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绝句漫兴》:春天里的烦恼
读书号2023-05-10 17:11:470阅
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的春夏之交,诗人杜甫经历一番颠沛流离,来到了成都,在浣花溪畔营建草堂,暂时定居下来。面对春景,他写下了《绝句漫兴》一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眼看客居他乡的我正愁绪满怀无法排解;恼人的春光竟还蔓延到了江畔亭台之上。诗人虽然已暂居在浣花溪畔,但他明白,此地并不是行程的终点,待时局安定,是要归去的。只是,飘零数载,归期无定,满心的愁绪无法排解,使人惆怅。这时,他却看到春光满江亭,竟体会不到一丝愉悦,这一刻,人与自然对立着,无法产生共鸣。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你让花儿盛放就已经十分鲁莽了;竟还让黄莺对着我喋喋不休地乱鸣。于是,诗人谴责春天,谴责她让春花盛放,让春莺啼唱。因为,这姹紫嫣红的春花、婉转动听的莺啼,都过于热烈,而诗人正客居他乡、颠沛飘零,心境却是灰暗的。这明丽的春光,恰恰反衬了诗人灰暗的心,使他更惆怅,更黯然,更孤独……

“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诚哉斯言,时序流传,春光灿烂,正是自然的规律。然而,人生的悲喜却无法与自然风光相契合,于是,便愈觉烦恼。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班主任:我总结了高考高分作文的万能开头和结尾,建议打印收藏
阅卷老师在高考的阅卷时间很短,任务量也是很大,对于阅卷老师来说,电脑评卷下的脑力,视力劳动都很繁重,在此情况下,高考作文能否吸引老师的目光,让他认真仔细地读你的作文,开篇的出语不凡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考作文必须一开始就抓住阅卷考试的目光,这是高考的形式和阅卷实际所决定的。那么,大家在写高考作文的时候怎样的开篇和结尾才能吸引考试的目光呢?读书号2023-04-22 22:56:360000柏林发展的两大重要时期:工业革命时期和德意志帝国时期
文丨孙虎的书房编辑丨孙虎的书房19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柏林的手工和小型制造企业正在被改造成更大、更复杂的企业,工业革命愈演愈烈。起初,许多机器、产品和技术是从工业更先进的英国工厂借鉴而来。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柏林的技术自主权和工业优势不断增加。读书号2023-05-24 10:08:550000班主任:我总结了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模版,阅读题妥妥拿下
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主要考察同学们的语言运用,阅读理解,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的能力,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呢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地进行第二遍阅读,以做到有的放矢。在解答阅读理解的时候,同学们先要快速地浏览一遍整篇文章,重视标题,开头段落,结尾段落及各段的首句,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读书号2023-04-22 23:00:340000古代人少地多,广大农民为何宁做佣夫佃农也不开荒种地?
在漫长的古代封建社会,“封建制生产关系”贯穿始终,虽然人少地多,可真正在广大农民自己手中的却并不多,家有余粮的普通农民更是屈指可数。可以说,古代辛勤的种地人,刀耕火种辛劳一年,最终可能连肚子都填不饱,在某些时期,因为赋税或天灾原因,甚至难逃饿死的命运。在重农抑商的古代,农民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中流砥柱,竟落得这般境遇,着实让人心酸。读书号2023-05-10 17:25:450000