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400000022

第22章 王庠与苏轼交谊考述 (3)

邂逅东坡应话旧,但说海山千万秀。道庠问讯今何如,自笑侬还空鹤瘦。

我不愧天欺日月,何须更扣杯玫说。玉局洞天云绕椽,鱼竿远信烦公传。

此诗附有短简称:"庠拜手顿首启:伏蒙学士九丈再赐诗章,庠僭率继和,尚觊采览。庠再拜。"这是王庠在得到黄庭坚再次赠诗以后的继和之作,所以立意的重点放在了黄庭坚身上。所谓"涪翁万里离鬼门,竹枝莫恼白使君",指黄庭坚将出三峡赴广西;"邂逅东坡应话旧,但说海山千万秀。道庠问讯今何如,自笑侬还空鹤瘦"四句,希望黄庭坚有朝一日能见到苏轼,转达他的问候,并告以自己的近况。说明他既同情黄庭坚的一贬再贬遭遇,也时常牵挂着命运多舛的苏轼。

三、王庠的立身行事之道

王庠虽然终身未仕,但他的品行及行事风格,得到了上至朝廷,下至乡闾,近至亲戚,远至师友的一致肯定,这是他与苏轼交往时间虽然不长,但苏轼对他颇为重视的重要原因。王庠是苏门成员中很特殊的一位。其特殊性在于,二人终生未见一面,他们的相互了解和往来,都是通过书信的形式完成的。但王庠仍然符合作为苏门成员的基本条件,不仅因为苏轼曾经在与黄庭坚的通信中明确表示过将王庠"收为吾党",还因为苏轼与王庠的交往基础与内容,均以文学活动为载体,跟苏门人士作为文人集团的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完全吻合。当然,王庠的为人得到苏轼的充分认可,也是二人建立交情及确定交往质量的重要前提。

本来,王庠的母亲与向太后的亲戚关系,是王庠可以利用为入仕之阶的绝好资源,他的弟弟就是因为这层关系而得到了想要的荣华富贵。但他对此似乎毫无兴趣,即使是朝廷屡次为他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也被他要么婉拒,要么避让加以推辞,丝毫不愿沾上皇亲国戚的光。

从种种迹象看,王庠对科举考试是十分重视的。《宋史》本传载王庠与其弟王序之言:"父以直道见挤,母抚柩誓言,期我兄弟成立,赠复父官,乃许归葬,相与勉之。且制科,先君之遗志也,吾有志焉。"于是,闭户发奋读书数年,甚至不惜千里寻师求学。他与苏轼、黄庭坚的书信往来中,谈论的主要话题都是治学为文之道,可知王庠对此的认真与重视程度。他特别发奋和重视的原因,除了当时士人普遍的科举求仕的人生出路选择外,还有其父亲的冤情和母亲的嘱托,希望他们兄弟在仕途上有所成就,父亲获赠了官职,恢复了名誉,才能归葬其柩。元祐年间,乡人吕陶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举荐王庠,他却以一个叫宋邦杰的士子学成没有人推举为由,提出让此人先就此荐,自己以后另寻机会。无疑,这是非常高尚的让贤之举,特别是这种机会对于负有特殊使命的王庠而言。举荐人吕陶知道这个情况后,对王庠更加敬重。然而,哲宗绍圣时,停罢制科考试,王庠来年再考的打算就完全落空了。

崇宁元年(1102),王庠参加了"能书"的考试,可能因为他上书言事惹恼当权者,也可能由于他与苏轼等人的关系过于密切,考试无果而终。这次经历,似乎对王庠打击甚大,因为此后他再没有主动参加过朝廷的各类考试,即使被动地得到举荐,他也以各种理由予以回绝。如大观四年(1110),改行三舍法,他被本州推举应诏。王庠以老母年高,不愿出仕拒绝了。南宋孝宗绍兴初,他被本州以"八行"卓异推举到朝廷,通过官方的考核程序,评定为天下第一,得到了旌表其门的褒奖,朝廷授予其潼川府教授的官职,但他依然"力辞不受"。苏轼称王庠"文行皆超然",黄庭坚称王庠"行己有耻,不妄取与",从王庠参加科举考试的漫长而曲折的经历,可以印证二人对他的评价不虚。

在求仕的道路上,王庠坚持不走自己不能接受的"捷径",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获得成功,实现父母的期待和遗愿。尽管《宋史》本传说他"七岁能属文",从小就有文学天赋,并且发奋读书求学数年,又得到苏轼、黄庭坚等文坛名流的指点,诗文创作均达到较高水平,但终其一生,他并不能如愿以偿,最终仍然是布衣的身份。中间除了元祐、绍圣、元符、崇宁、大观年间的朝局变幻莫测,朋党斗争日益剧烈,对王庠因与所谓"旧党"人士亲近而受到不利仕途发展的影响之外,他坚持自己的立身行事准则,不苟且于名利,不与势利之徒为伍,这也是其在北宋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的背景下难以得志的重要客观原因。

关于王庠的为人品格,与他交往甚多的黄庭坚有比较全面的评价。黄庭坚《书王周彦东坡贴》云:

东坡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此确论也。余尝申之曰:结密而无间,《瘗鹤铭》近之;宽绰而有余,《兰亭》近之。若以篆文说之,大字如李斯《峄山碑》;小字如先秦古器科斗文字。东坡先生道义文章,名满天下,所谓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者也。心悦而诚服者,岂但中分鲁国哉!士之不游苏氏之门,与尝升其堂而畔之者,非愚则傲也。当先生之弃海滨,其平生交游多讳之矣,而周彦万里致医药,以文字乞品目,此岂流俗人炙手求热、救溺取名者耶?盖见其内而忘其外,得其精而忘其粗者也。周彦敦厚好学,行其所闻,求其所愿,得意于寂寞之乡,遨游于无臭味之处,他日吾将友之而不可得者。建中靖国元年正月乙酉书。

由这则题跋,我们得知作为"能书"的王庠,对苏轼书体多所留意,专门收藏了东坡字帖,其书法也应该受到了苏轼的影响。黄庭坚在题跋中由论书切入,不仅高度评价了苏轼的道义文章,充分赞扬王庠在苏轼遭贬时不计风险得失与之交往,而且对王庠为人的超凡脱俗、安贫乐道风范,给予了高度肯定和充分赞美,并将其视为自己最值得交往的朋友。

四、苏轼与王庠通信中体现的学术与文艺思想

苏轼与王庠交往的形式只限于通信往来,且通信的时间不过一两年,但几封书信却体现了不少苏轼治学与创作的重要思想,这从侧面反映出二人交往的质量是相当高的。没有足够的交情,苏轼是不会推心置腹地道出这些重要经验之谈的。

关于读书治学,苏轼在《与王庠尺牍五首》其五中提出了著名的"八面受敌"读书法。对此,笔者在《苏轼研究方法漫谈》一文中专门作了讨论,余不多及。惟苏轼希望像王庠这样的"少年为学者",不要相信治学有什么省力省时的捷径,必须老老实实走"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这种看似"迂钝"的读书之路。这对今天学术界的浮躁学风,特别具有针砭的现实意义,需要记取的不仅是"少年为学者",而且值得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所谓"名家"、"名导"们认真反省与鉴戒。

关于科举考试,苏轼在《与王庠书》及《与王庠尺牍五首》其五两文中,结合自己的应试经历,谈到了其间的得失甘苦。苏轼自言,自己当年为科举考试做准备,与时下读书人的做法没有什么区别,皆以"志于得"为根本目的,不仅没有什么"捷径"秘传可言,也是不值得提倡的治学之道。他说:"轼少时好议论古人,既老,涉世更变,往往悔其言之过,故乐以此告君也。"这是苏轼多处言及的"制科人习气",力劝王庠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他对当时"千人一律"的程式文字十分厌烦,希望王庠不要学习这种文风。

关于王庠的议论文《经说》,苏轼对作者的观点有赞同有不赞同之处,提出的批评十分诚恳和直率,体现了学术为公的大家风范。苏轼指出:"若所论周勃,则恐不然。平、勃未尝一日忘汉,陆贾为之谋至矣。彼视禄、产犹几上肉,但将相和调,则大计自定。若如君言,先事经营,则吕后觉悟,诛两人,而汉亡矣。"王庠在文中是怎样议论吕后篡汉及陈平、周勃合力平定诸吕的历史事件,今天已不得知其详,但苏轼肯定不赞成王庠对周勃的批评,则是无疑的。"制科人"作文章,为了体现其见识不凡,往往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妄加褒贬,苏轼当年也有这种习气,自言"少时所作文,如隔世事、他人文",颇有悔其少作之意。所以他对王庠的批评,某种程度上也是自我批评与严肃自省。

关于王庠的文学创作,苏轼以评点的方式,表达了他终身追求的艺术境界。他说:"前后所示著述文字,皆有古作者风力。大略能道意所欲言者。孔子曰:'辞至于达,止矣,不可以有加矣。'"苏轼用朴素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他一贯标榜的"辞达"崇高艺术境界。这一文学观念,他在《与谢民师书》、《与二郎侄尺牍》、《筼筜谷偃竹记》等文章中,均反复提倡和强调,并且从苏轼一生的文学艺术追求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寻觅探索、追求并最后达到"辞达"表达至境的演变提升过程。

关于文学作品的价值问题。因为文学艺术是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它既需要学养润育与创作经验积累,又需要得到名师的指点和接受历史的无情检验,所以他一再规劝王庠在创作道路上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过于指望借助别人之力出名。《与王庠尺牍五首》其二云:"前后所寄高文,无不达。日每见增叹,但恨老拙无以少答来贶。又流落海隅,不能少助声名于当时。然格力自天,要自有公论,虽欲不显扬,不可得也。"这段看似表达很得体的话,实际上比较委婉地对王庠在文学上急于求成、写作过频过多提出了批评。

以苏轼的天才和创作能力,绝不是写不出"少答来贶"的酬赠作品,他自托"老拙",不写回赠之作,是希望王庠领会他的用意和书信中的规劝苦心;他说自己无力帮助王庠获取"声名",虽然部分是客观实情,但凭借苏轼在当时文坛的地位和人脉,只要他愿意,完全可以做有助于王庠扬名的事,但他不情愿这样做。真正的原因是,苏轼不愿意让王庠靠自己的影响获取虚名,因为文学艺术作品不是靠吹、抬、提、拍等手段来标榜其价值的。他不止一次说过,文学作品如精金美玉,世有定价;文学艺术家如果真有高质量的作品,历史自有公论,"虽欲不显扬,不可得也",这就是他一贯坚持并始终相信的价值原则,也是被历史所反复验证了的作品传世及作家取名的不变规律。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同类推荐
  •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大国智慧

    大国智慧

    千百年来,日本、美国、中国、印度、德国、俄罗斯、法国这七个思想大国,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本书将阐述其思想的历史,探寻其智慧的精髓,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埃及卢克索神庙法老像的底座镌有一句话:“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到过那里的人,没有不被这句话所震撼的。我们无法确定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预测明天,自信地去表达、去实现我们的强国之梦。
  •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传统民俗风情:年节风俗、起名风俗、生活风俗、婚葬风俗、禁忌风俗、绝技风俗、信仰风俗等。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鬼神文化

    鬼神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鬼神文化》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本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热门推荐
  • 爆笑紫禁城生活:野蛮皇贵妃

    爆笑紫禁城生活:野蛮皇贵妃

    “你平日喜欢干什么?”“回皇上,臣妾喜欢看恋书!”“喜欢看恋书的话,那你进宫当贵妃吧!”“皇上,你这混蛋!臣妾要为您生孩子,让您疼让您爱。还要您爱臣妾一生一世!”《学霸萌萌哒:BOSS坏坏哒》也希望读者喜欢!
  • 低调:藏与露的艺术

    低调:藏与露的艺术

    本书将“低调”这一流传千年的处世哲学的内涵娓娓道来,阐明了藏与露的奥妙和艺术,启迪读者掌握“低调”这一最实用的人生智慧,顿悟人生的成功之道。欲想在人生中成就一番大事业者,请谨记和遵从“低调”这一人生准则吧。低姿态做人,高姿态行事,智慧做人,机智做事,在人性丛林中占据主动,在危急时刻化险为夷,在重重困境中扭转乾坤,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事业舞台越做越大。
  • 方与圆

    方与圆

    本书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方圆之道解读说话技巧、方圆之道解读处世方法、方圆之道解读商场风云、方圆之道解读职场准则、方圆之道解读爱情与友情、方圆之道解读人生禁忌。
  • 军旅日记

    军旅日记

    这本《军旅日记》的原则一是说实话,照原样。本子上怎样记的,怎样抄下来。因此不同时期都有当时的话,甚至是错话和幼稚的话,现在不好理解的话。二是日记不是全部。一年只摘录了几十篇。三是日记特点是事情多、学习多、会议多、接待多、吃饭多。这后面“三多”,特别是最后一“多”正好是要反对的。
  • 误惹无情冷总裁(全本)

    误惹无情冷总裁(全本)

    出差提前回来,看到两个人--一个是即将与自己举行婚礼的未婚夫,另一个则是同窗七年的好朋友。痛彻心肺又如何,日子还是一样的要过。用堆积如山的公事,把自己的伤心摒弃在心门之外。却在因为抢着拿全勤奖的时候,错坐了总裁的专用电梯。难道她把那位传说中的冰山总裁惹毛了吗?MYGOD,她不是故意的!可是这位总裁先生却在拒绝了无数名门淑女之后,挑中了她,荣登--总裁情人的宝座。既然是我的,就不许你再和别的男人有什么纠葛!冰山总裁冷冷地宣布守则第一条……=================================================
  • 极品修真强少

    极品修真强少

    被赶出家族的修真纨绔成为未婚妻的贴身男佣!呆萌表妹,清纯校花,热辣女贼,美女侠客全都找我干啥?我再强,也应付不了你们啊,我还得修真呢!(鱼宝宝书友1群333702438)
  • 神级演技派

    神级演技派

    他和孙洪雷一起演《征服》!他是所有导演最爱的硬汉演技派!他是第一个让大陆影迷彻底爱上硬汉演技派的演员!他,叫邵英雄。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最爱读国学系列)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最爱读国学系列)

    《孙子兵法》又名《孙子》《吴孙子兵法》,相传为春秋末年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该书总结春秋时期作战经验,揭示战争规律,对战争意义、治军方略、战略战术等多有创见,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我国最早且最有价值的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兵经”、“百代谈兵之祖”。《三十六计》约成书于明清之际,作者佚名。全书按六计并为一套,共分六套。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 水晶夏日

    水晶夏日

    静谧的夜晚,深深的庭院里,若隐若现地折射着屋内温馨的灯光,在花草树木中投下班驳、幽然的影子。紫色的铁线蕨亲密地缠绕着白色拱形的门。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