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行动:1980年英国特种部队解救伊朗人质

伊朗革命集会
1979年,伊朗爆发革命,旧王朝垮台,老国王巴列维流亡埃及,以霍梅尼为首的神职人员,建立了新政权。
与巴列维王朝亲美相反,霍梅尼政权实行极端反美的政策,伊朗境内,象征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连同酒吧、咖啡馆、电影院、红灯区、赌场被一扫而光,街头巷尾涂满了“打倒美国”的口号。

伊朗人焚烧美国国旗
1979年10月,老王国巴列维病重,请求前往美国治病,美国总统卡特不忍心拒绝一个生病的老人,同意了这个请求——巴列维下台后,本来想去美国避难,美国不想激怒霍梅尼,没有同意。
卡特接纳巴列维,彻底激怒了霍梅尼。11月1日,霍梅尼发表讲话,骂美国是撒旦,号召民众示威,一场声势浩大的反美风暴迅速席卷伊朗全境。
3天后,伊朗首都德黑兰,成百上千的学生冲进美国大使馆,扯下美国国旗,占领了使馆主体建筑,还扣押了52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逼美国交出巴列维。
这便是当年轰动全球的伊朗人质危机。

被劫持的美国人质
卡特政府焦急不已,先是派特种部队营救,之后苦苦谈判,历时444天,最终救出了人质。
伊朗用人质危机把美国搞得灰头土脸,没曾想,半年后自己就被反噬了——1980年4月,6名恐怖分子冲进伊朗驻英国大使馆,劫持了26名人质,胁迫伊朗政府答应若干条件。
伊朗竟被恐怖分子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了!强硬的伊朗,会答应恐怖分子的要挟吗?

恐怖分子劫持伊朗人质(《六日》剧照,下同)
01
故事还要从胡齐斯坦省说起。
胡齐斯坦省,位于伊朗西南部,这里气候温和,河流纵横,土壤肥沃,是伊朗主要的农业区和产油区,伊朗90% 的石油资源集中在这个省。1979年前,胡齐斯坦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均占全国总产量的90%,谷物和棉花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3和1/2。
但是,这样一块宝地,其主要居民却是阿拉伯人。60年代,胡齐斯坦省350万人口中,阿拉伯人占80%,他们祖祖辈辈居于此,而波斯人(伊朗的主体民族)不到20%,多是1925年之后迁移来的。

胡齐斯坦省地理位置
历史上,波斯人与阿拉伯人有积怨,因此伊朗对胡齐斯坦省的阿拉伯人怀有偏见和歧视。
波斯人虽然占少数,但却占据了政府、军队和保安部门所有重要岗位,占人口多数的阿拉伯人被排斥在外,政府还剥夺阿拉伯人的土地,分给波斯人耕种,禁止学校教授阿拉伯语。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955年,为争取民族平等和民族自治,胡齐斯坦省的阿拉伯人成立了“阿拉伯斯坦解放阵线”,与伊朗政府进行斗争。
这个组织得到了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和同情,阿拉伯国家认为,阿拉伯斯坦(即胡齐斯坦省)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必须从伊朗手中收回,叙利亚甚至因这个问题和伊朗断交了,伊拉克更狠,直接声称胡齐斯坦省是伊拉克的领土。

胡齐斯坦省洪涝灾害
霍梅尼搞革命时,为了争取胡齐斯坦阿拉伯人支持,许诺革命胜利后给他们以自治权。等到革命成功后,阿拉伯人找霍梅尼兑现承诺,霍梅尼说:此一时,彼一时,承诺过期了。
被忽悠了的阿拉伯人,只得继续与霍梅尼进行斗争。
阿拉伯人虽然在胡齐斯坦省占多数,但在整个伊朗他们属于少数民族,“阿拉伯斯坦解放阵线”(后改名“解放阿拉伯斯坦民主革命阵线”,英文简称DRFLA)的那点人马力量太小,动摇不了霍梅尼的统治。
历史告诉我们:造反不成的时候,必定出现恐怖活动。
02
1980年4月30日上午11点多,位于英国伦敦王子大道16号的伊朗大使馆门前,出现了6名阿拉伯人,他们径直向使馆大门冲去,其中一人二话不说,开枪打碎了门卫室的玻璃,飞溅的玻璃碎片击伤了英国警察洛克。

恐怖分子冲击伊朗使馆(剧照)
洛克回忆:我只觉得一袭红幕放了下来,眼睛和脸生疼,我当时以为自己被枪打中了。他本来在使馆外执勤,可能是太无聊了,就到使馆里面和门卫阿巴斯一起喝咖啡,没想到碰到了这种事。
伊朗驻英国大使馆人数很少,没有专门的守卫力量, 6名阿拉伯人迅速占领了整个大使馆,控制了26名人质:17名使馆人员,8名其他人员,1名英国警察(洛克)。

洛克(剧照)
幸运的是,劫持发生时, 2名使馆女工作人员从后窗逃走,1名男工作人员爬到隔壁办公楼逃脱。
很快,恐怖分子打电话给英国广播公司,向外界公布了自己的身份和要求,他们声称自己来自伊朗胡齐斯坦省,是“解放阿拉伯斯坦民主革命阵线”的成员,占领使馆、劫持人质,是为了自己的“国家”。

剧照
他们要求霍梅尼政权给胡齐斯坦省更多的自治权,立即释放被关押的91名阿拉伯斯坦自治运动成员,如果24小时不满足他们的要求,就杀死人质并炸毁使馆大楼。
6名恐怖分子中,为首的人绰号叫“萨利姆”, 27岁,其余5名成员都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年轻气盛,胆子很大,但经验不足,在对人质进行搜身时,他们竟然没有搜出洛克的配枪。
事后查明,恐怖分子一共携带了3支勃朗宁手枪、1支左轮手枪、2把冲锋枪,以及5枚俄式手榴弹。
这起恐怖事件,很快震惊了整个英国。

撒切尔夫人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主持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商量对策。英国外交部拍紧急电报给伊朗政府,转告了恐怖分子的要求,并表示要尽快解决这一事件。
内阁会议很简短,撒切尔夫人决定:政府决不答应恐怖分子的要求,尽量和他们进行谈判,力争和平解决,如果恐怖分子杀害人质,就出动第22特别空勤团(SAS)武力解救人质。

恐怖分子(剧照)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恐怖袭击活动非常猖獗,如果屈从恐怖分子,无疑会助长他们的气焰,鼓励他们继续犯罪,因此,很多国家都形成了一种共识或者说默契,那就是对恐怖分子不妥协。

“眼镜蛇指挥室”(剧照)
会后,英国成立了由首相、内政部长和军警高级指挥官组成的“眼镜蛇指挥室”,全权指挥协调处理此事。
内政部长怀特劳下令:只要恐怖分子杀害2名以上人质,就对使馆发动攻击,SAS应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
03
伊朗驻英国大使馆,是一座5层大楼。劫持事件发生后,警方包围了大楼并封锁了附近街道,狙击手严密监视着大楼的情况,谈判专家也在用电话与恐怖分子周旋,拖延时间。
此外,很多新闻记者赶来,在警戒线外面架起摄像机,做现场直播。

使馆外的记者(剧照)
在谈判专家的努力下,第二天,恐怖分子做出了一些让步,他们先后释放了1名怀孕的伊朗妇女和1名生病的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萨利姆警告谈判专家,如果英国不能说服伊朗政府答应要求,就拿剩下的人质开刀。

伊朗人在大使馆外祈祷
事情虽发生在英国,但恐怖分子是对着伊朗政府去的,被劫持的人质中,绝大部分是伊人,只有4名英国人(警官洛克,厨师莫里斯,还有2名英国广播公司记者)。
伊朗政府的态度,你绝对猜不到——从伊朗传过来的回话称,这6名恐怖分子是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卖命的特务,被抓的人质若能为革命信念献身,那将是他们莫大的荣耀。
既然伊朗政府指望不上,英国只能独自扛下此事。


剧照
解救人质的关键,是了解使馆内情况。为此,英国警方在使馆隔壁的墙上用钻头打孔,放置了窃听器和微型摄像头,为了掩护打孔凿洞的噪声,他们特意让燃气公司在使馆附近地面打洞,假装进行工程维修,还通知机场,让起降飞机在使馆上空飞过。
与此同时,作为营救主力的第22特别空勤团,也在反复推演、演练营救行动。

打孔放置窃听器(剧照)
第22特别空勤团的历史可追溯到二战时期,1941年,英国为破坏轴心国在北非的通讯和交通线路,成立了这支特种部队,他们在德国和意大利军队的后方,进行游击战,曾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炸毁德军250架飞机和几十个弹药库。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11名以色列运动员被恐怖组织“黑九月”绑架并杀害,震惊全球。各国开始重视国际恐怖活动,着手组建反恐部队,英国也不例外,第22特别空勤团开始接受反恐训练,并逐渐成为反恐作战的一把利剑。

慕尼黑奥运会期间,被恐怖分子炸毁的直升机
第22特别空勤团处于24小时不间断待命状态,他们乘坐的直升机和运输机,几分钟就可以起飞,3小时内能赶赴英伦三岛任何地方。
除了特种部队常规的近战、射击、攀援、房屋侵入、爆破等技能外,第22特别空勤团还进行了“死亡屋”反劫持训练:多个假人突然出现在背后时,做到3秒内找到其中持有武器的假人(假人是移动的),并将其击中。
在装备上,第22特别空勤团使用的主要武器是MP5冲锋枪和勃朗宁手枪,冲锋枪上安装了战术灯,用于在烟雾和黑暗中寻找目标,士兵们头戴防毒面具,身穿特制作战服(具有一定的阻燃作用),还开创性地装备了闪光弹。

第22特别空勤团
这些战术和装备,在现在看来没什么,但往后退四十几年,还是很罕见的,可见当时英国的反恐理念是比较先进的。
04
劫持事件发生时,有一个大使馆管理员正在休假,此人对使馆内的建筑构造和设施了如指掌,根据他提供的信息,第22特别空勤团迅速搭建了一个专供训练的仿真使馆,要求训练人员对构造和位置烂熟于心。
此外,被释放的英国记者人质,提供了恐怖分子的人数、武器以及被关押的人质情况。据了解,大部分人质都被关押在二层和三层的房间里。


SAS利用大使馆模型演练(剧照)
根据这些情报,第22特别空勤团制定了代号为“猎人行动”的营救计划。
计划是这样的:24名队员分兵两路,红队(12名队员,分成3个小组)负责进攻三到五楼,其中1个小组从楼顶天窗进攻五楼,另外2个小组通过索降,分别进攻三楼和四楼,蓝队(也是12名队员,分成3个小组)负责清理地下室和一二楼,1个小组负责一层。

谈判专家(剧照)
谈判专家和恐怖分子周旋以及为他们送饭期间,恐怖分子提了很多条件,比如找3个阿拉伯使馆的大使出面调停,安排大巴、飞机送他们和人质离开英国等等,但都没有获得肯定的答复。为表诚意,恐怖分子又释放了3名人质。
5月5日,恐怖分子的要求仍然没有获得满足,他们本以为1天就能解决问题,成为英雄,没想到一耗就耗了6天,他们精神濒临崩溃,情绪越来越烦躁,决定处决1名人质。

萨利姆(剧照)
被选中的人质,是大使馆新闻参赞拉瓦萨尼,他淡定做了祈祷,声称自己不怕死,死了就会成为伊朗革命运动的勇士。晚上6点50分,拉瓦萨尼写完遗书,吻别伙伴后,恐怖分子就送他上路了,还把尸体扔下了大楼,几分钟后,警察把尸体运走了。

警方抬走拉瓦萨尼的尸体
杀2名人质就发动进攻,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对使馆内的情况完全不了解,为救人质,只能紧急强攻。
现在,这个前提消失了,第22特别空勤团已经掌握了情况,并做好了战斗准备,只要恐怖分子杀害人质,就可以行动。
现场最高指挥官、内务部长怀特劳请示撒切尔夫人后,下令启动“猎人行动”, 第22特别空勤团,从警方手里接管了现场指挥权。
晚上7点26分,攻击开始,行动小组引爆了大楼顶部的炸弹,吸引恐怖分子的注意,掩护各小组行动。

SAS队员从大使馆阳台上进攻
紧接着,红队2个小组索降到三四楼阳台,砸开窗户,投掷闪光弹,冲进了大楼。另1个小组从天窗进入了5楼。蓝队2个小组爆破了一二楼的窗户(钢制窗户,防弹玻璃),也冲进了大楼,另1个小组砸开地下室的窗户,进入了使馆内部。
虽然有1名队员在索降时被绳索缠住了,差点出事,但有惊无险,24名队员都攻入了使馆大楼。

SAS队员索降
05
接下来的扫荡过程很顺利。
二楼,萨利姆准备拿枪反抗时,警察洛克与他扭打在了一起,这时行动小组大叫让他闪开,洛克就势闪到一边,几声枪响,萨利姆被击毙了。
三楼,大使办公室里,1名恐怖分子被击毙,原本关押在大使办公室的人质,被转移到了里间的电报室。行动小组炸开电报室的门,冲进去击毙了1名恐怖分子。此前,这名慌乱的恐怖分子打死了1名人质,打伤了2名人质。

扫荡使馆内的恐怖分子(剧照)
剩下的3名恐怖分子失去了斗志,混在人质中,打算趁乱逃出去,但其中2人很快被指认出来,行动小组毫不犹豫打死了他们,其中一人身中27弹。
之后,行动小组将所有人带到使馆后院的草坪上,根据掌握的资料照片,一一进行核对检查,最后的1名恐怖分子内贾德因此被活捉了。

内贾德被活捉(剧照)
如果不是身上没有武器,长得又特别稚嫩,现场还有电视直播以及伊朗外交官求情,估计聂贾德也得被突突。后来他被判处终身监禁,2008年获得假释。
据说行动前,撒切尔夫人曾发来绝密指示:务必保证人质安全,希望整个事情在大使馆内解决。
什么叫在大使馆内解决?有人解读说,这其实就是绝杀令,撒切尔夫人不希望看到有任何恐怖分子活着走出大使馆。

SAS解救人质示意图
整个行动持续了20分钟,5名恐怖分子被击毙,1人被活捉,26名人质中,5人先前被释放,1人被处决,1人被打死,2人被打伤,其余17人安然无恙。
参与行动的24名第22特别空勤团士兵,仅有1人轻伤,“猎人行动”因此成为了世界反恐战争的经典范例。

撒切尔夫人与立功队员合影
2017年,英国和新西兰根据这一真实事件,改编拍摄了电影《六天》。
然而,这部电影拍得特别烂,标签上打的是剧情/动作/惊悚/历史,但我没看懂零乱的剧情,没看见任何动作,更没感受到惊悚,只有几抹粗线条的历史,支撑着这淡而无味的片子。
杨绛:她是中国最才的女,钱钟书最贤的妻。世人皆知她的德,少有人知她的美
沉静的读书人做一个在喧嚣的世界里优雅品位教养尊严见识独立灵魂的高贵在于阅读主播:留声中央电视台专业配音员这是女神书馆民国女子的37期文章灰姑娘与书呆子的婚姻生活文|香蕉鱼《我们仨》的开头,杨绛写了一场大梦。一场与钱钟书离别的梦。苍茫静谧的黄昏中,她怎么找也找不到钱钟书。醒来,她埋怨他:为什么不等一等?为什么要撇下她,一个人自顾自的走?读书号2023-05-10 13:41:390000班主任:我总结了高考高分作文的题目拟法,都是套路,建议收藏
众所周知,一篇好的作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都明白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同样,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就是很好的一块敲门砖,你的阅卷老师才能有兴趣地往下读你的文章。读书号2023-04-23 10:15:370000“面相好坏,决定运气”:真正一辈子有福气的人,面相一定很好
一个人的面相好不好,直接决定着他一生的运气。面相,往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性格、气场以及生活的面貌。相由心生,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内心的状态,经济环境以及自身的品性,都可以通过面相映照出来。那些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都可以反映在你的脸上。面相,不是长相。长相是父母给的。而面相,则是后天形成的。生活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你的面相,也照出你内心的世界。01/微笑,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0000小龙女真的爱杨过吗?她拥有的三件宝贝,很可惜杨过一件都没得到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人世间最容易得到是情,最容易失去的也是情。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而我独缺对你一生的了解。说到武侠大师,我们能想到很多人,金庸、古龙、梁羽生、黄易、温瑞安。可是最先想到的便是金庸,最值得说道的也是金庸。金庸的小说风靡华人圈,凡是有华人的地方便有金庸的小说。读书号2023-04-19 18:04: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