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400000067

第67章 大邑安仁镇人物访谈实录(一) (4)

注:刘升廷,名文渊,清同治十三年(1874)生于安仁镇刘宅,为刘文彩之大哥。民国初年任四川省咨议局议员,省高等检察厅厅长。民国三十四年被选为大邑县参议会议长。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四川文史馆馆员。吴德让于1980年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是著名的史学家。

(作者单位:四川省文史研究馆)

(八)李李记述李氏家族故实 (1)

访问人:谢桃坊伍文

访问对象:李国孝

地点:安仁镇新区李国孝住宅

时间:2010年6月9日中午

李育滋公馆在安仁镇革新村,据说其幼子李国孝先生住在公馆附近。我们到革新村果然见到一座完好的公馆。村民说李国孝先生上午曾回来干农活,现已回到镇上新居民区。我们驱车回到镇上新区见到了李国孝先生。他身体健壮,正吃午饭。他边吃饭,边和我们谈话。李先生谈到他父亲很节俭,其公馆距镇上约三华里,遇下雨道路泥泞,李育滋为爱惜新的水胶鞋(当时半统水胶鞋价格很贵),竟赤脚走到镇上,洗了脚才穿上胶鞋。李育滋很有才干,文化较高,他担任公益协进社副社长时,负责处理日常具体事务。协进社的社长刘文彩因文化低,不善于讲话,每当处理重大事情时,李育滋和刘文彩并排坐于上座,由李育滋讲话并提出处理事件的办法,然后征求刘文彩的意见。刘文彩表示同意,说很好,就这样办。李国孝先生将其堂姐李李著的《走出川康》(黄河出版社,山东济南,2009年出版)给我们看。李李是作家,现居澳大利亚。她在书中详细记述了其父亲李光普和叔父李育滋及安仁镇李氏家族的历史。因此书现不易见到,我们征得了李国孝先生同意拍摄了部分资料,择要整理如下。

们李家的祖辈是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到四川的。最初住在洪雅县,后全家迁到大邑县安仁镇定居,在此世代务农。先辈的遗风是:为人处世,敦崇仁义,安守纯良,恢宏光绪,尊重伦常,树立修身、齐家、爱国之观念。

大邑县安仁镇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二十世纪初,它仍旧保持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形成的平衡。虽然它和成都之间仅靠一条泥巴路联系着交通,但中国社会各方面变化的信息,仍通过各种渠道传到这里。不少立志上进的年青人陆续走出大邑,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求发展。父亲的堂叔李先春(我叫他幺爷爷),是我们李家第一个到成都求学的人。他毕业于成都甲等工业学堂化工科,先后在大邑、乐山、仁寿等地担任盐场场长和知县、知事等职。李先春的发展,让李氏家族看到一条新出路,一条追求上进、摆脱贫穷之路。

1910年代末,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乡间小路上走着一个身着自制粗布衣服的青年,穿草鞋的赤脚又红又肿。他就是我的父亲李光普,李家又一个外出谋求发展的青年。此时,他已是四川省高级工业专科学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寒假快完,正去成都上学。从安仁镇到成都,起早贪黑要走一整天,他无心欣赏周围优美的田园风光,只顾埋头赶路。

我的爷爷是安仁镇的普通农民,因为会些中医,在这穷乡僻壤被大家尊称为李太医,他的名字倒还被人忘了。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受穷,他省吃简用、精打细算,让三个儿子从小上私塾。即使孩子们长大一点,必须参加田间劳作和打草喂猪,祖父仍要求他们劳作之余,致力于学习。所以兄弟三人练得一手好字,虽不能说满腹经纶,也可谓熟读诗书,懂得中国的传统道德,明白做人的道理。

受族弟李先春的影响,爷爷深知外面的世界才精彩,所以当父亲刚刚长大,即以他绵薄的财力,把父亲送到成都求学。读书期间,父亲过着清苦的生活,爷爷给他的生活费,仅够勉强糊口。

一年夏天,父亲染上疟疾,无钱医治只好回家。一路上,寒热不断折磨他,一会儿冷得全身发抖,滚倒在路边;一会儿又热得大汗淋漓、衣衫湿透。中午,在一阵寒热发作之后,他口渴难忍,几乎昏倒在路上。当他靠着路边的树干喘息时,发现钥匙串上还有一个小钱,赶快取下来换了一碗稀饭,还要了些水喝,才又勉强拖着沉重的步伐上路。半夜,他终于精疲力竭、昏昏沉沉地走回安仁镇,敲响了自己的家门。

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父亲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毕业后历任大邑县实业局技士、局长。

父亲十八岁到成都读书前夕,按照旧俗由爷爷包办娶了个比他大的农村小脚姑娘,并育有二子一女:大姐李洁芳、大哥李国康、三哥李国宁。

二爸李育滋从二十四军军事政治学校毕业后,曾任排长、盐务查验局局长等职。1940年,因祖母的坟墓被崇州市(原崇庆县)恶霸黄鳌抄掉,父亲恳请二爸辞官回家,支撑门户。于是二爸便回到大邑县安仁镇,为李家谨守后方,并致力于为家乡的发展出力。他不爱夸夸其谈,态度严肃,善思而不苟言笑,常让人有望而生畏的感觉;他思维敏捷,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冷静而机智;他还是个非常善良的人,远近亲戚和乡邻只要有困难,他都乐於救济。安仁不少乡亲得益于他的帮助,他也深受乡亲们的爱戴。

因为二爸不爱讲话,一脸严肃,我们晚辈都怕他,记得有一次我正一边跳一边唱着:"二爸,二爸,猪二爸。"抬头一看,二爸正站在我面前,吓得我目瞪口呆,满以为大祸就要临头,二爸却笑着摸摸我的头,一点也不生气。

从西康建省开始,李氏家族就分居于三地,他们在不同的地方,彼此关心、相互支持,虽然每个人都走着自己的人生道路,却又同心同德,为川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尽力。与此同时,他们也没有忘记家乡大邑县安仁镇。

离安仁镇七、八里地,有一所这里唯一的、办在寺院里的官学(区别于私塾的现代学校)"光相寺小学",它培养了不少学生,李家的孩子大多在这里读过书。但因为没有正规教室,孩子们都在庙宇的大殿上课,那里仍保存着一些奇形怪状的佛像,孩子们总有些害怕;而且仅仅一所小学,已经无力为安仁镇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学习机会。

三十年代末,李先春离家远去康定时,仍挂念着安仁孩子读书的问题,建议李家再建一所小学。果然,不久之后,就由李光普出资,李育滋主持,创建了安仁镇"春花小学"。学校由父亲的族弟李万树取名,他采用李先春的"春"和李万华的"华"(古文"华"与"花"相通)作为校名。学校建在李育滋的公馆后面,共有四间教室、两间文体用品房、一间礼堂和两间办公室,还有操场。这是安仁镇的第二所官学,也是安仁镇第一所有正规校舍的现代学校。最初只有一、二年级,后又增设三、四年级,共有学生一百多人。每天早上,学生们须在总理(孙中山)遗像前由老师教读总理遗嘱,曾在这里学习过的学生,有人至今尚能背诵些许。

虽然自己家办了小学,李育滋对"光相寺小学"仍十分关心,这所学校资金困难,没有设备给学生开设音乐课。他特地从成都购回一台很好的风琴送过去,从此光相寺里就经常飘荡着孩子们欢快的歌声。

民国初年,川西平原连年干旱,很多地方常年严重缺水,河沟经常干涸,种庄稼全靠老天爷给的一点点雨水。安仁镇周围地区平时仅靠桤木河作灌溉之用,但该河水源不足,流程又长,经常缺水,故这一带有"干江坝"之称。急需灌溉时,农民们顶着炎炎烈日,或两人脚踏水车日夜不休,或一人用工具戽水昼夜不停,尚不能解决庄稼之需。当时民间常说:"有女不嫁桤木河,脑壳就象抱鸡婆。"(意思是忙得连梳头的时间都没有)。据此,刘文渊提议在崇庆县开一条河渠,引西河水灌溉缺水地区。这一提议得到乡人的热烈响应。

1931年夏,由刘文渊主持,上万乡民人手一锄,人山人海拥到崇庆县西河桃子湃开凿起水,一日即成。后来由五十一个士绅慷慨解囊集资,渠道加宽到一丈二。取名"万成堰",以纪念上万农民付出的努力。西河水被引入渠内,灌溉安仁、唐场直至新津一带十余万亩土地,从此,这里成了水网交织的产粮之乡,名符其实的天府之国。1942年,"万成堰"纪念碑在安仁镇落成,碑上镌刻着为修造堰渠慷慨捐款的五十一名乡绅的名字,李光普列第一,李育滋列第四,李章甫(李先春)列第十四(这五十一人中,只有父亲李光普在安仁镇没有田产)。2008年,纪念碑在安仁镇重新耸立,人民记下了他们的名字,永远不忘他们的贡献。

1945年,安仁镇还没有电灯,晚上到处一片漆黑,有钱人家也只能靠荧荧油灯照明。那时,刘文彩正筹办文彩中学,李育滋也参与了筹款。万事俱备时,却欠东风,刘文彩为学校没有供电设备发愁。李育滋知道后立即向康定的李先春求援,正好李先春修建的升航水电厂第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就把一台乃飞厂(LifeCo)造的立轴轴流式水轮机及3相230伏25千伏安同步交流发电机不远千里运到安仁镇,电机暂放于刘湘家,交由李育滋赠给文彩中学,文彩中学也得以顺利开学。这是安仁镇开办的第一所中学,李育滋因此担任了这所中学的副董事长。这部发电机一直为文彩中学师生输送光明,直至60年代。

1947年6月30日起,成都连续发生大暴雨,暴雨迅速汇成特大洪水,给成都平原造成巨大灾难。暴雨波及川西十四个县,大邑县安仁镇亦在其中,农弯、江林、何林一带均被淹没,房舍和即将收获的谷子都泡了汤。当时一些有名的军阀屯积居奇,哄抬粮价,企图利用水灾牟利。还记得父母曾带着嘲笑的口吻说:"看来大水不赏他们的脸,把他们屯积的米冲了出来。现在不但赚不到钱,还丢了脸。"

二爸李育滋和父亲商量,兄弟俩一致决定打开自己家的粮仓放粮赈灾,无偿发给每户受灾人家两斗粮食(每斗合四十四斤),以解乡亲们的燃眉之急。

李育滋是个不苟言笑的人,心地却很善良,他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乡亲,在安仁镇大家都尊称他"李二老爷"。

安仁镇有个叫潘德全的人,田地全无,又没有手艺,找不到活干,只有破烂低矮的茅草屋几间,老母眼瞎,其妻又是半痴呆,加上两儿一女,全家六口人,生活无着,只能吃糠咽菜,眼看一家老小一个个奄奄待毙。李育滋知道后去到潘家,说:"老潘啊,你家这么困难,为什么不来找我说一声呢,你来我家当长工,怎么样?"潘德全喜出望外、千恩万谢。李除每年给他四百斤大米和一匹土布外,每月还给他两双草鞋钱和理发费,这还是解决不了他全家的生活问题。李又建议他再租几亩地种,但潘德全既缺少农具和肥料,又没有耕牛,没有租地耕种的能力。李育滋便无偿借给他一条牛喂养和耕地,每天尽量缩短潘德全做工的时间,让他可以再租几亩地耕种,潘家老小才终于能够丰衣足食。潘德全对他感激涕零,他说:"我的运气怎么这样好,遇到李二老爷你这么好的人,要不然我一家人早就饿死了,你救了我们一家的命,我下辈子变牛变马也要来报答你的大恩大德。"说着他掉下了眼泪。

从成都来了一对姓黄的夫妻,在安仁镇开一家西医诊所。那时外地人想在安仁镇站住脚谋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几个流氓经常去他那里滋事骚扰,因为在安仁镇人生地不熟,他们只好忍气吞声。李育滋知道后,叫他哥哥的副官龚凯把流氓抓到诊所。流氓见到李二老爷与医生夫妻坐在一起,知道东窗事发,吓得跪在地上拼命求饶。李严厉地说:"安仁镇好不容易来了西医,你们居然敢来捣乱,大家以后还看不看病了?"他惩治了豪强,也震慑了其他地痞,从此,黄家夫妻俩安心在安仁镇正当行医,平安无事。

(八)李李记述李氏家族故实 (2)

同类推荐
  •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论文集包含方位系统与古蜀文化、鱼凫文化总论、鱼凫文化与考古遗存、蜀王鱼凫与历史文化、鱼凫文地理与名号考论、鱼凫文化与田园城市、鱼凫神话与传说掌故、等几部分,共收录42篇研究文章。
  • 趣谈语言文学

    趣谈语言文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语言文学亦有深厚的功底,诸多名著让人目不暇接。《趣谈语言文学》以细腻的文笔,带领我们慢慢品读诸多经典之作,让我们在文学的殿堂寻找到那份已远去的宁静与淡然。
  •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中国历来有向学的传统,把读书看得很神圣。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这些"书痴"不仅书读得好,人生也很成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崇尚读书,尊重读书人,乃至习惯于对读书人高看一筹,这是烙在中国人灵魂中深深的印记,永远都抹不掉。今人读经典,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 民间演艺

    民间演艺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改治、教育、习俗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十五个方面入手,选择人们喜闻乐见,又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主题,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化一本通》涉及的知识面广,是读者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实用案头必备书。
热门推荐
  • 殿下太妖娆

    殿下太妖娆

    人类少女嫁给血族亲王,将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br/>禁忌之恋,即将开启。<br/>所有的男猪脚都帅气无敌,女猪脚都可爱灵动,上演一场炫丽的魔法风波。魔法旋风,劲霸来袭,准备接招吧!<br/>炫美魔法,极品萌兽,可爱变身,一起玩转魔幻世界!&nbsp;<br/>专讲亲王殿下,王子殿下的故事。<br/>本小说《我的血族殿下》繁体已上市。<br/>台湾、澳门、香港的亲们可以去买。<br/>&nbsp;&nbsp;&nbsp;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quot;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公司是最好的学校

    公司是最好的学校

    公司是最好的学校,职场如同考场。所有的人都分配做一张试卷的不同部分。有的人分到的是词语填空,有的人做的是选择题,有的人做的是问答题……
  • 大明小皇帝

    大明小皇帝

    主角穿越明朝,发现自已居然变成一个熬了三十几年,却只当了三十天皇上的悲催人物!做为一个现代人,信奉的理念是人定胜天!怎能甘当一世炮灰?且看主角在风雨飘摇的明末,死磕皇上爹;智斗郑贵妃;挽留申时行;什么红丸什么梃击什么妖书,明朝三大案疑云重重,我自全身而退。救不世之功臣,灭万世之祸首,一切只为逆天改命!
  • 三国人物攻略:亦正亦邪看曹操

    三国人物攻略:亦正亦邪看曹操

    曹操,一个被反复提及的名字。人们喜欢用忠绝关云长、智绝诸葛亮这两个骨灰级大众偶像来和他PK;以此显示他没有关羽真诚厚道,没有孔明料事如神。以他之短比人之长,对于曹爷来说,非常不公平。作者笔下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呢?
  • 醇厚香浓的地道东北菜

    醇厚香浓的地道东北菜

    搜狐博客访问量超过1000000,崔怡用真挚的心为你呈现独具匠心的地道东北菜,红红火火的味道酣畅淋漓的体验。跟热爱美食的她学做最正宗、最地道、最经典的东北名菜,崔怡倾情传授经典东北家常菜烹调技巧。健康、美味、保健……东北菜中最经典的传统菜式,给你“原汁原味”的大师级口感。
  • 百变妖物语

    百变妖物语

    遗落琼浆石隙的一粒向日葵种子,没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通灵之意。酝酿至极,静待日食呈现。千年的企盼,终不负有心守望者,葵成功化为了人型,游历于山川、静待世态变迁。前有《倩女幽魂》,今有《百变妖物语》。一只千年修行的妖,千年修行千所孤独,滚滚红尘里谁又种下了爱的蛊,茫茫人海中谁又喝下了爱的毒……妖非妖,魔中魔,捉妖师亦奈何。谁说只有神能拯救苍生,妖亦可以;谁说只有人有情,妖亦……
  • 习惯决定人生

    习惯决定人生

    我们常说“习惯决定人生”,一个好的习惯能从很多方面影响我们,最终带领我们走向成功的人生。习惯是千钧一发中的那一根救命稻草,在最危险的时候救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本书基于青少年生活习惯的调查,系统论述了习惯决定人生的重要性以及几大良好的习惯的培养,相信这将成为您创造成功人生的得力助手!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
  • 黑猫金眸的诅咒:心魔

    黑猫金眸的诅咒:心魔

    月掩面,星闭目,三有三,鬼候人。这个世界真的有鬼吗?没见过的人自然对此嗤之以鼻,可是那些见过“鬼”的人却总是惊魂未定地坚信他们真的“撞鬼”了。那,究竟这“鬼”是真是假,他们真的在等待那些他们要等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