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好评是刷出来的?

三国时期谋士众多,最为人所知者,当属诸葛孔明,卧龙之才,名扬八荒四海,若选一位能与之相提并论者,首推庞统。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水镜先生司马徽一句话,将庞统推向顶流。
两人是否有这样的才能暂且不论,单看司马徽这句话,明显有些夸张。这并不奇怪,毕竟两人都是自己的学生,手心手背都是肉,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个好前途,这大概每一个老师最大的夙愿,司马徽的这句话,不仅是对两个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和信任,也是他们进入社会的敲门砖。
话说回来,庞统和诸葛亮随刘备一同入川,在同一个阵营,诸葛亮一生之功勋众所周知,而作为同门师兄弟的庞统,一生成就如何?他真能如老师司马徽所言,与诸葛亮齐名吗?

首先来看庞统所表现出的才能。
庞统一生最能够被称道的应该是他向刘备所提出的“上中下三策“,刘备采用其中计,顺利夺取益州。
建安年间,刘备与刘璋决裂,庞统献上三条秘技:
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
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这三条计策,就一个中心思想:不管快慢,不计手段,吃定益州。
当然,夺取益州必然是良策,这不由分说,益州地处险塞,四通诸戎夷越,刘备据之,对于拓展蜀国版图百利而无一害。
但是这个计谋早在诸葛亮“隆中对”的时候,就已经向刘备提过,而庞统献上的三策,无非是在这基础上细化了强夺和巧取的方针,多少有点拾人牙慧的味道。

再者说,如果将一个人的才能分为几等,那么最高级的应是“济世之才”,是出于整体大局观献“大计“的“大才”,比如献给曹操的“十胜论”和“遗计定辽东”助得曹操灭袁绍,擒吕布,平定大半天下的郭嘉;又比如献计刘邦力挫楚霸王而称王的张良;又如刘伯温;皆是公认的大才,而庞统,却从未向刘邦献过如此“大计”,其格局显然有些小了。
庞统在献上中下三策之前,曾建议刘备在宴席中挟持刘璋,这对于刚刚入蜀地位未稳的刘备来说,无疑是下下策。但足可见庞统之才绝非大才。
后世名士对其也颇有评价:
裴松之说:谋袭刘璋,计虽出于统,然违义成功,本由诡道。
方孝孺也说:徽以孔明、庞统并称,吾窃有疑焉。论者惜统早死,故功业不及孔明;余谓使统不死,终非孔明比也。孔明之学,庶乎王道;而统之言,皆矫诈功利之习。

有人会说,倘若庞统不早亡,或许会表露更多的才能,甚至超过诸葛亮。正如方孝孺所言,就算庞统不早亡,超越诸葛的可能性也极低。
先看看庞统是如何早亡的呢?
在《三国志》中有载: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
战,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作为一个谋士,更晓此理,可庞统竟衰兵攻城被流箭射死,相较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才能,实在相去甚远了。
但另外一说,庞统若与诸葛亮在不同阵营,在强大敌人面前,又是否会催生出更大的才能,也未可知,不知庞统在世时,是否也有过“既生亮,何生统“的感慨呢?
当然,庞统虽无济世之大才,但“小才“必然是有的,上中下三策坚定了刘备夺益州的决心,在庞统辅助下,刘备很快打下西北大片领土,直取成都咽喉,倘若庞统不早亡,虽依然难及孔明,但至少也能成为蜀汉重臣,拿下不朽功名。
话说回来,庞统之才相较诸葛亮差的很远,又何来与卧龙齐位的凤雏之名呢?
上文说道,这离不开司马徽的推波助澜。

东汉末年,庞统不远千里拜访当世举世皆知的名士司马徽,两人相互交谈,不分昼夜,庞统成功混了一次眼熟,司马徽暗有提携后进之心,便称庞统为“南州名士之首“,这个名头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让庞统逐渐为人说之,名气很快如日中天。
在早期,庞统的名气远超诸葛亮,而这,都是庞统自己换来的。
当时,名士之间流行互相点评,除了才学,名士的评价也占有一定比重,成为各个诸侯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用今天的话说,你只有投了广告,才有更多的客户找上门。

而庞统评价别人有一习惯,即总是言过其实,给予高度夸赞,清朝名臣李光地曾说:庞士元论人才,不肯求全责备,这个心胸,便可以称'凤雏’。
即是说,庞统论人“不求全责备”,他自称高度评价别人是想让所有人才都得到重视,尽快结束乱世,可无才之人因为虚高的评价不是会让世道更乱吗?
庞统的逻辑,实在搞不懂。
不过有一点疑惑倒逐渐清晰,庞统能得到后来的好评,或许他给别人“刷赞“换来的。

如果你家孩子马上小升初 请停留几分钟 看看以下奉劝 或许能解你忧愁
1.面临小升初,家长要擦亮眼睛耳听八方,及早获悉新信息,以便为孩子规划更好的初中。要知道现在孩子的学业拼的就是家长的信息差和孩子的学习能力。比如,初中孩子户口要在哪里,学籍要在哪里,中考志愿填报时要怎么填才合适孩子,高中想去哪里上,这都是要提前思考的事情。如果等上了初中,中途想转学,那真是太费事了,或者是影响中考志愿的填报,把本应该可以选择的事情变为必选,那就真的不划算了。读书号2023-04-23 13:55:540000杜甫五律《龙门》读记
杜甫五律《龙门》读记(小河西)龙门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气色皇居近,金银佛寺开。往还时屡改,川水日悠哉。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杜甫在开元年间至天宝五载间,曾多次往返洛阳。开元年间杜甫曾宿龙门奉先寺,写过五律《游龙门奉先寺》。或在开元末或天宝初,杜甫又一次回洛阳,路经龙门作此诗。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气色皇居近,金银佛寺开。0000班主任:我总结了高中英语语法全面解析,5天吃透语法,赶快看
对于大多数的同学来说,高中英语最难的或者不是记单词,而是它千奇百怪的各种语法,仅仅是时态,就有数十种之多。并且,在高考的时候对语法的考察也是无处不在的,尤其是面前的选择题还有完型填空,大多数都是对语法的考察。所以不论是阅读,完型,还是作文,语法弄不清楚的话,英语很难拿高分。读书号2023-04-23 09:44:420000历数中国古代4位女政治家:第一位极残酷,最后一位培养千古一帝
浩然文史创办到现在有三年多了,考虑到大部分粉丝其实是最近半年多才关注我们,之前沉淀的很多优质内容可能大家并没有看到。所以我们推出了旧文精选栏目,挑选比较满意的旧作,推送给新关注的朋友。读书号2023-05-23 13:22:070000大千世界一禅床——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要去拜见佛印禅师,他事先给禅师写信,要求禅师像赵州禅师迎接赵王一样,不必出来迎接。苏东坡自以为了解禅的真义,佛印禅师应该以最上乘之礼——不接而接来接他。可是等他到了后,却看到佛印禅师跑出寺门迎接他,于是以为抓住了取笑禅师的机会,说道:“看来你修行没有赵州禅师洒脱,我叫你不要来接我,你却不免俗套跑了大老远的路来接我。”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