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一死,嘉庆就赐死“二皇帝”和珅,为何和珅背后势力没反抗?

清朝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嘉庆帝亲政以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除掉和珅,乾隆帝死后仅仅半月而已,权倾朝野的“二皇帝”和珅便被赐死。
和珅身为权臣,在当时有着“二皇帝”之称,比之“儿皇帝”嘉庆帝的权力还要大,可谓是权倾朝野,为何嘉庆帝收拾他却轻而易举呢,根本没有掀起什么风浪,他背后的势力也没有反抗,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
一、嘉庆帝方法很高明,先麻痹再出手稳准狠
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以后,虽然退位成为太上皇,但是并没有放权,依旧是独揽大权,嘉庆帝其实并没有实权,所以只能是“儿皇帝”。而乾隆帝身为太上皇,加之年事已高,独揽大权总归有些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他便依靠宠臣和珅来牢牢把持朝政,和珅的权力自然很大,因此和珅被人称之为“二皇帝”。
虽然清朝在嘉庆时期开始中衰,嘉庆帝并没有实现中兴,也没有遏制下滑的趋势,但平心而论,清朝实际上在乾隆后期就已经中衰,很多隐患就是乾隆帝埋下的,并且于在位末期爆发,嘉庆帝在这种局势下,可以勉强守成,其实也算说得过去,还是颇有手段的,毕竟中兴之主可是很少,王朝中衰以后没那么好中兴的。

而通过除掉和珅,就可以看到嘉庆帝的高明手段,乾隆帝活着之时,面对乾隆帝独揽大权,自己并无实权,嘉庆帝虽然不愿意,但并没有意气用事,而是通过隐忍听话来麻痹乾隆帝和其宠臣和珅,对于乾隆帝是言听计从,乾隆帝说什么就是什么,一切看乾隆帝眼色行事。
对于和珅,也是一派重用姿态,对其待遇很高,而且和珅的意见,也都是采纳用之,身边人对此多有不满,嘉庆帝解释道:“朕方倚相公(和珅)理四海事,汝等何有轻也?”
嘉庆帝如此表演,自然是成功麻痹了乾隆帝还有和珅,使得他们对于嘉庆帝比较轻视,也可以说是比较放心。
因此乾隆帝一死,嘉庆帝马上让和珅留在宫中总理丧事,看似重用,实则是变相将和珅软禁起来,切断与外界联系,这样一来,和珅即使势力再大,外面党羽也是群龙无首,是一盘散沙,自然是掀不起什么风浪,嘉庆帝就这般轻松将其拿下。
再通俗来说,先不论和珅到底有多大势力,有多少能量,嘉庆帝根本不给他发作的机会,乾隆帝活着的时候,装成对和珅重用,还没有主见的样子,使和珅对他是一百个放心,根本不会想到嘉庆帝对自己是恨之入骨,是必除之而后快,所以乾隆帝一死,嘉庆帝以办理丧事名义让和珅留在宫中,和珅也没有防备,就那么被控制被拿下了。

二、和珅虽权倾朝野,但他的权力不过是建立在狐假虎威的基础上
权臣可分三大档次:
第一档次是诸如曹操这般,自己打天下,自己培养势力,之所以尊汉献帝这个天子,只不过是图合法性罢了,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效果。
这类权臣,就是秦皇汉武遇到,都没有反败为胜的可能,因为朝廷上下效忠的是权臣而非皇帝,即使权臣被皇帝采取斩首行动,但权臣一死,背后势力集团就会疯狂反扑,皇帝也会跟着陪葬。诸如北魏权臣尔朱荣与孝庄帝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第二档次诸如司马懿、霍光这般,活得久,又得皇帝重用,又历经皇权交替,历经托孤等,趁着皇权过渡的衰弱时期,一步步培养自己的势力,可以行废立皇帝之事,乃至是有着鸠占鹊巢的实力。
司马懿是有着谋朝篡位的心思,所以除非在他刚刚擅权之初,趁着朝廷和地方还有反对势力,还有着些许机会反杀,再往后,权力越来越大,并且几代人延续经营,就没有机会了。

霍光虽是权臣,虽废立过皇帝,虽擅权,但没有谋朝篡位之心,所以汉宣帝采取的是韬光养晦的隐忍方法,对霍光言听计从,才没有像昌邑王刘贺那般被废,最终熬死霍光,再用计除掉霍光家族,才得以掌握大权。
第三档次是诸如鳌拜、和珅这类权臣,前者是开国元勋,趁着皇帝年幼,自己又是辅政大臣的方便,所以可以兴风作浪。后者则是靠着皇帝的宠幸,狐假虎威般地获得了大权,权力来源于皇帝身上,所以皇帝如果不再宠幸他,或者是死了,那么他的末日就到了。
这类权臣,其实并没有真正地掌握大权,只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因素,才可以得意一时,但也最容易被皇帝收拾。
而且相对来说,和珅还不如鳌拜,鳌拜擅权之时,以他为中心的势力集团还是很强大的,所以康熙帝在智擒鳌拜时,还特意提前进行了一番人事调整,防止鳌拜一党反扑。
和珅虽然一度权倾朝野,可以说是权臣,但其实他背后的势力集团很弱,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真正形成势力集团,因为他的权力来源于乾隆帝,乾隆帝是他的唯一靠山,是先得皇帝宠幸,狐假虎威下再有大权,而非皇帝重用,自己又广培党羽,门生故吏遍天下,他在朝中并没有死忠的心腹党羽。像同时代的大臣吴熊光就说道:“凡怀不轨者,必收人心,和珅则满、汉无归附者,即使中怀不轨,谁肯从之”。

同时和珅与阿桂、王杰、董诰等军机大臣也不和睦,更是与乾隆帝另一宠幸大臣福康安也是势不两立,和珅与这些大臣的矛盾,可以说是乾隆帝有意营造的互相牵制格局,也足以说明和珅其实并没有达到一手遮天的程度。
当然也不能说和珅并没有党羽,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和珅在得势之时,还是有着吴省兰和福康安弟弟福长安等大臣依附支持。像吴省兰就被和珅安排在嘉庆帝身边,监视嘉庆帝举动,这也是嘉庆帝必杀和珅的原因之一。
而且由于和珅是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被嘉庆帝拿下,所以肯定有潜藏的和珅一党没有暴露出来。毕竟和珅当权这么多年,肯定也暗中培养了势力,只不过肯定没有形成强大的势力集团,不然即使被软禁在宫中,最不济也会有人造势声援。
在这里还有一个客观因素,中国古代的王朝,是越往后君权越集中,到了明清两朝,就是君权高度集中的朝代。
尤其清朝身为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君权集中可谓达到巅峰,在这种情况下,像诸王、后宫、宦官、大臣,在制度上已经制约死了,根本威胁不了皇权。即使出现权臣,也是最弱的权臣,对于皇权根本形成不了致命威胁,更何况和珅这个权臣,是由于乾隆帝宠幸而得权,更是对于皇权没什么威胁,就不会形成强大的势力集团,所以嘉庆帝一上台,要收拾他,只需要略施手段,就轻轻松松将其拿下。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
耗时10天,我总结了高中生物必修一到选修五全部知识点,7天吃透
作为理科中的文科,没有任何一科可以做到像生物一样,当你不会做题时,然而你翻开书,你就可以在课本里找到答案,如果你找不到,那就是你看课本不仔细,或者是又出现了新的题型。所以说,想要学好生物,看懂课本是有多么的重要!读书号2023-04-23 10:37:000000烹子奉君,这是人干的事儿?
论一个厨子的思想觉悟文/大圣午饭时间到了。春秋时期著名厨师,齐国御用行政总厨兼厨师长易牙,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只热气腾腾的三足金鼎,走进齐桓公办公室,把鼎轻轻放在了桌上。——“大王,请慢用。”齐桓公放下手里的工作,望了一眼窗外的太阳,笑着说:“肚子还真有点儿饿了呢,易师傅今天又给寡人做了什么新菜啊?”读书号2023-05-10 14:10:170000不读这10首诗词,就不知道梅花有多美
一首诗词,百种情思,纵然诗短,奈何情长。宋人有多爱梅花,这10首梅花诗词说明了一切,精选10首宋代梅花诗词,品味人间仙景,读懂世间真情。《踏莎行·雪似梅花》宋.吕本中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读书号2023-04-23 15:38:490000男人如果有情人,潜意识会有所表现
男人外面有情人,女人是可以感觉得到的,女人的直觉那比卫星都准,你信不信呢?不管你把这件事隐藏得有多深,认为自己多天衣无缝,认为自己做的滴水不漏,但是你放心啊,你所有的蛛丝马迹,女人都会有所觉察。想知道为什么吗?我来告诉你,因为啊,你只要在外面找了其他的女人,有些细节一定会被暴露的,你想藏是藏不住的。读书号2023-05-23 16:47:080000史上最好的12杯浊酒敬余生: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无酒不成诗,把酒言欢,寄愁于酒。千百年来,人们对酒,情有独钟,以酒入诗词,寄予了怎样一番深情呢?敬往事《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读书号2023-04-23 15:21: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