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6帝,2对堂兄弟组合,2对亲兄弟组合,哪对关系最好?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倒数第二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历12世共16帝,国祚276年。
明朝16帝之中,有着2对皇帝是堂兄弟组合,有着2对皇帝是亲兄弟组合,也就是说有4对皇帝是平辈,所以是12世。
今天宋安之就来说说这4对兄弟组合之中,哪对兄弟关系最好,哪对兄弟关系最差。
首先按照时间顺序来说:
第一对兄弟组合是建文帝朱允炆与明高宗朱高炽。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是懿文太子朱标之子,是一位文人皇帝,结局并不好,因为霸道削藩,因此被叔叔燕王朱棣起靖难之役赶下皇位,下落也成迷。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为明成祖朱棣嫡长子,在位仅仅十个月,又称十月天子。在短暂天子生涯之中,这位皇帝施政最大特点就是广施仁政,是平反了很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还一改成祖时期对外大规模出兵,因此死后庙号为仁宗。

建文帝朱允炆与明仁宗朱高炽是堂兄弟,这两人几乎没有什么交集,没什么感情,所以不能说关系好不好,只能说立场是敌对的,不是真有着平辈血缘关系,很难想到这二位皇帝竟然是堂兄弟,多少有些不尴不尬。本来朱高炽也就是二代燕王,是父亲朱棣造建文帝反成功,自己从亲王世子成为皇太子,再成皇帝,因此这对堂兄弟是敌对关系。
第二对兄弟组合是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长子,两度为帝,他的一生很是传奇却并不光彩。一场“土木堡之变”,直接使得明朝由盛转衰,复位以后,倒是比之前有所进步,并且因为废除宫妃殉葬制度等事,为自己挽回些许声名。
明代宗朱祁钰是明宣宗次子,与明英宗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本来与皇位无缘,但哥哥明英宗御驾亲征酿成“土木堡之变”被俘以后,大敌当前之际,太子年幼,他身为明英宗唯一的弟弟,并且在监国,于是不符合常理的成为皇帝,是力挽狂澜,重用于谦等人,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在位期间是励精图治,使得中衰的明朝由乱而治。

不过明代宗有个问题在于,他可以说是应急成为皇帝,本来是不能成为皇帝,所以登基为帝以后,他的根基并不稳,迎回哥哥明英宗以后,并没有还位于他,后面更是废明英宗之子朱见深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太子,结果是朱见济不久病死,几年以后明代宗更是病重,明英宗趁机发动“夺门之变”复位,明代宗被废帝位,不久病死。
第三对兄弟组合是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和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
明武宗是明朝有名的叛逆皇帝,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皇帝。一方面他喜好玩乐,荒嬉无度,还信用宦官;另一方面他崇尚武功,曾御驾亲征,不过不像太爷爷明英宗那般失败被俘,反而是获胜。并且十分果决,当信任有加的刘瑾谋反行为暴露以后,是直接将其拿下再处死,丝毫不拖泥带水。
嘉靖帝是明武宗堂弟,与明武宗是堂兄弟关系。在明武宗无子而死以后,根据《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嘉靖帝继承皇位。

嘉靖帝在位45年,是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在位前期效法太祖、成祖治国,使得明朝一度有中兴之势,不过在位中后期就开始怠政,虽然这个权谋高手在躲于深宫炼丹的二十多年时间中没有大权旁落,而且是牢牢把持朝政,但他重用奸臣严嵩,使得明朝是乌烟瘴气,再度衰落下去。
明武宗和嘉靖帝这对堂兄弟关系并不好,或者准确来说这对堂兄弟并没有什么交集,没什么感情,而且嘉靖帝还看明武宗不顺眼。
虽然嘉靖帝继承的是明武宗的皇位,但他是一个工于心计之人,继位以后为了不受制于人,就掀起“大礼议”,抬高自己生父生母地位。还认为自己的皇位并非来源于明武宗,自然没什么感激之情。
而且嘉靖帝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一般来说,皇帝一生的评价,下一任皇帝的态度很重要,没什么太说不过去的事情,基本上新皇帝对上任皇帝是赞美和遮掩居多,最不济也是客观评价。

但是到了明武宗可不一样,他虽然有着荒唐的一面,但是也有好的一面,但是在史书之中,却是负面记载为重,闪光点存在感并不高,之所以这样,跟嘉靖帝这个下一任皇帝刻意为之还是有着不小关系。
第四对兄弟组合是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和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
天启帝是出了名的木匠皇帝,在位7年,给人是昏君感觉,是重用魏忠贤,搞得朝廷是乌烟瘴气。
当然天启帝此举,也有可能是通过魏忠贤为代表的宦官势力,以此打压文官集团,来集中皇权,不过他在位时间短暂,以结果来看,并没有太多改变。
崇祯帝朱由检是明朝末代皇帝,是天启帝同父异母的弟弟,在位17年,有心中兴明朝,却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还有积重难返的局势,是无力回天,最终明朝灭亡,他也自缢以身殉国。

最后总结来说,明朝16帝之中,4对兄弟组合中,要说关系最差的应该就是明英宗和明代宗这对亲兄弟,因为他们是因为皇位之争,最后是反目成仇。明英宗复位以后,指责明代宗是“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
而且废了他的帝号不说,还赐谥号为“戾”,这可是一个恶谥,表示明代宗是终身为恶,还不如不赐谥号。
然后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和明仁宗朱高炽这对堂兄弟,按照立场来说,这对兄弟组合其实也可以说是关系最差,因为本身二人是没什么交集,没什么感情,不过立场是敌对的,所以也可以说关系最差。
至于明武宗和嘉靖帝这对堂兄弟,也是没什么感情,还是嘉靖帝看明武宗不顺眼,再有意无意地打压明武宗身后之名。
要说关系最好的,是天启帝和崇祯帝最对亲兄弟。不过也只是明面上关系最好的,因为这兄弟二人也不是多么感情深厚。像崇祯帝身为天启帝唯一的弟弟,在天启帝无子的情况下就是唯一继承人,但崇祯帝继承皇位并非那么顺利,由于有魏忠贤从中作梗,一度不是那么顺利,还是天启帝皇后张氏从中努力,才得以顺利继位,史书记载;“及熹宗大渐,折忠贤逆谋、传位信王者,后力也”。

不过还好的是,崇祯帝不同于嘉靖帝,知道自己继承的是哥哥天启帝的皇位,对于哥哥天启帝是有着感激之情。而且虽然兄弟俩感情虽然不怎么深厚,但也只是相对来说,最起码天启时代魏忠贤再权势滔天,也不敢动还是信王的崇祯帝。
而且不论是不是因为无子的原因,所以要留崇祯帝这个备胎在京城以防万一的原因,并没有让崇祯帝离京就藩。
其实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这对亲兄弟,本来可以成为古代帝王家手足情深的典范,但因为一场“土木堡之变”,使得明代宗拥有最高权力以后,被权欲迷了眼,便是反目成仇。
在“土木堡之变”以前,这兄弟二人感情是没得说,首先明宣宗只有两个儿子,朱祁钰身为明英宗唯一的弟弟,是享受了极大恩典。
在明宣宗驾崩以后,明英宗继位当年就破例册封年仅7岁的弟弟朱祁钰为郕王,并且没有让他离京就藩。

等到“土木堡之变”前夕,明英宗要御驾亲征,一般来说,皇帝御驾亲征,为了稳妥起见,会让太子监国。诸如明成祖朱棣经常御驾亲征,在此期间,就是太子朱高炽监国留守京城,因此虽然朱高炽在位仅仅十个月,但是他监国的时间可不短。
但是太子朱见深只有2岁,这种情况下,要么太子朱见深名义上监国,选择几位大臣辅佐实际留守京城,要么是选择远支藩王或者叔叔辈藩王监国,不会选择唯一的亲弟弟朱祁钰监国,因为这样威胁太大,很可能会被趁虚而入。而选择远支藩王或者叔叔辈藩王,他们就是有野心也不可能获得大臣的支持。
最不济也是选择亲弟弟朱祁钰监国的同时,再选择另一位德高望重的叔叔辈藩王一起监国,以互相牵制,但是明英宗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十分信任自己弟弟朱祁钰,以他为监国。
当然结果是明代宗朱祁钰辜负了哥哥明英宗这份莫大的信任,自己当了皇帝,不想还位就算了,还要剥夺明英宗儿子朱见深的储君之位,要让自己后代继承皇位,这兄弟二人自然是反目成仇,本可成为一代典范的手足情深,却因为最高权力而面目全非,让人不胜唏嘘。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
耗时9天,我将高中生物的学霸笔记,汇成450页笔记,考点要点都在
在高中阶段,有些同学认为高中生物除了比较复杂的遗传问题之外,其余的都是非常简单的,特别是选修,12分的大题三四分钟自己就搞定了,于是很多同学就会觉得生物很简单,但还有一部分的同学却认为,生物简直比物理还难,物理能达到80分,但生物连60分却达不到。。。其实这是因为高中生物考点考查的很细,很多同学因为掌握得不够透彻,从而造成了一些知识点的混淆,稍微不留心就会在考试中丢分。读书号2023-04-22 20:14:540000朱元璋为何独对大脚马皇后言听计从
在喧嚣的世界里做一个沉静的读书人主播:雨朦作者:香蕉鱼14世纪上半叶,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首先,未来的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了。其次,他那名垂千史的媳妇也出生了。据说,她姓马,名秀英。(马皇后)那时候,社会上流行杀女婴,保男胎,为社会储存最优质的劳动力。马家正好相反。父亲听见女孩的第一声啼哭,高兴的不得了,独自背着手,在庭院里转悠了很久,高兴得不能自已。读书号2023-05-23 13:28:590000浅析:印度城市化发展旳基本历程与特点
文丨孙虎的书房编辑丨孙虎的书房城市化作为全球各国十分重要的发展趋势,在产业发展需求的牵引下,通过改变人口布局和调整产业结构,集聚各种资源,激发规模效应,从而直接推动城市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经济体之一,印度不可避免地融入到了这一发展浪潮中。考虑到城市化发展与人口数量、布局紧密相关。读书号2023-05-25 13:25:420001耗时8天,我将高考地理填空考前专练,汇成23页笔记,记得要看
对于不管是马上就高考的同学,还是即将步入高三的准备会考的同学们,对于基础知识点的掌握都应该排到第一位,而有关于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点,在所有考试当中占有80%的分值,也是我们去做题刷题的关键办法。读书号2023-05-24 11:23:050001扫地僧死后,萧远山云游四海,他收下一弟子,助他成了五绝之一
时至今日,我们依旧可以在荧屏上看到金庸武侠风。金庸的武侠小说完结于上个世纪的6、70年代,距今已有60多年的时间,为何他的武侠著作还是魅力不减?细看过金庸全集的读者会知道,金庸的著作除了剧情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之外,他的十五部小说还能相互衔接,让读者们看得拍案叫绝。读书号2023-04-17 17:22:49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