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监制,蔡京正名,18岁少年的遗世巨作!

2017年9月15日,故宫博物院举办《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展》,一幅气势恢宏的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成为压轴之作登上燕翅楼,台前人山人海,观者络绎不绝,热闹场面丝毫不亚于当年的《清明上河图》特展。
此画气象恢宏壮观,江山千里,苍莽不绝,浩荡无涯,千山万壑,星罗棋布,大小高平,争雄竞秀,江河之间,烟波浩渺,群山高崖,层峦起伏,细观又有万丈瀑布穿插其间,曲径通幽处,房舍屋宇错落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水磨长桥应势而生,竹篱茅舍,庄园寺观,道路相通,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其间人物如蚁,不可胜数。再观又见乱冈如积,岛屿相叠,汀渚绵延,群峰耸立,秀岩崚嶒,映带不绝。知微见著,动静相融,千里江山,名副其实,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这幅《千里江山图》的作者,如今我们人人皆知是王希孟,但此人在史书之中很难找到只言片语,而得出此结论的唯一线索,仅仅是蔡京留在画上的一段题跋:
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透过这寥寥数语,我们知道了此画作者名为希孟,本是皇宫画院的小学徒,年仅18,宋徽宗见他有天赋,于是亲自调教和监制,于是半年之内,希孟画出了这幅《千里江山图》,后来宋徽宗又把此画送给了北宋“文艺委员”蔡京。
得亏蔡京的这段题跋,为这幅国宝巨制的作者正了名。
但即便如此,希孟还是潜入历史的迷雾中,不见了踪影。

直到几百年后,希孟再次出现在清朝收藏家宋荦的诗中:
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法精。
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肠断太师京。
诗后有一注:
希孟天资高妙,得徽宗秘传,经年设色山水一卷进御。未几死,年二十余。
宋荦之诗圆满了希孟的姓氏,也圆满了一个悲剧式的短暂人生,成为了如今我们口口相传的悲伤故事:
王希孟在画成《千里江山图》不久便猝然早逝,这幅画也自然而然成为了这位天才少年的遗世之作。
北宋末年,金兵铁骑南下,徵、钦二宗被掳北上,家国沦陷,苍生共难,《千里江山图》在乱世之中辗转流离,险些被毁,几百年间不知所踪,清初时收入内府,溥仪出宫携出该画卷,后流落民间,中国解放后,才由国家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院。
话说回来,在艺术发展登峰造极的宋朝,对《清明上河图》都看不上眼的宋徽宗,为何对《千里江山图》如此高看一眼呢?

其一,宋徽宗作为一个书画兼善的文艺咖,得到首肯的自然是技法和构图。
这一点不用多说,《千里江山图》的构图绝属上乘,王希孟将全画分成六段,各段以山体绵延自然贯通,相互之间又有长桥流水相连,各段山水自成一景又相互连接,“景随步移”的艺术效果得到最大程度展现,整体之上又能得到统一,不同空间和意象得以巧妙组织。
通览整幅图,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恰到好处的画卷,从左至右,像一个故事娓娓道来,现实群山低峦起伏,掩于水域之间,远处有一座高峰若影若现,预示着千里江山,即将起于此端。

随之,山峦渐渐高耸,王希孟勾勒出一个宛若仙界的画面,在仙山之间,有水桥相连,山水之间,又有宅院亭台,似有仙人游走其间。

再往又看,高耸入云的主峰应然眼前,周遭有山峰围绕,前景山峰只剩三角状的山顶,宛如由远及近的推进。

再接下来,画面快到尽头,故事也进入尾声,不像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用潦草写意的笔画延展生命力,王希孟用更为细致的工笔山水细细勾出起伏的山峦叠嶂,首尾呼应,完美结局。

毕竟身在宫廷,毕竟只有18岁,在构图上显得中规中矩,不比黄公望老辣。
而至于技法,《千里江山图》延续了自隋唐以来的青绿山水画法,以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为主,浓淡结合,皴染勾画相辅相成,王希孟几乎用到了前代所有的技法,隋唐的勾线、敷色法,五代十国到宋朝李成的蟹爪皴、董源的披麻皴,哪怕是水纹,都是一笔一笔绘就而成。线条不刚不硬,山石水天互相映衬,达到浑然一体的画面效果,中国画色彩的表现力得到极致的发挥。

其二,宋徽宗作为一个笃信道教的帝王,此画也暗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主体思想。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用道教年号最多的朝代,宋徽宗本人笃信道教,号称自己是“教主道君皇帝”,“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从来都是道家的宣传语,而在山水画种,如何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显然,山水之间,要有人间烟火,即便是仙山,也要有仙人。
王希孟做到了。
人类理想的人居环境,是天人混沌一体的共存关系,而对于山水画,“可游可居”自然是最高境界,王希孟充分展现了“道游于艺,艺合乎于道”的境界,通过亭台、楼阁、茅屋和人意象化的符号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在环境中可走、可看、可望,方为“游”,乐享起中,而所处环境和谐自然,直观感受亲近而舒适,是为“居”。

除此之外,王希孟在用色上,也考虑到了宋徽宗对于道家的热衷。
前面说到,从隋唐始,皇家画惯用青绿,赭石、石青石绿、朱砂、珍珠白,再加上黑色,以这五色为主创作的画作便统称为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那为什么是这五色呢?
或也可以从道家“天人合一”的境界做出解释。
皇家爱用的这五种颜色其实大有来头,石绿为青,朱砂为红,赭石为黄,珍珠白为白,再加上黑,青红黄白黑五色对应的正好是木火土金水五行。
所以,明白了吧。
在古人略显狭窄的宇宙观中,宇宙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五行相生相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再到人身上,无色又对应心肝脾肺肾五脏,五色和谐,五脏亦才达到和谐,如此生生不息,肉身才可长生。
要知道,历代帝王炼丹问道,终极目标就是为了长生不老。
如此看来,古代画家为皇家画画时,只要五色用的好,便已经成功了一半。

其三,宋徽宗做一个宫廷艺术家,此画也完美符合宫廷艺术创作的指导方针。
西方古典绘画题材都与宗教有关,主要目的是宣扬教义,用更直观的方式讲述圣经故事,给信徒制造一个无比美好的天堂,中国的佛教道教壁画也是如此。
那么,一个信奉道家的皇家宫廷山水画院的任务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画仙山,那是皇帝死后得道永生的地方。
仅仅只画一座仙山,难免平淡,如前文所说,《千里江山图》中有一座高耸入云的主峰,和无数簇拥着的群峰,那何尝不是主君宋徽宗和臣子臣民的画像。

可以说,这幅画完美再现了宋徽宗、一个信道之人对理想仙界的所有想象,也正因此,《千里江山图》成为了古代院体画的标杆之作。
所以,不管从技法构图,还是意象和色彩运用,亦或是所蕴藏的内涵,都极其符合宋徽宗的审美乐趣和倾向,我相信,如果他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他更愿意自己亲手绘成。
无奈的是,宋徽宗本人偏重于小写意画法,并不着重于工笔画,并且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也无足够的精力和耐心,而王希孟,一个天才少年,年富力强,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以及足够的指导,绝对是最佳人选。
终不负徽宗所愿,王希孟在一幅画中殚精竭虑,倾注毕生所学,绘就了这幅流传千古的人间至宝。

偷税漏税极简史,每一页都写满了肮脏
图|空谷寻芳©逃税之战,我们能赢吗?娱乐圈又一次地震了。最近,某女星1.6亿天价片酬,日薪208万的大料冲上了热搜。蝴蝶扇动了翅膀,前后多达75位一线明星相继注销了工作室。一切仿佛是2018年那件震惊全国的偷税事件的重演。也就不到三年,税务问题又一次摆在了人们眼前。逃税,伴随着税收的诞生而出现,至今屡禁不绝。就像人类社会的一个顽疾。人们不禁要问,这疾病,能治吗?读书号2023-05-23 09:02:390005姜夔: 开创了南宋的一代词风
作者:赵心放有首白石诗写的是,南山有个仙人,夜夜煮白石来当饭食,不用花钱只是费牙齿,世人叫他白石仙。这个有点儿神乎的白石仙就是南宋大词人姜夔。他深受道家思想熏陶,一生漂泊于江湖,居无定所,卓尔不群,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等无不精通,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一)大咖抬举飘游之人读书号2023-05-23 10:11:000000班主任:我将高考英语15类专题特训,汇成50页笔记,记得要去看
对于平时在高中英语上面比较吃力的同学们来说,特别是在最后的总复习阶段,大家可能觉得学习英语浪费很多的时间,但往往却得不到好的反馈。感觉背了很多的单词,但到了考试的时候会感觉都没有用上,所以渐渐地大家就觉得英语很难学,倒不如去学习别的科目。读书号2023-05-26 15:55:150003民间故事:小孙女指着水沟说有龙,爷爷发现一条泥鳅,当晚发大水
唐朝天宝年间,小山村里有一户姓郭的人家,家里十几口人。小孙女只有两岁多,伶牙俐齿的。这一天早上,她跑到院门前玩耍,忽然指着不远处的水沟喊道:“龙,有龙!”郭大爷曾经给小孙女讲过龙的故事,向她描述过龙的模样,听见小孙女一直喊有龙,走过来好奇地观看,只见门前水沟里,游着一条泥鳅。郭大爷不由得哑然失笑,原来小孙女误把泥鳅当成龙了。读书号2023-05-23 13:48:570000杜甫:湘江,别为我哭泣
长风文史2023-05-10①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长安,巍峨的太极宫内,富丽堂皇,香烟缭绕。在庄严典雅的奏乐声中,唐玄宗李隆基龙行虎步上了登基台,祭天,受玺,完成了登基仪式,成为唐朝第七位皇帝,这一年,他年仅27岁。从此,李隆基,这位天资英武、雄才大略、才情风流的年轻帝王,开创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在大唐历史写下了辉煌而又昏聩的一页。读书号2023-05-23 09:57:0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