亲的角色相当于臣子的角色,孩子的角色相当于平民的角色。这种对应关系的阐释实际上也是一种归类,因此也放到这一类中。

2.解说式"为"字句。谓语对主语进行解释,说明主语的涵义,主语多是指"事"的。如:

(182)如旁邪倚之,则竿末旁跌,不得扣栋,是为去地过三丈也。(《论衡·说日》)

(183)此为绝命以给人口。(《太平经》卷112/190)

(184)是为说法示现。(《中本起经》卷上,4/152a)

(185)有小沙弥在坐末曰:"世尊默然,则为许可。"(《世说新语·言语》)

(186)留疏与家,令事事亦如此,是为依师教也。(《周氏冥通记》卷一)

(187)若有此事,是为大灾。(《贤愚经》卷六,4/389a)

此类判断句由于多是对事物作出解释说明,因此判断句的谓语多是谓词性的。

3.评价式"为"字句。谓语对主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做出评价,谓语多由形容词充当。如:

(188)朱草、蓂荚皆草也,宜生于野而生于朝,是为不吉。(《论衡·异虚》)

(189)人为贵,虫为至贱。(《太平经》卷92/136)

(190)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户前,问:"古诗中何句为最?"睹思未答。孝伯咏"'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为佳。"(《世说新语·文学》)

(191)实而论之,幽冥为胜。(《周氏冥通记》卷一)

(192)天上天下,唯我为尊。(《贤愚经》卷十,4/418c)

4.列举式"为"字句。往往以一个复句的形式历数所要举例的事物,此类判断句出现频率并不高,在中古六部专书中只见于《太平经》和《修&中》。如:

(193)然,助帝王治,大凡有十法,一为元气治,二为自然治,三为道治,四为德治,五为仁治,六为义治,七为礼治,八为文治,九为法治,十为武治。(《太平经》卷67/103)

(194)何谓三十七品?一为四意止,二为四意断,三为四神足,四为五根,五为五力,六为七觉意,七为八直行。(《修行本起经》卷下,3/470b)

典型"为"字判断句,即归类式判断句是中古时期出现频率最高的"为"字句,六部专书中,除《周氏冥通记》外,其余各书归类式所占比重都达百分之五十以上。解说式和评价式也有相当数量的用例,列举式总的数量较少,而且只见于《太平经》和《修&中》。从历时角度看,由前期到后期,归类式在各类文献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而解说式和评价式呈上升趋势。归类式是基本式判断句,解说式和评价式是扩展式判断句,前者下降、后者上升的现象说明由前期到后期,"为"字判断句试图在灵活运用上作些发展。《周氏冥通记》与同期世俗文献《世说新语》、佛教文献《贤愚经》相比,其归类式所占比重偏低,解说式和评价式稍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周氏冥通记》主要记述通神感灵之事,陶弘景对其伪作作了很多注释,这些注释语言中的判断句往往是解释说明或者是作出评价的,所以就造成了《周氏冥通记》与同期文献不协调的现象。

三、系词"为"在中古时期的进一步虚化

"为"字虽然一直没有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系词,但是中古时期"为"字在不断加强其系词性的同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又向连词、副词、词尾方向继续虚化了。

(一)"为"字虚化为选择问句的关联词

"为"字作为关联词进入选择问句,梅祖麟(1978/2000)认为是5世纪的现象,李崇兴(1990)认为是3世纪出现的现象,而何亚南(2001)利用佛经材料证明其发生于公元2世纪中期甚至更早一点。何的调查是可信的,中古时期"为"字作为关联词频频出现于选择问句。"为"字可以单用。如:

(1)佛为于树下六年得道耶?十二年得乎?(《修行本起经》卷上,3/461a)

(2)又咨:"未审一得无相,并忘万有,为不悉忘?"令旨答:"一得无相,万有悉忘。"(萧统《令旨解二谛义》)

也可以成对使用。如:

(3)舍利弗谓须菩提:"学是学,亦不受亦不失。为学萨芸若,为出萨芸若?(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8/430b)

(4)宏曰:"卿为欲朕和亲,为欲不和?"(《南齐书·宗室传·始安贞王道生》)

还可以与其他关联词搭配使用。如:

(5)是声当从身出,为从心出?(东汉支娄迦谶译《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卷上,15/352b)

(6)正平蚩之,言:"如是为欲使孙策帐下儿读之邪,将使张子布见乎?"(《三国志·吴志·张昭传》注引《典略》)

例(5)"为"与"当"配合使用,例(6)"为"与"将"配合使用。

同类推荐
  • 胡适论人生:立场

    胡适论人生:立场

    收录胡适先生平生多种著述,以片断体、语录体的形式全新编排,内容详尽充实,涉及文化、治学、时政、人生、文学等方方面面,胡适的重要著作、优秀著作均收录其中。本书尽量保持原作风貌,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风采。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公文写作手册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公文写作手册

    本书讲述了公文写作方面的一些知识,其内容全面广泛、营养丰富。
  • 中华句典1

    中华句典1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教师礼仪修养

    教师礼仪修养

    本书主要包括礼仪基础知识、教师仪容礼仪、教师仪态礼仪、教师服饰礼仪、教师的语言礼仪、教师教学教育礼仪、人际交往礼仪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家庭理财万事通

    家庭理财万事通

    想结婚,有房子、有车子吗?想生孩子,有奶粉钱吗?一不小心出了点事故怎么办?生了一场大病怎么办?你老了怎么办?有养老的钱吗……人生中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结婚、养孩子、教育、养老……这些花销在现在或者未来都需要用到。只有先解决好金钱问题,你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 白夜(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选)

    白夜(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选)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人性的考察,至少在深度上是前无古人的。他常常触摸最极端的精神状态,探究人类灵魂的上限与下限。这使其作品中经常出现病态心理,特别是那些自觉不自觉的反常行为、近乎昏迷与疯狂的反常状态。小说中的主人公,在肉体与精神上的痛苦,就像一种垂死的挣扎,其震撼人心的效果是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红楼黛缘

    红楼黛缘

    黛玉在十六岁这一年,经历了从不成想过的艰难命运,且看黛玉面对命运给予的不公平时候,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面对着无情无义的亲人,黛玉又该如何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伤害?走出贾家大门的黛玉面对着温柔的,强悍的,深情的人,黛玉将会怎么样选择自己的感情?在形形色色的男子中,哪一个才会是黛玉的真命天子?西窗雨在这里为各位喜爱红楼的亲演绎一段自己心中的红楼故事......推荐夏轻尘红楼新文《潇湘辞》
  • 那些美轮美奂的舞台剧(每天读一点英文)

    那些美轮美奂的舞台剧(每天读一点英文)

    《每天读一点英文:那些美轮美奂的舞台剧(英汉对照)》收录了莎士比亚、萧伯纳、谢里丹等文学泰斗的经典戏剧。让你在感受舞台磅礴气势的同时,学会戏里戏外做人的道理!
  • 回不去的夏天

    回不去的夏天

    青春是夏日里一道明媚的忧伤。是黄昏时响起的人鱼挽歌。是幻觉里衬底的海市蜃楼。明晃晃暖暖的阳光里,突然抬头的瞬间,正看到你扬起的清澈的眼眸。恍惚的一个转身,只见你隐入人海的衣袂。抬头的时间,转身的距离。一瞬间,一恍惚,天空深处唱起伤感悠扬的骊歌。回不去的夏天,触目可及的是明媚,挥之不去的,是忧伤。
  • 世界史纲

    世界史纲

    这本《史纲》不过是对过去百年内地质学者、古生物学者、胚胎学者和任何一类博物学者、心理学者、民族学者、考古学者、语言学者和历史研究者的大量活动所揭示的现实的初始图景加以通俗的叙述。如果认为它在任何意义上超过了这一点,那就是荒唐的。
  • 英才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英才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本书撷取英才的成长故事,是读者在阅读中塑造优秀拼着,拥有高尚情操。1594年,他得了胃病,胃疼再有发烧,使他几乎有两星期没有怎么吃东西,也无法入睡,终于逝世,和他于1590年去世的女儿葬在一起。他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