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5300000003

第3章 《洛阳伽蓝记》二重复合主题论(3)

这段叙述城门名称流变的文字,有着丰富的叙事功能:

(1)开门见山,确立全书叙述的焦点,为全书叙述众多佛寺,以及围绕佛寺的种种人、事、物提供明晰的视点,全书依城门分城内、城外,分城东、南、西、北四方。

(2)在空间叙述中加入时间性的叙述,城门名称的沿革,作者一一讲述这些城门在汉、魏晋、北魏的情形,追溯北魏作为都城的光辉而悠久的历史,从而确立北魏王朝的正统地位,表明北魏王朝对光辉灿烂的华夏历史文化的尊重与继承,是以华夏文化继承者的姿态来立国的,从而展现北魏统治者、百姓尤其是作者作为北魏遗民文化上的自信与自豪,构成全书二重复合型主题的一个方面--就是尊重并继承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华夏历史文化传统,即是著名的"汉化"。在《洛阳伽蓝记》中,作者对高祖孝文帝满怀敬仰,写城门将高祖作为中心人物,展现高祖对华夏历史文化的熟稔和崇敬,他积极迁都洛阳,十分关注洛都的建设设计。阊阖门"上有铜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魏晋曰阊阖门,高祖因而不改";承明门"故通此门,而未有名,世人谓之新门。时王公卿士常迎驾于新门,高祖谓御史中尉李彪曰:'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此门宜以承明为称。'遂名之"。这是一段重要的表述,展现孝文帝的政治与文化姿态和对华夏历史文化的尊崇。

(3)在叙述西城门之一的承明门时,"承明者,高祖所立,当金墉城前东西大道。迁京之始,宫阙未就,高祖住在金墉城。城西有王南寺,高祖数诣寺沙门论议,故通此门,而未有名,世人谓之新门"。作者巧妙借城门名称这一似乎很小的话题,暗示了北魏孝文帝对佛教的尊崇与造诣,表明了北魏立国的另一重要方面:以佛立国,构成全书二重复合型主题的另一方面--就是尊崇佛教。结合史书记载,元魏孝文帝一直崇奉佛教,按《魏书》一百十四《释老志》云:"高祖时沙门道顺、慧觉、僧意、慧纪、僧范、道弁、惠度、智诞、僧显、僧义、僧利,并以义行知重。"又四十五《韦缵传》云:"高祖每与名德沙门谈论往复,缵掌缀录,无所遗漏。"又同卷《裴宣传》云:"高祖曾集沙门讲佛经,因命宣论难,甚有理诣,高祖称善。"《广弘明集》二十四有魏孝文帝《听诸法师一月三入殿诏》,这样就有了元魏佛教的兴盛。据《魏书·释老志》记,魏太和元年(477)有寺6478所,僧尼77258人。

延昌中(512-515)有寺13727所,增加一倍多,僧尼亦应成倍增加。魏末(534),魏境"僧尼大众二百万矣,其寺三万有余";而南朝在此时期的统计数字则要少得多,寺院的数字约在1768到2846座之间,僧尼数目约在24000至82700人之间。杨衒之别具匠心地记录下来,也反映出元魏洛都时期社会文化的客观境况,也是《洛阳伽蓝记》二重复合主题之所在。无独有偶,《梁京寺记》载法宝寺:"梁武帝大通元年,创同泰寺。寺处宫后,别开一门,名大通门。帝晨夕讲议,多游此门。"同书又载同泰寺:"梁武帝改年号大同,起同泰寺,在台城内,穷竭帑藏,造大佛阁七层,为火所焚。武帝舍身施财,以祈佛福。自大通以后,无年不幸。"这些举动,同样传达了梁武帝奉同泰寺为国寺、佛教之为国教这一信息。这十分有趣:南北王朝对立,但又遥相呼应,都作出了亲近崇信佛教的姿态,所以南北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宗教色彩最为浓郁的历史时期之一,佛教在南北朝大体上都扮演了国家宗教的角色,详见侯外庐等《中国思想史纲》、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北魏孝文帝的华夏文化修养与对佛教的崇信,展现了元魏王朝以汉化、崇佛立国之策,汉化、崇佛也就构成了元魏立国的两大支柱,把两者融合在一起,奉行汉化与崇佛,这就为元魏洛都时期的政治、社会、文化发展谱好了主旋律,定下了调子,这样作者巧妙地借城门写出元魏国策这一宏大主题。统观北魏王朝,我们不难看出,北魏王朝在文化上是颇有作为与建树的,初步确立了以儒治世、以佛治心的政治格局。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应该说是鲜明体现了北魏王朝的国策、时代文化发展的主旋律,正如魏收在《魏书》中能够开天辟地写出《释老志》一样,都把握住了时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关键,确有眼光。

所以,整部《洛阳伽蓝记》宏观上以空间叙述为主,微观细部上又融入时间的、历时性的叙述,时间、空间两相结合,空间明晰,又有时间上的纵深感,构成全书清朗而又厚重的审美风格。

时间叙述上我们还需始终注意:台湾学者王文进说:"杨衒之写《洛阳伽蓝记》的动机是想将即将逝去的洛阳城忠实地记录下来,然其提笔之际,洛阳城已是饱经风霜,面目全非。因此,杨衒之所描述的其实是一座记忆中的洛阳城,书中所出现的一景一物往往挟带着一段沧桑的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不断地对既存空间发出惋叹,甚至成为逐步摧毁空间的斧钺,乃至于无形中回荡着一股今昔之感。

"《洛阳伽蓝记》全书是作者在北魏灭亡后的追忆、缅怀,这是一种痛定思痛、富于很深情意的叙述方式,是古代咏史文学、遗民文学,当然包括诗词曲、文、赋、小说戏曲常用的方式,这种痛定思痛的追忆、叙写,既是一种人生大痛,也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洗礼、经过了时间流逝的冲刷荡涤的结果,而回忆往往不是完全客观、公正的,正如杨公骥先生评论孔子的弟子追忆恩师孔子、编撰写作《论语》所说:"是孔子死后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记忆和听闻而笔录成书的。人对'话'的记忆往往是在无意识中对'话'的'选择':在所听到的话中只有那些被理解了的,并且打动了自己心灵深处的话,才能被自己记住,才能念念不忘。

......(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以充满敬仰、虔诚、思慕、感念的心情,回忆或笔录老师对自己和别人的教诲。"追忆是一种对过去的拥有、保持,维系着与已经过去的人、事、物的联系;但同时,追忆也是一种过滤、一种澄清,把记忆里的一些东西省略、淡化、模糊,而另一些东西则强化、加深、突出,所以对要展现的东西,是经过复杂的重新组织、重新组合、重新呈现的。与当时当地感受相比,追忆当然多了些理性,多了些反思,多了些岁月磨洗后的从容,对过去的人、事、物有了"时间的距离",有了"更遥远、更从容的观照视角",所以追忆肯定会有所遗失,但也会有所增添;会有所淡化、模糊,但也更强化、鲜活和明晰。

像这样痛定思痛的缅怀追忆的作品还有: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孟元老"盖北宋旧人,于南渡之后,追忆汴京繁盛,而作此书也。......固不仅岁时宴赏,士女奢华,徒以怊怅旧游,流传佳话者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回忆自己:"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一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

宋吴自牧《梦粱录自序》:"缅怀往事,殆犹梦也,故名《梦粱录》。"

宋周密《武林旧事·序》:"予曩于故家遗老得其梗概,及客修门闲,闻退珰老监谈先朝旧事,辄耳谛听,如小儿观优,终日夕不少倦。既而曳裾贵邸,耳目益广,朝歌暮嬉,酣玩岁月,意谓人生正复若此,初不省承平乐事为难遇也。及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殆如梦寐,而感慨系之矣。岁时檀栾,酒酣耳热,时为小儿女戏道一二,未必不反以为夸言欺我也。每欲萃为一编,如吕荥阳《杂记》而加详,孟元老《梦华》而近雅,病忘慷惰,未能成书。世故纷来,惧终于不暇记载,因摭大概,杂然书之。青灯永夜,时一展卷,恍然类昨日事,而一旦朋游沦落,如晨星霜叶,而余亦老矣。噫,盛衰无常,年运既往,后之览者,能不兴忾我寤叹之悲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武林旧事》:"湖山歌舞,靡丽纷华,著其盛,正著其所以衰。遗老故臣,恻恻兴亡之隐,实曲寄於言外,不仅作风俗记、都邑簿也......"

这些作品我们都可以称为是广义的怀旧文学、遗民文学,情韵深厚动人,耐人回味。日人大沼枕山有汉诗"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为永井荷风、周作人所激赏。美国学者李欧梵"自称喜欢所有晚期的东西,像晚唐的诗、晚明晚清的小说。理由是在一个朝代的晚期,它的文化积累一定是最丰厚的,与外在的危机撞击,在这样的背景产生的文学作品一定精彩"。又如台湾中国美术史家蒋勋所说:"我觉得中国的东西,特别是宋元以后基本上是中年以后的文化,水墨画绝对是中年的文化,年轻一定要色彩,中年以后是沧桑。所以,我们看到宋元以后所有的绘画都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风清'。唐朝不是这样的,唐朝是很年轻的,李白是非常年轻的。后来就转了,转到一种比较清淡的文化,宋朝整个都是在追求一种沧桑的东西,尤其到了元以后就更明显,都是退隐的东西,他的青春找不回来了,然后就强调越老越好。所以,水墨画基本上年轻人不容易懂,年轻人画水墨我觉得是做作,水墨画真的是中老年以后的泪痕,他知道怎样去淡,年轻人不可能会懂,他势必要等他到某一个年纪。"的确,王朝晚期,历史文化积淀已厚,思想束缚少,容易出一些别开生面的想法和作品。

同类推荐
  • 大汉王朝3

    大汉王朝3

    七国之乱大汉王朝岌岌可危,帝国又如何转危为安?“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是什么让血管里流淌着血性与勇武的刘氏家族构建起的汉帝国轰然崩塌?……
  • 家园

    家园

    已经入了秋,天气却依然像盛夏般炎热。掌柜的张宝生搬了个马扎儿,坐在自家的小饭馆儿门前一边看夕阳一边伸着舌头吹凉风。这狗娘养的天气,就像狗娘养的日子一样难过。暑热一直穿到骨子里不说,连喘息的气儿都粘湿湿的,仿佛灶台边上的污渍般油腻。
  • 丰臣遗梦

    丰臣遗梦

    文禄年间,丰臣秀长久病不治,大和丰臣氏危若累卵:丰臣秀胜病逝朝鲜,美浓丰臣氏就此断绝;丰臣秀次自害高野,近江丰臣氏彻底肃清。四年间,丰臣氏旁支尽数凋零,浮华盛世之下暗潮汹涌。少年王翎机缘巧合下来到这个乱世,成为了丰臣秀长的独子,是随波逐流,任由关原之战后德川独大,大坂之阵后全族夷灭?还是扛起大和丰臣氏的大旗,为丰臣一门留住这如梦似幻的锦绣江山?
  • 三国之妖才

    三国之妖才

    中午,太阳晒着吕睿的屁股,掌门令牌被吕睿的脚趾勾着!徐庶在门外说:“大人,丞相又找你了。”房内,曹节摇晃着吕睿说:“夫君,快起来,父亲又派人找你来了!”“爹爹,曹丕舅舅找你上朝呢!”“咳咳,苦命啊,又要上朝,哎,没办法,为了家人,谁叫一个是我岳父,一个是我大舅子。”曹操:吾婿多谋,孤百年后,可为托孤之人!诸葛亮:大魏鬼才郭嘉,毒士贾诩,智计荀攸,王佐荀彧,狼顾司马,吾皆不惧,唯妖才吕睿乃我大患!孙权:江东基业,毁于一江湖游侠!陈寿:文信侯,吕睿,字不凡,性懒惰,智计百出,天下俊杰!80后吕睿穿越三国,当个妖才谋士,弄个掌门玩玩,搞个候爷当当,没事弄下发明,欺负千古风流人物........等等,更多精彩,尽在三国之妖才
  • 史上最强日本史2

    史上最强日本史2

    史上最强日本史再升级,深入探究日本国民性起源!《史上最强日本史2》,第一部惨遭封杀后依然坚挺,销量轻松飚破20万册!《史上最强日本史2》,扬眉吐气,最全面记录万历抗日援朝之战的历史通俗读物!《史上最强日本史2》,职场晋升必读!比《德川家康》更好看的德川家康,为你深度剖析创业成功背后的厚黑秘笈!
热门推荐
  • 金银岛(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金银岛(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金银岛》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描写背叛行为的故事,反映了善与恶之间的尖锐斗争。为争夺财宝而展开你死我活争斗的双方,其实谁也不是财宝的真正主人。只不过在作者看来,既然是乡绅雇佣了包括西尔弗在内的那批水手,那么全体船员就都该像斯莫利特船长那样,对乡绅忠心耿耿,而不该有非分之想。不过,从行为动机来看,乡绅及忠于乡绅的那些人都是诚实、本分、善良的,而西尔弗及他手下的那帮海盗基本上都是虚伪、非分、邪恶的。这场斗争围绕着反派角色西尔弗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海盗头子来展开,经过激烈的较量,“善”最终战胜了“恶”。
  • 28天出口成章

    28天出口成章

    你如何在成功路上舌灿莲花,春风得意。另外还重点对幽默、赞美、口才礼仪、聆听、分寸、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了翔实的论述,并就言与意、口才与成功等关系做了有益的探讨。
  • 逆神之穿越的继承者

    逆神之穿越的继承者

    又怎么回事?身边的兄弟都是在为情所烦恼,他却是为处理过多感情而烦恼,我要逆神而行!,我夏飞从现在开始,真是麻烦!你说什么?这一切全是所谓的“神”所做的游戏吗?那么。我宣誓我要反抗这个命运,少年夏飞只因为好奇而拿起一颗奇怪的珠子,却来到了一个新世界,曾经身为弈剑逍遥阁少主的他应该怎么办呢?为了自己所重视的人,他卷入了两个组织的战斗中,却莫名其妙地成为了上层人员之一。带领这个组织的人翻身做主吗?还有这么多美女都这么关注自己
  • 在历史的下降线行走

    在历史的下降线行走

    历史有时候前进,有时则会退后,有上升,则有下降。细碎处的故事,空白处的讲述,才能真正反映历史的原貌。这本书,充斥了这样的故事和讲述。诸如“当牛记者碰到强人的时候”、“戴大头巾状如印度兵的中国士兵”、“懂兵法的和会打仗的”、“对毒与赌的另一种期待”……都是重大历史事件中被正史省略的故事,但正是这些正史瞧不上的鸡零狗碎一样的故事,让你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感受到它的血与肉,并带你看到纷扰世界中另一番景致。
  • 失眠自我康复全书

    失眠自我康复全书

    睡眠是每人每天都必须的。大多数人一生中的睡眠时间超过生命的1/3。但是近年来,由于现代人生活压力的加大,各种疾病的侵袭等因素,导致现代人失眠的比例越来越高,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本书从失眠的各种成因着手,详细叙述了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眠的病理性、生理性、心理性因素,并且对症下药,对每种失眠症都给出了详细的治疗和日常护理方法,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结合中西医对于失眠症共同的观点和治疗手段为人们彻底规避了失眠的隐忧。本书介绍了大量实用的保健手法、辅助睡眠的运动方式和食疗餐单,改善失眠效果良好,并且简单易操作,对于那些饱受痛苦的失眠症患者,本书不失为一本“解救失眠患者的宝典”。
  • 心灵鸡汤2:阳光下的守望(精粹版)

    心灵鸡汤2:阳光下的守望(精粹版)

    阳光就是一剂良药,它能够排除我们体内消沉的因素,捧捧温暖的阳光融化了坚固的冰雪。让我们感受到快乐,春天,缕缕耀眼的阳光冲破厚厚的乌云,给予万物以新生的希望;夏天,斑斑热情的阳光穿透了茂盛的枝叶的缝隙,给予人们片片舒爽的阴凉;秋天,丝丝柔和的阳光折射熟了枝头的果实,给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勇气;冬天,并且充满自信。缕缕阳光如希望。,给予人们不怕困难的信心。有阳光的地方就应该有我们自信的笑脸;只要有阳光,就必然有希望。阳光,充满爱意;阳光,充满生机;阳光,充满力量。当阳光成为一种品质与气质,我们的守望就会显得从容与殷实;当阳光成为一种指示和能量,我们的守望就是一季沉甸甸的丰收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辣手医女

    辣手医女

    所谓人性之根,不过贪、嗔、痴、恨、爱、恶、欲——红颜劫所谓人世之苦,不过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红颜泪所谓人心之变,皆源于爱、恨、情、仇——红颜乱她冷漠孤傲,她静若处子,她聪慧灵动。有覆手翻云之能却只笑看花开花落。你且随她们去,听听看她们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其实,人这一生就如同做一篇文章一样。一篇好的文章,每个章节里都应该有好的、鲜活的细节,让这些鲜活的细节打动人。我们一生每个年龄段里,也应该有让我们终生记忆的细节。善良的待入,宽容的看待生活,对事业、对亲人、对朋友多份责任和爱心,人生就丰富了。日日年年,积攒到人生的后半段,再回望自己的一生时,便会发现自己这一生一世写了一篇满意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