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西柏林的人口发展与居民收入
文丨孙虎的书房
编辑丨孙虎的书房
把人口水平作为经济重要性的杠杆,把人口变化作为经济变化的标志。
根据表3.1可以看出二战后,从1961年有数据统计起到1985年整个柏林人口总数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西柏林人口数量呈现小幅度下降的趋势较为明显,东柏林人口数量有小幅度的增长,这一情况与柏林墙的修筑限制东柏林人口向西柏林人口流动有密切的关系。
柏林墙的修筑阻挡了来自民主德国的移民,也减弱了联邦德国民众去往民主德国的吸引力。
西柏林从20世纪50年代晚期220万人口的高峰开始,居民开始平稳地减少,以至于到了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人口少于200万。
这一时期人口减少主要原因:其一是柏林墙的修筑导致东柏林居民无法到西柏林工作,其二,是制造业的衰退导致来西柏林工作的人员减少,其三,德国人口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直到1989年之后柏林整体人口数量有了近20多年来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柏林的人口,增加了近30万。
1989年之后柏林人口的较大幅度增加主要是因为柏林教育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其次制造业的恢复和发展也吸引了大量的劳工,最后,国际难民潮的发生也促使了大量的移民来到柏林。
尽管从20世纪50年代晚期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西柏林人口数量出现了综合性的下降,但是西柏林城市仍旧保持一个较为积极的移民平衡。
在1960年、1970年、1980年移入人口超出了移出人口大约1万人。
20世纪60年代到20年代70年代之间,移入的人口减少,但是同时期移出人口也在减少。
迁移者最大的群体为20-45岁之间的年轻人。
1980年西柏林人口增长最大的群体是15-20岁的群体,这些人大多是被西柏林的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或者是这个城市年轻的文化所吸引。
相比较而言,1980净移民减少的群体是6岁以下的和45岁以上的群体。
西柏林的文化生活环境更加吸引年轻的学习和工作者,说明柏林自由大学对德国年轻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战后西柏林的人口水平不仅受到数量的影响,还受到人口性别结构的影响。
受到战争的影响,这一时期西柏林的男性数量少于女性数量。
此外战争还影响着孩子的出生率,1942年-1945年之间柏林居民(1960年15~18岁的人群)与1935-1942年(1960年18~25岁的人群)的出生相比数量则更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年龄和性别特征接近一个更“传统”的年龄金字塔形状。
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相对较大的老年女性人口在1980年即将消失,而45岁以上的女性人数仍然远远超过男性。
然而,在15-45岁年龄组中,男性的人数现在大大超过了女性。
这种转变反映在整个人口的男女比例上,从1960年的136:100下降到1980年的122:100,预计还会进一步下降。
西柏林人口发展的另一趋势是该市的外国人口大量增加。
1960年,该市居民中只有22,000名外国人。到1980年,这一数字已激增至233,000。
如果不是因为这么多外国人的移民,这座城市的人口将进一步减少。
这些外国人中有许多是所谓的“客籍劳工”及其家庭,主要来自土耳其和南斯拉夫,也来自希腊和意大利南部。
这些外国人在1960年代应邀来到柏林,法兰克福和其他联邦德国城市,1970年代在蓬勃发展的战后经济中工作。
冷战时期,西柏林人口呈现整体小幅度下降的趋势,移入人口和移出人口从数量上来看整体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但是从迁移人口的年龄分配上而言,移入人口集中在25-45岁的年龄段,移出人口多集中在45岁以上和6岁以下的年龄段。
从人口方面来说,反映出受到西方资助的影响,西柏林的经济发展有所提升,战后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新的文化氛围和产业的重建,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
但是相比于战前柏林的发展以及整体联邦德国在战后的经济发展情况,西柏林的经济发展还是比较艰难的。
在将近200万的西柏林人中,只有不到一半是该市的劳动力。
例如,1980年的人口约为190万。其中,约有110万人处于工作年龄(18-65岁)。
在这110万人中,有90万多在劳动力中。
1960年,该市的劳动力超过了100万,这是自二战后以来从未达到的水平。
劳动力在1970年代后期下降到近90万,但此后又增加到了95万(1985年)。战后,西柏林遭受了多年的长期高失业率之苦。
20世纪60年代经济开始稳定,失业状况逐渐扭转,到20世纪60年代末,失业率通常低于1%。
1973年的石油危机和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再加上西柏林工业部门日益严重的结构性危机,使失业率迅速上升。
到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比例超过了8%。
结构性失业这一日益严重的问题并非是西柏林特有的。
联邦德国的失业率在20世纪80年代也有所上升。
事实上,虽然当时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货币价值高,并且有令人羡慕的贸易顺差(1989年是世界最高的),但失业率仍旧居高不下。
20世纪80年代西柏林的失业率一直比联邦德国高一两个百分点。
这种“失业差距”是衡量西柏林经济与联邦德国平均标准之间差距的几个关键指标之一。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冷战时期西柏林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一个显著的特征是,这一时期的劳动力中有大量的外国人。
1980年,在西柏林工作的外国人约有95000人,占到劳动力总数的13%。
外籍劳工的大量增加是联邦德国和西柏林在冷战时期经济发展的特殊产物。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随着“经济奇迹”的升温,德国作为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战争年代(1939-1945)“婴儿潮”中的婴儿作为主力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战争时代的婴儿出生率低,并且受到柏林墙修筑的影响,西柏林劳动力市场出现了较多的需求空缺。
因此,联邦德国邀请了大量的客籍劳工来填补空缺。
客籍劳工一般在劳动力市场从事低端工作,在当时客籍劳工的地位相比于东道主而言是比较低的。
虽然联邦德国的经济奇迹对柏林的影响较小,但是,西柏林在战争期间损失了大量的工人,柏林墙的修筑也阻碍了东柏林人来西柏林工作,西柏林也酝酿了客籍劳工的计划,用土耳其人取代了被柏林墙阻挡的东柏林劳动力。
20世纪60年代末是西柏林外来务工人员最多的时期,到1970年在西柏林工作的人口已经增加到了56000人。
这种增长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
80年代,由于联邦德国和西柏林整体的失业率都有所上升,因此客籍劳工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并且与此同时,联邦德国政府为了鼓励客籍劳工返乡还制定了鼓励政策。
西柏林大多数的客籍劳工大多来自于欧洲国家,通常是南欧,土耳其是客籍劳工最大的来源国(1980年约为44400人),其次是南斯拉夫(16800人)。
希腊、意大利和英国在西柏林的工人约为3000人。
客籍劳工主要居住在克罗伊茨贝格区、新克尔恩区和威恩德林区,这三个旧的工人阶级社区都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现在有着特殊的土耳其风味。
冷战时期,西柏林经济相比于二战时期是有明显的恢复发展,虽然联邦德国的经济奇迹并没有对西柏林产生爆炸性的影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柏林战后的产业发展,加之战争时期出生的婴儿较少,因此,西柏林的劳动力出现了一定的缺口。
此外,柏林墙的修筑使得西柏林丧失了大量东柏林劳动力,因此,西柏林不得不引进较多的客籍劳工来弥补劳动力不足的现象。
外籍劳工的迅速增长是这一时期西柏林劳动力最大的特征。
客籍劳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柏林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冷战时期,西柏林经济恢复过程中最积极的因素之一是高等教育资源的优越性。
高等教育的发展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素质,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软助力。
因此,衡量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其高等教育资源也可以作为一种因素考虑。
西柏林城市教育水平的提高与德国战后大学的大规模扩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年间,曾经的精英大学扩招了2倍。
1980年,每28名西柏林人中就有一名是全日制的学生,在随后的十年中,这一数字还在继续增加。
教育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当地人口的平均素质,而且能够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高素质劳动力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西柏林城市经济的发展。
教育资源的发展成为西柏林城市艰难恢复发展中的一道亮光。
考虑到贸易、收入和劳动力跨地区边界的流动性,一个地区生产总值的衡量指标通常被认为是不可信的。
但是,西柏林的“岛屿性质,特别是在封锁后的冷战时期(1948年),直到柏林墙倒塌(1989-1990年),使西柏林成为一个不同寻常的独特经济单元。
大多数在城里工作的人都住在城里,它符合成为一个连贯的经济区域的许多关键标准。
1985年,西柏林地区生产总值为667亿德国马克,相当于每名雇员6.5万德国马克(或人均3.5万德国马克)。
即使扣除通胀因素,这也是1960年GRP水平的两倍。
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增长被70年代的停滞和危机所取代,增长率降至每年1.7%(相比之下,联邦德国为2.7%)。
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这一增长率略微上升到1.8%(甚至超过了联邦德国同期的增长率)。
1985年,西柏林占联邦德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3.6%。
1985年,这意味着联邦德国18380亿马克的产品中约有667亿马克来自西柏林这个封闭“岛城”的经济活动。
这3.6%的份额与战前柏林的份额相去甚远。
这一数字略低于20世纪70年代初,但高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这是一个对西柏林经济普遍悲观的时期)。
虽然,西柏林国民生产总值在联邦德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也略高于全国就业率,这一略高于每名雇员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但并也不值得乐观。
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业份额总体上高于全国(因为后者也包括生产力较低的农村地区)。
战后,西柏林很难跟上联邦德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联邦德国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39%;相比之下,西柏林只增长了29%。
造成这种差距的部分原因是,在这一时期,西柏林的失业率(8.9%)高于联邦德国(4.1%)。
班主任:我将高中语文字音知识清单,整理成34页笔记,5天吃透
在高中语文的考试中,字音的考查是基本立足在“常用字”上面的,并且考查的所有字词的材料绝大多数都出现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之中,也都是一些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的字词。但是字词难就难在读音上,有些字词的读音与我们平常说话时的读音有很大的不同。那些容易读错的字词往往是命题人的首选。所以我们在平常朗读时,或者是在晨读时一定要留心这方面的词句,对课文里的字词要会读,读准,对那些容易弄错的字更要注意。读书号2023-04-23 10:07:450000李白名诗赏读: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头条创作挑战赛#“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盛唐·李白《早发白帝城(一作白帝下江陵)》读书号2023-04-15 19:34:080002耗时6天,我总结了高中历史七种题型答题模板,一轮复习会用到
高中历史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看似一道简单的问题,往往陷阱就会越多,这也是同学们觉得历史很简单,但往往考不到高分的原因。想要把历史学好,最基本的就是知识点的掌握,但大多数的同学们都觉得历史的知识点很多,不知道哪里是重点,考点,一不小心就会把这些知识点都弄混淆。读书号2023-04-22 17:49:300000初中生期中考试失利的原因就这几种 只是你没发现而已
1.眼高手低:心浮气躁,学习走马观花,点到为止,不愿意动手去做,喜欢拿现成的东西背,甚至知道缺点,仍不愿花时间弥补。2.基础不扎实:更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小题丢分严重。该背的没背下,该掌握的没有掌握,运用公式还得翻课本看。3.缺乏考试技巧:如卷子没做完,很多是因为在某一道题上浪费太多精力,时间分配不合理。记住:先易后难,慢审快答。4.惯性思维做题:读书号2023-04-23 14:20:050000就算被喷 也要说出来 一位教育工作者根据多年一线教育所悟出的看法
太多的家长越来越焦虑,孩子越来越辛苦,教育越来越卷,有些妈妈甚至说卷又卷不赢,躺平又不甘心。冬雪老师今天冒着被喷的风险也要说出心里话,希望能减轻你的焦虑,从而科学育儿。1.接纳家长的平凡孩子的平凡,学习确实需要天赋。如果是小学拼家长拼习惯,初中拼心态拼执行力,那么高中的确拼的是天赋勤奋求上进的心。读书号2023-04-23 15:47:4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