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名言10句,句句充满古人智慧!
《三十六计》,也叫“三十六策”,指的是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具体成书年代和作者,史上没有记载,已经无从考证。这是一部兵法奇书,与《孙子兵法》合称古代兵法策略学的双壁,名扬海内外,很多军事家都利用过《三十六计》中的谋略,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为世人留下精彩绝伦的案例。
一、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三十六计.围魏救赵》
点评: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人,就等于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所以要想方设法使敌人分散开,然后分别打击。攻击敌人防守强的地方,不如攻击敌人防守薄弱的地方,这样效果才最为有效。
二、不敌其力,而消其势。——《三十六计.釜底抽薪》
点评:如果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战胜敌人,那就想办法削弱敌人的气势,瓦解敌人的斗志。
三、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三十六计.瞒天过海》
点评:越是秘密的事情,往往越是隐藏在公开的事物当中,并非暴露在公开事物的外面。
四、虚者虚之,疑中生疑。——《三十六计.空城计》
点评:当自己一方兵力虚弱的时候,就故意让敌人看到自己兵力空虚的样子,以此让敌人产生怀疑,觉得我们可能是在弄虚作假,引诱他们上当。诸葛亮的空城计,就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五、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三十六计.苦肉计》
点评:人一般不会自己伤害自己,所以当自己受到伤害时,别人就会认为这件事情是真实的。在这种情况下以假作真,就可以起到离间敌人的作用了。《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打黄盖”,就成功运用了这条计策。
六、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三十六计.瞒天过海》
点评:当防御事务做得特别周全的时候,就容易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平日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往往就会让人失去警惕之心。
七、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三十六计.顺手牵羊》
点评:敌人即使出现微小的疏漏之处,也必须趁机抓住机会利用;即使是微小的胜利,也要努力争取,才能积小胜为大胜。
八、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三十六计.无中生有》
点评:故意制造一些虚假的现象迷惑敌人,但假象之中也有真实的行动,假中有真,真中有假,虚虚实实,让敌人摸不清,猜不透。
九、大凌小者,警以诱之。——《三十六计.指桑骂槐》
点评:强大者要想慑服弱小者,不必采用武力的方法,要善于利用警告的方法,去诱导他就范。
十、困敌之势,不以战。——《三十六计.以逸待劳》
点评:打仗不一定要直接进攻,只要把敌人陷入困顿的形势,天长日久,就会不攻自破。比如围困他的城市,使其粮草断绝,就会不战自败。
大师笔战 梁鲁撤书怨
前言民国时期,两位文学大家鲁迅、梁实秋之间发生了一次论战,史称“梁鲁论战”。这次论战包含了人性、子女教育、阶级等方面的内容。景仰卢梭的鲁迅对梁实秋的观点自然深为不满,在梁文发表一个月后,鲁迅写下了《卢梭与胃口》的杂文,发表在翌年的《语丝》周刊上,从而揭开了鲁、梁论争的序幕。论战的最高潮,鲁迅著名杂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读书号2023-05-10 14:20:230000萧峰死后,段誉和虚竹谁是天下第一?你听金庸在旧版新版各说了啥
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百看不厌,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书中的人物被金庸刻画得有血有肉。尤其是主角,他的一举一动、他的喜怒哀乐跃然纸上,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产生共鸣、感叹不已。读书号2023-04-16 13:49:020000庄子:聪明人,从不活在别人眼里
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庄子》里有个叫士成绮的人,自认学识渊博,听到时人常常夸赞老子的智慧,于是跋山涉水,来拜访老子。到了老子的住处之后,却发现老子家里乱七八糟,像个老鼠洞一样。于是他愤愤然地说:“别人都说您是有超凡智慧的圣人,我慕名而来,却发现你跟老鼠差不多”。老子就像没听到一样,完全没有反应。士成绮只好走了。第二天,士成绮觉得自己昨天做得有些过分,于是来找老子道歉。读书号2023-05-23 09:25:010000民间故事:渔人张捡到块乌木遇到仙缘,又因为自己的性格败光缘份
宜兴有一对夫妻,因为灾荒来到了笠泽,以打渔为生,人送外号渔人张。打渔很辛苦的,有的时候受到气候的影响,一无所获也是正常的事情。这一天就是这个样子,渔人张一连撒了三次网,都一无所获。读书号2023-05-23 11:28: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