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原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三、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四、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五、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六、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七、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八、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九、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十、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十一、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十二、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左口右父,音fu2)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缀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上执下水)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汗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十三、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十四、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十五、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十六、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十七、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十八、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十九、凡服桂枝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二○、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二一、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二二、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二三、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去节)各一两 大枣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二四、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二五、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二麻一汤。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二六、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二七、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十八铢 大枣四枚(擘) 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二八、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芩白术汤主之。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切) 茯芩 白术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芩、白术。
二九、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方:
芍药 甘草各四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清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三○、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耗时5天,我将高中理综532条易错知识点,汇成46页笔记,建议收藏
许多同学在考试的时候,都会感觉到理综的压力特别大,平时的时候不知道该去怎么学习,结果每当到考试的时候大家才会有压力,总是做不完,分数扣得也特别狠。其实呢,做不完与做得完的差距就在于:更熟悉的知识检索网络和更简单的逻辑思维通路。做不完的话就说明了有些科目拖了后腿,原来选择分值低,错了也不在意,然后一个个知识点漏洞就被不以为然的落下了,等到考试的时候又集中爆发,而理综选择题的大分值则放大了这种缺漏。读书号2023-04-23 09:38:380000耗时9天,我将高中地理读图技巧,汇成38页笔记,7天吃透
关于高中地理,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很多同学在地理的读图题上都比较犯难,什么山顶谷底,风向,地质形成条件之类的都分不太清楚。而往往答案就在这简单的简化图之中,只要读懂了它,那做题就会很轻松。读书号2023-04-23 10:20:060000二孩和三孩的中考加10分,独生子女家庭没门!山西政府回应来了
#山西泽州二三孩中考将加10分#一孩到底做错了什么?最近的奇葩政策比较多,但山西晋城市泽州县,发布的《关于印发泽州县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九项措施的通知》中的加分项,尤其吸睛:在泽州县落户、就业的二、三孩家庭子女中考报考县内公办高中时可加10分!此政策一出,一片哗然:“对一孩的家庭太不公平了,当时是响应国家号召生一孩的,现在又杀鸡取卵,是最受伤的一批人了!”读书号2023-04-23 16:29:590000高考百日冲刺:我总结了高考理科六科备考清单,复习时记得要看
对于高中最后的总复习时刻,我们要时时刻刻把握好每一分钟的复习时间,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要去精简一些核心内容去看,掌握好核心知识点。对于大多数的高三同学们,尤其是对于那些基础掌握不太好的学生,在最后不到一百天的时间里,每一次的模拟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高考分数的高低。而大部分的高考题或者是模拟题,都在考查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大家一定要跟紧老师们的节奏,上课时也要好好去听。读书号2023-04-22 17:01:420000皇妃李秋水,年过半百,为何能迷住西夏皇帝?除了美和魅,还有一绝技
天龙八部中,天龙四绝和二挂的戏份,明显压倒了逍遥三老,而当我们仔细品味原文之后,就会发现,逍遥三老之所以能和萧峰、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段誉和虚竹并称,是因为三老都有实实在在的过人之处。以李秋水为例,她除了是逍遥子的弟子,是天山童姥和无崖子的师妹之外,还有一重身份,就是西夏国的皇妃。按照推算,李秋水嫁入西夏皇室的年龄很可能已经过了半百。读书号2023-04-18 18:04: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