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7000000006

第6章 万事礼为先

中国人的礼貌问题,或者说是东方人的人际交往问题,可以从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进行研究:一个是赞扬,一个是批评。盎格鲁-撒克逊人经常暗示自己具有许多美德,然而内心的刚强比外表的柔弱更为突出一些。

因而,我们一来到东方国家便很快注意到,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的人们,他们所掌握的人际交往的艺术令西方人自叹不如,这也是缺乏此种能力的人对拥有这一天赋的人产生的自然心理。即使是那些用最挑剔的眼光来看待中国问题的批评家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已经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艺术发展到了极致,这是西方人永远无法企及的。在没有亲身的经历作为证据之前,人们是无法想象的。

中国的传世经典一直保留着三百条的礼仪规范,与三千条的行为准则。一个受如此多的教条束缚着的民族,能够繁衍生存似乎变成了一种奢望。然而,中国人对待各种礼数的态度与对待教育的态度如出一辙。经过长期的教化,他们已经将其融入到了自己的本能行为之中。这一民族的天才,将各种繁文缛节变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西方,这些礼节只是在宫廷和外交上才会被人注意到。但中国人的生活并没有因为这些繁琐的礼数而失去光彩,这些礼数总会适时地被用到合适的场合,如同过节时会穿上节日盛装一样自然。中国人凭借自己的本能,对各种礼节的应用,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如果有人在一定的场合下失去了这种判断的能力,那么他就会如同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西方人无法回答出九乘以九等于多少一样,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西方人下意识的肯定这种观点:礼节是内心美好感受的表达。个人的幸福体验应该成为全体的幸福体验。中国式的礼貌之所以难以被西方人所接受,问题就出在这儿。中国人的礼貌并不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像人们掌握一门技术一样,虽然其不可或缺,但它并不一定是内心活动的一种表现,中国人的礼貌既是如此,其反映的只是复杂心境的某个细小的部分。

在西方人看来,存在于中国的各种尊称的应用形式中,就算不会使人发疯,也足以令人头痛不已。因为这样的表达方式总在提醒人们注意身份的尊卑。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保持社会秩序的基础,并将这些礼仪看作是一种调节人际关系的必备手段。来去有先后,先后有其序,有了秩序,万物才能并行不悖。这就像下一盘棋,一个说:“在下贱卒走两步。”对方也要回答:“鄙人贱兵也走两步。”一个说:“承让。在下贱士要吃掉尊兄的贵卒,走到象位。”两个人说一句走一步,直到分出胜负。虽然棋局的输赢并不会因为这些客套话受到任何影响,但如果其中一个人光走不说,就会被认为是不懂礼数,被人笑话。任何一个不知道按规矩做出答复的人,都会被人取笑。按照中国人的想法,环环相扣的礼节就是棋局本身,不懂得回应就是无知的表现。

中国人所恪守的各种礼节,也会因为城乡的生活差异发生一些变化。礼仪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农村,尽管也要遵守各种礼仪,但与城市相比,已经简化了许多。

当然,并非所有的中国人都掌握了一套适时应用的礼仪。但即便是最不懂得礼貌的中国人,也比最有教养的西方人更显得彬彬有礼。相比之下,我们的表现幼稚得如同初生的婴儿一般。一个外国人要想掌握中国人的礼仪,除了要有在中国长期生活的经历外,还要时时慎言慎行。有太多的外国人在中国的礼节方面表现得笨手笨脚,甚至在明知就里的情况下,也还是顽固地“无知”下去。因而,有教养的中国人会毫不掩饰(或者下意识)地鄙视这些“蛮夷”,认为他们没有“规矩”。

礼节就像一张气垫,虽然里面什么也没有,但是它却能够用来减轻震动。然而,从一个客观的角度讲,大多数时候,中国人所表现出的礼仪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到客人的感受。比如你到一户中国人家里做客,你并不想喝茶,但他坚持要生火泡茶。当他生火的时候,他并不会在意你是否被烟熏得流泪,或是被呛得像吞了一包苦味中药。在主人看来,他已经尽了“地主之谊”。至于客人感觉如何,那是客人的事。在农村也存在这种情况。如果主人觉得有责任把你要住的房间打扫打扫(形式上的),即便这时你已经住了进去,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着手进行。所有你恳请他不要打扫的言辞都将是无效的,就算飞扬的尘土使你双眼红肿,他也不会停下来。这或许就是《礼记》上所说的待客之道。

这样的待客之道同样也常见于各种宴席之上。在这些让人心慌的场合(多半会在开席的时候),热情好客的主人会为客人夹菜,将你面前所有的碟子装满,即使你根本就不喜欢吃主人夹的菜,也吃不完,但重要的却是他认为你会喜欢。如果你不吃这些菜,主人就会暗示你:如此热情地款待你,你都不接受,这就是你的失礼之处了。旁人也不会认为主人这样做有什么可指责之处。至于外国人是否懂得这种游戏的规则,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怪不得别人。

按照这种逻辑,一位中国新娘去拜访一位外国女性,当她向主人行礼时,却是背部对着主人,朝相反的方向行礼。这让主人感到非常愤怒和疑惑。事后才知道,新娘行礼的方向正是皇帝坐朝的北方,而当时这位外国女性正站在南面的方向。新娘并不关心主人会站在哪儿,只要知道该朝皇帝的方向,并向着这个方向行礼就够了!

赠送礼品也体现着中国礼仪的特征。就像前面所说的,给对方送礼就是给其面子。礼品的样式是有讲究的。如果是经常交往的人,中国人则会赠送一种用红纸包裹得很整齐的点心,也许受赠人不喜欢吃这种油腻的糕点,但是他必须要收下。即使受赠人当面表示(被逼无奈)要将礼物转送给别人,对于送礼者来说,他绝对不能把礼物拿回去。

在赠送别人礼物的时候,一般都要经过各式各样的程序。受赠人可以表达自己对礼物的看法,例如询问礼物的价格。不管满意与否,受赠人都要在客人临走的时候说:“让您破费了!给您添麻烦了!”

一位外国人受到邀请,参加一场中国人的婚礼。他发现婚宴上有很多糕点,当仆人端上一盘热气腾腾的糕点时,旁人还在不停地称赞它们(似乎都喜欢吃热的东西)。作为贵宾,盘子首先递到了他的面前,但他表示并不需要。

这位外国人的举动,似乎给这场婚宴蒙上了阴影,这盘热腾腾的糕点此后也没有传给其他人。实际上,这是当地的一种婚俗,是向参加婚宴的客人收取礼金的委婉方式,因为中国人都比较含蓄,所以通过送糕点的形式来收取。在场的客人都懂得这个规矩,当然,这位不知内情的贵宾除外,他的拒绝让在场的其他客人不便拿出礼金。此后,他有幸参加了这户人家的另一场婚宴。有趣的是,主人吸取了上次的教训,用比西方人还直白的方式对他说:“礼钱就放在这里吧!”

虽然中国的礼仪表现出很多形式上的繁琐和不切实际的做法,但中国人的交际艺术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保持西方人的坦诚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克服一些鲁莽,如果能够在西方人独立刚强的性格的基础上,融合东方人的彬彬有礼,那是再完美不过的事情了。

但是,很多的西方人并不这样看。我的一位在巴黎生活多年的朋友回到了伦敦,很自然地,他的举止反映出法国人的一些习惯。在伦敦,他向遇到的每一位朋友脱帽鞠躬。对此,他的一位友人讥讽道:“嘿,老家伙,这可没有法国耍猴的节目!”如果每个人身上都能融合东西方的优点,并在布满陷阱的社会上熟练地运用中庸之道,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同类推荐
  • 破解戒毒难

    破解戒毒难

    一本从实践中来,通过总结、提炼上升为理论成果,具有指导性作用和操作性较强的戒毒专著。书中对新形势下的戒毒康复进行了有益探索,一是对《禁毒法》实施前后的戒毒康复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在戒毒理念、方法、措施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二是戒毒康复理念上的创新。三是博采众长,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袁益民先生在教育评估体制创新方面所做的这一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从我国教育评估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分析描述了教育评估体制的一种新的愿景。论述中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有深入的分析;既有心得体会,也有理论反思;既有现实感言,也有真知灼见;既有问题的探讨,也有具体的建议,相信该项研究将能引发更多对于教育评估方面的思考。
  •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悦读MOOK(第十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实用金融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金融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金融文书的种类及写作方法,实用客观,案例丰富,一书在手,别无所求!
  • 谁是人才

    谁是人才

    本书对我国人才的制度框架、理论基点、科教平台、激励机制、业绩定位、宏观环境、管理队伍和企业用人等环节进行了问询,提出了解决人才的得与失、禁与漏、导与堵、权与责、信与滥等辩证观点与制度治理建议。
热门推荐
  • 疑案倒推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疑案倒推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盗墓修神

    盗墓修神

    他是个幸运儿,奇遇、历险中能挖出绝世功法、奇珍异宝、灵丹妙药、神器法宝、惊天秘密、甚至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强者之路,这都是挖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书《龙象传说》发布了,目前急需推荐票与收藏,希望兄弟们能多多支持下新书!!!!★★★★下面有直接链接地址,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拒爱2:公主vs王子

    拒爱2:公主vs王子

    欧唯熙狠狠地吻上静琳的唇瓣,这吻,没有甜蜜可言。本来,他恨她,因为,那年,她背弃他了!她居然还带她的未婚夫回来!只能报复,他才能泄忿!只是,最后,他发现他爱上她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笔下的七宗罪

    我笔下的七宗罪

    《便衣警察》《永不暝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为大众所熟知,这得归功于他笔下的这些剧。海岩是个奇人,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却成为高级经济师、著名作家、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写小说改剧本,屡屡创造收视高峰,而他的本职工作却是企业家。本书主要包括了四大部分:第一解读海岩;第二与名记者对话;第三海岩杂烩;第四网络海岩,是一部海岩的传记文集。
  • 我的滥情老公

    我的滥情老公

    人前,她是美术系的校花;人后,她是他冷落的妻子…骄傲如他,商业界中的领纵之王;俊美如他,一个眼神迷倒全世界;滥情如他,万千花蕾为他而绽放…“记着,永远也不要爱上我……”他性感的唇片幽幽的吐出一句话。她的心疼得就像针刺般,可是她却讽刺的笑了“爱?……你以为我们之间还会有爱吗?…”一次酒醉,他推开了她的房门……从此以后,一切都似乎变质了,似乎心在沉沦,情在发萌…“如果,你爱上了我,那么就离婚吧…”她沉默了,转身而去,为什么越爱得深,心就越痛?“不会有那天,因为你不值得……”直到某天,她爱得他无心无肺,可是他的滥情与风流却把她打进了死角……心死了,孩子也没了…她绝情的把离婚协议书放在他面前……“签字吧,从今以后我们没有半点关系……”他却震住了,然后勾起唇边“如果,我反悔呢?”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财迷萌宝来坑爹

    财迷萌宝来坑爹

    【呆萌的吸血鬼宝宝+霸气的猎人妈咪】“麻麻,看我偷回来什么?”某宝挥舞着手中的埃及法老手杖,得意洋洋。“拜托,宝贝你能不能偷点有用的东西回来?”某女抚额,神情很优桑,“家里菜刀坏了,听说XX博物院新出土的战国大刀削铁如泥。”于是第二天,那把宝刀便出现在某家厨房的砧板上。数日后。“麻麻,看我偷回来什么?”某宝再次炫耀战果。家里最缺爸比,他偷个超级帅哥送给她总不会错吧!瞥过沙发上昏迷不醒的小鲜肉,某女当场大惊失色:“你个小蠢蛋!偷个瘟神回来做什么?快闪!”
  • 谁是我的咖啡王子

    谁是我的咖啡王子

    黑色的雕花马克杯随意的呆在桌子的一角,冒着暖暖的热气,散发着淡淡的香甜。褐色的液体上漂浮着一圈泡泡,呼啦呼啦的消失在杯沿上,融入香甜水汽里。散落满桌的书籍,狼狈的向主人抗议。小小的包装袋上,醒目的印着一句广告词:早晨来杯咖啡,让你头脑清醒,精神振作,给你一天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