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5300000001

第1章 《洛阳伽蓝记》二重复合主题论(1)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的主题是二重复合主题,即全书完整地记录了元魏王朝都洛时期国力以及佛教从鼎盛走向衰亡的全过程,今昔对比,兴衰对比,从而深情婉转地为元魏王朝的命运与佛教盛衰演奏了一曲动人的挽歌,以清丽、感人的文字把元魏王朝渐行渐远的历史背影、把佛教曾经的繁荣与衰败都完整地记录下来,将作者的史家笔墨、诗人深情以及曾经亲历的一切传达给后人。

《洛阳伽蓝记》有独特的魅力和多方面的趣味,其反映的社会文化生活是立体、多层次的,既有北魏历史大走向,尤其是北魏后期那繁荣又充满动荡不安的大历史,有记录宏大历史的史家抱负、卓越的叙事才能和语言技巧,并深情地关注一座座佛寺的兴衰,关注市井细民的吃穿住行、喜怒哀乐。对那元魏洛都的一切,作者绵绵追忆,娓娓倾诉,用清丽、平实、动人的语言来叙事、写人、状物,从而把那元魏洛都已渐渐远逝的背影留了下来,让后人继续去感怀,去沉思。作者笔下的元魏洛都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动人,所记录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是那么广泛,全书自始至终都充满着人文关怀,所展现的元魏洛都社会文化生活图景完全就是一幅《清明上河图》。

正如美国学者余国藩评价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及其《史记》是"以文字对抗时间的毁灭性"一样,杨衒之及其《洛阳伽蓝记》也是以作者的追忆与文字,来对抗时间长河对元魏一切人、事、物的毁灭,从而保存了对元魏王朝与佛教的记忆。班固《汉书》评司马迁说:"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此也可用来评价杨衒之。

杨衒之眼光博大,以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抱负、笔法来叙写元魏洛都的一切,用情婉转、细腻、深厚,行文畅达、清丽,感人至深。杨衒之的为人与思想情趣,我们觉得近于清人评价《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黄叔琳"人之爱其子孙也,何所不至哉!爱之深,故虑焉而周;虑之周,故语焉而详"。《颜氏家训》的魅力在于"其谊正,其意备。其为言也,近而不俚,切而不激",卢文弨看重其"委曲近情,纤悉周备"。杨衒之深爱元魏,元魏已亡,只有深情回忆,理性反思,婉转倾诉,才能在心底、在文字中让元魏复活。所以,《洛阳伽蓝记》完全可以与古代中国本土的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曹雪芹的《红楼梦》,西方丹纳的《艺术哲学》、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韦尔斯的《人类文明史纲》、谢和耐的《中国社会史》、《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20世纪法国年鉴学派布罗代尔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等记载广阔而又深细的社会文化生活著作相媲美。

我们先从《洛阳伽蓝记》文本出发,来论证其为二重主题。

一、从《洛阳伽蓝记·序》看《洛阳伽蓝记》主题

徐师曾《文体明辨》认为,序文"其为体有二,一曰议论,二曰叙事"。《洛阳伽蓝记·序》以叙事为主,兼抒情议论,是全书关乎主题的最重要文字。

先来看看《洛阳伽蓝记·序》前半部分:《三坟》、《五典》之说,九流百氏之言,并理在人区,而义兼天外。至于一乘二谛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自项日感梦,满月流光,阳门饰豪眉之像,夜台图绀发之形,尔来奔竞,其风遂广。至晋永嘉,唯有寺四十二所。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愈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于是昭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金剎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暨永熙多难,皇舆迁邺,诸寺僧尼,亦与时徙。至武定五年,岁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览洛阳。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

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寮廓,钟声罕闻。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然寺数最多,不可遍写;今之所录,止大伽蓝,其中小者,取其祥异,世谛俗事,因而出之。先以城内为始,次及城外。表列门名,以远近为五篇。余才非著述,多有遗漏,后之君子,详其阙焉。这里追溯了佛教在洛阳古都兴起、发展、繁荣、衰败的经过,记载了从北魏高祖太和十七年(493)建都洛阳,至永熙三年(534)京师迁邺,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的四十余年间的历史。描述了洛都佛寺兴衰两幅画面,倾诉了作者由此引出的浓郁情感,"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交代了《洛阳伽蓝记》写作的动机、意图,并讲明了佛寺取舍的标准以及写作顺序。

作者先从时间角度切入,历时性展开叙述,从长时段来完整回顾了佛教在洛阳兴起与衰败历程:从东汉、西晋、北魏到东魏,即洛阳佛寺在东汉发生、西晋得到发展、北魏繁荣鼎盛而又急剧衰败、东魏已彻底颓败的历程。这样就为叙述元魏洛都王朝与佛事兴衰奠定了动态的时间背景,为浓墨重彩叙写元魏打下了坚实的底子;暗示了北魏作为华夏历史文化继承者的地位,突出元魏都城洛阳是汉魏晋古都的一脉相承,从而与南朝政权争正统,为元魏王朝争得作为华夏文化继承者的地位与自信,表明元魏的政治与文化是上承东汉、西晋的,是一脉相承的。

序言叙述的重点当然是元魏时期即北魏后期,序中完整回忆了迁都洛阳、北魏亡后东魏迁都邺城、东魏武定五年(547)作者重游洛阳旧都的全过程,写前后三个时间段,分别描述了鼎盛与衰败两种景观。从元魏由平城迁都洛阳开始,到元魏灭亡、东魏迁都邺城结束,完整展现元魏后期的历史。而在这一时期,佛事的兴衰恰与王朝后期的兴衰同步:王朝兴则佛事兴,王朝衰败则佛事衰落。

最盛时,洛阳佛宇多到"一千三百六十七所":"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愈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于是昭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金剎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

这里作者将王朝建筑景观与佛寺建筑景观完全并在一起来写,王朝建筑景观与宗教佛寺景观构成佛、俗二元景观,"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金刹、广殿与灵台、阿房并列,既客观呈现了王朝、佛事繁荣的景象,写出宫殿建筑佛寺建筑共同的富丽,还暗示了王朝与佛事一同鼎盛的局面,从而写出北魏王朝国力、佛事的兴盛,几乎全民崇信佛教,佛教建筑林立富丽,展现元魏宗教的浓厚气氛。这里的叙写都是作者在深情的缅怀中写出的,因为王朝与佛事鼎盛的画面早已荡然无存,一切都只在记忆里,在作者清丽的文字中。

元魏后期,洛阳历经五次浩劫,最惨烈的是第一次,即尔朱荣于528年发动"河阴之变"。尔朱荣诱骗当时执掌朝政的胡太后、少帝和一千三百名王公大臣出城,将其全部屠杀。陈爽《"河阴之变"考论》(刊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4辑的论文)有比较详细的考察,而刘卫东、臧瑞平的《墓志谈"河阴之难"》,则通过造像题记等文物,详细考证死于"河阴之变"的王公贵戚。这些著述都有益于今人体认"河阴之变"的触目惊心与危害。

第二次是元颢入洛阳(约529年),"所统南兵,凌窃市里"。第三次则是尔朱兆攻洛阳(530年),幽禁皇帝于永宁寺,并"扑杀皇子,污辱妃嫔,纵兵虏掠"。第四是高欢(496-547年)以勤王的名义攻打洛阳,杀死尔朱兆。第五次是高欢与孝武帝(532-534年在位)冲突,再次进攻洛阳,孝武帝带随从万余人逃奔关西;高欢于534年立善见为孝静帝(534-549年在位),并迁都邺城,约四十万户洛阳居民同迁至邺,其中包括绝大多数朝中高官。

历经浩劫的洛阳在孝静天平元年(534)迁都邺城时,"余寺四百二十一所"。至武定五年,作者重览洛阳时,佛寺凋零残破,已是:"暨永熙多难,皇舆迁邺,诸寺僧尼,亦与时徙。至武定五年,岁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览洛阳。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寮廓,钟声罕闻。"

昔日故都完全颓败,作者将建筑人文景观扩大为三种:代表王朝的人文景观--如城郭、宫室、九逵、双阙,代表佛教的宗教景观--如寺观、庙塔、钟声,以及兼指王朝、宗教与民居景观的墙、巷、荒阶、庭树。作者把三种人文景观连在一块写,这一切都已残败、毁灭,画面广大而悲凉,含蓄表示出王朝与佛寺一同彻底衰亡,于是悲怆抒发"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哀悼王朝与佛事的衰亡。所以作者哀悼的是王朝与佛寺的衰亡,一笔兼写教内、教外两个世界,杨衒之的感怀深沉悲怆而博大,叙佛事也就是写王朝,写王朝也就是叙佛事,二者不可游离;当然也可以说,写佛事是表,叙王朝命运是里,其终极关怀仍可归结为缅怀凭吊王朝之亡,但表与里是不可分离的。

"今日寮廓,钟声罕闻",写尽元魏灭亡后洛都的死寂,没有一点生气与活力,曾经繁荣无比的洛都残破凋零,正如杜甫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宋代范温曾经以钟声譬喻"韵味":"盖尝闻之撞钟,大音已去,余音复来,悠扬婉转,声外之音,其是之谓也。"钟声更多的是记忆里留给人们悠悠不尽的回味。西方史学界在上个世纪诞生了年鉴学派,年鉴学派对我们研究历史文化乃至古典文学有不少启迪。年鉴学派著名学者阿兰·科尔班(Alain Corbin)写有《大地的钟声》一书,关注西方中世纪的教堂钟声,认为"教堂的钟和钟声曾经是欧洲中世纪乃至近代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19世纪乡村的钟声,先民"曾用今天业已消失的情感系统去倾听,去欣赏它。

这钟声表明了人们与世界,与神圣的另一种关系,表明了人存在于时空并感受时空的另一种方式。解读周围的音响环境也进入了个人和集体身份的构建的过程。钟声构成一种语言,建立了一种慢慢瓦解的交流系统,它有规律地调节个体之间,生者和死者之间被遗忘的关系方式。它允许人们用各种今天已经消失的形式表达同在的欢腾与喜悦"。所以,钟声曾经寄托了人们的情意,它构成了人们与世界、与神圣的联系,钟声就是一种语言,连接起生者与死者,传达了人们共有的、同在的欢腾与喜悦。所以在《洛阳伽蓝记》中,钟声既代表着佛国曾经的辉煌璀璨,也代表了元魏曾经的繁盛兴旺;但作者在写作时,这钟声仅留在了记忆里,洛都再也听不到这样的声音了;这样我们更能懂得,作者在正文写永宁寺时,就特别突出,"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金盘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

同类推荐
  • 失落的文明:震撼世界的考古发现(大全集)

    失落的文明:震撼世界的考古发现(大全集)

    本书在首次全方位、多角度披露人类史前著名古迹遗址的详细考古历程及结果的前提下,又提出了对历史留下的未解之谜的种种推测。毕竟,面对这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原始文明的曙光照亮了整个地球,而我们的困惑又实在太多太多。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似乎愈来愈感到诸多的未解之谜难以解开,这些古文明的残片有的是自然界留给人类的,有的却是人类社会自己留给后代的,有的所蕴涵的内容已经超出人类现在的解答能力。那么,这些历史残留的遗物,究竟隐含着怎样的谜底?是否有一把我们尚未发现的可以打开它的钥匙?我们的想象是否太苍白?
  • 亡命暴徒(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亡命暴徒(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阵营中的臭名昭著的战犯。包括:德国的戈林;日本的冈村宁茨 ,坂垣征四郎等。讲述了他们罪行累累的一生。
  • 满唐春

    满唐春

    一个优秀的首饰技师,因为一个意外,穿越到了唐朝一个苦逼的学徒身上一间生意淡薄、濒临倒闭的金店一个游手好闲、水平一般偏偏又脾气暴躁的师傅还有二个谈不来的师兄最惨的,还签了一份打死勿论的学徒契约幸好,还有一个美丽又对自己暗生情愫的小娘刘远还没决定以后的路没想到一夜剧变,两个师兄杀了师父卷了黄金细软跑路留下一个负债累累的烂摊子欠下的货款、借下的债务、快要到期的租金等等,让小娘无计可施要抄家、变卖家产?PS:小炮新书《筑造我为王》已上传,请多多支持!!!!
  • 大元王朝3

    大元王朝3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斜风

    斜风

    历史在1855年走向未知,是赤潮席卷新世界,还是依旧无法把握命运,柳畅在斜风中前行英雄血,美人泪,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我能改变的不仅仅是历史而已紫钗恨2012架空历史新作
热门推荐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将门嫡女种田忙

    将门嫡女种田忙

    她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三军统帅,可惜是“以前的”;她的父亲是威名赫赫的北军大将,可惜是“获罪的”。她原本虽然痴傻,却有着最尊贵的家人和身份,可惜转眼之间,天之骄子变成山野村夫,名门贵女化作乡姑田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当她变成她,刹那间,风云际会,红颜乱世。一颗尘世间最温暖的女儿心一滴天地间最冰冷的男儿血一段男女间最缠绵的情之恋为了他,她愿意下得厨房,还上得厅堂为了她,他愿意上得厅堂,还下得厨房是谁说,她只是会种田的傻子是谁说,他只是会杀人的疯子且看——
  • 魔法跳跳舞

    魔法跳跳舞

    多玛前世并不信仰神,偏偏这世的她来到了一个需要信仰神灵才能得到力量的魔法世界,父亲的家族显赫但与她无关,因为她是一个情人的孩子,如果她想被家族承认,冠上家族荣耀的姓氏就必须优秀,原本以她混日子的快意性格是没打算去讨好家族的高层,但却因为来自地下世界的莫名追杀不得不努力的学习自保,做到优秀,她抽丝剥茧的摸索到了被追杀的根源,却因此牵引出更多关于她自己的谜团,谁,在操纵着她的人生?是人们信仰的神吗?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魔法的世界,看她悠然起舞。荣耀有没有,实力说话,男人有没有,实力说话,一切靠自己快意人生!请携带放大镜寻找你喜欢的腹黑,美色和萌点。PS:有了一个书友QQ群,群号17402885,敲门砖是女主名字。推荐票每满1000加更,粉红票每满15加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梁遇春作品集:泪与笑

    梁遇春作品集:泪与笑

    本书收录了梁遇春的传世散文集《泪与笑》与《春髎集》的全部内容,以及他的代表性的杂文。梁遇春的散文深得英国小品文的精髓,技巧感情神似18世纪英国散文大家查尔斯·兰姆,承袭一种悲剧式的幽默,又因扎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土壤,从中汲取养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 重生之并蒂

    重生之并蒂

    重生归来,杜流芳发誓她一定要让辱她毁她之人付出沉重的代价!残忍的继母,黄泉是你的归宿;伪善的姐妹,地狱是你们的终结!这一世,她化身为恶毒嫡女,就是要将这表面一团和气的后院搅得天翻地覆!
  • 上海,不哭

    上海,不哭

    小说从单身美女炎炎的视角,用现实与回忆相交替的手法,讲述了四个年轻的外地女孩在上海的职场与情场的打拼与浮沉——她们曾经怀揣梦想、充满朝气。在懵懵懂懂地历经了人际的伤害、金钱的诱追和各式各样的男人之后,开始对幸福和人生有了自己的理解……作品以都市白领生活为缩影,描述了当下都市人的孤独、惶惑、漂泊,对爱情的追逐与理解,以及对幸福的坚持和信仰等,真实地再现了在大都市寻梦的年轻男女的情感与生活,将成长蜕变的痛楚凝结成了一轴鲜活的画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农门医香

    农门医香

    她是现代的金牌中医,因为一场意外而魂穿异世。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原则,她决定要好好过日子。酿酒,卖药,经商,她将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只是,她能够接受弃女的事实,也能够接受已为人妇的事实。但是,为何她这个夫君已经将近而立之年?这个年龄在古代,真的不算是晚婚?真的木有问题吗?好吧,既然已成事实,她无法改变,就只好接受。但是,为何这个男人还整天一副严肃的模样,还满口的三从四德?这个真的是正常的吗?真的不会有问题吗?有问题,绝对有问题,她誓要将夫君改造成新好夫君!她要让这个人知道女人也可以顶半边天。他是古代的勇猛将军,因为卷入一场风波而被革职查办。革职就革职吧,反正他也不想再过那种刀光剑影,马革裹尸的日子了。年纪老大不小,家中老母急招,婚事迫在眉睫。本着女人都差不多,娶哪一个不是娶?于是,他就在路上捡了一个小媳妇!小媳妇眉清目秀,只是性子娇蛮,标准的娇千金。他左思右想,觉得身为男人就的负责,就一忍再忍。谁想,一次意外,小媳妇化身温婉淡然俏佳人。只是,这个媳妇的想法为何有些奇特?三从四德,女戒女红她全不会!这个可不行,他誓要将小媳妇引入正途。他要让这个小女人完全属于他,为他生儿育女,开枝散叶。悠悠田园,清清药香,且看一代弃女如何书写锦绣医香。温情脉脉,痴恋浓浓,且看一代医女如何调教顽固夫君。温柔佳人,情深几许,百炼钢终成绕指柔!精彩片段抢先看:“你从小熟读的三从四德都遵循到哪里去了?”一身墨衣,面容冷峻刚毅的男子严肃道。对面一身青衣,温婉淡然的女子听到这话,秀丽的眉头轻轻一挑,讶异道:“三从四德?必学的吗?”男子听到这话,浓眉皱起,“你是女子吗?怎么会不懂这个?”青衣女子眸色一亮,轻声道:“懂的,当然懂。”“哦,那先说说三从吧。”墨衣男子神色一动,心中一喜,想着用传承千年的礼教来试压,害怕镇不住你个小女子?“第一从,媳妇出门要跟从;第二从︰媳妇命令要服从;第三从︰媳妇讲错要盲从。”墨衣男子听完当即面皮隐隐抖动,嘴巴微张,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