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像战士一样“高度警觉的人,随时枕着枪睡觉的人,一有动静就准备上膛射击的人”才能“引爆市场”、创造奇迹,才适合做策划人。那种说“稍微等一下”,要去洗干净脸、穿整齐衣服、梳好头,再慢条斯理地听一段音乐才做策划的人,是不适合做策划的。
关于营销策划公司
营销策划公司相对纯粹的广告公司,主要优势还在于能从各个角度支持客户的市场推广,帮助客户同时提高销量与品牌。
营销策划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既聪明又愚蠢。聪明的是他总是会有绝妙的想法,愚蠢的是他不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把时间花在这个耗命的苦差事上。
当然好处也很多。哪天拍拍手不想干了,回家关上门数钱玩[不过要事先计算好贪欲带来的后果,也许是把赚来的钱花在养病上]。
就是这样的一种职业,居然也充满刀光剑影,原因无他,皆因它参与了营销战。
客户血战,自然不能容忍拿了他银子的策划人坐在象牙塔里胡思乱想,于是先知分子纷纷走出象牙塔到战场中跟客户一起和竞争对手短兵相接。
一将功成万骨枯,同样适用于营销战场,只是看不见硝烟,死伤无数不在常人眼中。所以参与营销的人必须智勇双全,缺一皆不能成事。
营销人的智慧大多是后天勤学所致,虽生来智商、情商个个不同,但因为营销涉及战略、策略、战术等技术性很强的学问,却更需要每一个营销战士从基本功开始勤学苦练。
勇气不是后天可以培养的,我们敢肯定,凡在营销战场屡建战功或屡获大胜的人,其勇气必是与生俱来,如若神助。而那些在营销战场时时怯懦的人,都不应该进入营销这个职业中来。因为,如果在战斗打响的时候战士还在犹豫该不该打,该如何打,铁定完蛋。每一个营销人都是战士,战士就必须对自己够狠,对对手够狠。
什么样的营销人吃香?当然是能帮客户赚钱的。客户是现实分子,“有奶便是娘”,营销人也是现实分子,装牛逼不如真牛逼。怎样才能真牛逼?那就必须不把自己当人,对自己够狠,套用凤凰卫视的一个段子:“广告这行,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畜生用。”营销玩的是智慧,是实在,想玩虚的,找地方歇着吧!
营销策划人是为创造奇迹而存在的。如果营销策划不能帮客户创造“卖好”的奇迹,那么所有从事这个职业的人便是在诋毁和侮辱这个职业。
对于每一个营销策划人来说,创意是生活,更是生命。将创意融入营销策划的每一个环节,创意地调研,创意地定位,创意地制订策略,创意地表现与执行,创意地管理,创意地沟通,甚至,创意地活着。必须这样。
从事营销这个职业是令人绝望的,不仅劳心而且劳身,其艰苦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够体味。
营销的本质近乎战争,皆涉及双方或多方对一个共同利益的争夺,其残酷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一场战争。所以参与营销的人必须同时具备勇气和智慧,缺一皆不能成事。
事实上当时很多的企业都存在营销问题而不是广告问题。大部分企业营销水桶的木板长短不一,根本不是广告所能挽救的。
如果不能结合产品创新、挖掘市场机会等工作,单纯的品牌推广根本就不起作用。就像四个月卖了35个亿的雅客V9,如果不是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了维生素糖果这个市场机会,创新了雅客V9这个新品种,单靠广告根本不可能制造奇迹。
当然这些年中国企业的进步也很大,成长了不少营销基础工作十分扎实的企业,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就更多偏向建立品牌形象、广告宣传的层面。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营销策划公司相对纯粹的广告公司,主要优势还在于能从各个角度支持客户的市场推广,帮助客户同时提高销量和品牌。
营销策划公司的压力非常大,因为它是一个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职业。发现问题就不易,何况还要去解决问题。所以一接到项目,就经常愁得睡不着觉,生怕哪一环出错辜负了客户的重托。做这个职业,聪明是第二位的,责任心才是第一位的。在叶茂中策划公司里最反对的就是有十分力却只肯花八分力。为什么这样要求,就是因为现在企业间的竞争加剧,而且营销水平都提高很快,如果我们不竭尽全力,就不能迅速地帮客户解决问题。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是叶茂中公司的经营理念。为什么现在接项目压力更大了?按理说,策划能力比以前强了,应该压力小了才对。原因有二。第一,刚才说了,企业营销水平提高很快;第二,“叶茂中”也算是一个品牌了。创业很难,创下一个品牌更难,所以就得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能帮客户解决多少问题,不管怎样不能砸“叶茂中”这个牌子。越做胆越小,越做越怕,现在我们接一个项目容易,但做好却不容易,惟调动全力去拼,才能让自己心里有底。
国外有咨询业、广告业、公关业,中国却多了个策划业,这也是国情所致,企业现状所致。任何一个有发展的行业在大学里都有对应的学科,咨询业对应MBA,广告业对应广告专业,公关业对应公关专业,策划业在大学里却无对应学科,虽然有几所大学也喊过两声要办策划专业,结果都是不了了之。所以在这个需要综合策划的时期过去之后,从事策划的都有一个何去何从的问题。一部分公司会转向咨询业,一部分会转向广告业或公关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公司在做营销策划的同时不放弃广告策划和创意的缘故。
随着时代的发展,专业化分工必然越来越细,到那时我们的坚持一定会结出果实,得到下一个时代的机会。
营销策划迎合了企业目前的综合需要,咨询业、广告业、公关业迎合企业的单纯需要。当前正处在一个混合期。
现在从事营销策划是明智的、务实的,因为它贴近中国大部分企业的现状和实际需要,但将来却会分化。
不管怎样的取向,我们都坚信未来是一个创造力的时代。
过去的营销十年是初级的,很多企业和策划公司靠运气也能存活下来。接下来的五年,相信将完全是属于实力的时代,品牌的时代,就策划类行业也是尘埃落定前的最后混战期。为什么说五年,不用十年这个概念?因为后面的五年会比过去的十年成长还要快。
不管以什么角色来定位的营销战士都必须把握好这五年,这五年是最后的机会。要么在营销中生,要么在营销中死,能不能拥有更好的舞台和空间,就要在这后五年拼搏中见分晓。
生在战争时代,我们就应该去打仗。
生在和平时代,我们就应该搞营销。
营销人这个职业太辛苦,成就感、挫折感交替不断,偶尔也会心情悲愤。虽无悔人生,却又愧对生命。
总是在理想与现实中奔跑,又在理想与现实中摔倒,却从未曾因摔倒而不再奔跑。奔跑,仿佛是我们的宿命。
不知有一天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是否会发自内心地对自己说一句:“我热爱我的人生。”但我知道我们会继续努力,为了将来那一天能对自己说这句话。
总而言之,人只活一次,选择营销,就选择了战斗,选择了战斗就不要羡慕后方的宁静。
相信成功的营销人都有这样的心得体会:
起初营销人的创意被客户认同了,快乐。
然后营销人的创意被客户认同了,自己又得了高薪,快乐。
接着营销人的创意被客户认同了,自己又得了高薪,客户又赚了大钱,快乐。
最后营销人的创意被客户认同了,客户赚了大钱,自己也得了高薪,快乐。
为什么最后变了?客户放在前面了?因为这一行,只有帮客户赚了大钱,只有客户定义你是
英雄,你才是真的英雄。
整合营销传播的四个穴道
整合营销传播就像踢足球,各种营销传播工具如球场上的后卫、前锋、中锋,各司其职;而且讲究战法,透过纯熟的默契与教练的调度,发挥大兵团的作战实力。
整合营销传播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学者舒兹教授及其合作伙伴提出的一种现代营销方法。它综合了以往多种营销理论的精华,并切合现时社会消费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形成了一种似曾相识却绝对超越传统营销的独特的营销体系。
在此,我们无意于将舒兹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鹦鹉学舌般贩卖一通,而是希望在其基础上,结合我们自身在国内的营销实践与广告实践,对整合营销传播在实践当中的运用作一个深刻的解剖,以便更好更有效地使整合营销传播为我所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毛泽东的诠释下,变成了卓有成效的"打土豪,分田地";整合营销传播如何成为国内企业可资运用的卓有成效的营销利器,则是我们所努力探求的。
就叶茂中这厮个人观点,整合营销传播的关键点在于四个穴道:
第一个穴道:企业家的头脑
点穴手法:消费者导向。
有人要说了,我以为整合营销传播是什么,原来是这么个老掉牙的东西。确实,以消费者为导向是一个很古老的概念,但绝对不是什么老掉牙的东西,而是生猛海鲜,非常厉害非常劲道,很不容易消化。
以消费者为导向是一次整合营销传播的出发点,也是一次整合营销传播的终结点,更是整合营销传播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焦点,并继续贯穿于下一次整合营销传播的始终。
现今大多数的企业仍采取一种由内而外导向的规划模式,他们所寻找的是“我们想要的消费者”,而不是“消费者想要的是什么”。这种营销及传播方式,造就了今天市场上许多藉藉无名的产品及品牌。
由内而外导向的规划模式
销售金额或销售量目标成本目标利润营销资金依不同潜在消费群分配资源执行
而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整合营销传播则提醒我们,去找出“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去“注意消费者”,而不是问“我们的消费者在哪儿”、“请消费者注意”。
在我们决定生产一个产品之前,我们先要去问一问消费者: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消费者能承受的产品价格为多少?消费者希望在什么地方接触或购买我们的产品?
消费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性别、年龄、收入、教育程度、家庭结构及其本人的家庭角色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样的性格、价值观?
消费者如何认识产品、看待品牌?消费者现时头脑里的市场地图[产品类别与品牌地图]是怎样排布的?他有哪些购买习惯?以及这些习惯形成的缘由和历史?
消费者对产品真正的关心点是什么?他在哪里、什么时间、何种场合使用某类产品?
消费者对使用产品有什么感觉?会如何去表达这种感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包括未使用前受使用者的影响,及使用后对其他消费者的影响。
一步步深入下去,一步步提升上来,我们可以整理出整合营销传播企划模式:
整合营销传播企划模式
资料库区隔/分类接触管理传播目标和策略品牌网络营销目标营销工具营销传播战术 这是一个理想的、完全由外而内,以消费者为重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营销传播体系。每一个环节都将消费者作为思考与行为方式的出发点。消费者导向在此模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再来谈谈具体实践中该如何操作。
在产品开发方面,日本人对整合营销传播可谓深得其精髓。日本的一些大企业经常邀请家庭主妇们聚会,听取主妇对于市场上现有产品的意见。什么产品的品质啦,功能啦,外形啦,价格啦,方便性啦,不足之处啦,等等,等等。甭管中不中听,一律都先收集起来。然后再对这些信息研究分析,发展出新产品的概念、设计、成本与价格、通路、推广及沟通等要素。假如在现有条件下达不到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功能,那么就不投产这个产品;假如不能够将成本降低到消费者满足需求所愿意并能够付出的代价,那么也不投产这个产品;假如新产品不能够在消费者需要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在消费者所希望接触的地点出现,企业最后还是会决定不投产新产品。至少等能够做到了这些,再进行新产品正式大量投产。
这也就是现代营销理论所谓的4C:
Consumer[顾客]。把产品先搁到一边,赶紧研究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求,不要再卖你所能制造的产品,而要卖某人确定想购买的产品。
Cost[成本]。暂时忘掉定价策略,快去了解消费者要满足其需要与欲求所须付出的成本。
Convenience[便利性]。忘掉通路策略,应当思考如何给消费者方便,以购得商品。
Communications[沟通]。最后请忘掉促销,90年代的正确新词汇是沟通。
考虑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便利性,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而现在居民区中小型超市的日益普及,亦正是基于便利性助销的考虑。
还有些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合资,其目的之一,也是想借助国内企业现成的通路网络,更快地将产品送到消费者随时随地伸手可及的地方。
消费者导向在传播领域的运用则已深入人心,似已不必再强调。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叶茂中这厮忍不住还要啰嗦几句。很多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东西,对于入门者,固是必修课之类;对于老枪手来说,时常温习温习,亦未尝不是一种需要。
稍后,我们将在下一部分详细讨论。
第二个穴道:关系营销
点穴手法:营销=传播
产品同质化现象愈来愈普遍、愈来愈严重。由此直接导致的结果便是,大家的产品力都势均力敌,彼此彼此。对于消费者而言,各品牌同类产品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