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5900000017

第17章 辞赋时代

诗人皇帝刘彻——他的伟大的时代——汉赋内容的空虚——诗人的落寞——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严助等——王襄、张子乔——扬雄——后汉的辞赋作家们——班固、崔骃等——张衡——蔡邕

从汉武帝以后到建安时代之前,我们称之为辞赋时代。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在文学上,他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自文、景以来,汉民族经过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的能力已足以使他们向外发展了,政治又已上了轨道。幸运儿的汉武帝恰恰生在此时,便反守为攻,使唤着许多名将向北方进兵。把千年来的强敌匈奴,攻打得痛深创巨,再不敢正眼南窥。这是秦始皇所未竟的功,也是汉高、文、景所不敢想望的事业。同样的政治与经济的安定与发达,使文学也跟着繁盛起来。

这个大时代,就文学而言,有两个大倾向。一个倾向是宏丽的体制,缦诞的叙述,过度的描状,夸张的铺写。这一方面的代表人是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别一个倾向是规模伟大的著作,吞括前代一切知识、成绩,而给他们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叙状。这一方面的代表人是司马迁与刘安。这是必然的一种结果。生活上多了余裕的富力与时间,便自然地会倾向于精细的雕饰的文采一方面去。同时碰上了这样的一个大时代,也自然而然地会有将前代的种种事物告一个总结的雄心。

汉赋是体制宏伟的,是光彩辉煌的,但内容却是相当空虚的。我们远远地看见了一片霞彩,一道金光,却把握不到什么。他们没有什么深挚的性灵,也没有什么真实的诗的隽美;他们只是一具五彩斑斓的中空的画漆的立柜。他们不是什么伟大的创作;他们的作者们也不是什么伟大的诗人们。从贾谊、枚乘以来,汉代辞赋家便紧跟着屈原、宋玉们走去。但获得的不是屈、宋的真实的诗思,却是他们的糟粕。我们可以说,两汉的时代,乃是一个诗思消歇,诗人寥寞的时代。

汉赋作者们,对于屈、宋是亦步亦趋的;故无病的呻吟便成了骚坛的常态。又沿了《大招》、《招魂》和荀卿赋的格局而专以“铺叙”为业。所谓“赋”者,遂成了遍搜奇字,穷稽典实的代名词。这是很有趣味的。几位重要的辞赋作家,同时便往往也是一位字典学者;像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扬雄尝著《方言》。

汉赋虽未必是真实伟大的东西,却曾经消耗了这三百年的天才们的智力。他们至少是给予我们以若干宏丽精奇的著作。刘彻(汉武帝)他自己是一位很好的诗人。在这个时代而有了像刘彻这样的一位真实的大诗人,实不仅是“慰情聊胜无”的事。他为当时许多无真实诗才的诗人的东道主,而他自己却是一位有真实的诗才者。他一即位,便以蒲车安轮去征聘枚乘,不幸乘道死。他读了司马相如的赋,自恨生不同时,而不意相如却竟是他的同时代的人。《汉书·艺文志》载其有自造赋二篇。今所传之《李夫人歌》:“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及《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落叶哀蝉曲》:“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以及其他,都是很隽美的。又有《李夫人赋》:“去彼昭昭就冥冥兮,既下新宫,不复故庭兮。”见于《汉书·外戚传》。集合于他左右的赋家有司马相如、东方朔、严助、刘安、吾丘寿王、朱买臣诸赋家。大历史家司马迁也善于作赋(《汉书·艺文志》载司马迁赋八篇)。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司马相如见《史记》卷一百十七,《汉书》卷五十七),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初事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所好。后客游梁,著《子虚赋》(《司马相如集》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梁孝王死,相如归,贫无以自业。至临邛,富人卓氏女新寡,闻相如鼓琴,悦之,夜亡奔相如。卓氏怒,不分产于文君。于是二人在临邛买一酒舍酤酒。文君当垆,相如则着犊鼻裈涤器于市中。卓氏不得已,遂分与文君童百人,钱百万。相如因以富。武帝时相如复在朝,著《天子游猎赋》。后为中郎将,略定西夷。不久病卒。所著尚有《大人赋》、《哀秦二世赋》、《长门赋》等。相如之赋,其靡丽较枚乘为尤甚。《子虚赋》几若有韵之地理志,其山川则什么,其土地则什么,其南则什么,所有物产地势,无不毕叙。像《子虚赋》:“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岪郁,隆崇崒,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下属江河。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坿,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什么都被拉牵上去了;不问是否合于实际。后来的赋家,像班固、张衡、左思诸人受此种影响为最深。

东方朔(东方朔见《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曼倩集》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齐人,也善于为赋。他喜为滑稽之行为。作《七谏》、《答客难》等。其与相如诸赋家异者,为在相如诸人的赋中,绝不能见出他们自己的性格,而朔的赋则颇饱含着浓厚的个性。他的《答客难》一作,尤为著名,引起了后人无数的拟作。所谓曼倩的滑稽风趣,颇可于此见之。他本是谩骂,却写成了冷笑的自解。他“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而“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自己也不知怎么解释,便只好以“彼一时也,此一时也……今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为无可奈何的托词。大政治家刘彻对于严安、主父偃等的待遇,和文人东方朔、枚皋等是不同等级的;其间的作用,颇可测知。

严助(严助、吾丘寿王、朱买臣均见《汉书》卷六十四),为忌的族子。作赋三十五篇,今一篇无存。又刘安作赋八十二篇,吾丘寿王作赋十五篇,朱买臣作赋三篇(皆见《汉书·艺文志》),枚皋作赋百二十篇。传于今者也绝少。刘安为汉宗室,曾封淮南王,所作《招隐士》曾被编入《楚辞》中,但乃是他的门客所为,并非他作。

此后的辞赋作家,有王褒、张子乔诸人。张子乔官至光禄大夫,曾作赋三篇,今也无一篇见存。王褒(《王褒见《汉书》卷六十四),字子渊,为谏议大夫,作赋十六篇(《王子渊集》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其《洞箫赋》、《圣主得贤臣颂》、《四子讲德论》、《甘泉宫颂》等皆有名于时。其《九怀》一篇,则被王逸选入《楚辞》中。但那时最重要的赋家却要算是扬雄。雄(扬雄见《汉书》卷八十七),字子云,蜀郡成都人(前53—公元18)。他是典型的一位汉代作家,以模拟为他的专业。

既没有独立的思想,更没有浓挚的情绪,他所有的仅只是汉代词人所共具有的遣丽辞用奇句的功夫而已。然韩愈诸人却以他为孔、孟道统中承前启后的一员,真未免过于重视他了。雄所作,几乎没有一书一文不是以古人为模式的(《扬子云集》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古人启发了他的文趣,也启发了他的思想。他读了《易》,便作《太玄经》;读了《论语》,便作《法言》;读了《楚辞》,便作《反离骚》、《广骚》、《畔牢愁》;读了东方朔的《答客难》,便作《解嘲》。甚至《论语》十三篇,他的《法言》也是十三篇。而雄的赋如《甘泉》、《羽猎》、《长杨》等,也是以司马相如诸赋为准则,除堆砌美词奇字,行文稳妥绚丽之外,便什么也没有了。

后汉的辞赋作家,也完全不脱西京的影响;西京有什么,东京的作家一定是有的。司马相如有《子虚赋》,班固便有《两都赋》;东方朔有《答客难》,班固便有《答宾戏》,张衡便有《应间》;枚乘有《七发》,张衡便有《七辩》。两汉人士模拟之风本盛,而以东京为尤甚,而辞赋作家则尤为甚之甚者。许许多多的辞赋,皆可以一言而蔽之曰:“无病而呻”;而其结构布局,更有习见无奇的。

东京的第一个重要辞赋作家是班固。固(班固见《后汉书》卷七十),字孟坚(32—92),扶风安陵人。年九岁,能属文,为兰台令。述作《汉书》,成不朽之业。其所著之赋,以《两都赋》为最著(《班孟坚集》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两都赋》之结构,绝似《子虚赋》。先言西都宾盛夸西都之文物地产以及宫阙之美于东都主人之前,东都主人则为言东都之事以折之,于是西都宾为其所服。又作《答宾戏》,则为仿东方朔《答客难》者。永元初(89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后宪败,固被捕,死于狱中。

同时有崔骃(崔骃见《后汉书》卷八十二)也善为辞赋,所作《达旨》仿扬雄《解嘲》。其他《反都赋》诸作,今已散逸。冯衍(冯衍见《后汉书》卷五十八),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亦以能作赋名,王莽时不仕,更始立,衍为立汉将军。光武时为曲阳令。所作有《显志赋》及《书铭》等。张衡(张衡见《后汉书》卷八十九),字平子,南阳西鄂人(78—139)。所作有《西京赋》、《东京赋》、《南都赋》、《周天大象赋》、《思玄赋》、《冢赋》、《髑髅赋》等;又有《七辩》、《应间》,仿枚乘、东方朔之作(冯、张诸人集,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此种著作在现在看来,自不甚足贵,其足以使他永久不朽者,乃在他的《四愁诗》: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兮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此诗之不朽,在于它的格调是独创的,音节是新鲜的,情感是真挚的。杂于冗长浮夸的无情感的诸赋中,自然是不易得见的杰作。衡并善于天文,为太史令,造浑天仪、候风地动仪,精确异常,乃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位天文家。后出为河间相,有政声,征拜尚书,卒。

李尤(李尤见《后汉书》卷一百十),字伯仁,广汉雒人。初以赋进,拜兰台令史。与刘珍等撰《汉记》,后为乐安相,卒。有《函谷关赋》、《东观赋》等。其《九曲歌》虽仅余二句:“年岁晚暮时已斜,安得力士翻日车”(下阙),却已显其宏伟的气魄。

马融(79—166)(马融见《后汉书》卷九十),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为汉季之大儒,但亦工于作赋。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所作以《笛赋》为最著(《马季长集》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王逸(王逸见《后汉书》卷一百十),字叔师,南郡宜城人,元初中举上计吏,为校书郎。顺帝时为侍中。其不朽之作为《楚辞章句》一书,他自己之《九思》亦列入其中。此外尚作《机赋》、《荔枝赋》等。

蔡邕(133—192)(蔡邕见《后汉书》卷六十九),字伯喈,陈留圉人。为汉末最负盛名之文学者。召为议郎,校正六经文字,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后免去。董卓专政,强迫邕诣府,甚敬重之,三日之间,周历三台,拜左中郎将。卓被杀,邕竟被株连死狱中。所作文甚多(《蔡中郎集》有明兰雪堂活字本,聊城杨氏刊本,《四部丛刊》本,《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赋以《述行》为最著。有诗名《饮马长城窟行》者,辞意极婉美: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编邕集者多把她列入。《文选》则题为无名氏作。

参考书目

一、《文选》 梁萧统编,有胡克家刊本,《四部丛刊》本。

二、《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清严可均编,有王氏刊本,医学书局印本。

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明张溥编,有原刊本,长沙刊本。

四、《汉魏六朝名家集》 丁福保编,医学书局出版。

五、《历代赋汇》 清康熙间敕编,有扬州书局刊本,有石印本。

同类推荐
  • 解放天津(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天津(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毛泽东声东击西诱敌固守围而不打,蒋介石试图拉傅作义南撤,以加固长江防线。傅作义主张“固守平、津、塘依海作战”。由此为解放军创造了战机。林彪天津还未开战就坦言胜券在握,用鲜血钻穿“铜墙铁壁”活捉陈长捷……
  •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

    这是两个人的传记和诗歌合集。此书记录了他们俩的主要诗歌作品和人生经历。两人分别是仓央嘉措与纳兰容若。著名电影《非诚勿扰》播出后,仓央嘉措的诗歌被人们重新拾起,并受到广大年轻人的狂热追捧。他是最令人尊敬的转世活佛,却深爱着一个平凡的姑娘。“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成为千古绝唱。而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另一个出身显赫,却向往平凡的词人——纳兰容若,也是文坛上闪亮的星星。被多少幽怨的才子佳人常挂口头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就是出自这位奇才之手。
  • 北大文学课

    北大文学课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上百篇古今中外最佳美文,完美再现语言魅力,让你在诗词文章中邂逅一段纯美感情,于戏剧故事里领略几番悲欢离合。从北大走出了数不清的文学大家,他们博古通今、指点江山,对文学有着独到的见解。本书收录了众多优秀文学作品,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体裁涉及散文、诗辞、小说、戏剧。在北大学者的点评中,我们学习百家古文,重温民国美文,阅读国外经典,于文字中领略生活之美。
  • 宋词三百首(中华文化书系)

    宋词三百首(中华文化书系)

    本书主要包括:晁补之、晁端礼、陈人杰、陈与义、戴复古、范仲淹等。
  •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两部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野草》。这是公认的。从情感和诗性的意义上说,还应该算上《两地书》。这是一册特殊的文本,它记录了鲁迅先生和他的女学生许广平从相敬到相知的心灵历程。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盛世医女

    重生之盛世医女

    玉珠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别人穿越都混得风生水起。她到底也是个技术工种,怎么只能混个温饱?穿越后做医女的小日子:拉扯弟弟,挣点小钱,再找个合适的男人嫁了。这是玉珠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深度迷失

    深度迷失

    白领李冰红被莫名其妙卷入一桩凶杀案,为了洗清冤屈查明真相,李冰红在自由作家蓝一方的帮助下展开了调查,但与她接触过的证人一一离奇死去,李冰红发现事情更加复杂,自己的过去竟然全部是虚构的,实际上她只存在1年的真实记忆。是谁抹去了她的真实记忆又给她伪装了虚假的过去?除了警方还有两路神秘人在追捕她,他们究竟为了什么?一直像猎犬一样对李冰红紧追不舍的警察沈阳身上隐藏了什么秘密?尽全力帮助李冰红的蓝一方来历也扑朔迷离,最终一切都指向了荒山中的一座废弃已久的研究所,真相在那里大白……
  •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

    在多年的教子实践中,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很多家长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正确,以分数为导向,只把孩子当做学习机器,过多干预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结果却适得其反。通过借鉴书中高考状元们的学习方法,优秀父母的教子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最争气。
  •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

    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小城的生活或许有一点沉闷,萧红用绘画式的语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现了粗线条的、大红大绿的带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满童趣的影像。
  • 超级神兽养殖大师

    超级神兽养殖大师

    当别人还为得到一头异兽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姜晨已经在培养在第一千头灵兽了。当别人还在为得到一头灵兽绞尽脑汁,拼死拼活的时候,姜晨已经打算把一万头战兽全都培养成仙兽了。当别人被一头仙兽杀得凄惨无比的时候,姜晨已经率领他的仙兽大军,踏平了一个个的仙兽族群。当别人还在向一头神兽顶礼膜拜的时候,姜晨已经把无数的神兽圈养起来,为他繁殖所需要的神兽。驯兽之道,玩的不仅是质量,还有数量。且看姜晨得到神兽养殖系统后,怎么打造出一支,称霸天地,唯我独尊的神兽大军。
  • 科学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

    科学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

    本书是一部以满足广大青少年读者对科学世界的求知与探索为目的的、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性读物。所选取的问题都是近些年来社会上比较热门的未解之谜,它们涵盖了人体奥秘、科技之光和数理迷宫。在写作风格上,编者力求生动通俗易懂,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抽象的谜题深入浅出地道来。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龙妃凤舞:龙王,你好坏

    龙妃凤舞:龙王,你好坏

    “母后,我的头上为什么会有小角?”宝宝睁着好奇可爱的大眼睛奶声奶气的盯着她问。她傻眼了,顿时哑口无言。“母后,为什么我会有尾巴?”宝宝摸着可爱的小尾巴瓷声瓷气的询问她。她看着他摇摆的小龙尾,再次无语。“母后,我的身上有好多片片喔,为什么母后没有?”正在洗澡中的宝宝摸着身上的金黄色小粼片,睁着迷惘的圆溜溜的眼睛问道。她怔住了,因为她是人,他是龙。天啊,她怎么能告诉宝宝,她和他不一样,就因为他是一条龙,是她珠胎暗结,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小龙人。她灵魂出窍,然后在海边被好色又邪恶的龙王纠缠,在海面上欢爱数夜后。没料到,她已经珠胎暗结,身怀龙种,十月怀胎,她生下了小龙人,却不知道宝宝他爹是哪一个海的龙王。
  • 重生不嫁豪门

    重生不嫁豪门

    原简介——一觉醒来,余然重生到十岁,依然是父亲早亡,母亲改嫁,奶奶带着她,靠卖绣品为生。然而这一次,她将不再希冀麻雀当凤凰,不再羡慕豪门的奢靡繁华。她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属于她的幸福家园。没有了锦衣玉食,那她就靠前世今生的积累一步一步慢慢地改变。钱不要太多,够用就好;食物不需要太精致,好吃即可;衣服不用太华丽,一袭布衣,足以慰暖人心……修改版简介——前生,余然父死,母改嫁,和奶奶相依为命,靠家传绣艺嫁入豪门。五年同床异梦的婚姻生活,直到小三挺着肚子出现,她才得以摆脱那张人人艳羡“出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佳媳位置。然而,摆脱豪门倾轧的她,离开夫家以后,却找不到一处容身之地。一场意外,让她重返改变一生的十岁那年。重生的她找到了生命的真实意义。得织女传承,获乞巧殿随身空间,捡家传绣艺,拜医药界名师,挽救奶奶得癌症过世的命运,改变悲剧,让自己走上与前世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风雨过后,彩虹漫天,余然笑靥如花,这一生她无怨无悔!抹泪,我实在是简介无能,亲么若是捧场,可直接点进去看几章。这文其实就是一句话——重生种田,修仙生活两不误!纯属虚构,禁止模仿
  • 西游记:演绎的人生智慧

    西游记:演绎的人生智慧

    通过对《西游记》的故事情节、艺术形象、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文本所展示的内容等方面的关照,探讨其中深含的思想哲理及人生智慧,挖掘其哲学和智慧层面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提供一个对《西游记》除却文学艺术视界之外的、文化与生活智慧角度的考察与评析,开拓其作为经典艺术作品的当代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