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律学知识的分享-2023年5月5日
昨天我们讲到,“绝句”这个名字是来自晋南北朝文人的联句活动的。但这种五言四句的诗体,唐初还不叫“绝句”。叫什么呢?叫“五言二韵诗"。为什么叫“五言二韵诗”呢?因为每首诗只有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四个五言句,押两个韵,所以叫作“五言二韵诗”。后来,第一句也可以入韵。但多数只有二韵,所以仍然叫“五言二韵诗”。虽然第一句也可以入韵了,但第三句是绝对不许入韵的。第三句不入韵,是这个诗体的严格规定,没有商量的馀地。关于绝句的知识,暂时就讲到这里。现在讲四声和平仄。我们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唐宋时期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到现在,南方有许多方言,如苏州话,老派上海话等,还保留着平上去入四声。但大多数北方话没有了入声,原来的入声字改读平声或上声或去声。平上去入,叫四声。平声的声音可以平平的展开,而上去入三声都不能。唐朝人发现这点不同处,就把上去入归为一类,称为“仄声”,平声则独自为一类,还叫“平声”。一句诗,一首诗,如果平仄搭配得好,读起来就带音乐性。举个五言二韵诗的平仄搭配的例子: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叫做“调(tiáo)声”,把平仄调匀。平仄调匀,合乎声律,吟诵就跟唱歌似的好听。有许多老先生,诵读文言诗文时,入声字读入声,平上去三声字则用文读,以为这样读,平仄就对了,归韵就对了。其实仍然是错误的,因为这并不是读书音。有人用昆曲唱蒋捷《虞美人》。其下片开头二韵是: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下”与“也”押上声马韵,读书音,下念上声xiǎ,也念上声yě。非常和谐。但唱昆曲的人,用文读音唱,“下”是去声xià,“也”是上声yě。和谐的变为不和谐了。我举个例子,说明这些老先生都搞错了。我自己开头也这样,走了弯路。复活读书音,并不是很容易的工作。
古人箴言 闪耀智慧之光
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庄子》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之计在于晨。——《车胤传》3.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管子》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宋词·唐伯虎点秋香》6.听取别人的意见,不经过自己的推敲,是没有用的。——《礼记》7.口说无凭,身行方信。——《左传》读书号2023-05-10 13:01:340000金庸笔下被吹上天的高手,一个屡战屡败,一个家具被砸、嚎啕大哭
金庸笔下的主角向来都有一个套路,他们起初穷困潦倒甚至不堪一击,不过在邂逅奇遇、练成神功之后,主角们都能击败反派,最后携手红颜、退出武林。在主角们尚未称霸武林之时,自然是配角们的高光时刻了。为了能突显主角神功大成之后的反差,这些配角未免会被主角衬托得越加不堪入目,而金庸笔下就有两位被严重高估的配角,一个屡战屡败,一个家具被砸还嚎啕大哭。读书号2023-05-24 14:09:530000掌握了这256个公式,你的数学就真的厉害了
高中数学256个快速解题公式,背熟这些公式,并且把这些公式反复刷题吃透,你的数学成绩一定可以更上一层楼,这些公式真的太绝了!读书号2023-05-25 20:55:130000耗时6天,我将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点(附图解)汇成23页笔记,快看
不管你现在处于高二阶段还是高三阶段,都已经处在高中最后总复习的阶段中,而不同的是一个是刚要步入总复习,另一个是快要结束并步入高考。所以说无论是处在哪个阶段之中,基础知识点是总复习中每个环节的重中之重。读书号2023-04-22 16:59:030000被遗忘的女儿:大唐的混血公主 寿安公主
作者:阿赖耶识大唐是女子地位上升的朝代,可是所谓的地位,指的是汉家女子,那些被晋封的胡女,是被人厌弃的。无论是百姓,还是皇家,都认为这样的女子出生,是丢脸的。唐玄宗李隆基时期,一共有29个女儿,最小的女儿封号是寿安公主。寿安两个字的意义很好,很多朝代都有寿安这个封号,但是用在大唐公主身上,其实是一种讽刺。读书号2023-05-23 13:49: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