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8100000024

第24章 照顾脚下 (1)

一、此衣不与时人同

在柏林禅寺,眼前经常走过步履翩翩、僧衣飘飘的禅僧。我的目光总被那袭随风飘扬的僧衣所吸引。

对僧衣产生的最深刻的印象,不是在柏林禅寺,而是在北京的地铁上。

熙熙攘攘的人群,一位僧人出现了,他身着青灰色长衫,宽大有裕,绝迥风尘。

在华丽缤纷的服饰群中,他简朴大方的僧衣,一枝独秀,卓尔不群,引人关注。

在摇晃的地铁车厢里,他身板挺直,坐在坐椅上,默不作声,僧衣下摆自然下垂,散发着内省与收敛的气息。他目光下垂,一脸和气,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秀长的手指在轻轻捻动念珠。

他应该是一个云水行脚的僧人,他走了遥远的路,见过了形形色色的人。我看到,他身上的长衫,有些地方已经洗得灰中泛白。他肩上的香袋,虽不残破,但也已经饱经风霜。然而,在他的脸上,我能感受到的,只有一味平和。

他的朴素,是由内向外的,含蓄,内敛。

这一袭长衫,让平素拥挤喧哗的车厢安静了许多。

那是禅者内心的宁静与祥和,散发出来感染了更多的人。

佛陀提倡淡泊、惜福、朴质、节省的生活。

一个内心充满慈悲的禅者,即使身着一件粗布外衣,也不会因此被别人轻视;内在的美,如山谷幽兰,散发芳香,令人怡悦。

佛陀规定,僧衣颜色应简单、柔和。

僧服分为两种:常服和法衣。

常服是僧人日常生活中的穿着,有短褂、罗汉褂、长衫等。

法衣指袈裟、方袍(又称海青),课诵、佛事、法会时必须要穿。

僧服多为黄、黑、灰、赤四种颜色。黑色的僧服,又称为缁衣。在诗词中,经常以“缁衣”指代僧人。袈裟由多块方布拼接而成,又称为衲衣,现在已经延伸为所有僧服的通称。由于身穿衲衣,僧人也常自称为“老衲”“衲僧”“衲子”。

佛陀认为,一个求解脱的人应该“专精道业”,而不是把心思放在对物质的追逐上。

因为色彩斑斓、极尽奢侈的服饰,只能装饰一个人的外表,无法庄严一个人的内心,更无法消除人内心里的贪嗔痴。

佛陀要求禅者之衣但求整齐、清洁、简单、朴素,不必奢求华丽,也不必故意穿着垢腻破烂之衣。衣服穿在身上,要长短适宜;既不能紧紧地箍在身上,也不能空荡荡地显得宽大无边。衣服不整齐,或华丽;穿着垢腻,或破烂,均为佛陀所戒。

举心动念,皆是道场。所以,对于穿衣吃饭这些琐小的事,佛陀也充分予以关注。

在柏林禅寺,诵读《华严经》“净行品”时,我仿佛听到了佛陀的教导。

于穿衣时,当念偈云:“若着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若着下裙,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若整衣束,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

僧人不穿皮制品,因为非杀生不足以取皮革;僧人也不穿丝制品,因为一袭丝制的服装,至少需要牺牲一千条蚕的性命!僧人们大都穿着棉布衣履,质朴色单,布衣暖暖。

古时候,僧衣柔和的黄色,多用稻草染成。

把大捆大捆的稻草泡到染缸里,把生白布放到缸里,浸泡数日,然后,放到大锅里长时间地煮染,淡黄色的草染布便染成了。

淡黄色的布,自然、朴素、柔和。僧众穿着这种僧衣行走时,四周会飘溢稻草的清香。

北魏时期,高僧昙曜风尘仆仆地行走在路上时,与皇帝的马队不期而遇。一头高大的骏马驮着皇帝向他走来,在昙曜面前站住,那匹马亲近地张开嘴巴衔往了他的衣袖。

当时的说法,是马识善人,所以皇帝的马会一口衔住昙曜和尚的衣袖。

我想,那是因为那匹骏马从昙曜僧衣上嗅到了稻草的清香。

习禅,不必以华丽的衣服来装饰自己,应注重培养内心的庄严。

在柏林禅寺,我在塔院扫地时,见到一位远来的游方僧人礼拜祖师塔。

为免灰尘扑到他的周围,我收起扫帚,静静地看他对赵州祖师塔顶礼三拜。

在他身体的起伏间,我注意到,他身上的僧衣,衣肘处,有一块补丁。

看看这块补丁,想想自己以前因款式不流行而弃穿的衣服,真是感觉惭愧,也对什么是惜福有了更深的理解。

现代人大多有一二十套衣服。虽然如此,他依然会“衣到穿时方恨少”,总觉得没有什么可穿的。

外出赴宴会友,人往往会望着满柜的衣物,不知道穿哪一件好,不知道什么颜色更适合自己,不知道怎么搭配才能更突出个性。

僧众则自由自在,他们穿来穿去,不过是衲衣长衫。这是因为,在他们的生活里,有比穿着什么样的服饰更值得关注的事。

二、低头看得破

夏日的一天,我低头看了一下,发现僧众们脚上的鞋子,颇有意趣。

夏季的僧鞋,是布质的凉鞋,称为“罗汉鞋”。此鞋,由一条一条的灰布拼接而成,鞋子上有六个大透气孔。穿着这样的鞋,一定很凉爽。

我问一位僧人:“在家人可以穿这样的鞋子吗?”

他看了我一眼,笑着点了点头。

他看出我的期望,坐在廊间的木凳上,脱下一只,让我试穿。

合脚,轻便,舒服。

鞋底软软的,行走起来更易体会到我们的脚时刻依托在大地上。平时穿鞋底硬挺的皮鞋,我们的脚像缺了心眼,整日浑浑噩噩。

我好奇地问:“为什么有人讲僧人用的衣物,在家人不能动呢?”

“大殿里的法器不能随便动,僧人受戒后穿的衣服不能随便穿。像短衲、罗汉鞋、香袋,如果喜欢,可以请购穿用。”

“僧鞋为什么要开六个洞?”

他说:“是要人能够‘低头看得破’。”

“低下头来,看看脚下,要看破什么?”

他说:“要看破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执著,要看破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执著,也要参破六道轮回,勘破对贪嗔痴慢疑邪见六大烦恼的诱惑。”

“僧鞋上的六个洞,是‘六法戒’--不淫、不盗、不杀、不妄语、不饮酒、不非时食;是‘六正行’--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是‘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真没想到,这双质地朴素的僧鞋,竟然有如此广阔的含意。

我跑到寺院流通处,请了一双僧鞋。穿鞋、脱鞋之际,低头看它,我时常问自己,你看破了什么?

弘一法师是近代佛门中的一个传奇人物。

在给他学生的信札里,弘一法师说到了鞋子的事情。

当时,他的学生想为弘一法师做几双鞋子。因此,弘一法师在信里详细地提及,“鞋子要做什么样,做多大”,以及“我平时总是三双鞋子同时穿。一双礼佛时穿,一双平时穿,一双如厕时穿”。做什么事穿什么鞋子,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弘一法师的生活是多么严谨。

不知佛教戒律对僧人穿鞋是否作出规定。但是想一想,如果刚刚从厕所里迈出来,就一脚迈进佛堂,总是不妥。弘一法师出家后弘扬律宗,他这样要求自己,肯定有所依据。

在中国,由于气候原因,人们进出佛殿不用脱鞋。在泰国、缅甸,进入佛堂前,无论是谁,都要脱下鞋子,因为在佛陀眼里,众生平等。

几天前,与朋友一起吃饭,他突然考了我一个与鞋子有关的问题。

“外出旅行时,如果你脚上的一双新鞋子,不慎被火车的车门挤掉一只,而这时火车就要开动了,那么,你怎样处置脚上的另一只鞋子?”

我随口答道:“没办法,赶快脱下来换上旅行包中的备用鞋吧。”

“那单只的鞋子你怎么处理?”

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考虑过。

他呵呵地笑了,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次,一位禅师乘火车时,一只鞋子被挤掉到铁轨旁。此时,火车已经开动,鞋子无法再捡回来。禅师急忙把穿在脚上的另一只鞋子脱下来,扔到第一只鞋子的旁边。

邻座的乘客不解地问:“你为什么这样做?”

禅师说:“这样可以让路过铁轨旁的穷人得到一双鞋子。”

我听得目瞪口呆。

原来,禅者与俗人的区别就在这里。

俗人遇到问题时,总是考虑如何解脱自身的困境;而禅者不,他依然在为他人着想。

怎样处理一双鞋子,事情虽小,却也是培养禅心的一个门槛。

三、看脚下

有一天,我到问禅寮去请教净慧老和尚。

上楼时,发现楼梯的最上一格为斜面。当时心中很纳闷。

下楼时,净慧老和尚慈悲地送至楼梯口。他老人家语重心长地叮嘱一句:“照顾脚下!”

为什么要注意脚下,净慧老和尚说有三种意思:

一、佛陀讲,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所以戒杀生。佛制戒律,规定出家人应赤足行走。因为赤足时,脚比较敏感,也比较柔和,不至于不小心伤害如蚯蚓、蚂蚁等小生灵。

二、注意脚下,是惜福、惜物。一双鞋穿在脚上,若能时时注意脚下,不去踩地上的污水烂泥,走路时轻抬轻放,除了让人举止稳重,也可减少鞋子的磨损,延长鞋子的寿命。

再有,人走得慢时,心情和气息会闲适一些,对身体很有好处。

三、每个人走路脚尖都是向前的,脚尖的方向是人行走的方向。注意脚下也有提醒人随时随地注意方向,要走正道,才不会浪费光阴去多走不必走的冤路。

净慧老和尚慈悲婆心,视机施教,良苦用心,感人至深。

“照顾脚下”,在禅门中,其来有自。一天夜里,五祖寺的法演禅师和三个弟子在返回寺院的途中,手中的灯笼突然被风吹熄。

法演问弟子:“现在灯熄灭了,你们说怎么办?”

如果走夜路喻为人生,那灯笼是行走所必需的。现在,它没有了,该怎么办?禅师的诘问,考验着弟子的心境。

弟子佛鉴说:“彩凤舞丹霄。”

弟子佛眼说:“铁蛇横古路。”

弟子佛果说:“看脚下。”

法演禅师对佛果的回答最为满意。

“看脚下”这三字,虽平实,却很有力量。

当外在的灯火熄灭之后,只有照顾脚下,才能看清路,从容稳健地前行。

留意一下柏林禅寺中的台阶,最上一格大多数是斜面,以时时提示人们“照顾脚下”!普光明殿前的草坪附近,栏杆上挂有“照顾脚下”的小牌子。这恐怕不仅仅是提醒人们莫践踏草坪,更有一层深意在。习禅,就要“照顾脚下”,把握当下。

进出寺院的殿门,法师们也时常提醒人们“照顾脚下”。进出殿堂,哪条腿靠近门框,就先迈哪条腿。

“照顾脚下”,听起来很肤浅,却是僧众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之一。走路时,人要迈好每一步;每进一扇门时,要觉知自己是该抬左脚还是右脚。时时清醒,刻刻分明,这就要求人全身心地观照自己。

在禅堂打坐时,上禅凳之前,要把脱下的鞋子收拾好,整齐拢在座前,一左一右,摆成一条直线。这样做,为方便巡香的僧人提供方便,以免他在灯光暗淡的禅堂中行走时被脚下的鞋子磕绊。

“照顾脚下”,其实就是照看好自己。日常生活中,我们两只眼睛经常看着别人的缺点。照顾脚下,就是提醒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的心,时时刻刻检查自己有无迷失。

抬脚落脚,处处禅心。

四、一瓶一钵,可盛的心

唐代贯休禅师诗云:“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万山得得来。”

一瓶一钵,是僧人随身携带的生活日用器具。

在禅者眼里,这一瓶一钵,是可以把天地法界都包容了的。因为佛门历来“一花一世界”。

在柏林禅寺行堂的我,在僧众用餐前,首先要把桌子擦拭干净,将饭碗一一摆放整齐。

有一天,偶有闲暇,面对着眼前一排排整齐的碗,我忽然发起呆来。

这一只只普通的碗,就像一个个深藏不露的经历岁月磨砺、依然饱含信仰的人。

无情岁月,有情天地,它们固守着自己的质性,随缘而又超然,无论是在碗橱中、人们手中、各种各样的锅边;也无论拿着它的那双手是粗茧还是细腻,是男还是女,是孩子胖乎乎的小手还是老人遍布青筋与沧桑的手;更无论盛进来的是淡汤还是浓粥,咸或者淡,生菜或者炒菜。

它的形状,是执意想要守住什么的姿态,外表坚硬,内里温柔,或者说外示以有,内蕴以空,所遇都能安受,从不主动攀缘。

放什么给它,它都不起贪心。

多么好的可盛之心!

一向苦苦寻觅的佛性,原来不光关乎山河大地、灿烂星汉、青青翠竹、郁郁黄花。果然一沙一世界,这一只碗,深深浅浅“可容可盛”的,竟然可以是整个虚空。

既然是整个虚空了,那时光也在这只碗里面,你我也在这碗里面,生活这片天地也在这碗里面。这碗里面,还盛容着一天天流水的日子、一天天的喜怒哀乐;盛容着使性子或者包容,自以为是的小伎俩或者恍然大悟的一瞬间;盛容着爱你或者恨你的人。

同类推荐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 心与禅

    心与禅

    《心与禅》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
  •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彻人的心性;“禅”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锁,然后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翱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禅(超值金版)》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以禅养性,以禅修身。旨在帮助你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自己的心灵,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是《陕西历史文化丛书》系列之一的《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佛与佛的故事、中国佛寺的早期记录、陕西古代佛寺的建筑特色、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佛寺、佛教在长安的继续发展、宋元明清时期的佛寺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凤凰冰

    凤凰冰

    “后悔吗?”她看着他,眼中是疑惑。“不悔。”他说得是这般的坚定,只因为他心里早已经认定了她。“何苦。”看着他满头的发丝,隐约中参杂着银丝,她才明白自己终究也是残忍的。假死,失忆,这一重重的磨难不光折磨着她,其实也折磨着他。这样的一个天地奇男子,这样一个人间伟丈夫,竟为自己做到了这份上,够了。她伸出双手,轻轻的来回触摸着他这一夜才滋生出的胡髯,淡淡一笑:“为何愿意放我走。”“因为你想走。”他的眼神是那样的深邃,可掩饰不住他眼中的深情。“为什么当我嫁给别人的时候,你不阻止?”她继续问。“因为我以为那样你会幸福。”他还是这般专注的看着她。“为什么……?”她笑了,也释然了…他,仙权皇朝的双圣之一,是掌控整个仙权皇朝所有邪魔歪道的不动明王。魔邪,他更邪,道正,他也正。这样的人,没有任何事和人应该震撼得了他的。她,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平凡女子,没有出众的容颜,也没有一流的才华,有的也不过是一头与众不同的发丝。这样的她为何吸引了他。真的是因为那千古流传的一句话吗?凤凰冰,明王链,千载情缘早注定,凤凰情,明王恋,生死情缘永不离。凤的V作品价格:《穿越之我是黛玉我怕谁》V章节为11.19元《穿越之迎春当自强》V章节为21.69元《凤凰冰》V章节为7.83元凤凤小窝开新群号:66729265,欢迎大家来,可别催凤更新,嘻嘻凤凰窝的群号:35423282,还有几个空位置,嘻嘻,同样也别催凤更文。推荐区好友孤月如我的最新作品:《宿世情债》
  • 梦里花落知多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梦里花落知多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站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开始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为什么起点相同,结局却迥然不同?秘诀就在于学习。学习能够点石成金、削璞为玉。提高学习能力,会让你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踏上人生闪光大道,奔赴心中远大前程。
  • 魅宅

    魅宅

    漂亮的别墅中,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月的鬼故事,随着日子的推移,我却发现真正被吓着的,是我自己。他们的行为总让我觉得与常人有异。我开始疑惑,我们谁是人呢……寂静的房间里,我几乎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我说过,我是个胆小的人。在寂静如坟墓的环境里,最容易滋生我那该死的恐惧之心。我听到自己的心跳越来越剧烈,就像是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一般,我忍不住捂住了胸口,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缓缓在我的耳边响起……
  • 魅惑天下:妲己传

    魅惑天下:妲己传

    她本是昆仑山下一只活泼可爱的白狐狸,而命运的一次邂逅,使她甘愿成为魅世妖姬,祸国殃民受万人唾骂。他本是一介布衣,而命运的一次邂逅,使他背负上伐纣兴周的使命,除暴兴国,封神大权在握受万人敬重。他本是一国之君,万人之上,为博美人之笑,掠珠宝,造豪室,制酷刑.倾世为红颜又会落得如何下场!她是妖,祸国殃民之妖。他是人,拯救天下之人。他是王,万人之上只王.他们的情会是如何纠缠?
  • 生气不如争气

    生气不如争气

    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有巅峰也有谷底。因为顺境或巅峰而趾高气扬,因为逆境或低谷而垂头丧气,都是浅薄的人生。真正的人生需要磨炼。面对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气,是一种消极的表现,最终受伤害的也只有你自己。人最重要的是把握好你自己的心态。以积...
  • 良人

    良人

    一个是备受冷落的富家千金,一个是举世无双的商业鬼才,她冷漠沉静,在处心积虑的阴谋算计中谨慎存活,他睿智卓越,在世人赞叹称羡的目光中掌控一切。她不愿嫁,他不愿娶,却最终无奈走到了一起,是天意注定,还是前世相许?如果有选择,她会忘得干干净净,他却笃定她不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会管理自己就战胜不了别人

    不会管理自己就战胜不了别人

    想努力学习,却管理不了自己的散漫和懒惰;想谦虚待人,却管理不了自己的自负与骄傲;想和谐共处,却管理不了自己的自私与偏见。因此,我们随时要给自己准备两盆水:一盆冷水,用来洗头。冷水洗头,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一盆热水,用来洗脚。热水洗脚,让自己永葆管理的动力和激情!
  • 茶里加盐的味道(闪小说哲理篇)

    茶里加盐的味道(闪小说哲理篇)

    本套书精选3000余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在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适合改编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可感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
  • 灭世大陆

    灭世大陆

    张小天在帮朋友出头的时候,不幸被小弟出卖,被敌人用炸弹炸死了,但是他的命不该绝,不但穿越到了灭世大陆,而且还附身在了和他同名同姓的人身上。一次意外,让他得到了“三杀镯”,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无意之中把自己的血滴在了“三杀镯”的上面,却唤醒了“三杀镯”里住着的老人……
  • 神皇天征

    神皇天征

    剪一川磅礴而立的白雪,绝一世万代的山河;他,一个后天修武者,脚踏实地奋战修炼,一腔热血只为成为一代强者,太多少意想不到的奇遇,看他复兴路如何称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