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400000025

第25章 黄泽易学探微 (3)

黄泽辨析六经难易,而议其治经之方。他说:"凡诸经最难通者,《周易》象学,《春秋》书法,二礼祭祀大典,三者其难实均。以精微隐赜言之,则《易》难于《春秋》,《春秋》难于《礼》;以历代事体言之,则《礼》难于《春秋》,《春秋》难于《易》。然皆圣人精神心术所寓,所以三者之中,但通其一,则余二者可以触机而悟也。"诸经有相互融通之处,通其一经,即可触机而悟其余诸经,可见黄泽将诸经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有内在思想联系的整体。

黄泽认为从哲学思想的角度看,《易》难于《春秋》,而从历代事体看,《春秋》难于《易》。若从历代传注疏解来看,黄泽认为《春秋》还是要比《易》难一些。他说:"《春秋》自《三传》已错。去古近者尚如此,况去古远者乎?大抵《春秋》由先儒各执所见乱说,故最难识本意。......故《春秋》为最难,而《易》次之。非《易》果易学也,吉凶消长、进退存亡有一定之理,大意可得而推设,令不能精微,其所失未远。若《春秋》则事理差讹,谋王断国者遂从而舛错,为害不小。如《春秋》复九世之雠,圣人曷尝有此意?而汉武帝执此一语,遂开西北边祸。及平民殚财丧师,流血千里,然则《春秋》果可易言哉?"就历代经学角度考察,之所以说《春秋》难于《易》,原因在于《易》之义理可以推求,虽不精微,而无大的偏差,不甚害于世教,而《春秋》事关伦理纲常,一有偏差,纲常紊乱,危害社会甚大。黄泽此说当然很有道理,但就整个国家社会来看,一旦统治思想、指导方针出了问题,或许危害更不小。虽然易学在历史上未必达到这样的高度,但无论是董仲舒的天人观、还是程、朱、陆、王的心性说,都与《易》有密切关系,亦未必不能作如是观。

黄泽不仅认为治经学当融会贯通诸经,而且还强调注疏及史志、百家学的重要性,从而将经学看作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社会学。他说:"诸经如《诗》、《书》大意亦可见,其古注及近注不可偏废。《周礼》关系古今时俗,若不识古今之变,则此经实不易学。泽虽先从事于《易》、《春秋》,然所得实自《周礼》始。凡近世疑《周礼》处,必竭尽其愚以发明之。既用其诚,是以神明亦若有默相之者,其后稍悟于《易》、《春秋》,盖以《周礼》为之先也。"黄泽还反复强调说自己"因《春秋》而悟《易》","泽说《周易》所以较易者,盖是先于《春秋》已用过精神心术,所以触机易悟"。黄泽于《易》、《春秋》用功尤深,而其所得悟此二经,乃从《周礼》先入之故,至其易学,又源于《春秋》之悟。这样的治学经历,悟经先后,的确发人深思。

黄泽认为《易》与《春秋》都应当从注疏入手,然后换却精神心术,深思力索,自然会有所领悟,既不可离却注疏,又不可拘泥于注疏,只有以注疏为本,重加独立思想才会在注疏中领悟机栝。他说:"凡说《周易》、《春秋》,既看传注了,须要换却精神心术,方可若有所得,自然触机而悟。其机栝亦初不离经传中,但人自不见尔。正如《周易先天图》,在康节(邵雍)看自然生出许多道理,在他人看只是见得伏羲布置亭当而已。故凡读书为最难,世人只是通其训诂文义,于妙处实无所契。泽于《周易》、《春秋》是苦思之功,思虑既极,而鬼神通之,非妄言也。"邵雍能从一幅《先天图》看出先天易学,这对于黄泽是个莫大的鼓励,所以他以苦思而求《周易》、《春秋》之旨。

黄泽还对诸经的性质作了综合性的考察,其结论则颇似今文经学家说。他说:"《易》与《春秋》皆夫子作,然二经事体又自不同。《易》则文王、周公已有全书,《春秋》却是古所未有。二帝传授精一执中心法,百圣所同,唯《春秋》一经乃是夫子所独。盖夫子之精微缊奥皆具于《易》,而所以立教则在《诗》、《书》、《礼》、《乐》,其拨乱反正,制事之权皆在《春秋》。二帝三王皆有事功,夫子之事功则在《春秋》也。故曰'吾志在《春秋》',岂不信乎?删《诗》《书》、正《礼》《乐》、系《易》是述,唯《春秋》可以言作。"将《诗》、《书》、《礼》、《乐》作为孔子立教之本,归为一类,而将《易》、《春秋》又归为一类,一则为哲学思想,一则为制事之权,经过这样的分析,黄泽自然能把握六经研究的轻重缓急及其先后次第。他重点研究《易》、《春秋》二经,而先《周礼》,次《春秋》,后《易》的研究之序也均依据于此。

宋儒最重《易》、《春秋》二经,对二者的关系已作过广泛的论述。李石认为:"《易》者,《春秋》之天;《春秋》者,《易》之人。天人合统而皇极立矣。......以《易》而读《春秋》,则严而理;以《春秋》而读《易》,则洁而通。""《易》治天道,《春秋》治人事。"李杞以为"《易》示其理,《春秋》纪其事"。徐氏《易传灯》更以《易》、《春秋》"皆圣人言人事之书也。《春秋》言人事于已然,而有褒贬诛赏之旨;《易》言人事于未然,而有吉凶悔吝之文。其体虽异,其为世教同也"。朱熹则继承传统之说,以为"《易》以形而上者,说出在那形而下者上;《春秋》以形而下者,说上那形而上者去"。朱熹再传弟子阳枋,又以为"《易》与《春秋》相为体用,《易》便是《春秋》之体,《春秋》便是《易》之用。明得《易》则晓得《春秋》,明得《春秋》则《易》在其中矣"。黄泽对《易》、《春秋》二经的认识,较宋儒而言,不单有继承,更有深刻全面的发挥,且多补其不足。不仅如此,他将六经作综合性的考察,对诸经性质、相互关系、内在联系、治经方法都有宏观系统而融通式的认识,这对于我们研究易学无疑有启发意义。

(二)《易》以明象为本

黄泽明确主张"学《易》者当明象,此确然不易之论"。究其原因,黄泽一方面以先验式的话作为回答,以为"世之学《易》者皆知《易》当明象"。另一方面,黄泽又从学理上加以深刻的阐释。他就《易》之存在状态而论,卦形即象,因象而有数,研究易学,只能专事于此,说"其形有分,隶于卦者,自古通谓之象,有象则有数,故说《易》者只专从事于象数焉";又从《易》之生成而论,"以为《易》起于数,因数设卦,因卦立象,因象起意,因意生辞",并据孔子"易者象也,立象以尽意","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得出"圣人言《易》之为教如此,《易》不可废象明矣"。

易学发展至元代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黄泽提出明象,还在于历代诸儒不明象学。他考察历史,以为"象数之废,自周末至今千有七百年",大体上分成了两汉、魏晋隋唐、宋代三个阶段。其中"自汉诸儒至虞翻,是欲明象",但其时"去圣已远,象学不易明",于是汉儒"流于烦琐,或涉支离诞漫",故未能明象;魏晋隋唐,王弼因学者厌弃汉儒烦琐之学,而阐发得意忘象之论,尽弃诸儒之说,"学者宗其说,与象相忘";两宋时,程颐"主于理",朱熹"主于占",而"象数稍远"。

总之,"自汉魏诸儒以至近代邵康节(雍)、程先生(颐)、张横渠(载)、朱晦庵(熹),各以所见发明",虽"义理之说,最为详备,惟象学则犹未复古";"于所谓象学,自虞周至两汉,汉至今,寥寥千七百年,诸儒非不精思力索,而竟未有得其仿佛者,故象学遂废,而说《易》者率皆蹇浅支离牵合"。黄泽虽然没有全盘否定前儒对象学的贡献,但他认为易象,"其间固有易知者,亦有虽难知而先儒所说已暗合,但大体既未能明,则虽总谓之未能复古,亦非过也";"《易》象学迷失一千有七百余年,汉儒及近代诸儒所说颇细碎,虽不可废,然于大体未明,终无益也"。黄泽的易学论著,大多也针对易学史上诸儒不明象学立论,如《忘象辨》之作,乃"由象学失传,汉儒区区,掇拾凡陋,不足以得圣人之意,而王辅嗣(弼)忘象之说兴,至邢和叔(恕)则遂欲忘卦弃画,虽以近代巨儒继作,理学大明,而莫能夺也";《象略》之作,乃"李鼎祚缀辑于王氏(弼)弃掷(玄)之余,朱子发(震)后出而加密,丁易东继之而愈详,圣人立象之妙终不可见"。黄泽综合考察历代易说,以为"诸儒明象,僻而迂,王氏忘象,决而野",汉儒"亦各自以所见求象,而非文王、周公之本意"。

黄泽主张明象,还在于他将象学作为衡量诸儒之说的准则。他说:"所贵于象学者,可以辩诸家之得失。凡纷纭杂错之论,至明象而后定。象学不明,则如制器无尺度,作乐无律吕,舟车无指南,自然差错。"他举例批评朱熹解《损》上九"得臣无家"为"惠而不费",认为其说"若以象求",则相去"太远"。

黄泽从象学与义理的关系角度,对明象之说作阐释。首先,黄泽认为象学是义理的先决条件,是窥见圣人之道的必由之路。他说:"盖《周易》所失者象学。象学不传,则无以窥见圣人精神心术之妙,而《易》之所谓不测之神者,不可得见。"其次,黄泽认为象学又是义理之根基,不本诸象,则所谓的义理乃自由发挥,与《易》无关,"若舍象而求,则人自为易,不期于异而自异"。不过,黄泽并不以易象为最终归趣,他仍讲求识《易》之大意,主张"象学既明,则因象以得意,因意以得辞",而"所谓得大意者,如玩《易》必须晓卦象、爻象,使之透彻。及识其变处,则《易》之辞自然易晓矣"。他著《十翼举要》,也就是主张"以明象为先,以因孔子之言,上求文王、周公之意为主,而其机栝则尽在《十翼》"。他所主张的《易》"崇阳兮抑阴,福善兮祸滛"之理,实则同于朱熹之说。朱熹称:"象数乃作《易》根本。""读《易》亦佳,但经书难读,而此书为尤难。

盖未开卷时已有一重象数大概工夫,开卷之后,经文本意又多被先儒硬说杀了,令人看得意思局促,不见本来开物成务活法。""程先生说《易》'得其理,则象数在其中',固是如此。然泝流以观,却须先见象数的当下落,方说得理不走作。不然,事无实证,则虚理易差也。"黄泽以象学为义理之基础与先决条件,明显继承了朱熹之说,而又将其强化,强调明象为先,而将明义理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不过,黄泽认为《易》虽难学,但"吉凶消长,进退存亡,有一定之理,大意可得而推设,令不能精微,其所失未远"。"象学久已失传,故《易》尤难焉。然自辅嗣以来,玩其辞,解其义,所失亦未远"。《周易》大旨虽失传,"然《周易》于教义虽未甚明,亦未甚失",也就是说,虽因象学不传,不能窥见圣人精神心术之妙,《易》之不测之神,但"于世教未甚害也"。黄泽以为通象学能得《易》之精微,不通象学也能明其大义,而所失不远,这虽肯定了传统易学的成就,但却淡化了他所强调的明象的重要性,而更倾向于讲求义理。黄泽这一主张,表明朱熹而后,象数、义理合流,彼此融会,难于取舍的历史现状。

同类推荐
  •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海子边的历史变迁

    外地游客来到太原,均为钟楼街、柳巷、桥头街与海子边的市井繁华和人文荟萃所倾倒。
  • 一杯饮尽千年

    一杯饮尽千年

    这是一部灌注了丰沛的人文情愫之书,在从容书写之间,极尽冲和淡雅之风度,书尽千年风骚墨事。
  •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四大玉石

    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近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玉石文化保持着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其影响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难以比拟的,其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也是不可低估的。中国玉器以其7000年的历史,与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一样,成为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誉,堪称东方艺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四大玉石》全面介绍了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绿松石四大玉石的文化故事。
  • 趣谈逻辑

    趣谈逻辑

    本书希望通过趣谈逻辑,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智慧天地,初步了解逻辑知识,培养逻辑思维。逻辑理论比较抽象,但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热门推荐
  • 绝色控物师

    绝色控物师

    【男色版简介】现代异能特种兵重生在了一个没有任何修炼根基却又长得倾国倾城的冷宫公主身上,命运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虽说是强者生存的国家,但是家族、皇族的牵绊却是连连不断。他是她最爱的人,却为了所谓国家利益,不惜让她成为随时都能殒命的奸细。原以为就算是短暂的分别,依旧可以拥有幸福的结局,却不想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他,是敌国之皇,虽然因为她是奸细有过怀疑,但是最后却甘心付出所有,愿换得她回眸一笑,只是也许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他,是身处高界面的顶尖高手,本对这些蝼蚁不屑一顾,却未曾想过会因为一个人而改变,最后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真心。他,是神圣的象征,淡漠于世,早已封闭了七情六欲,却没想有生之年还能碰到这样一个女子,让他甘心付出一切,不求回报。他…他…他…当他们遇上了她,人生又会如何风云变幻?【女主版简介】现代异能特种兵重生在一个玄幻的大陆,又引起了什么争端,掀起了什么风浪?她执行任务的时候意外丧生,本以为寿终正寝,死得其所。但是也许是上天眷顾,却给了她一个重生的机会。来到这个大陆,人生地不熟,但是却难不倒在无数危机下存活的她。炼器,不会?炼药,不会?玄气,没有?灵兽,没有?总之她是个什么都没有的废物,却因为美色而被选中和亲,但是最后众人看到的又是什么呢?身娇体柔易推倒的她,又将在这个世界掀起怎样的风风雨雨?【精彩抢鲜看】“君昊,我不愿和亲,我们一起离开这里可好?”“颖儿,你必须去和亲,这是女皇的意思,也是月幻的意思。以你的聪慧,应该懂得其中的意味。”“呵呵,其中的意味?你们想要一个奸细,月幻却担心有人意图不轨,所以才会选中我这个废材么?”“颖儿,你在我心中是最好的。等你回来,我便嫁与你,你我一生一世可好?”“此去,我们还有一生一世么?”…相离不语,惟有泪千行,只是所有的泪水都流进了心里。…“与我携手,共赏这风云大陆,如何?”“我愿意。”她温顺的笑着,眼里不带一丝杂质,明净透亮。“哈哈哈,我的,颖儿。”明明是开怀大笑,可这心里的阵阵刺痛又是怎么回事呢?…明知后果,却义无反顾,这是飞蛾扑火。但你我不是飞蛾,岂知飞蛾是自取毁灭…“他配不上你。”他高傲的说道,眼底满是不屑。“你不是我,怎知他配不上我?”她淡淡说道,云淡风轻,温软细语。“就凭,只有我,才配得上你。”“呵呵。”她不可置否。
  • 穿越之独为你(完-番外中)

    穿越之独为你(完-番外中)

    她,本应有一个都市型的浪漫爱情,但却为他,放弃自己”唯一“的原则,因为她爱他。他,本应有古代帝王的后宫三千,但为她,他只取一瓢,因为他爱她。文文结束了,言言想问一下亲们,对独为你里面那个情节印象最深?言言的QQ:1033274219亲们可以加言言哦!有建议可以给言言提。记得在身份验证中写个独为你,或者是青楼冷姬,亲看的那本就写那本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傲雪倾天下

    傲雪倾天下

    她是21世纪仅剩的魔法师。爱人的背叛,她以一人之力毁灭一座城。因此重生到异时空。天恒大陆,以武为尊的世界,召唤师,药师,战士。她是全能女王。魔兽,灵兽,神兽,统统征服。她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就是要狂,你能耐我何?
  • 爆囧萌妃:王爷别急嘛

    爆囧萌妃:王爷别急嘛

    当现代女主穿越到古代花痴草包女身上。惯有的情节是这样的:女主万能大逆转,光芒万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医毒武艺无所不能,亮瞎所有人狗眼,再成为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而当她穿越过来,现实却是这样的:弹琴——你杀猪啊?跳舞——你当猪啊?眨眼——你个猪痴啊!
  • 生意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生意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多少生意人在追问:同样是做生意,为什么有人挣钱,有人却赔钱?商界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事实上,当代商人企盼的秘诀并非遥不可及,它就掌握在商人自己手里。从古至今,成功的生意人无不具有自己长期奉行的商经,他们有相同之处,也有独到之处。正是这种商经,造就了他们不同寻常的大手笔,成就了他们伟大的事业。在今天-经商成功与否,不只取决于一个人的智商,还直接受制于他的情商、财商。只有过硬的综合能力和经验,才能笑傲商场,立于不败之地。想早日敲开财富之门,早日实现财富自由,并非难事,前提是你得准确把握住做生意的关节点,获悉睿智的经商之道。
  • 腹黑七小姐:倾城傻妃

    腹黑七小姐:倾城傻妃

    她是农家弱智傻女,死于荒山野岭。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被21少女龙宝宝所代替。脑子迅速闪过一道道记忆,这才知道被自己霸占的这具身体的主人也叫龙宝宝,但她是个痴呆傻女。为了争夺一个王妃之位,被她堂姐毒打致死。【重生种田+家斗】(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句话,从古流传至今,它几乎成了感情世界里颠扑不破的真理。不是女人犯贱,非要爱上一个坏男人来给自己找罪受,而是因为大多数好男人的标准似乎都有意无意地和“呆”挂上了钩,想想有哪个女人愿意找个木头一样的呆瓜?况且,这里的“坏”并非指人格品行方面不端,而是指突破传统好男人的观念,在生活方面富有情趣,善幽默、懂浪漫,能给女人带来惊喜,给生活增添新意。
  • 三分能力 七分人脉

    三分能力 七分人脉

    生活中,我们不能缺少朋友。一个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即使再有知识,再有技能,那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间,工作、事业会困难重重。你的人脉资源越丰富,你所拥有的能量就越大,拥有了有效而丰富的人脉关系,也就获得了通往成功和财富的门票。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