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1700000008

第8章 创 新 篇 (2)

事情远远没有结束。1996年,郭凡生宣布慧聪未来的上市目标。根据他的设想,公司上市后,慧聪内部将出现上百个有百万身价的员工。基于国内从未有过民营公司上市的情况,所以许多职工对此不以为然。大多数人只是为了给郭凡生“面子”而认购公司的内部股票。甚至直到公司上市前,还有众多持有慧聪大额股票的高层人士离职。

然而,自从郭凡生作了这个决定后,他铆足了劲要让公司上市。为此,他曾两次更换目标市场和投资银行,创下了中国上市的民营企业中花费最高、换得担保人最多、耗时最长的公司之一。

十二年后,慧聪终于上市,这个乌托邦式梦想成为现实,一百二十多名员工因持有大量股票而摇身一变为百万富翁,而他们在慧聪工作的平均年限仅有6年。至此,郭凡生终于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说:“一个上市公司一下子创造了这么多的百万富翁是‘前无古人’的,也许有的创造了几个亿万富翁,但创造的百万富翁绝对没有这么多的。好的企业制度把笨人变聪明,把懒人变勤奋。”

郭凡生并不是埋头苦干的创业者,他更近似于股份制的狂热追随者。他的口才很好,经常参加各种公众论坛,每次演讲也必然提到股份制。他认为这是一种当之无愧的使命:“我觉得,我的最大价值就是使资本市场对知识经济的规则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接受到接受,要让知识经济的规则从知识分子的推动和挣扎变为一种大家公认的常理。”

【在京档案】

1982年,郭凡生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1992年10月,他邀请几个知交一同建立了慧聪有限公司。他持有50%的股份,因此成为公司的董事长兼任总经理。2003年12月17日,慧聪国际咨询成为国内第一家成功上市的民营企业。

陈景润:活在数学中的智者

【北京人物】

陈景润(1933~1996),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66年,他发表了《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掀开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光辉的一页,这个成果也被称为“陈氏定理”。他因此而获得了中国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1999年,紫金山天文台以他的名字为一颗行星命名。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六平方米的小屋,一盏煤油灯,一张床板,一支笔,六麻袋的草稿纸,一位数学家在这样的环境下解开了世上最著名的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而他距离摘取数学皇冠顶端的明珠——“1+1”,仅有一步之遥。

这个让世界都为之惊叹的人,就是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

小时候的陈景润是一个瘦弱羞怯的孩子,却对数学如痴入迷。计算数学题占据了他一天中大部分的光阴,他却从中得到了巨大的幸福感。1953年,陈景润从厦门大学的数学系毕业。他在数论系列问题中的出众表现,引起了华罗庚的注意,将他调到了中国科学院的数学研究所。

50年代初期,陈景润针对球内格点问题、高斯圆内格点问题、华林问题及塔里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重新计算,得出重要结论。60年代后期,他又投入到对筛法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中。

两百多年来,悬而未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吸引了无数的数学家,却无一人将其摘下。早在高中时代,陈景润就听老师介绍过:数学是自然科学界的皇后,而数论是数学的皇冠,“哥德巴赫猜想”就是那皇冠上璀璨的明珠。这一番美妙的启示,成为了他一生中的奋斗目标。

为了解开“哥德巴赫猜想”,摘下这颗闪耀夺目的明珠,陈景润凭借惊人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在数学的长河里摸索前进。辛勤的汗水终会得到丰美的果实。1973年,陈景润终于寻到光明的道路,他找到一条简化的证实“哥德巴赫猜想”的捷径。当他发表这一成果后,立即引起世界轰动。“1+2”被称为“陈氏定理”,人们称赞它为“光辉的顶点”。华罗庚等著名数学家高度赞扬陈景润的研究成果,世界各国知名的数学家们也纷纷撰文,称陈景润的成果是“当前世界上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最好的一个成果”。

陈景润在数学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至今仍难以被后人超越。1978年及1982年,陈景润两次受邀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作最高规格的45分钟报告。

另外,陈景润还对人类密切关系、现代经济管理与数学组合以及尖端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他为此在世界各大报刊发表七十余篇科学论文,并写下《组合数学》、《数学趣味谈》等著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华罗庚数学奖和何梁何利基金奖等多项荣誉。

陈景润声名远播,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但他毫不骄傲。他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包,真正高峰还没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

1996年3月19日,在饱受帕金森氏综合症长达12年的折磨后,陈景润因呼吸衰竭去世,享年62岁。

【在京档案】

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1954年任教于北京四中,后调回厦门大学担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1956年被调至中国科学院的数学研究所。1980年成为中科院的物理学数学部委员。1978年开始培养自己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邓稼先:“两弹”是他的勋章

【北京人物】

邓稼先(1924~1986),中国“两弹”元勋,中国著名科学家,先后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当年即返回中国。他是我国核武器研究的奠基者,参与组织我国核武器的研发;他在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试验中作出巨大贡献;他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以及特等奖。由于他在我国原子弹的研究领域作出重大贡献,被人们尊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邓稼先是我国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试验中,邓稼先组织进行了流体力学、爆轰物理、中子输运、状态方程等基础研究,完成了基本理论方案,并指导了核武器的模拟试验。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他又领导科研人员继续探索氢弹的原理,并于1967年亲自参与了中国首枚氢弹的研制工作。

1958年,二机部的刘杰慕名邀请邓稼先参与一项国家机密科研工作,邓稼先欣然答应。从此,曾经家喻户晓的邓稼先在各类刊物和社会活动中销声匿迹,除了戈壁沙漠和警卫森严的大院里,人们再也看不见他的身影。

邓稼先担任二机部的主任后,精心挑选了一些大学生,并准备好相关的俄文资料以及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方面终止了原来的协议,中央政府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发出中国自己的原子弹及人造卫星。

邓稼先接到原子弹的理论设计工作后,便组织人手开始投入研究中。先前,苏联专家留下了一个核爆大气压的数值,邓稼先在同事的帮助下推翻了原有的结论,从而顺利突破原子弹试验的关键性问题。

研制原子弹期间,正逢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这里的科学家虽然配有较多的粮食,却仍然缺少油水,经常得饿着肚子进行试验。邓稼先的岳父捎给他一点可怜巴巴的油票,他全都买了饼干,在工作时与同事一起分享。在这种异常艰苦的环境里,他们以饱满的精神态度日夜赶工,讨论着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邓稼先工作的地方并不仅仅是科研机构,他的足迹遍及大漠的试验场。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他始终坚持不懈地在这个秘密基地度过了八年的单身汉生活。他甚至有十五次亲自到现场领导核试验,据此得到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1964年10月,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爆炸结束后,他亲自带队进入现场采样,以确定效果。之后,他和于敏等人立即投入到氢弹的研究中,最终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从原子弹到氢弹,邓稼先只花了两年零八个月,而法国花了八年、美国花了七年、苏联花了十年,这样的速度堪称世界第一!

就在他领导中国第二代核武器试验圆满成功的第二年,也就是1985年,他的癌细胞已扩散全身,无法挽救。国庆节那天,他提出的愿望是想去天安门看看。1986年7月16日,国家授予他“五一”劳动勋章。7月29日,邓稼先于北京逝世。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

【在京档案】

被清政府赞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的大书法家和篆刻家邓石如,是邓稼先的祖先。他的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1946年,邓稼先在西南联合大学的物理系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担任助教。邓稼先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科技强国”的梦想和包袱,他是当之无愧的当代知识分子的榜样。

华罗庚:“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

【北京人物】

华罗庚(1910~1985),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矩阵几何学、自安函数论、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等众多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科学家之一。1985年6月12日,他因心脏病在东京病逝。目前,国际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研成果有“怀依—华不等式”、“华氏定理”、“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华氏算子”等。

1949年,当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华罗庚感到热血沸腾,他克服了重重阻力,偕同家人返回中国。途中停留香港期间,他为留美学生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希望海外留学生都能归国,为新中国效劳。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一行终于抵达北京。

华罗庚回国后在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主任。紧接着,他接受郭沫若的邀请,开始组建数学研究所。1952年7月,研究所顺利成立,他就任为所长。在以后的时间里,华罗庚潜心培养了众多数学人才,他的很多学生都成为了后来著名的数学家,如陆启铿、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龚升等。

回国不过数年,他便发表了多篇数学研究领域的论文,引起学术界的轰动。他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1957年,他出版《数论导引》;1957年,他的《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首先被译成德文,后来俄文版和中文版又先后出版;1963年,他和万哲先合著的《典型群》得以出版。为了培育祖国未来的数学英才,他在北京积极发起各种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并亲身参与出题、监考、阅卷环节。他还撰写许多数学通俗读物,受到了青少年的热烈欢迎。他力主在科学研究中养成学术氛围,因此学术讨论是必须的。他还建立了我国最早的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华罗庚还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1953年,他参与科学代表团前往苏联访问。他还代表中国的数学家,参加了匈牙利的世界数学家大会。此外,他列席世界和平理事会、亚太和平会议。1958年,他与郭沫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新德里的“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的会议。

1958年,华罗庚就任中国科技大学的副校长,兼任应用数学系主任。除了继续数学理论研究以外,他还探索数学与实业相结合的道路。经过长时间的检验后,他认为优选法和统筹法完全可以在工农业生产中运用。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改变管理面貌。所以,他在科技大学授课的同时,还带着学生去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他撰写《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并带着科技大学的师生到企业工厂中去宣传“双法”的用处。“夏去江汉斗酷暑,冬往松辽傲冰霜”,他勤勉的一生足以令世人仰望。

华罗庚在数学领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归其原因,在于他真诚地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为此奋斗一生,成为世界闻名的杰出数学家。

【在京档案】

1930年,熊庆来在学术杂志上了解到华罗庚坎坷的自学经历和卓越的数学才华后,果断破格录取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华罗庚,让他进入清华大学。从1931年开始,华罗庚在清华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他仅用一年半的时间便完成了数学系的所有课程。此外,他还自学了英、法、德文,并在国外杂志刊发了三篇论文,被聘任为助教。新中国成立之后,华罗庚放弃了美国优渥的生活,毅然返回祖国,立志发展我国的数学科研事业。

王淦昌:两次踏到诺贝尔门槛

【北京人物】

同类推荐
  • 西口在望

    西口在望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池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夭独厚的三晋人文资源,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真的,“回报” 是幸福的。她让我们感到自我价值的丰富,人性光芒的闪烁,人生经历的厚重。我们生活得快乐健康或许是父母对我们的最大希望,他们或许没有想过要我们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以自己和父母都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做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本书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诸多方面知识,详细介绍了中外文化的主要部分,强调了内容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文字趣味性强,是一部知识结构丰富,浓缩了中外文化知识的精粹图书。书中有一定数量的插图,图文并茂,趣味横生。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热门推荐
  • 湘西鬼话

    湘西鬼话

    若干年前,一个青年男子流落湘西,遇到了一只白狐,后来似乎那只白狐化做了一名白发女子,并给他留下一子。若干年后,那只已经给埋藏到棺材里的白狐给人挖了出来。究竟那只白狐是不是狐仙,后人们破开层层迷雾,一步步寻访到当年那个极度迷信和排外的小村。几乎没有了任何的一个知情者,留下的,只有一些流传于乡间的传说……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大千世界系列:帝佛

    大千世界系列:帝佛

    天地神话,仙佛两界为摆脱昔日群圣逆天之因果,群圣各出手段,创造出地球,仙佛两界为重回真正的大千世界,开启功德,聚群仙,集万佛,功德圆满便可重临大千世界。西游过后,如来等人为了完成鸿均道祖留下最后一道圣计谕运计让猪八戒成佛,不过孙悟空从中捣乱,将女娲留给他的天地大运转到猪八戒身上,猪八戒转世之后成为朱天能,与与仙魔斗智斗勇,最终寻得大千世界阴间三大州,降临大千世界……达成天道屠仙最后……本故事为虚构,想象小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穿越农家乐悠悠

    穿越农家乐悠悠

    为什么世间最惨绝人寰的事情偏偏发生在她的身上,一次意外的车祸,让她告别了高楼大厦,一朝醒来睁眼看到的是茅屋破房.她不甘,不愿,不想接受这样的现实。跳河,上吊,绝食,还是割腕,她一样都没有勇气尝试,最终只能无奈放弃。还好,爹娘疼,兄弟爱,姐姐宠,重生来此也并非一无所有。好吧,既来之,则安之,洗衣,做饭,绣花,种田,经商,且看她小小人儿在古代如何一步一步金钱爱情双丰收.
  • 老陈说鄱阳事

    老陈说鄱阳事

    本书是江西省鄱阳县电视台开播的《老陈说鄱阳事》一档节目的文学结集。在书中作者较完整系统地回顾了鄱阳历史的悠久和鄱阳文化的璀璨。
  • 此文献给少女w

    此文献给少女w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动物世界3

    动物世界3

    大千世界,精彩纷呈。面对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孩子们睁大了惊奇的双眼。鸟儿为什么会飞?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厉害?鱼怎么会放电?数亿年前,动植物的出现叩响了沉默。也许,它们有的只是一个细胞,渺小得似乎可以忽视,但它们却宣告了一个不平凡的开始——地球上从此有了生命。经过几亿年的进化繁衍,地球上变得日益充盈。从浩瀚的海洋到广阔的天空,从葱翠的平原到荒芜的沙漠,从赤日炎炎的非洲内陆到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到处都有动物的踪迹。它们或披着鳞带着甲,或裹着厚厚的皮毛,共同演绎着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和盎然生机。
  • 这样的女人最幸福

    这样的女人最幸福

    感觉会让一个女人具有别样的风情,在女人的感觉世界里包含着善良、明智、浪漫以及对他人的喜厌。跟着感觉走的女人,就有如一缕淡淡的撩人心神的馨香,任谁从她身边走过,都忍不住驻足欣赏;女人的感觉也会让女人在幸福来临的时刻,紧紧抓住它的手,从而锻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做一个跟着感觉走的女人,幸福是那么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